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网络资源”,打开“语文之门”
梅立
摘 要:走进网络媒体,开展语文教学,使电教媒体让课堂中师生双边活动充满激情和活力,努力改革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网络; 语文;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2-057-001
网络正席卷着全世界的每个角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电教媒体能让师生双边活动充满激情和活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自觉的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努力改革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吸引学生,激发阅读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智慧和灵感的源泉。小学生首先要对语文产生深厚的兴趣,才会触动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图、文、声、像并茂,而且能把静态、枯燥、难懂的材料融入到三维空间,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这种化虚为实,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这较之教师的抽象讲解、有限的板书更容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很快地、效果显著地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之中。
如《海底世界》一课,像很多课文一样,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把学生引入美丽的海底世界。我不是把课文中的知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开启一扇通向海底世界的大门。我在互联网上搜寻了很多有关课本的资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组成小组,自己在网上查找自己感兴趣的资料。大家兴奋的浏览着,热情的交谈着,认真的记录着,一个个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此时此刻,学习是那么快乐而有趣。这样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生动有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二、重现情境,深化课文理解
语文阅读教材中文质并茂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每篇作品无不凝聚着主人公或作者从生活中得来的情感体验。我想,教师应发掘现代信息技术的声像整合优势,重现文章情境,化“静”为“动”把无声的文字描写用直观的声、像画面展示,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让学生与主人公、与作者、与教师形成共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揣摩字、词、句、篇表达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突破阅读教学难点。
《军神》是小学语文第三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文。小学生都怕疼,可是刘伯承手术的“痛”究竟是什么程度都不能体会。在理解“刘伯承做眼部手术不用麻醉药被沃克医生赞为‘军神”这一难点时,学生大都很难从文字中体会到人物所表现出的钢铁般的意志力。于是,我截取了《刘伯承血战丰都》影片中“手术”一节的视频。在课文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找到描写刘伯承手术中的表现读读,想想为什么作者用这些语句来描写。接着我给学生播放视频,在观看中,我把课文中描写刘伯承手术的语句随着视频画面用旁白的形式一句一句读出来。学生被吸引了,当视频播放至床单应“唰”声而破时,我看到好些学生身体都为之颤动,我能感觉到他们心灵的震撼。观看结束,我就问他们想对刘伯承爷爷说点什么话吗?学生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钦佩、赞美之情,在学生用自己的话赞扬刘伯承的基础上,我出示了沃克医生的话,学生朗读饱含激情,可以感觉到学生情感与人物情感已经融合,人物精神已经潜移默化留在了学生的心底。学生的情感和文中的人物有了共鸣,理解文字,语句时他们都能找到作者的文章思想立足点,很自然的就把这篇课文的难点突破。
三、营造环境,激发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也就乐于接受,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的情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和感知的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完全激发出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教出来的学生就好比算盘珠子,拨一拨,动一动,原本聪灵的个性必被扼杀。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教学中摒弃了传统教学方式。所以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美丽的西双版纳》一课,课文描写的是西双版纳的风土人情,这对于北方孩子来说,从未见过、去过那里,很难想象文章所描述的情景,这里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和作者一同到“西双版纳”欣赏美丽的风光。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学生的兴致油然而生,信息技术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的广阔时空,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美丽的地方,使他们看到了从没看到过的景象。良好而宽松的学习环境必将会给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带来很大的帮助。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教授在谈到斯坦福和硅谷的成功时,认为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这一要求的提出奠定了信息技术的学科运用价值。
四、利用素材,优化课堂反馈
在用好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充分利用素材,制作成适合学生实际的课件,向学生“提供”知识、思路、情境和机会,在师生对话的形式下,着重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赞扬经过独立思考的出人意料的一切结论。随着课件的展示、老师的点拨与引导,他们的思维从表层到深层,不断求异,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思维状态,它既是学生自主参与的成果,更体现了教师教学设计的价值。
現代信息技术步入语文课堂教学,它对传统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强大冲击,表现出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种种优势。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仅有利于操作,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做到读写结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语言、文字、图像、动画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中眼看、耳听、动手、动脑,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阅读,使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全力投入,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真正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