基于气质评定的初中生亲子关系干预实验

    刘文?王歆然?张雪?李瑶

    一、问题提出

    亲子一词起源于遗传学,是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刘晓梅和李康从亲子之间的互动作用角度来定义,即以血缘和共同生活为基础的父母与子女间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亲子双维行为体系的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统一体[1]。初中阶段是亲子关系发展的关键时期,相对于儿童期,初中生亲子关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初中生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逐渐减少,亲子依恋的行为特征发生了变化,对父母的情感表露减少,也不愿向父母袒露隐私,但亲子间早年所形成的情感依恋仍会持续到青少年时期,并不因青少年追求独立自主而中断[2-4]。方晓义等人通过对中国青少年期亲子冲突的研究发现:第一,青少年与父母的冲突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发生冲突最多和最激烈的三个方面依次为学业、日常生活安排和做家务,而发生冲突最少和最弱的是隐私;言语冲突和情绪冲突是青少年与父母冲突的主要形式。第二,随年级升高,青少年与父母冲突的频率和强度呈倒U型曲线发展,初二年级处于顶峰;青少年使用协商、回避和干预策略的情况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5]。

    亲子关系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家庭结构及环境、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及教养方式、子女的人格等。亲子关系因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父母严格教养下的孩子容易产生越轨行为,增加了亲子冲突的机会[6]。Smetana指出权威型教养方式下的亲子冲突较少,冲突强度也较弱,而专制型教养方式会导致较频繁与激烈的亲子冲突[7]。

    儿童的气质是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主要因素,气质是由生物学决定的非常稳定而持久的心理特征,是个性发展的基础[8]。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提出了气质的基本维度,包括情绪性、活动性、反应性、社会抑制性和专注性。近期几项研究表明,婴儿的气质特点(如社会性恐惧)可以预测父母的教养行为质量和亲子依恋安全性[9][10]。刘文、郭志峰曾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儿童气质活动性与父母教养因素相互作用的研究,发现气质的活动性与教养能力、教养方式、教养手段和教养意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11]。气质通过对教养方式的重要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亲子关系的状况。

    本研究将探索初中生亲子关系发展特点及与气质各维度之间的关系,并基于二者的相关性,采用团体训练和个体咨询访谈的干预活动改善初中生不良的亲子

    关系。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随机选取大连市某初中学生共239人(其中初一80人,初二80人,初三79人),采用问卷法探究初中生亲子关系发展趋势及与气质各维度的相关性。从以上被试中筛选出亲子关系显著不良的家庭14组,其中实验组7组,接受干预活动,控制组7组,不接受任何处理。

    (二)工具

    1.《中学生气质问卷》(刘文、邓锐,2011),此问卷包含5个维度,22个项目,各维度的分半信度系数值在0.564~0.763之间,同质性信度在0.568~0.751之间,重测信度在0.502~0.803之间,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本研究中该问卷的信度为0.572。

    2.《亲子关系诊断测验》(周步成、方真,2003),全量表由10个分测验组成,分别考察5大类10个类型的亲子关系,此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92,结构效度系数为0.72,本研究中该量表的信度为0.927。

    3.根据气质各维度的定义设计亲子活动,依照问卷调查得出的气质各维度对亲子关系的影响程度不同,安排体现各气质维度的活动次数以及时间。十次干预活动中共包含34个小活动,其中体现社会抑制性的活动共10个,体现活动性的活动共8个,体现专注性的活动共6个,体现反应性的活动共6个,体现情绪性的活动共4个。每次活动大约在70~90分钟。

    (三)程序

    由班主任协助向学生发放气质问卷,同时向家长发放亲子关系问卷。筛选出14组亲子关系显著不良的家庭,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各7组)。

    对实验组进行亲子关系的干预活动,而控制组则不进行,最后再对两组被试进行气质和亲子关系的后测,进行差异检验。干预活动共进行十次,每次包括暖身活动和两到三个正式活动,在第一次、第五次、第十次之后还会增加访谈。第一次访谈主要对亲子关系情况作一些了解,第二次访谈主要针对每个家庭的问题进行访谈,第三次访谈围绕他们参加此活动的收获、感悟及作出了哪些改变,回顾总结整个活动。

