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师是教育的支点
冯云锋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巨大作用无需赘言,但教师如何发挥自己的巨大作用,真正让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他应该成为的那个人,却是我们需一生践行的准则。
徐特立老先生指出:“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的确,教师这一工作具有特殊性,是一个“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角色。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古人云:“‘修己方能‘安人,‘正人必先‘正己。”教师面对的是有强烈“向师性”的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这个“支点”很重要,那么,撬动教育的支撑点是什么呢?毫不夸张地说,是人师。有语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足见成为一个人师的不易和重要。可以说,教师成为颇具人格魅力的人师,是学生的幸运,教育的幸运。在我看来,经师只是为师的底线,而人师才是为师的最高境界,在人师的内涵里,一定包含着经师的因子。真正的人师,一定集德、才、情于一身。
人师是爱的化身。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应当成为爱的源泉,拥有无穷的爱的种子,是爱的播撒者,教师因拥有爱而成为人师。
教师的德是爱的先行者。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拥有的爱,才能播撒到学生心里,成为滋润学生前行的甘露。一个德行低下的教师,可能存在着不懂如何施爱的情形,就会因施爱不当而贻误学生。因为这样的教师,往往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号而让爱成为一个深渊,毁了学生一生。德行高尚的教师,总是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因为宽容,他能发现学生一时的错误中所包含的教育因素,他会让这错误化为美丽的光环,给学生心底以温暖的滋养,使犯错的学生从中获得力量,从此迈上自我教育之路。
有德的教师,心存大爱。有大爱的教师,他会爱每一个学生,但也会“偏爱”,他会给那些处于弱势的学生以更多的爱。比如,有的学生父母离异,那么,他需要的是父亲或母亲般的爱;有的学生成绩一直不好,一直不被关注,那么,他或许只需要一个微笑,或一个赞许的眼神;有的学生或许只需要一句表扬就足够。教师施爱,就是要把爱更多地洒向那些处于弱势的学生们。这爱,不是溺爱,不是哄抬一部分学生,打击另一部分学生。不因为爱了那些处于弱势的学生,就对另一些学生置之不理,这样会于无形中伤害他们。学会“偏爱”,就要求教师走近学生,成为他们可信赖的朋友,深入了解他们,真切地明白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爱。
人师是情的神灵。仅有爱是不够的,身为教师,必须有“情”。教育是情感的事业,一个对教育没有情感的人,站在讲台上是没有底气的;没有对教育的激情,教育变得不但空洞和单调,而且索然无味。对教育充满激情,心中必定充满阳光,每天都带着积极的情绪走进学校,迈上讲台。这激情,这情绪,不但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还能给学生的心灵播撒阳光。充满激情,必定思维活跃、精神振作,能积极思索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潜心研究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教育策略,并且能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最优的教育教学策略。所以,心中充满激情,教育便会更多一些创造。对教育热爱、充满激情,才会远离倦怠。
教育是关注人的事业。学生一生幸福与否,不在于其拥有多少知识,而在于其德行,其修养,其心态,这需要人师帮助他们奠基。可以说,人师是教育的根,教育的源,教育的魂,是擎起学生美好人生的支点。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江学院,福州,350108)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