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策略探究

汪克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巩固所学内容,构建知识体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疑问,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技能;有助于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助于形成熟练的操作技能,感受成功的喜悦。《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初中化学实验的学习策略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以讲授代替操作。应试教育体制催生实验教学的“怪胎”,出现“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背实验”的功利化倾向,实验教学走不出机械灌输的樊篱。教师对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沦为接纳的容器,对实验缺少感性的认识。
2.重结果轻过程。教师对考分的追逐乐此不疲,将观察实验现象、获得实验结论作为实验教学的重点,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实验基本方法、科学态度的培养,致使实验教学停留在记忆层面。
3.学生的探究能力缺失。教师忽视探究情境的创设,知识引入显得生搬硬套,学生参与的热情不高,被教师牵着鼻子去“探究”,缺少思考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缺少自我反思,以致缺少提问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4.多媒体使用不恰当。有毒或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实验现象,了解实验过程。但部分教师将课堂涉及到的演示实验通过课件的形式播放给学生观看,由于缺少亲身体验,学生难以产生深刻的印象。
5.评价方式单一。教师普遍采用试卷检测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过于注重实验现象、结论的记忆,忽视了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的科学态度、实验方法也缺乏关注。
二、对初中化学实验的跟踪分析
1.演示实验。化学实验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往往集中在课堂中进行,而整个化学实验中比例最高的是教师生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由教师示范,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反思实验结果,它具有耗时短、可控性强的特点,能形象直观地说明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明晰知识结构,使化学教学充满活力。但演示实验往往与生活彼此割裂,对社会热点和生产实际缺乏关注,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机械照搬结论,学生缺少思考的余地,不能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为节省时间,将学生实验改成演示实验,剥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2.探究实验。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现代化教育工程的硬件投入,为分组实验提供了可能。探究实验作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载体,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提高实验技能,从而获取知识、掌握规律、提升能力。但部分教师对探究过程缺乏有效的掌控,不能预估可能出现的“意外”,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任务。部分教师只注重动手操作,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忽视了学生的感悟、反思,致使探究效率低下。
3.学生实验。学生对实验充满好奇,有着浓厚的兴趣,关注实验结果,缺少学习压力。而如果教师此时放任自流,往往课堂纪律涣散、秩序混乱,学生将实验操作的原理、步骤、要求、注意事项全都抛之脑后。部分教师以自己的思维替代了学生的自主思考,不时提醒学生注意这个、注意那个,学生虽经过教师的“精心呵护”能完成任务,但其探索和创新精神也同时被无情地扼杀了。
三、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1.实施生本探究教学。(1)观察与解释。教师要以现象为突破口,通过观察现象、分析原因,主动构建知识,探寻现象背后的问题。学生通过主动分析,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探究的乐趣。如在“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中,学生观察到蜡烛燃烧后的气体通入石灰水浑浊的现象不明显,分析发现蜡烛燃烧生成CO2,即C+O2=CO2。CO2与Ca(OH)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即CO2+Ca(OH)2 =CaCO3↓+H2O。而由于蜡烛燃烧不充分,气体中含有CO,产生的沉淀少,使实验现象不明显。通过分析后,学生在点蜡烛时保证氧气充分,使蜡烛能完全燃烧。(2)问题与发现。教师要以“问题”为阶梯,采用问题链的形式,引导学生逐层深入,主动思考实验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维的广阔性。(3)猜想与验证。猜想是一只“能生金蛋的母鸡”,往往孕育着科学发现。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并加以验证。如将醋洒在草木灰上,发现有大量的气泡生成,对草木灰的成分作出猜想。
2.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学会细心观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一方面要学会顺序观察。首先要通过看颜色、闻气味观察反应物的物理性质,看反应条件、操作顺序;其次观察反应中的现象,如有无气体、有无沉淀、是否发热;最后观察是否有新物质产生。另一方面,要学会重点观察。学生要避免盲目追求“热闹”,提高观察的有效性,学生重点观察。如锌与稀硫酸反应,要重点观察气泡冒出,气体点燃时火焰的颜色。
3.渗透科学的学习方法。化学实验不仅要“传道授业”,还要“授人以渔”,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受益终生。教师要根据实验特点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如在金属与酸的演示实验中,教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放有Zn、Cu、Mg的三个试管中分别加入酸,观察现象,容易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要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和科学的探究方法。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玉龙初级中学)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