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行政化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运行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文/+陈剑利+杨丽珍
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成立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提高教师质量的关键,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不同专题、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开发校本资源优势、促进教师教学发展是教师教学成长的路径之一,也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是构建现代大学教学制度的需要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校本环境成为高校的重要研究内容。校本环境,即指基于学校内部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师生成长和发展的各种因素,包括外显的物质环境、内隐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1]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以“服务教学工作,促进教师发展”为己任,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创设了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
关于教师发展的内涵,过程说的理解认为,教师发展是增进教师专业化、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过程,强调教师从个人发展的角度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作出设想,通过学校进修等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教学发展是大学教师学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学教师的教学素质主要体现在教学能力上,包括对教学材料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呈现、师生沟通对话、教学方法选择和应用、教学过程组织管理、个别化教学策略应用等能力。[3]现代大学教学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去行政化,对高校内部管理来说,就是改变传统的把教师和学生当作管理的对象,体现教师在大学的主体性。关注教师教学发展就是去除行政化色彩的管理模式,建立全校性的教师教学服务机构,使得服务与帮助成为管理的基本职责与任务。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实践与效果
2012年10月,北京印刷学院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旨在以“服务教学工作、促进教师发展”为任务,建立健全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长效机制。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负责组织开展教师教学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推广教学创新成果,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为学校教学工作开展提供服务。围绕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建设目标和定位,学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性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建立去行政化组织机构,突出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教学发展观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定位为学校的非行政机构。由各院部教学单位、非领导职务的优秀教师兼职组成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委员会,负责教师发展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办公室负责协助工作委员会开展工作。因此,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主体人员构成是一线教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教师群体,体现了现代大学制度的“教授治校”理念。这种以教师为主体构成的组织机构改变了固有的教师“被培养”“被管理”的教师促进机制,使教师的教学发展逐渐成为一种自主的、自觉自愿的良性循环发展,保证了教师教学发展的主动性和效果。
2.围绕教师教学发展,展开不同形式的教学研讨和座谈会,营造良好的大学文化氛围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成立后,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活动形式有专题研讨会、工作坊、座谈会、名师公开课、讲座、个性辅导等。教师自愿报名,参加活动的教师的年龄、职称、部门涵盖了全校所有层次和范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3年共组织专题研讨会4次、工作坊2次、校级座谈会4次,与教学、教辅单位联办座谈会多次,教师参加人数达365人次,约占全校教职工总数的52.37%;针对教师的调查问卷2次、名师公开课6次;选拔、辅导青年教师参加教学基本功大赛和“创想杯”多媒体大赛并获奖。
专题研讨会的内容针对教师关心的问题展开,议题有“大班教学效果”“一线教师教学经验分享”“高校知识女性职业发展”,以及校长与青年教师面对面等。一般安排有主题发言,然后教师互动,气氛轻松活跃。
“大学教师职业发展”工作坊,主题一般围绕高等教育发展和学校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如大学教师应具备的素养、促进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师德师风建设、团队建设等。以主题讨论、分组汇报的方式进行,中间穿插专家点评、互动讨论等环节,使参加者从传统的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针对教师关心的教学发展问题开展各个层面的座谈会,如“助教师成长,促北印发展”35岁青年教师座谈会、新入职教师座谈会、年度职称评审工作宣讲座谈会、三八节女教师座谈会等,使管理部门与教师之间建立了亲和关系。
3.对部分教师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辅导,以点带面,扩大在教师中的影响力
选派公共基础课教师参加校外名师教学示范讲座,提升基础课教师教学水平;针对校内参加市级教学基本功比赛的教师,从校内选拔、赛前辅导及教学基本功的各环节,组织校内外同行进行反复点评和训练,使参赛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并取得良好效果。邀请校外专家进行多媒体技术手段使用培训和对有意参加多媒体作品比赛的教师进行辅导,满足不同层面教师的教学需求。这种个性化的咨询和服务容易组织、见效快,容易出成果,同时也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顺利发展赢得了良好口碑。
4.开发和利用校本教学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搭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组织校内教学名师公开课和与名师面对面座谈会,引导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整理出版学校教学研究成果、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奖视频光盘,开展教学研究论文征集活动,为教师搭建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