    (四)统计方法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初中生《亲子关系诊断测验》得分进行统计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对初中生亲子关系与气质各维度进行统计检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干预结果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初中生亲子关系发展趋势

    由描述性统计得出,初一学生亲子关系总分的均值为136.17±17.61,初二为117.65±21.72,初三为112.59±23.96,总分的均值以及绝大多数维度的均值在三个年级之间有显著差异。该量表得分越低代表亲子关系越紧张,可以看出,初二、三年级比初一年级的亲子关系更加紧张,进行事后检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得,消极拒绝型(A),初三年级显著低于初一、初二年级;严格型(C),初三年级显著低于初一、初二年级;期待型(D),初三年级显著低于初一、初二年级;干涉型(E),初二、初三年级显著低于初一年级;不安型(F),初三年级显著低于初一、初二年级;溺爱型(G),初二年级显著低于初一、初三年级;盲从型(H),初二年级显著低于初一、初三年级;不一致型(J),初二年级显著低于初一、初三年级。

    在亲子关系总分上,初二、初三年级显著低于初一年级,初二、初三年级的亲子关系比初一年级紧张。

    (二)气质各维度与亲子关系的相关性

    表2 气质维度与亲子关系的相关性

    专注性 情绪性 活动性 反应性 社会抑制性

    A .593** -.497** .630** .404** -.703**

    B .321** -.246** .657** .591** -.721**

    C .440** -.390** .516** .459** -.580**

    D .482** -.338** .528** .304** -.522**

    E .438** -.280** .505** .382** -.535**

    F .448** -.336** .537** .313** -.525**

    G .411** -.304** .447** .370** -.510**

    H .338** -.163* .404** .419** -.504**

    I .491** -.401** .456** .455** -.572**

    J .474** -.326** .527** .483** -.538**

    总 .443** .328** .521** .418** .571**

    由表2可得,气质维度与亲子关系的相关性由高到低依次是:社会抑制性、活动性、专注性、反应性、情绪性。

    (三)干预结果

    比较实验组与控制组的亲子关系及气质各维度的前测得分,其差异均不显著,达到了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同质,为实施干预活动打好了基础。

    1.实验组与控制组气质各维度前后测得分比较

    结果见表3。

    表3 实验组与控制组气质各维度前测与后测得分比较

    前测 后测 t

    M SD M SD

    社会抑制性 实验组 10.00 3.21 7.71 2.06 -4.824**

    控制组 10.71 4.61 10.86 4.06 0.420

    活动性 实验组 11.86 1.35 14.86 1.35 6.874***

    控制组 12.71 0.95 12.43 0.98 -1.000

    反应性 实验组 14.57 1.51 16.14 1.35 7.778***

    控制组 12.29 3.55 12.29 3.77 0.000

    专注性 实验组 17.14 3.39 19.00 3.46 13.00***

    控制组 17.57 4.28 17.14 3.81 -1.441

    情绪性 实验组 14.57 5.71 12.43 4.58 -3.603*

    控制组 13.00 5.16 13.00 5.20 0.000

    由表3可知,在气质的各个维度上,实验组均有显著改善,但控制组的前后测差异不大,说明干预活动对气质的改善有显著的作用。

    2.实验组与控制组亲子关系前后测得分比较结果见表4。

    表4 实验组与控制组亲子关系前测与后测得分比较

    亲子总分前测 亲子总分后测 t

    M SD M SD

    实验组 100.57 12.39 113.29 6.26 -3.78**

    控制组 103.00 7.00 100.43 5.41 1.28

    由表4可以看出,实验组在干预活动后亲子关系有了显著改善,但控制组的亲子关系却没有明显变化,排除了外界因素对实验效果的影响,说明基于气质设计的干预活动确实起到了显著效果。

