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生活教育的方式
刘颖
[摘 要]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健康生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学生、社会、国家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进取的心态,是学生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础。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渗透健康生活教育,施以健康生活指导,对改善高中生生活现状、帮助其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十分必要。
[关键词]核心素养;健康生活;生物教学;自主学习意识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9)10-0098-04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9.10.016
一、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健康生活
(一)高中生健康生活的意蕴
高中生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是在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又一重大举措。高中生核心素养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鲜明底色,以我们党的教育方针为明确指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底蕴,以传统文化为民族特色,构建的国际与民族、继承与创新、自由与责任、经济与公平、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的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其内含三大领域六种素养十八个要点。学生的发展性核心素养是衡量学生发展水平的新指标,也是其自身应具备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品格能力。
高中生的健康生活就是指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人际关系及积极进取的心态。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而较强的生活能力则是学生幸福人生的基础。经合组织(OECD)曾明确指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学生幸福人生和功能健全的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价值取向上看,核心素养在某种程度上与健康生活理念相契合,而健康生活也因核心素养的规引而色彩斑斓。
(二)健康生活对高中生的積极意义
健康的体魄是人类从事各种实践活动的前提性条件。总体来看,高中阶段对于个人的生命活动来说意义重大,体力与智力、心灵与肉体、知识与价值观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快速更迭与转变,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学生一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幸福观。教育要引导学生摆脱原子式、单向度的同一性发展,协调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重视艺术性的审美感,坚守道德底线并重拾人文关怀,憧憬自由而全面的健康生活。健康生活教育对教师而言,重任在肩,要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明确健康生活对于其成长的重要意义。同样,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学校培养更多勇于承担压力与挑战,身心健康的优秀人才。因此,核心素养之健康生活视野下的教育,不仅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更要培养拥有健康生活观和能力的人才,这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高中生的生活现状
1.身体健康方面。较之以前,当代高中生在身高、体重、均衡发育等方面均有所改善,但在体育运动中所彰显的力量、耐力、免疫力等方面仍有明显欠缺;部分高中生缺乏基本的健康知识理念,有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缺乏锻炼、不讲卫生、抽烟喝酒、熬夜玩游戏、偏食挑食、过多摄入垃圾食品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身体健康的水平。
2.心理健康方面。(1)情绪不稳定。情绪问题是高中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内容。情绪不稳定是指个体不能积极地调节、控制自身的情绪,对待别人的态度忽冷忽热,同辈交往过程中爱生气、易发脾气等。高中阶段,人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情感体验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但当前高中生的人际交往又相对封闭,造成其在心理与生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发展往往不能同步。尤其在面临升学与择业的压力之时,内心很容易充满矛盾与冲突,易形成情感上的动荡期,对其生活与学习造成影响。(2)学习压力大。学习压力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目标模糊,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每天只是忙于应付功课,学习效率低,对于教师讲授的内容理解、记忆不深。(3)人际关系紧张、对周围环境变化较为敏感。高中生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表现在对他人要求较高,怀疑他人对待自己的态度不友好等方面。在交际、交友时,面对陌生人显得被动与拘谨;在交谈时,不能清晰阐述内心想法;同异性交往时,不能做到大方自然;环境变化较快时,适应能力差,等等。(4)强迫、敌对、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存在。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后期,自我意识逐渐提高,独立性意识增强,如果没有知心朋友之间的顺畅交流,长期自我封闭,便会变得孤僻、不合群。这样的压抑状态如不能得到及时的排解,会导致长期的心理压抑,经常性地处于焦虑状态。(5)社会适应性不良。社会适应性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因与环境取得和谐的关系而产生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化。高中生的社会适应性越强,越有利于其形成远大的理想目标。高中生对社会有着强烈的关注感,希望了解外面的世界。在社会转型与网络文化盛行的冲击下,高中生面对一些不良现象时容易丧失理想信念,造成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主观的我与社会的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从而消极被动地适应环境,压抑了自身的潜在能力,造成了个人心理机能与品质的退化。