非行政化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运行模式的思考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国内高校尚处于探索阶段,对于这个组织的运行模式,各校都在进行积极的尝试。对于非行政化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运行模式,有以下几点思考:
1.在保持非行政化性质的前提下,确保兼职教师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去行政化定位使各种活动都是以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然后通过教师的口口宣传扩大影响力,保证了活动的效果,形成了良性循环机制。如何确保活动的连续性和兼职委员的稳定性等问题是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运作方式要解决的问题,如可以考虑减免一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量,将参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列入岗位考核内容、增加少量的专职人员配合兼职教授工作等。
2.将行政主导型培训与教师自主发展项目相结合,扩展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服务功能
我国高校已经建立了系列由行政部门开展的各类教学培训活动,但这类活动存在着教师参与度不够、积极性不高的现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要依托教育部网络课程培训中心和北京市高师培训中心这个巨大的教学资源库,根据教师自身发展的要求和职业发展规划为教师量身定制培训项目,让教师自己去主动选择培训内容,而不是行政部门临时性的派发培训任务和名额,会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要实现教师教学发展项目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同时,鉴于兼职教师个人的局限性,需要通过更高层次校外培训项目来提高教师教学发展的前沿性和先进性。
3.实行活动项目委员负责制,充分发挥各学科和专业教师的才干,突出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委员都是各教学单位的学术骨干、在自己所属的专业领域作出一定的成绩,师德优秀,在教师群体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和代表性。因此,他们负责的教学发展项目必然有一批追随者,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初创时期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鉴于委员的兼职性质,让委员根据自己的学术背景和专长兼任相应的工作和开展活动,可以很好地兼顾委员自身发展与工作压力之间的关系。保持兼职委员的稳定性和荣誉感。作为教师身份的委员自主确定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授治校的现代大学制度,提升了教师在学校的主体地位。
4.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管理理念是充分发挥非行政化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职能的核心
作为一个非行政机构,承担着根据学校发展目标,促进教师发展的任务,不可能游离于学校行政活动之外,这就需要学校对这个部门给予特别的关注,开设“绿色通道”,否则难以实现教师教学发展的功能和定位。
参考文献:
[1]陈方.基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校本环境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8:104-105.
[2]陈德良,周萍.教师教学发展的路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3:47-49.
[3]崔军.大学教师教学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10(28),4:71-73.
[责任编辑:蔡桂兰]
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成立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提高教师质量的关键,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不同专题、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开发校本资源优势、促进教师教学发展是教师教学成长的路径之一,也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是构建现代大学教学制度的需要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校本环境成为高校的重要研究内容。校本环境,即指基于学校内部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师生成长和发展的各种因素,包括外显的物质环境、内隐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1]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以“服务教学工作,促进教师发展”为己任,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创设了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
关于教师发展的内涵,过程说的理解认为,教师发展是增进教师专业化、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过程,强调教师从个人发展的角度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作出设想,通过学校进修等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教学发展是大学教师学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学教师的教学素质主要体现在教学能力上,包括对教学材料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呈现、师生沟通对话、教学方法选择和应用、教学过程组织管理、个别化教学策略应用等能力。[3]现代大学教学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去行政化,对高校内部管理来说,就是改变传统的把教师和学生当作管理的对象,体现教师在大学的主体性。关注教师教学发展就是去除行政化色彩的管理模式,建立全校性的教师教学服务机构,使得服务与帮助成为管理的基本职责与任务。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实践与效果