    三、讨论与建议

    (一)初二、初三年级的亲子关系不良程度高于初一年级

    初一年级延续了小学时期对父母的依恋,虽然开始有自主独立的意识,但没有充分发展。在访谈中了解到,产生亲子冲突的主要问题在于学业,初一年级的学业压力小于初二、三年级。目前的学业竞争很激烈,已经由高中蔓延到了初中,家长在初中阶段就开始抓孩子的学习成绩,希望他们考入重点高中,为进入好的大学作准备,这一现象在大城市更加明显。初三阶段的学习很紧张,孩子们每天最主要的事就是学习,父母也只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这样就忽略了孩子的其他感受,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父母如果看见孩子在做除了学习以外的事,就会与孩子产生矛盾,而如果没有进行正确的沟通,相互理解对方,就很容易加重孩子的厌学情绪,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初二年级虽然学业压力比初三年级要小,但压力依然存在,父母通常认为初二是个转折过渡阶段,如果初二年级打好基础,初三就会省力去学习更深的知识。并且初二年级是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高涨期,进入了自我分化阶段,成人感和独立意向显著,自尊心发展突出,自我评价水平逐渐提高,趋于成熟。在双重因素影响下,初二年级的亲子关系问题也比较严重。

    初中阶段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对比高中阶段还有所欠缺,所以产生亲子冲突之后,沟通不良,缺乏正确有效的应对策略。另外,家庭功能对人际交往能力有一定影响:家庭沟通可以显著预测中学生的交往动力,相互关系可以显著预测交往认知,家庭沟通、相互关系和家庭冲突可以预测交往技能,母子依恋在家庭功能对交往技能的影响中具有调节作用。所以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在家庭中培养的,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亲子关系不良的很大原因在于父母,因此父母既要正确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同时也要加强自身人际能力的培养。

    (二)气质各维度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气质维度与亲子关系的相关性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社会抑制性、活动性、专注性、反应性、情绪性。

    社会抑制性是指对事情所作出反应的方向性倾向,社会抑制性决定了亲子对待问题时的态度,这是一个前提条件,态度正确才能指导良好的行为。父母教育孩子的态度很重要,积极民主是最合理的,采用这种态度父母跟孩子很少会产生矛盾,即便发生分歧,孩子和父母也能作出正确的反应,积极地去解决矛盾分歧。因此,培养亲子气质中的社会抑制性成为了关键。

    活动性是指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如果孩子的活动性很强,父母就会花费更多精力在照看孩子上,如果孩子的活动性弱,父母就会省些精力,活动性决定了父母关注孩子的时间。专注性是指注意力的持久程度,反应性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敏锐程度及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的快慢程度,如果孩子的专注性和反应性良好,可以减少某些亲子冲突。情绪性是指情绪的表达及其适度性,情绪性与亲子关系的相关最低,说明影响亲子关系的重点在于生活中的事件本身,而不是事件所带来的情绪。如果孩子的情绪波动比较大,但没有因为某件事情与父母发生冲突,亲子关系就不会受到很大

    影响。

    (三)基于气质的干预活动具有有效性

    本文根据气质各维度与亲子关系的相关性设计活动:促进社会抑制性的亲子活动10个,促进活动性的亲子活动8个,促进专注性的亲子活动7个,促进反应性的活动6个,促进情绪性的活动4个。活动都是亲子之间的游戏竞赛,每个活动都可以培养亲子的某个气质维度,进一步促进亲子关系。

