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探索

谢华+林符靓
[摘 要]“卓越计划”是教育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举措。根据“卓越计划”的要求,立足于学校定位、人才培养以及学科专业特色建设,可以从人文精神的培养、实践教学方式的转变、实践基地的建设、课外实践活动的创新、评价机制的改革等方面对化工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4-0100-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而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1]其以“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实施层次包括博士、硕士、本科等工科专业学生,旨在培养与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企业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最终目标,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2]卓越计划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3]
“卓越计划”实施至今,我国已有一部分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了相应的培养计划方案,使我国应用型人才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拓展的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其他高校在人才培养策略和教育模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其有助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高等教育观念与方式的转变,在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增强学生竞争力,提高学生就业率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此计划的实施不仅完成了学校培养社会人才的使命,而且企业也从学校获得了所需要的人才,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我校地处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山区和三峡库区(简称“三区”),作为一所传统的师范类地方高校,在学习、吸收国内大学化工类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我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学科内涵提升为主线,以师资队伍、学科建设、产学研合作为重点,以实现“教学应用型大学”转型为契机,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突破口,在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从人文精神的培养、实践教学方式的转变、实践基地的建设、课外实践活动的创新、评价机制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尝试与探索,为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注重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和素养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形成。因此,在对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其渐进性与时效性,将无工程经验的教师轮流安排到企业锻炼,对有相关工程工作经验的教师进行定期轮换培训,使他们获得新知识、新理念,及时更新原有的知识库,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人文素质,让教师把专业知识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4],逐步建立起一支与化工类专业相适应且具有工程背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从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企业文化精神,增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的感染力,使教育教学内容更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这样学生在步入社会以后,在社会实践与生活中才能加深对所学知识和理念的认知和理解,把所学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
二、强调实验教学的实用性与前沿性
一直以来实验教学对实践教学成效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受制于实验教学中实验创意的缺乏,以实验室为主的验证性实验内容致使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真实情境的感受和体验不足,与现实生活的接触和联系紧密度不够,难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对学生创造性及其创新性潜能的培养、开发与发掘只能是空而论道,其结果是学生动手能力一般、创新能力不足,毕业之后在工作单位适应期较长,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企业聘用刚毕业的大学生意愿不强。为此,我们一方面对实验项目的内容进行研究,根据教学目标与计划要求,着眼学生的应用与实践能力,强化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对实验项目进行了调整,除必开的经典实验外,减少了验证性实验的开设,同时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增设设计性、研究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强的实验内容,结合与企业项目的开发过程,进行面向教学计划的研究性与实践学习,跳出传统教育教学的模式,将科技新技术、科研教学新成果引入教学中,着力解决有实际意义的项目任务为教学内容。[5]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解决课时少、内容多所产生的新、旧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呈现出来的问题与矛盾,促使教师和学生时刻关注新知识、新理念,并且将这些理念运用到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得教学过程时刻充满新鲜血液,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促进校企协同发展
围绕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两根支柱构建实践教学平台,以“化工基础实验室”的建设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为发力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为大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有力的支撑。通过对化工实习基地改造,改革传统化工单纯操作的模式,建立集化工、机械、计算机、电子等技术为一体的现代工程技术训练中心,使学生除了能进行化工单元等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外,还可以进行化工产品的模拟设计、合成以及表征等综合性更强的创新实践训练。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结构的发展、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驱动下,普遍不愿接受在校大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这无形之中使得学生进入生产一线实践和锻炼的机会减少。为了拓宽学生实训渠道,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模式,建立产学双方相互参与、双向推进的教学运行机制,将化工类青年教师轮流外派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锻炼,并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校指导化工教学,增进与社会企业的沟通和联系,促进高校与企业在双方互惠共赢的基础上协同发展,实现企业和高校双赢[6],以提升我校化工类专业内生动力。
四、强化大学生课外创新活动实践
大学生课外创新实践包括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创新创业等。我们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自选研究课题进入实验室开展研究,或者以导师制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之中,建立以项目为引导的“做中学”的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机制。学生可组成团队,根据自己已有知识基础提出研究型项目预案,在经过相关专业教师论证之后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并根据学生研究项目的实际需求,安排学生到校内实践基地或企业进行实施,以个性化培养为目标,引导学生不拘于书本,不迷信权威、独立思考、大胆探索。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也能使理论教学与课外创新实践有机地结合,实现课内和课外的良性互动,从而加强对学生团队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潜能,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五、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科学的考评制度有助于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有利于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根据行业标准与用人单位需求,按照课程及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在进入主要学习阶段后,以准工程师的身份到企业进行为期1年的学习,参与企业工程开发和技术创新。这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再浮于表面。学习结束后,学生要完成一份详尽的来自企业的行业报告,企业指导教师将为学生出具一份工作鉴定。学生毕业设计的题目60%要来自企业的实际需要,并大多要求在企业中完成。实习与毕业设计成绩的考核由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从职业知识、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定。通过学生企业学习情况跟踪调查、毕业设计着眼于应用的考核,打破一考定音的传统模式,将过程评价纳入考核机制,结合企业导师评价与用人单位反馈等校内外评价机制,建立面向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人才培养考核制度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改善目前评价结构单一的问题。
六、结语
“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根据各高校自身条件及其所处的地域环境,立足于自身特点,制定一套属于自己的培养体系。2005年,钱学森提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钱老这一艰深命题是对我国教育事业未来发展之问,它需要整个教育界甚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破解。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计划下,我国的高等教育将走向另一个更高更新的台阶,这能使我国在新兴工业化道路上走得更远。
[ 参 考 文 献 ]
[1] 李玉玲.应用型人才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西部科技,2008(7):90-92.
[2] 武鹤,葛琪,杨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卓越人才培养新方案[J].绥化学院学报,2013(12):128-130.
[3] 黄素梅,顾红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模式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2014(5):145-147.
[4] 陈海.“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理工科高校人文教育路径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4):80-82.
[5] 郭小芳,石亮,宋晓宁.对“卓越工程师计划”环境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以计算机专业为例[J].人才,2014(9):80-81.
[6] 李蓓,姚庆,管图华.工程训练中心平台在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中的作用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5):167-170.
[责任编辑:陈 明]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