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科学课堂的效率提升
刘一岑
摘 要:根据教育部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从2017年秋季开始,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研究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科学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让他们开展属于自己的“科学研究”。但目前大部分学校对低年级科学课程安排的课时都较少,因此教师必须抓住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时间,加以充分利用。
关键词:低年级科学; 课堂效率; 放养
中图分类号:G623.6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2-053-001
自2017年秋季开学起,科学必修课进入全国小学一年级新生的课堂。根据2017年2月教育部印发并要求执行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被列为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基础性课程”。新开设的一年级科学课程让许多科学教师措手不及,教师对待低年级学生的科学教育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低年级学生正对我们生活的世界形成一个初步的看法,他们擅长判断不同物体的相同与不同,能够识别出物体的特征。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受同伴的影响,又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知觉发展不够充分,而且健忘,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目前大部分学校对低年级科学课程安排的课时都较少,通常每周只有一课时,因此教师必须抓住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时间加以充分利用。[1]
一、教师少讲少管,发掘学生潜力
在低年级科学教学中,教师有时为了节约课堂时间,再加上担心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足,就会想着多讲一些,手把手教学,比如直接告诉他们要这么做,不能那么做。然而,这种做法恰恰扼杀了低年级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以及探究这个世界的能力,违背了低年级科学教学的初衷。[2]
我曾在六个班级里做过教师“多讲多管”与“少讲少管”的对比实验,六个班级的学生思维活跃程度基本一致,教师“多讲多管”与“少讲少管”的实验结果却是大相径庭。实验中三个班级均采用教师多讲多管的教学方式,三个班级均采用教师少讲少管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均为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给物体分类》这一课时,被分类的物体共10个,分别为:乒乓球、小木块、大木块、与大木块大小相同的塑料块、小橡皮、大橡皮、玻璃珠、塑料杯、小螺母、大螺母。教学时,三个班级的学生均被教师明确分类的步骤:1、给物体标上编号。2、将物体按照某一特征进行分类,分三次,并给定物体的特征有形状、颜色、大小、轻重、是否透明、是否有气味,并鼓励学生选择其它的特征进行分类。3、将同一类物体的编号写在一起,圈起来,分为几类就画几个圈。三个班级的学生直接给了这10种物体以及一张白纸,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分类并记录,每人至少进行3次分类。6个班级人数均为50人,均规定实验时间为15分钟。
第一次尝试,第一位学生完成三次分类的时间,6个班级实验最快的学生所用时间基本一致。第二次尝试在规定的15分钟时间内,各班实验完成情况可以看出,教师少讲少管的三个班级完成比例均超过教师多讲多管的完成比例。
第三次尝试为各班学生选择物体各种特征的比例可见,三个班级的学生大都选择了教师给定的前三个特征:形状、颜色和大小。对于轻重、是否透明和是否有气味这三种特征的选择比例非常少,三个班级没有一个学生选择其它的特征。三个班级选择形状和颜色特征分类的人数较多,对于物体大小和轻重特征的选择人数基本相同。选择其他特征分类的人数非常多。在本课之前,学生已学习过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轻重、是否透明和是否有气味的特征。分析尝试结果的数据可以发现,对低年级学生不限定要求时,他们的思维更容易发散。
对于实验数据记录,三个班级的学生均遵从教师的指令,给物体标上编号,并画圈进行分类。学生在给物体进行分类时因为没有加入自己的想法,积极性不是很高,基本就按照教师给定的前三个特征去进行分类。由于记录方式的规定,反而让学生很难理解如何去画圈记录,从而耽误了实验的时间。而三个班级的学生第一次分类的记录方式各异,如:写物体的名称,画图,写编号等等。但到了第三次分类记录时,基本没有学生再用写物体名称的方法了,2/3的学生均选用写编号的方式进行记录,并且三次实验均已完成。部分没有完成的学生是采用了画图记录的方式。最后教师指导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分类结果时,学生自己就会发现用做编号的方式记录会更加迅速,从而真正体会到做编号记录的方式更加简便。
由上述案例可以發现,教师少讲少管比教师多讲多管更能提高课堂的效率,这种少讲少管的教学方式其实就是“放养”学生,放养可以充分发掘低年级学生的潜力,让他们成为科学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开展属于自己的“科学研究”。
二、教师课上要懒,课后要勤
教师课上多讲多管容易让学生失去主动学习的兴趣,所以在科学课堂上教师要扮演一个“懒教师”的角色。科学的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更重要的应是平时的训练。在课程的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一个发散性的问题,让他们持续思考,便于课后的科学思维训练。同时,教师在课堂的最后要给低年级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来写下他们的问题。这种方式既可以锻炼低年级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学会问问题。在一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中,很多学生问的问题都非常简单浅显,而且在语言组织上也存在着极大的问题。课后我会认真解答他们的问题,并将他们提问题的方式进行修改,到目前为止,低年级学生在课程最后给我提的问题已经有非常大的改善。从他们的问题中我可以感受到他们自己的思考以及对本堂课程的掌握程度。所以课后,教师要做的事情非常的多,必须变身为“勤教师”,让自己最大可能的去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
总体而言,对待低年级学生的科学教育教学,教师一定要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学情,从整体上把握小学科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基本目标、基本过程、基本方法。以此为基础,关注学生,研究学生,从而真正提高低年级学生的科学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蒋娜.浅谈小学低年级科学课教学的有效策略——基于常州市钟楼区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特点的调查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8(z2)
[2]谢小立.低年级科学探究行为的组织与诱导[J]教学与管理,2005(14):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