    个体咨询访谈也支持结果:一号家庭在活动之前最大的障碍在于亲子之间的不理解,赵同学有一个弟弟,她认为父母只关心弟弟而不关心自己,从来不能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十次活动后,她的态度转变了,认为她应该知道父母的真实想法,在与妈妈谈过几次之后,她终于理解了妈妈,妈妈在家带两个孩子很不容易,而且妈妈也希望她们有良好的亲子关系。这说明孩子的社会抑制性气质有了转变,进而改善了亲子关系。二号家庭活动之前的最大障碍在于孩子总是粗心大意,而且不理解父母,总是顶嘴。活动之后孩子的社会抑制性和专注性维度有所提高,进而增进了亲子关系。三号家庭活动之前的最大障碍在于父母是个体户,对孩子的关注较少,同时孩子也较少活动,性格比较内向。活动之后孩子的活动性维度有所提高,进而变得开朗,父母尽可能多地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活动。四号家庭存在的问题是孩子不听家长说的话也不照做,父母认为孩子另类、偏激、不求上进。活动之后孩子的社会抑制性有所提高,对于父母的话不再总是顶嘴回应,而是与父母开玩笑式地商量着来。五号家庭存在的问题和四号家庭一样,孩子很少听父母的话,并且做事拖沓,活动之后效果很显著,社会抑制性提高了,作业可以很快地完成,活动之后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六号家庭活动前最大的障碍是孩子做事情总是三分钟热度,父母希望孩子更加活泼。活动结束后孩子的活动性维度有所提高,对事情有了主动的兴趣。七号家庭存在的问题与六号一样,后测时活动性和社会抑制性有所提高。

    7组被试家庭亲子关系前后测差异显著,说明7组被试家庭亲子关系有了显著的改善。控制组家庭在干预活动前与被试组家庭亲子关系测验差异不显著,但在干预活动后,被试组家庭的亲子关系测验得分显著高于控制组家庭,说明基于气质维度设计的干预活动对于促进亲子关系有显著的效果。

    四、结论

    (一)与初一年级相比,初中二、三年级的亲子关系显著不良,父母和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二)气质各维度与亲子关系的相关性由高到低依次是:社会抑制性、活动性、专注性、反应性、情绪性。

    (三)基于气质评定的干预活动改善了亲子关系,在学校和家庭中可以定期开展此类活动。

    参考文献:

    [1]刘晓梅,李康.亲子关系研究浅识[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25.

    [2]Montemayor R,Adams G R. Personal relationships during adolescence[M]. London:Sage Publications,1994:7-36.

    [3]Rotenberg K J. Disclosure Processe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M].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10-56.

    [4]Noller P,Callan V J. Adolescents' perceptions of the nature of their communication with parents[J].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1990,19(4):349-362.

    [5]方晓义,张锦涛,刘钊.青少年期亲子冲突的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9(3):46-52.

    [6]Rueter M A,Conger R D. Antecedents of parent-adolescent disagreements[J].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1995,57(2):435-448.

    [7]Smetana J G. Parenting styles and conceptions of parental authority during adolescence[J]. Child Development,1995,66(2):299-316.

    [8]刘文,杨丽珠,邹萍. 3-9岁儿童气质类型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4:603-609.

    [9]Kochanska G,Coy K C.Child emotionality and maternal responsiveness as predictors of reunion behaviors in the Strange Situation:Links mediated and unmediated by separation distress[J].Child Development,2002,73(1):228-240.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大连,116029)

    编辑 / 王抒文 终校 / 于 洪

    活动性是指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如果孩子的活动性很强,父母就会花费更多精力在照看孩子上,如果孩子的活动性弱,父母就会省些精力,活动性决定了父母关注孩子的时间。专注性是指注意力的持久程度,反应性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敏锐程度及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的快慢程度,如果孩子的专注性和反应性良好,可以减少某些亲子冲突。情绪性是指情绪的表达及其适度性,情绪性与亲子关系的相关最低,说明影响亲子关系的重点在于生活中的事件本身,而不是事件所带来的情绪。如果孩子的情绪波动比较大,但没有因为某件事情与父母发生冲突,亲子关系就不会受到很大

    影响。

    (三)基于气质的干预活动具有有效性

    本文根据气质各维度与亲子关系的相关性设计活动:促进社会抑制性的亲子活动10个,促进活动性的亲子活动8个,促进专注性的亲子活动7个,促进反应性的活动6个,促进情绪性的活动4个。活动都是亲子之间的游戏竞赛,每个活动都可以培养亲子的某个气质维度,进一步促进亲子关系。

