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摘 要:小学科学学科虽然开设的时间不长,但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蒙意义。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必须重视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概念進行论述,分析了影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因素,提出了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旨在为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效建议。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21?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6-0052-02
引 言
小学科学是实施新课程改革后出现的一门新学科。由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当前,对学生的培养已经不能仅限于文化课教学了,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科学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不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的学科,主要的实验对象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一些事物,包括日常生活现象等。开展小学科学教学的意义是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这门学科开设在小学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关部门、学校及小学 科学教师必须认识到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
一、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概念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针对传统教学理念及比较落后的教育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是为了满足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有效提升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其主要内涵是指小学科学教师在遵守科学教学规律和教学科学性的基础上,投入比较小的人力、物力及实验设备就能帮学生习得更为系统和专业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模式,从而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满足个体的发展需求。从小学生的心理成长特点和教育学发展的特点来看,小学阶段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速度最快的时候。因为小学生的好奇心强、信息摄入能力强,教师如果能够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他们进行引导,定会让他们的科学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同时,科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必须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使教师能够基于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开展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在科学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影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因素
1.忽略小学科学的重要性
在传统教学理念下,学校、教师及家长都会把“高考”“中考”“小升初考”作为每一个学习阶段的指向标,所以他们更加看重文化课的学习,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报了很多文化课辅导班,但是对副科的学习不重视,甚至认为副科有时候能够直接被主科代替,导致部分学校和教师把学生培养成了“考试机器”,而忽略了学校的科学课程教学。在安排教学任务时,有些学校认为科学课可有可无,任由任课教师将科学课换成其他的“主科”课程。
2.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养不高
因为小学科学课程开设的时间不长,任课教师的职业素养普遍不高,优质的科学教师更是稀缺,有些学校让主科教师兼任科学教师,或让一些年龄比较大的转岗教师担任科学教师。这些教师并非专业的科学教师,没有进行过系统、专业的科学教学工作的学习,很多只是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些简单的培训,有些甚至是结合网络上的资料自学后就上岗,导致了小学科学教师的学科知识缺乏、专业知识薄弱,从而在教学时不够专业,对很多专业性的科学问题解答得不够深入,影响了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1]。
3.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上科学课时,很多学生容易开小差或讲悄悄话,对科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不大,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不愿意回答教师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相关:首先,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经常出现占课现象,使学生也不看重这门学科,认为其可有可无;其次,学校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很多学校甚至没有专业的科学教师,而是由主科教师或班主任兼任,给学生造成了“老师以主科为主,科学课程只是副科,所以它不重要”的错觉,加上很多科学教师对科学课程的认识程度不高,专业认知度和理解度也不够深刻,所以学生认为教师的科学水平不够;最后,科学教师采用的授课方式过于传统,没有创新性,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上小学生的注意力本来就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且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所以刻板、传统的授课方式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学校对科学实验设备配置投入过少
很多学校对科学实验设备的投入不足。由于教育部门给学校的教育资金有限,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学校只得把有限的教育资金花在“刀刃”上,即更多地放在“主科”教学上,缩减了对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所需实验设备的投入。而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以实践为主导的学科,离开了实验设备,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只能停留在“理论”讲解上,缺乏趣味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人力配置不足的问题也使科学实验设备无法充分应用于科学研究中,如实验设备的使用、维修等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因此,实验设备的问题也不利于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策略
1.加强对小学科学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新课程改革要求科学课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教师作为科学课程的实践组织者和教学活动的执行者,是关系到科学课程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要想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先从校方和教师的思想观念方面下手。首先,教师应该加深对小学科学课程的理解,重视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提升,教育部门和学校对教师的职前培训工作必须予以重视。其次,校方要定期组织在职的小学科学教师进修和培训学习,特别是对一些新的科学课程教学手段和方式,要开展集中学习,加强教师在科学素养方面的时效性[2]。
2.对小学科学教材进行灵活运用
很多科学教师的教学思维比较传统,在科学教学中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没有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开发和创新。《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灵活地运用和研究,尤其要注重对教材内容的创造性处理,发掘新的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基于基础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充分把握教材的逻辑结构,然后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整合”,要特别注重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寻找能够开展教学的“契机”,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同一事件发生的时间或季节变化来合理调整教学顺序。例如,教师可以将二年级下册“我的构造”一课和四年级下册“各种各样的花”一课整合到一起,并在百花盛开的三月给学生讲授这些内容,带领他们去公园、郊外认识各种各样的花,使学生从实践中感知到科学学科的魅力。
3.着重培养学生对小学科学的兴趣
科学学科是神秘且神奇的,也是抽象又枯燥的。小学科学教师如果在课堂上采用以“讲”为主的授课模式,很容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失去对科学学科的探索兴趣。兴趣是学生探索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最好内驱力,所以,要想让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升,教师必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生动”和“有趣”[3]。一方面,科学教师可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另一方面,科学教师应该基于本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并增创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索意识。
4.深入探究学生的学习过程
科学活动的本质就是要学会探究,科學教师只有不断引导学生加强探究,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应该以探究学习为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探究新事物和新现象,探索该事物和现象产生的内在机制,同时利用现有的优质资源为学生竭力提供最好的探究条件,重视整个实践过程。
5.教育有关部门加大对小学科学实验设备的投入
学校的管理者要重视科学实验设备对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性,不断加大对小学科学实验室、实验设备的资金和人力、物力投入力度,为学生配置新的实验设备。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的学校要配备必需的实验设备,同时要有专门的设备操作和维护人员,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转,从而更好地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6.不断拓展小学科学课外活动
小学科学课堂是学生习得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学生还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4]。并且,《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教师对学生的课余实践应该秉持着“开放性”原则,强调学生的科学学习应该是“课堂+课外”模式。小学科学的课外实践活动本就是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过程。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在认真分析科学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活动范围,探索新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同时让学生在课外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开放性思维模式,进而达到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结 语
小学阶段是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基础教育阶段,不仅注重学生的文化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还关系到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科学素养、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家庭、学生等多方面形成合力,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
[参考文献]
林妙静.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展对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3):130-131.
郝成三.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32):125.
周文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展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7(14):84-85.
高祀泉.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5(11):177.
作者简介:马光昆(1965.8—),男,山东平度人,专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