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示弱”
付婧芸
【内容摘要】传统的教育观念赋予了老师“传道授业解惑者”“百科全书”“万事通”的角色,使得老师不甘向学生示弱,也不敢在学生面前示弱,长此以往,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破坏了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本文通过作者的工作经验,提出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向学生适时示弱的必要性,以此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示弱 教育 教师 学生
林格,著名学者,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教育专家之一,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长,而不是显示教师的聪明和才华,教育要保护孩子的主动性,关键是放下自我。”通过之前几年的工作经验,深刻体会到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教师如果能放下自我,适时地对自己的学生示示“弱”或者偶尔地在学生面前装装“傻”,也是一种教育艺术,一种教育策略和一种教育态度。示弱并不是无能的表现,相反,它体现的是一种教育智慧。
首先,教师通过示弱,可以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舒适的没有任何压力的环境中去学习知识。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交往,是师生心境的开放。对于这点,笔者深有体会:在初二的英语课堂上,有一节英语阅读课是讲篮球的,上课之前,自以为备了课,理解了文章的大意,就可以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课堂上学生也很配合,提前预习了课文,把不懂的单词都在字典上查了标注在课本上。按照正常的流程给学生讲着课文,突然发现学生虽然回答着问题,但满脸茫然,的确,这些关于篮球的东西如果用汉语讲,对于大部分男生来说肯定不成问题,即便是女生,也很容易用汉语表达。但要让他们在英语阅读课上完成阅读以及完成课后的练习,就有点难度了。虽然课前自信满满,此刻发现自己也有点讲不下去了,思路有些乱了。整理一下思绪之后,就对着学生说,“I'm sorry, maybe it's kind of boring for you to listen to my teaching, after all, I am not so professional in sports, but do you think can I ask for help?”听到这个问题之后,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到“of course”,眼睛齐刷刷地看着班里最擅长体育运动的那个男生。说实话,这个男生平时不喜欢学习,上课注意力也不集中,所以他的成绩也并不出众,特别是英语成绩。在班里同学的热情鼓舞下,他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拘谨,径直走到讲台上,拿出一支粉笔,在黑板上边画边讲,不得不说,本人甚是佩服起他的渊博知识,虽然有的语法有错误,单词发音也有问题,但他讲完后下面的同学都拍手叫好。一节课就这么轻松地完成了,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老师也不是万能的,老师也有不会的,他们并不总是高高在上的,教师的示弱使整个课堂形成一个相互学习的环境。
第二,适时的示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扮演着课堂的主角,一味地灌输知识给学生,学生很容易形成等、靠、要的习惯,长期下去,必将影响学生的成绩和身心发展。对于乡村地区的孩子,由于英语学习基础差,学习条件受限,使得他们的英语学习从一开始就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乡村地区的教师还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学生很难在学习中找到自信心和兴趣,最终导致的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不愉快。上课时,有时会故意问学生“有没有人告诉我春夏秋冬这四个单词怎么拼写?”,“Spring Festival中的单词拼写都完全正确吗?”以此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提高学习兴趣。
第三,教师的示弱体现了其诚实的品格。当代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和科技发展神速,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教师,只能在某些领域的知识优于学生,但不能代表在任何事情上都比学生精通。对于一些时髦的流行语、通信工具和新闻信息,适时的示弱不仅不会使学生瞧不起老师,反而会赢的学生更多的尊重,钦佩老师的人格和胸怀。
最后,适时的示弱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之前的教育方式,将教师的“一言堂”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站在讲台上满堂灌的“神”了,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支持者,教师更应该融入学生的学习中,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以达到信息时代的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应紧跟时代的步伐,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中的理念,采取适时的示弱原则,不仅不会影响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相反,会使学生更加尊敬自己,促进了教师与学生良好师生关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是一种大智慧》,清华大学出版社版.
[3]《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内容摘要】传统的教育观念赋予了老师“传道授业解惑者”“百科全书”“万事通”的角色,使得老师不甘向学生示弱,也不敢在学生面前示弱,长此以往,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破坏了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本文通过作者的工作经验,提出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向学生适时示弱的必要性,以此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示弱 教育 教师 学生
林格,著名学者,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教育专家之一,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长,而不是显示教师的聪明和才华,教育要保护孩子的主动性,关键是放下自我。”通过之前几年的工作经验,深刻体会到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教师如果能放下自我,适时地对自己的学生示示“弱”或者偶尔地在学生面前装装“傻”,也是一种教育艺术,一种教育策略和一种教育态度。示弱并不是无能的表现,相反,它体现的是一种教育智慧。
首先,教师通过示弱,可以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舒适的没有任何压力的环境中去学习知识。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交往,是师生心境的开放。对于这点,笔者深有体会:在初二的英语课堂上,有一节英语阅读课是讲篮球的,上课之前,自以为备了课,理解了文章的大意,就可以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课堂上学生也很配合,提前预习了课文,把不懂的单词都在字典上查了标注在课本上。按照正常的流程给学生讲着课文,突然发现学生虽然回答着问题,但满脸茫然,的确,这些关于篮球的东西如果用汉语讲,对于大部分男生来说肯定不成问题,即便是女生,也很容易用汉语表达。但要让他们在英语阅读课上完成阅读以及完成课后的练习,就有点难度了。虽然课前自信满满,此刻发现自己也有点讲不下去了,思路有些乱了。整理一下思绪之后,就对着学生说,“I'm sorry, maybe it's kind of boring for you to listen to my teaching, after all, I am not so professional in sports, but do you think can I ask for help?”听到这个问题之后,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到“of course”,眼睛齐刷刷地看着班里最擅长体育运动的那个男生。说实话,这个男生平时不喜欢学习,上课注意力也不集中,所以他的成绩也并不出众,特别是英语成绩。在班里同学的热情鼓舞下,他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拘谨,径直走到讲台上,拿出一支粉笔,在黑板上边画边讲,不得不说,本人甚是佩服起他的渊博知识,虽然有的语法有错误,单词发音也有问题,但他讲完后下面的同学都拍手叫好。一节课就这么轻松地完成了,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老师也不是万能的,老师也有不会的,他们并不总是高高在上的,教师的示弱使整个课堂形成一个相互学习的环境。
第二,适时的示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扮演着课堂的主角,一味地灌输知识给学生,学生很容易形成等、靠、要的习惯,长期下去,必将影响学生的成绩和身心发展。对于乡村地区的孩子,由于英语学习基础差,学习条件受限,使得他们的英语学习从一开始就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乡村地区的教师还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学生很难在学习中找到自信心和兴趣,最终导致的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不愉快。上课时,有时会故意问学生“有没有人告诉我春夏秋冬这四个单词怎么拼写?”,“Spring Festival中的单词拼写都完全正确吗?”以此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提高学习兴趣。
第三,教师的示弱体现了其诚实的品格。当代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和科技发展神速,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教师,只能在某些领域的知识优于学生,但不能代表在任何事情上都比学生精通。对于一些时髦的流行语、通信工具和新闻信息,适时的示弱不仅不会使学生瞧不起老师,反而会赢的学生更多的尊重,钦佩老师的人格和胸怀。
最后,适时的示弱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之前的教育方式,将教师的“一言堂”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站在讲台上满堂灌的“神”了,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支持者,教师更应该融入学生的学习中,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以达到信息时代的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应紧跟时代的步伐,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中的理念,采取适时的示弱原则,不仅不会影响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相反,会使学生更加尊敬自己,促进了教师与学生良好师生关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是一种大智慧》,清华大学出版社版.
[3]《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