二、高中生健康生活现状不能令人满意的原因
学生的生活状态影响到其能否安全、幸福的生活。这种影响对于每个人、整个社会与国家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当前,尽管全社会都为全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不可忽视的努力和贡献,但校园内健康生活教育的投入仍有欠缺,学生家长拥有的相关知识滞后且缺乏,学生缺乏自觉了解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学校教育中各学科渗透的不足或不当等,都是造成高中生健康生活状态不能令人满意的原因。笔者通过对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深入研究和思考,结合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调查统计与访谈分析结果,将其原因归结为如下4个方面。
(一)高中生物任课教师健康生活理念的缺失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某些地域、学校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高中教师对健康生活理念认识不清、教学中践行力度不足的现象。这制约了课程的实施效果,限制了课程传授的灵活性,造成了教师理论传授的空洞与乏力。而理论源头传递的偏颇与失误,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学生对健康生活理念认知的缺失与淡漠。事实上,部分高中一定程度上还由于对健康教育重视程度的不足而导致课程设置的局限性。在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与升学考试的压力时,即便高中生对于健康生活知识存有一定程度的求知欲,也苦于分身乏力,同时也缺乏系统的健康生活知识获取渠道。
(二)高中生物课程内容设置与健康生活理念融合不足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学校健康生活的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健康教育不再是一门单独设置的课程,而是被整合渗透到相关课程之中。生物科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生命现象和活动规律的自然科学。生物学科是以生物科学为背景,以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阶段和社会要求进行选择和排列生物科学内容,并使其心理学化,以求得学生人格与学力形成的学校教育的载体。生物科学理应成为高中生健康生活教育的重要渠道。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高中生物科学课程内容设置与健康生活理念融入不足的现象。生物课程与健康课程有很多自然切合点,将两者进行融合渗透教育,具有很强的可行性。这一方面能使学生在增加生物科学知识的同时了解到健康生活知识,另一方面也能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开发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将高中健康生活教育科学有效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
(三)高中生物课教学过程中融合健康生活教育的方式陈旧单一
生物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传统的课堂教育重视理论教育,轻视实践教育,造成了学生对理念的朦胧模糊感,难以形成正确的健康生活理念。学生多是仅停留在知识性学习的层面,未能形成处理生活中遇到困惑的能力。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方式、态度,不仅需要知识的支撑,更需要价值性理念的引领;要摒弃陈旧的课程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课程观。因此,教师有必要将知识、经验与活动有机融合统一,树立体验课程与文本课程相融合的意识,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课程的出发点,增强生物学健康生活教育的实践性与价值性,引领学生实现知与行的有机统一。
在讲授方式上,传统教育重视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理论教育效果并不明显。有研究显示,高中生课程之外的健康生活教育多存在缺憾与不足。健康生活教育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应在日常的生活教育中实现理论与技能的自然契合。传统的教育限制了课堂的活力,掩盖了生活的丰富内涵。高中生物学科教师引领学生跨越有形与无形的学科界限、摒弃显性与隐性的壁垒,营造课堂之外的课堂,才能使之收获至真、至善、至美的教育。
(四)学生自主践行健康生活理念的意识淡漠
笔者通过问卷调研发现,高中生中存在着健康生活理论知识缺乏的现象。例如,学生对常见疾病了解较少,对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更是了解甚少,即便是对青春期健康知识、饮食知识的了解也并不充分。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学生罹患“富贵病”“老年病”的概率增大;一些学生对相关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又不够,对其身心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这凸显了学生对自身健康问题的淡漠,反映了学生践行健康生活理念意识不强的现实。
自我管理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正确引导。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有机整合到生物教学之中,无论对教学亦或是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来说,均具有重要意义。“三环节自主学习”教学模式通过课前预习、课上讨论、课后反思的环节达到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该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熟练掌握高中生物课程的内容,寻找健康生活教育的有效切入点
高中生物新课标及新课程中有大量的健康生活教育资源蕴含其中。任课教师可以利用生物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健康生活的认知度,引领其更好地认识生命规律,增加其对健康生活的向往与自信,进而切实改善其身心健康状况。
