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情景预设的探讨
黄月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实施,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前概念做出多种的预设、拟定轮廓做板块式教学设计,并结合情景在运用中随时调整,让科学教学焕发时代的气息,全面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成为促进教学相长的良好载体。
关键词:小学科学; 情景预设
中图分类号:G623.6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2-069-001
科学教学过程是由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构成的,科学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求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合理制定教学过程结构方案。[1]为了使这个“整体”能有条不紊的展开,有必要对科学教学过程进行预设,即对科学教学过程进行设计。
一、巧设“意外”实验,鼓励智慧生成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动态的、发展的和不断生成的。[2]在科学课堂上学生前概念往往是模糊的、零星的、片面的,这就需要科學教师及时捕捉有利于学生科学知识和技能掌握的信息,能展现学生独特思维和良好学习方法。
如在探究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的实验时,实验要求在杠杆尺两端各挂一只大小相同的纸杯,保持平衡后用燃烧的火柴烤热一端纸杯内的空气,观察有何现象发生。笔者做演示实验时按照要求操作实验,学生们发现热空气使纸杯上升现象并不明显,便议论纷纷质疑理论的正确性。笔者首先对于同学们敢于置疑、勇于探索的精神加以肯定,但笔者没有直接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把问题抛给了全体同学“想一想,加热空气并没有使纸杯上升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分组讨论气氛热烈,有说“与纸杯的重量有关”,有说“与纸杯的形状有关”,有说“与钩挂纸杯的线粗细有关”,有说“与加热的火力大小有关”等等。笔者挑选了其中几个猜想,分别请不同的学习小组进行设计,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有的小组改用塑料制一次性杯子,有的小组自制纸杯变换形状,有的改用鱼线挂纸杯,有的将火柴加热改成蜡烛,通过一次次实验发现采用细长的鱼线钩挂杯口窄小杯底宽大的轻巧的小纸杯,再用蜡烛加热纸杯,这样的实验装置杠杆尺的倾斜度才更加明显,实验终于成功了。笔者抓住这个装置引发学生继续思考“这个口窄底宽的小纸杯像什么?”“孔明灯。”“热气球。”接着笔者再鼓励学生们根据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的原理,仿制“小纸杯”模样,利用手边的材料自制一款孔明灯或者热气球。这节课同学们动手又动脑,应用拓展一气呵成。
二、围绕教学目标,弹性生成课题
作为一名处在课程改革时期的科学教师,不仅要精心预设课堂教学目标,同时还应该关注课堂教学目标的生成,并提高自己的素质,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生成。
如在探究《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课时,笔者用图片举例空气污染的危害,讲述北方冬季雾霾现象严重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话音刚落,一位转学来的学生举手说:“老师,我的家乡黑龙江佳木斯并不是像你说的天总是灰蒙蒙的,那里的天比南京还要蓝!”此时,全班同学的目光转向了笔者,窃窃私语。笔者没想到随意带过的一句话竟然引起了这位北方小朋友的不满,停顿片刻,笔者决定请同学们做个研究小调查,用事实来说话。学生们被分成两队,一队支持南京队,另一对支持佳木斯队。学生们共同整理收集资料,最后得出结论虽然黑龙江省雾霾较为严重,但佳木斯市是以生态农业为主的中小型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少,大中型企业数量也不多,所以空气质量污染程度最高为轻微污染,大部分时候以优、良天气为主,从未出现过中度污染。而南京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速,机动车数量增长太快,秸秆焚烧、烟花爆竹雪上加霜等因素,南京每年12月左右全天全城的空气污染指数居高不下,空气一片污浊。冬季北方佳木斯的天气确实还要比南京的天气要好。笔者在课堂中遇到学生的质疑时,并不是一味的选择回避或者是坚持己见,而是巧妙的引领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通过事实说话,不仅回答了学生的疑问,还培养了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自己查阅求证的习惯,同时课堂气氛也得到了大大的活跃,可谓“一石多鸟”。
通过上面的教学案例,笔者认为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避免因霸权而抑制学生的主体性,阻碍师生的交流;教师的教学设计应由传统的“刚性设计”、“教程设计”走向“弹性设计”、“学程设计”,为教学“生成”预留时空和创造可能。变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关注学生“主体”的学习状态,教学预设更多地注入学习设计的内涵。
三、妙用意外事件,展现驾驭能力
一些课堂的意外与学生的习惯有关,学生有时“身不由己”地走向意外之境。此时教师可以借题发挥,恰到好处地教育学生。[3]教师根据学生不断冒出来的问题和有价值的反馈信息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向,或调整教学内容,或改变课时计划,不断积累实践智慧。这样不仅可以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爱学乐思的科学习惯。
在《把液体倒进水里》一课中,在探究红色酒精倒入水里是沉是浮?学生实验得到了不同的实验结果,有的组一部分红色酒精浮在上面;有的是上面一部分是红的,中间一部分是淡红的,下面一部分没变色;有的则是水被全部染红。学生们也因为实验结果的不同争论不休。笔者引导学生们思考为什么有的小组会出现不同现象?“将红色酒精倒入烧杯时是不是没沿烧杯壁?”“红色酒精沿烧杯壁倒入烧杯时是否晃动?”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反思,学生们清楚的认识到不同的操作会导致不同的实验结果,为了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就必须规范的操作。通过鲜活的对比,学生们不仅知道了正确的实验结果,更重要的是明白了规范实验的重要性,这比简单的教条效果要好得太多。
新课标以“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理念,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经历的生命历程,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上学生学习不是预设的,而是学生与教师、同伴、作者“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有许多意外与惊喜。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要努力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在“动态生成”中挺进。
参考文献:
[1]陈志伟,陈秉初.中学科学教学论[M]上海:科学出版社
[2]袁运开.科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耀村.初中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