2012年10月,北京印刷学院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旨在以“服务教学工作、促进教师发展”为任务,建立健全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长效机制。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负责组织开展教师教学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推广教学创新成果,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为学校教学工作开展提供服务。围绕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建设目标和定位,学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性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建立去行政化组织机构,突出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教学发展观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定位为学校的非行政机构。由各院部教学单位、非领导职务的优秀教师兼职组成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委员会,负责教师发展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办公室负责协助工作委员会开展工作。因此,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主体人员构成是一线教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教师群体,体现了现代大学制度的“教授治校”理念。这种以教师为主体构成的组织机构改变了固有的教师“被培养”“被管理”的教师促进机制,使教师的教学发展逐渐成为一种自主的、自觉自愿的良性循环发展,保证了教师教学发展的主动性和效果。
2.围绕教师教学发展,展开不同形式的教学研讨和座谈会,营造良好的大学文化氛围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成立后,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活动形式有专题研讨会、工作坊、座谈会、名师公开课、讲座、个性辅导等。教师自愿报名,参加活动的教师的年龄、职称、部门涵盖了全校所有层次和范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3年共组织专题研讨会4次、工作坊2次、校级座谈会4次,与教学、教辅单位联办座谈会多次,教师参加人数达365人次,约占全校教职工总数的52.37%;针对教师的调查问卷2次、名师公开课6次;选拔、辅导青年教师参加教学基本功大赛和“创想杯”多媒体大赛并获奖。
专题研讨会的内容针对教师关心的问题展开,议题有“大班教学效果”“一线教师教学经验分享”“高校知识女性职业发展”,以及校长与青年教师面对面等。一般安排有主题发言,然后教师互动,气氛轻松活跃。
“大学教师职业发展”工作坊,主题一般围绕高等教育发展和学校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如大学教师应具备的素养、促进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师德师风建设、团队建设等。以主题讨论、分组汇报的方式进行,中间穿插专家点评、互动讨论等环节,使参加者从传统的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针对教师关心的教学发展问题开展各个层面的座谈会,如“助教师成长,促北印发展”35岁青年教师座谈会、新入职教师座谈会、年度职称评审工作宣讲座谈会、三八节女教师座谈会等,使管理部门与教师之间建立了亲和关系。
3.对部分教师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辅导,以点带面,扩大在教师中的影响力
选派公共基础课教师参加校外名师教学示范讲座,提升基础课教师教学水平;针对校内参加市级教学基本功比赛的教师,从校内选拔、赛前辅导及教学基本功的各环节,组织校内外同行进行反复点评和训练,使参赛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并取得良好效果。邀请校外专家进行多媒体技术手段使用培训和对有意参加多媒体作品比赛的教师进行辅导,满足不同层面教师的教学需求。这种个性化的咨询和服务容易组织、见效快,容易出成果,同时也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顺利发展赢得了良好口碑。
4.开发和利用校本教学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搭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组织校内教学名师公开课和与名师面对面座谈会,引导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整理出版学校教学研究成果、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奖视频光盘,开展教学研究论文征集活动,为教师搭建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
非行政化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运行模式的思考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国内高校尚处于探索阶段,对于这个组织的运行模式,各校都在进行积极的尝试。对于非行政化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运行模式,有以下几点思考:
1.在保持非行政化性质的前提下,确保兼职教师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去行政化定位使各种活动都是以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然后通过教师的口口宣传扩大影响力,保证了活动的效果,形成了良性循环机制。如何确保活动的连续性和兼职委员的稳定性等问题是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运作方式要解决的问题,如可以考虑减免一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量,将参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列入岗位考核内容、增加少量的专职人员配合兼职教授工作等。
2.将行政主导型培训与教师自主发展项目相结合,扩展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服务功能
我国高校已经建立了系列由行政部门开展的各类教学培训活动,但这类活动存在着教师参与度不够、积极性不高的现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要依托教育部网络课程培训中心和北京市高师培训中心这个巨大的教学资源库,根据教师自身发展的要求和职业发展规划为教师量身定制培训项目,让教师自己去主动选择培训内容,而不是行政部门临时性的派发培训任务和名额,会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要实现教师教学发展项目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同时,鉴于兼职教师个人的局限性,需要通过更高层次校外培训项目来提高教师教学发展的前沿性和先进性。
3.实行活动项目委员负责制,充分发挥各学科和专业教师的才干,突出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委员都是各教学单位的学术骨干、在自己所属的专业领域作出一定的成绩,师德优秀,在教师群体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和代表性。因此,他们负责的教学发展项目必然有一批追随者,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初创时期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鉴于委员的兼职性质,让委员根据自己的学术背景和专长兼任相应的工作和开展活动,可以很好地兼顾委员自身发展与工作压力之间的关系。保持兼职委员的稳定性和荣誉感。作为教师身份的委员自主确定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授治校的现代大学制度,提升了教师在学校的主体地位。
4.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管理理念是充分发挥非行政化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职能的核心
作为一个非行政机构,承担着根据学校发展目标,促进教师发展的任务,不可能游离于学校行政活动之外,这就需要学校对这个部门给予特别的关注,开设“绿色通道”,否则难以实现教师教学发展的功能和定位。
参考文献:
[1]陈方.基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校本环境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8:104-105.