例如,引领学生从“细胞的癌变”看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细胞的癌变”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从分子水平上了解细胞癌变的产生原因,同时又对其中引起细胞癌变的外界条件做出实证分析。在论证制约癌变的外界条件时,可将其与健康生活教育理念予以有机融合。这一方面能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癌变疾病进行有效预防,另一方面又能加深学生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细胞的能力。这在课程的设置上可以充分借助教材中提供的资料。例如,通过对教材中英国流行病学家对引起癌症病因的数据分析引出生活中常见的致癌因素:不当饮食、不良生活习惯、环境污染、不良情绪等,教师同时还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外界致癌因素以图片的形式直观呈现给学生。通过对图片的介绍,能唤醒学生对生命重要性的认识与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再如,教学中通过“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呼唤学生的安全意识。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课程设置中,任课教师主要向学生介绍酵母菌细胞的呼吸原理,并通过分析其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的现象而引出酒精检测。教师同时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的驾驶员酒精检查工作,引导学生对比教材中的酒精检验原理。通过对饮酒驾驶不良后果的探讨,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唤醒其心中的安全意识,引导其树立珍视、爱护自己与他人生命的观念。
高中生物教学中切入健康生活教育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辩证因素。首先,在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理念要紧扣教材,以达到自然融契。一方面,进行健康生活教育不能脱离教材与教学内容,不能在生物课中“开小课”,自说自话,致使两种理论相脱节,做很多舍本逐末、避重就轻的徒劳之功。另一方面,在生物课堂中渗透健康教育理念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在日常生活中体会理论的抽象性,在抽象的理论中感受生活的亲切气息。寻找到二者接洽的至善点,方能架起理论与生活、生物课程与健康生活之间有机联系的桥梁。
(二)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对健康生活的认识
学生从第一次走进高中校门的那一刻起,高中生涯就成为其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关怀学生的成长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生物任课教师在关心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同时,要能够在生物课程中融入健康知识,从根本上引导学生迈入健康生活的轨道。言传重于身教,青少年的思维活跃、模仿力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如果教师自身的健康生活意识较差,就根本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能力。目前,尽管多数教师的素质正在逐年提高,且有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健康状况,但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营养健康、青春期、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知识,促其积极开发健康生活教育资源,才能使之自觉将健康生活教学内容渗透到生物学科教学之中。与此同时,教师理论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其提高自身的学术魅力。教师通过扩充自身对健康生活知识的了解,完善自身的健康生活思想意识水平,不仅能促使其自身进入丰盈的人生状态,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生活,还有助于提高其在学生心目中的亲和力与感召力,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三)通过讨论叙事渗透健康生活教育
在“免疫调节”这一节课中,教师主要通过系统介绍艾滋病的致病机理与传播途径等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性观念与艾滋病预防能力。通过“换水实验”模拟性接触传播的速度,使学生能形象直观地认识保持正确性观念的重要性。这可以使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突破常见又敏感的话题禁区,树立起正确的健康生活观念。再如,通过“神经调节”的教学环节告诫学生远离毒品。教师在“神经调节”课程中主要向学生讲授“兴奋在突触之间传递”的过程,可同时引入毒品危害人类身体的作用机理,进而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毒品在人体中的作用机制,告诫学生抵制毒品。教师可通过图片与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现吸毒的一时快感与终生痛苦之间的强烈反差;通过讲解吸毒者静脉注射引起肝炎、细菌性心内膜炎和艾滋病等多种感染的不良后果,告诫学生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这种讨论叙事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与获得感。 教学方法制约着教学效果,加强生物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对于课程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依据整体性、启发性等原则,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进行融入健康生活教育的教学方法创新,进而实现生物课程教学与健康生活教育的协同共进。
(四)以知识讲座等方式提升课外健康生活教育的质量
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举办关于健康生活教育的知识讲座,以加深学生对于健康生活理念的认识。通过讲座为学生展示具体客观的数据,促其认识各种病症的发生过程与危害程度,接受不同疾病的预防知识。教师还可以通过人类遗传病调查活动,举办一些关于人类遗传病的知识讲座,使学生深入了解多种遗传病的病因、发病状态及遗传方式,引导学生认识遗传病监测和预防的重要性;还可以借机进行道德健康教育,如禁止近親结婚既符合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又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规范。
四、结语
生物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在其教学过程中渗透健康生活教育的优势,学生在学习本体课程知识的同时能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提高对健康生活的认知水平。生物学科任课教师需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合理设计教学过程,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循序渐进地渗透健康生活理念,进而达成学生终身的健康生活。
(责任编辑:刘新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