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强带弱?整体联动?推动学校心育工作均衡发展
王连华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以强带弱;均衡发展
近年来,我们学区中学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方面收到了明显成效。但是学区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对薄弱滞后,削弱了整体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了中小学心育工作“以强带弱,整体联动”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学区的组织协调作用,多渠道整合教育资源,加强中小学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了学区心育工作的整体均衡发展。
一、搭建平台,完善机制,规划均衡发展蓝图
均衡需要协调,发展需要环境。心育工作的整体联动离不开制度保障和方向引领。我们在工作中做到“两个落实、两个统一”,即:落实到组织制度建设和校本课程开发上,做到中小学心育工作目标一致,管理统一。
1.搭建联动平台。为加强联动工作的组织协调,我们组成了学区心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成员包括中小学分管主任、心育辅导员和部分心育骨干教师。领导小组每月一次例会,汇总情况、发现问题、研究方案、提出重点,指导心育工作有序开展。同时,为保证联动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在校园网上开辟了心育工作专栏,定期通报学区心育工作进展情况,组织教师业务学习,开展中小学联合教研,避免因管理不到位而造成发展的不均衡。
2.完善联动机制。为实现有效联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学区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联动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完善了《学区心理健康工作常规制度》,加强日常督查推进;修改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工作制度》,把握教研方向,实施“捆绑”式整体发展;修订了《学区中小学教师百分考核细则》,把心育工作纳入教师个人考核评估中,激发广大教师参与心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构建联动规划。围绕学区整体办学目标,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我们制定了学区心育工作发展规划。一是开发校本课程。在市教研中心的指导下,我们组织中小学心理骨干教师联合开发了31中学区中小学心育系列校本课程:学会适应、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生活。二是统一课程内容。小学低年级以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建立新的师生关系、感受学习的乐趣为主;小学中高年级着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集体意识,形成健全人格;初中则以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生活、培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认识和悦纳自己、调控情绪、学会沟通、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为重点。目标和内容的整体规划确保了目标的连贯性、内容的衔接性、活动的协调性。
二、强化培训,科研引领,打造专业教师团队
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建设者。我们根据中小学教师的实际情况,多渠道、多层次地组织培训活动,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培养团队发展意识,提高实践操作水平,努力打造专业的心育教师
团队。
1.培训提升。为确保培训工作的实效性,我们立足实际,多渠道开展校本培训。一是邀请心理健康教研员为全体教师作心育专题讲座,让教师全面了解学校心育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实施要求;二是邀请外校优秀心理健康教师现场展示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让教师直观感受心理辅导活动课的魅力;三是由学区心理辅导员利用学区心育工作平台,组织“如何上好心理健康辅导课”“怎样让学生喜欢你的教育”等系列内容的培训与研讨,让教师在经验共享和技艺切磋中学习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技巧;四是由中小学分管主任负责,从荣成教育网上筛选下载国内知名专家的专题心理讲座,让教师足不出户就可以聆听专家大师的讲座;五是以教师心理健康维护为专题,倡导教师呵护心灵,避免职业倦怠,杜绝师源性心理伤害。
2.教研引领。正如女排教练陈忠和所说:“我们没有绝对的实力去战胜对手,只能靠团队精神,靠拼搏精神去赢得胜利。”学区心育工作的均衡发展,必须依靠中小学教师的团结协作。我们在学区内组织大教研活动,提出“三个一”:每月组织一次教研活动,每次确定一个教研主题,出台一个具体实施方案。参与教研的教师可根据需要提前搜集相关资料,准备的过程即是教师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过程。我们先后开展了“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与操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衔接”等专题教研活动。一次专题教研,既是问题解决的过程,更是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以教研作引领,激发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自觉性。
3.课题深化。为了实现课题研究与个人发展的双赢,中学课题组在开展地市级课题“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与研究”时,将课题研究领域延伸到小学,带动小学教师合作研究,把课题研究方案分解落实到中小学班主任手中,形成了全面、序列化的研究格局。课题实施阶段,班主任围绕日常班级教育活动,写教育随笔,设计优秀课例,归纳整理教育心得,将零散的认识提炼升华;合作研究中,骨干教师进行传帮带,优秀课例示范引领,教师相互间切磋团体辅导技巧,分享成功经验。课题攻关阶段,邀请教研员到学校指导,组织教师与专家近距离对话,寻找研究的突破点。同时,借助网络上的专题讲座,让专业知识与教育实践有机对接,既培养科研能力,又提升理论水平。中小学教师在合作中找到群体归属感和成就感,更体会到集体的智慧和团结的力量,从而深化了教育效果,提升了教育水平。
三、立足人本,注重实效,探索有效工作模式
联动发展目标的落实需要恰当的工作模式作为载体。工作中,我们以师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根本,以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危机预防体系为主体,以关注特殊学生和拓展辅导渠道为两翼,努力探索适合学区心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模式。
1.确定三级预防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包括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两部分内容,以发展性和预防性为主要功能。因此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构建有效的心理危机预防机制是开展心育工作的有效模式。一级预防是尽可能控制直至消除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各种不健康环境因素,让学生生活在较为和谐的环境中;二级预防是注重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在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还没有加重之前及时予以干预,防止演变成严重心理问题;三级预防是对已经出现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以防止极端事件的发生。
2.构建三级预防体系。针对三级预防目标,我们构建了三级预防体系。一级预防体系以班级为工作单元,分三个层面进行:(1)学生自我防范。学生通过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心理主题班会等,了解和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和求助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自我调节方法,学会识别心理不适应状态或心理异常现象并能找到应对的策略。(2)学生互动防范。每个班级都推选出男、女两名心育联络员,组成阳光心育团队,通过学生成长互助小组等形式,及时地发现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
(3)班主任防范,班主任通过自身的角色优势,对特殊学生和学生的偶发事件进行积极的心理关注,多角度、多渠道地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二级预防体系以学校为工作单元,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心育宣传、系列心育主题活动等形式,将“引领、诱导、防范”工作做在学生行为偏差和心理危机出现之前,达到提前预防的目的。三级预防体系则以学区为工作单元,整体协调学校、社会和家庭的育人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健康、快乐的成长氛围。
3.丰富心育辅导形式。一是充分发挥团体辅导功效。每周开设一节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小学阶段以游戏为主,采用角色扮演、榜样示范等方法,着力营造一种愉悦的成长氛围。如“合力吹气球”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与人交往,感受团体协作的力量;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采用情境体验、问题辨析、分组讨论等方法,意在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放飞烦恼”使学生在活动中释放压抑的情感,体验快乐情绪。二是营造积极的成长氛围。通过订阅心育报刊书籍,制作心育宣传图板,把“心理咨询室”建设成学生健康成长的“快乐小屋”;利用好“心语信箱”,鼓励学生以信件的形式,宣泄心中的苦恼,倾诉成长的困惑,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学区中小学心育工作呈现出衔接有序、均衡发展的良好势头。今后,我们将继续在完善学区心育工作联动机制、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增强教育实效等方面大胆探索、整体推进,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而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荣成市第三十一中学,威海,264300)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