[2]陈德良,周萍.教师教学发展的路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3:47-49.
[3]崔军.大学教师教学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10(28),4:71-73.
[责任编辑:蔡桂兰]
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成立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提高教师质量的关键,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不同专题、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开发校本资源优势、促进教师教学发展是教师教学成长的路径之一,也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是构建现代大学教学制度的需要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校本环境成为高校的重要研究内容。校本环境,即指基于学校内部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师生成长和发展的各种因素,包括外显的物质环境、内隐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1]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以“服务教学工作,促进教师发展”为己任,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创设了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
关于教师发展的内涵,过程说的理解认为,教师发展是增进教师专业化、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过程,强调教师从个人发展的角度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作出设想,通过学校进修等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教学发展是大学教师学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学教师的教学素质主要体现在教学能力上,包括对教学材料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呈现、师生沟通对话、教学方法选择和应用、教学过程组织管理、个别化教学策略应用等能力。[3]现代大学教学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去行政化,对高校内部管理来说,就是改变传统的把教师和学生当作管理的对象,体现教师在大学的主体性。关注教师教学发展就是去除行政化色彩的管理模式,建立全校性的教师教学服务机构,使得服务与帮助成为管理的基本职责与任务。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实践与效果
2012年10月,北京印刷学院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旨在以“服务教学工作、促进教师发展”为任务,建立健全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长效机制。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负责组织开展教师教学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推广教学创新成果,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为学校教学工作开展提供服务。围绕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建设目标和定位,学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性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建立去行政化组织机构,突出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教学发展观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定位为学校的非行政机构。由各院部教学单位、非领导职务的优秀教师兼职组成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委员会,负责教师发展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办公室负责协助工作委员会开展工作。因此,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主体人员构成是一线教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教师群体,体现了现代大学制度的“教授治校”理念。这种以教师为主体构成的组织机构改变了固有的教师“被培养”“被管理”的教师促进机制,使教师的教学发展逐渐成为一种自主的、自觉自愿的良性循环发展,保证了教师教学发展的主动性和效果。
2.围绕教师教学发展,展开不同形式的教学研讨和座谈会,营造良好的大学文化氛围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成立后,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活动形式有专题研讨会、工作坊、座谈会、名师公开课、讲座、个性辅导等。教师自愿报名,参加活动的教师的年龄、职称、部门涵盖了全校所有层次和范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3年共组织专题研讨会4次、工作坊2次、校级座谈会4次,与教学、教辅单位联办座谈会多次,教师参加人数达365人次,约占全校教职工总数的52.37%;针对教师的调查问卷2次、名师公开课6次;选拔、辅导青年教师参加教学基本功大赛和“创想杯”多媒体大赛并获奖。
专题研讨会的内容针对教师关心的问题展开,议题有“大班教学效果”“一线教师教学经验分享”“高校知识女性职业发展”,以及校长与青年教师面对面等。一般安排有主题发言,然后教师互动,气氛轻松活跃。