    个体咨询访谈也支持结果:一号家庭在活动之前最大的障碍在于亲子之间的不理解,赵同学有一个弟弟,她认为父母只关心弟弟而不关心自己,从来不能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十次活动后,她的态度转变了,认为她应该知道父母的真实想法,在与妈妈谈过几次之后,她终于理解了妈妈,妈妈在家带两个孩子很不容易,而且妈妈也希望她们有良好的亲子关系。这说明孩子的社会抑制性气质有了转变,进而改善了亲子关系。二号家庭活动之前的最大障碍在于孩子总是粗心大意,而且不理解父母,总是顶嘴。活动之后孩子的社会抑制性和专注性维度有所提高,进而增进了亲子关系。三号家庭活动之前的最大障碍在于父母是个体户,对孩子的关注较少,同时孩子也较少活动,性格比较内向。活动之后孩子的活动性维度有所提高,进而变得开朗,父母尽可能多地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活动。四号家庭存在的问题是孩子不听家长说的话也不照做,父母认为孩子另类、偏激、不求上进。活动之后孩子的社会抑制性有所提高,对于父母的话不再总是顶嘴回应,而是与父母开玩笑式地商量着来。五号家庭存在的问题和四号家庭一样,孩子很少听父母的话,并且做事拖沓,活动之后效果很显著,社会抑制性提高了,作业可以很快地完成,活动之后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六号家庭活动前最大的障碍是孩子做事情总是三分钟热度,父母希望孩子更加活泼。活动结束后孩子的活动性维度有所提高,对事情有了主动的兴趣。七号家庭存在的问题与六号一样,后测时活动性和社会抑制性有所提高。

    7组被试家庭亲子关系前后测差异显著,说明7组被试家庭亲子关系有了显著的改善。控制组家庭在干预活动前与被试组家庭亲子关系测验差异不显著,但在干预活动后,被试组家庭的亲子关系测验得分显著高于控制组家庭,说明基于气质维度设计的干预活动对于促进亲子关系有显著的效果。

    四、结论

    (一)与初一年级相比,初中二、三年级的亲子关系显著不良,父母和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二)气质各维度与亲子关系的相关性由高到低依次是:社会抑制性、活动性、专注性、反应性、情绪性。

    (三)基于气质评定的干预活动改善了亲子关系,在学校和家庭中可以定期开展此类活动。

    参考文献:

    [1]刘晓梅,李康.亲子关系研究浅识[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25.

    [2]Montemayor R,Adams G R. Personal relationships during adolescence[M]. London:Sage Publications,1994:7-36.

    [3]Rotenberg K J. Disclosure Processe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M].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10-56.

    [4]Noller P,Callan V J. Adolescents' perceptions of the nature of their communication with parents[J].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1990,19(4):349-362.

    [5]方晓义,张锦涛,刘钊.青少年期亲子冲突的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9(3):46-52.

    [6]Rueter M A,Conger R D. Antecedents of parent-adolescent disagreements[J].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1995,57(2):435-448.

    [7]Smetana J G. Parenting styles and conceptions of parental authority during adolescence[J]. Child Development,1995,66(2):299-316.

    [8]刘文,杨丽珠,邹萍. 3-9岁儿童气质类型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4:603-609.

    [9]Kochanska G,Coy K C.Child emotionality and maternal responsiveness as predictors of reunion behaviors in the Strange Situation:Links mediated and unmediated by separation distress[J].Child Development,2002,73(1):228-240.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大连,116029)

    编辑 / 王抒文 终校 / 于 洪

    活动性是指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如果孩子的活动性很强,父母就会花费更多精力在照看孩子上,如果孩子的活动性弱,父母就会省些精力,活动性决定了父母关注孩子的时间。专注性是指注意力的持久程度,反应性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敏锐程度及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的快慢程度,如果孩子的专注性和反应性良好,可以减少某些亲子冲突。情绪性是指情绪的表达及其适度性,情绪性与亲子关系的相关最低,说明影响亲子关系的重点在于生活中的事件本身,而不是事件所带来的情绪。如果孩子的情绪波动比较大,但没有因为某件事情与父母发生冲突,亲子关系就不会受到很大

