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胡智灵
【摘 要】 想象是学生创造力的萌芽。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这时候如果采用恰当的手段施以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如何;培养;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 G6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4-0-01
想象力就是指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即在记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把对客观事物的描述构成形象或独立构思出新形象的能力。教育是一项培养人才的活动,当前我们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就更显重要了。然如此,怎样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课前热身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因此,经常利用上课之前的两三分钟让学生做些热身运动,活跃气氛,营造宽松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如;一次,在黑板上画了一条波浪线,问学生:“看到这条波浪线,你会联想到什么?”学生的回答可谓是多种多样、应有尽有:可口的方便面、起伏的高山、欢快的浪花、弯弯的山路、爬动的虫子、衣服上的拉链……真没想到孩子们的想象是这么的丰富。正如鲁迅先生赞叹的:“孩子是可以敬佩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要钻入蚁穴……”
积极健康的学习心境是儿童智力活动的能量和动力。创设一个良好的特定的情景,极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情节,运用多种媒体,创设情景,活跃学生的思维。如《小音乐家扬科》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后来听到骂声,鞭打声,小孩的哭声,吵嚷声,狗叫声……在处理这段教材时,先准备好这些音响资料,讲到这里,没有让学生立即去看课文,也没有让学生去空泛地理解这段话的意思,而是给学生提供了文章描写的这样一组音响,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问:“通过听刚才的音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通过想象,有的说:“我看见小扬科被人们拖到院子里,狠狠地用鞭子抽”,有的说:“我看见小扬科被打得浑身是血,小孩吓得大哭,院子里的狗也跟着乱叫”,有的说:“小扬科好可怜,被打得非常厉害,可是只有小狗为他鸣不平”无需老师多讲,学生便深深体会到了小扬科的悲惨遭遇,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小扬科的同情。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生动描述,制成多媒体课件,熔诗、画、情、景、声于一体,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去体验、去想象。
二、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游子吟》一诗的教学,借助课件指导学生反复吟咏,边读边想象诗人准备外出前,看到慈母借着微弱的灯光为自己缝制衣服的情景,通过影象给学生带来情感上的震撼,体会伟大的母爱,最后发出由衷的赞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课后练笔,描写母子依依惜别的情景就不困难了。又如《泊船瓜洲》一诗,引导学生抓住“绿”字,想象春姑娘有一次给江南的原野披上绿装,让学生仿佛进入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的景象。如此再三诵读,就不难体会诗人对江南春景的喜爱了。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与诗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思乡。
三、立足文本,在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理解意境。学生头脑中想象的画面越清晰,形象越具体,对文章内容、中心思想的理解也就越深,比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是,启发学生通过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到夺桥的“难”,红军的“勇”。在“抢时间”和“攻天险”的过程中,可启发想象:红军在白天一边赶路一边与阻击的敌人打仗,到了夜晚还得冒雨行路,饥饿、困乏,同时山路陡窄、路滑难走,伸手不见五指,是怎样的情景?英雄们拿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又是怎样的情景?通过这些想象,同学们很容易从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在想象训练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随之产生、发展。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现象发人深思,究其原因主要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语文作为一门人文与应用学科,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其语言内容充实最快,应用要求也最广,教学中若只停留在经验、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将远离现实,与生活脱节。随着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培养创造型人才已成为时代的强烈呼声。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形成富于创造性的人格
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不同方法来发展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包括培养学生自主的基础(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便于学生运用与迁移),自主的方法与技巧(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听、说、读、写基本方法,能举一反三,会发现、探索、筛选、归纳、运用、生成信息),自主的人格品质(包括求知欲、独立性、灵活性、观察力、坚韧性、创造性)等方面,引导学生从学会学习,进而学会做人,形成独立、自尊而又富于创造性的人格。
在教材中,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粗看起来,故事已讲完了,但细想起来,还留有一定的悬念。言虽尽,意未了。对这类教材的教学要尽量唤起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有关表象,引导他们延续故事情节,从而加速他们由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转化,培养学生的創造性思维能力。如《凡卡》这一课末尾写道:凡卡把信塞进邮筒以后,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还做了一个美梦。做什么美梦呢?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以《凡卡的梦》为题,展开合理想象,把他的梦写出来。这样一下子缩短了学生和作品间的时代距离,进一步了解了旧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又如教《狐狸和乌鸦》一课,在讲完故事,点明寓意后,教师可设计一项延伸思维过程的训练:假如乌鸦又叼着肉落在树上,狐狸碰到后又会说些什么呢?狐狸还能不能骗到肉?用什么方法骗?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写出一段小故事,这样,不仅丰富了课文内容。也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想象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只要我们能够潜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地为学生大胆想象提供催化与导向,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学生就能够展开畅想的翅膀,翱翔在创新的天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