“大学教师职业发展”工作坊,主题一般围绕高等教育发展和学校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如大学教师应具备的素养、促进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师德师风建设、团队建设等。以主题讨论、分组汇报的方式进行,中间穿插专家点评、互动讨论等环节,使参加者从传统的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针对教师关心的教学发展问题开展各个层面的座谈会,如“助教师成长,促北印发展”35岁青年教师座谈会、新入职教师座谈会、年度职称评审工作宣讲座谈会、三八节女教师座谈会等,使管理部门与教师之间建立了亲和关系。
3.对部分教师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辅导,以点带面,扩大在教师中的影响力
选派公共基础课教师参加校外名师教学示范讲座,提升基础课教师教学水平;针对校内参加市级教学基本功比赛的教师,从校内选拔、赛前辅导及教学基本功的各环节,组织校内外同行进行反复点评和训练,使参赛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并取得良好效果。邀请校外专家进行多媒体技术手段使用培训和对有意参加多媒体作品比赛的教师进行辅导,满足不同层面教师的教学需求。这种个性化的咨询和服务容易组织、见效快,容易出成果,同时也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顺利发展赢得了良好口碑。
4.开发和利用校本教学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搭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组织校内教学名师公开课和与名师面对面座谈会,引导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整理出版学校教学研究成果、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奖视频光盘,开展教学研究论文征集活动,为教师搭建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
非行政化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运行模式的思考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国内高校尚处于探索阶段,对于这个组织的运行模式,各校都在进行积极的尝试。对于非行政化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运行模式,有以下几点思考:
1.在保持非行政化性质的前提下,确保兼职教师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去行政化定位使各种活动都是以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然后通过教师的口口宣传扩大影响力,保证了活动的效果,形成了良性循环机制。如何确保活动的连续性和兼职委员的稳定性等问题是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运作方式要解决的问题,如可以考虑减免一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量,将参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列入岗位考核内容、增加少量的专职人员配合兼职教授工作等。
2.将行政主导型培训与教师自主发展项目相结合,扩展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服务功能
我国高校已经建立了系列由行政部门开展的各类教学培训活动,但这类活动存在着教师参与度不够、积极性不高的现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要依托教育部网络课程培训中心和北京市高师培训中心这个巨大的教学资源库,根据教师自身发展的要求和职业发展规划为教师量身定制培训项目,让教师自己去主动选择培训内容,而不是行政部门临时性的派发培训任务和名额,会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要实现教师教学发展项目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同时,鉴于兼职教师个人的局限性,需要通过更高层次校外培训项目来提高教师教学发展的前沿性和先进性。
3.实行活动项目委员负责制,充分发挥各学科和专业教师的才干,突出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委员都是各教学单位的学术骨干、在自己所属的专业领域作出一定的成绩,师德优秀,在教师群体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和代表性。因此,他们负责的教学发展项目必然有一批追随者,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初创时期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鉴于委员的兼职性质,让委员根据自己的学术背景和专长兼任相应的工作和开展活动,可以很好地兼顾委员自身发展与工作压力之间的关系。保持兼职委员的稳定性和荣誉感。作为教师身份的委员自主确定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授治校的现代大学制度,提升了教师在学校的主体地位。
4.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管理理念是充分发挥非行政化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职能的核心
作为一个非行政机构,承担着根据学校发展目标,促进教师发展的任务,不可能游离于学校行政活动之外,这就需要学校对这个部门给予特别的关注,开设“绿色通道”,否则难以实现教师教学发展的功能和定位。
参考文献:
[1]陈方.基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校本环境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8:104-105.
[2]陈德良,周萍.教师教学发展的路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3:47-49.
[3]崔军.大学教师教学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10(28),4:71-73.
[责任编辑:蔡桂兰]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