    影响。

    (三)基于气质的干预活动具有有效性

    本文根据气质各维度与亲子关系的相关性设计活动:促进社会抑制性的亲子活动10个,促进活动性的亲子活动8个,促进专注性的亲子活动7个,促进反应性的活动6个,促进情绪性的活动4个。活动都是亲子之间的游戏竞赛,每个活动都可以培养亲子的某个气质维度,进一步促进亲子关系。

    个体咨询访谈也支持结果:一号家庭在活动之前最大的障碍在于亲子之间的不理解,赵同学有一个弟弟,她认为父母只关心弟弟而不关心自己,从来不能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十次活动后,她的态度转变了,认为她应该知道父母的真实想法,在与妈妈谈过几次之后,她终于理解了妈妈,妈妈在家带两个孩子很不容易,而且妈妈也希望她们有良好的亲子关系。这说明孩子的社会抑制性气质有了转变,进而改善了亲子关系。二号家庭活动之前的最大障碍在于孩子总是粗心大意,而且不理解父母,总是顶嘴。活动之后孩子的社会抑制性和专注性维度有所提高,进而增进了亲子关系。三号家庭活动之前的最大障碍在于父母是个体户,对孩子的关注较少,同时孩子也较少活动,性格比较内向。活动之后孩子的活动性维度有所提高,进而变得开朗,父母尽可能多地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活动。四号家庭存在的问题是孩子不听家长说的话也不照做,父母认为孩子另类、偏激、不求上进。活动之后孩子的社会抑制性有所提高,对于父母的话不再总是顶嘴回应,而是与父母开玩笑式地商量着来。五号家庭存在的问题和四号家庭一样,孩子很少听父母的话,并且做事拖沓,活动之后效果很显著,社会抑制性提高了,作业可以很快地完成,活动之后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六号家庭活动前最大的障碍是孩子做事情总是三分钟热度,父母希望孩子更加活泼。活动结束后孩子的活动性维度有所提高,对事情有了主动的兴趣。七号家庭存在的问题与六号一样,后测时活动性和社会抑制性有所提高。

    7组被试家庭亲子关系前后测差异显著,说明7组被试家庭亲子关系有了显著的改善。控制组家庭在干预活动前与被试组家庭亲子关系测验差异不显著,但在干预活动后,被试组家庭的亲子关系测验得分显著高于控制组家庭,说明基于气质维度设计的干预活动对于促进亲子关系有显著的效果。

    四、结论

    (一)与初一年级相比,初中二、三年级的亲子关系显著不良,父母和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二)气质各维度与亲子关系的相关性由高到低依次是:社会抑制性、活动性、专注性、反应性、情绪性。

    (三)基于气质评定的干预活动改善了亲子关系,在学校和家庭中可以定期开展此类活动。

    参考文献:

    [1]刘晓梅,李康.亲子关系研究浅识[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25.

    [2]Montemayor R,Adams G R. Personal relationships during adolescence[M]. London:Sage Publications,1994:7-36.

    [3]Rotenberg K J. Disclosure Processe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M].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10-56.

    [4]Noller P,Callan V J. Adolescents' perceptions of the nature of their communication with parents[J].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1990,19(4):349-362.

    [5]方晓义,张锦涛,刘钊.青少年期亲子冲突的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9(3):46-52.

    [6]Rueter M A,Conger R D. Antecedents of parent-adolescent disagreements[J].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1995,57(2):435-448.

    [7]Smetana J G. Parenting styles and conceptions of parental authority during adolescence[J]. Child Development,1995,66(2):299-316.

    [8]刘文,杨丽珠,邹萍. 3-9岁儿童气质类型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4:603-609.

    [9]Kochanska G,Coy K C.Child emotionality and maternal responsiveness as predictors of reunion behaviors in the Strange Situation:Links mediated and unmediated by separation distress[J].Child Development,2002,73(1):228-240.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大连,116029)

    编辑 / 王抒文 终校 / 于 洪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