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国画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钱国飞
新的学期,新的教材,满怀信心,迈着轻快的脚步走进八年级教室。互相认识之后,我直接切入主题,开始了苏少版美术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的教学,通读完课本,抛出几个问题,让同学们说说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原本美术课上气氛应该是很活跃的,今日学生竟然冷场了,这让我大跌眼镜。学生们的表现让我感觉他们对历史最为悠久的中国山水画感到非常陌生。这一现象引起我的思考:
一、学生为什么会对中国山水画如此陌生
第一,和孩子们接触的工具材料有关系。从孩子们手中的绘画工具来看,不难发现,无论是开始涂鸦时使用的油画棒、水彩笔、彩色铅笔,还是以后使用的水彩、水粉颜料。几乎都是西洋画的工具材料。
第二,和学生在学校接受的美术教育有关系。小学美术教学过程当中,中国画教学只有几个课时,篇幅不是很大,在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苏少版2013年新使用的教材,开始把中国传统中国画放在第一课,然而这些课被安排在欣赏评述领域。
第三,和学生接触的社会、现实有关。历史上,列强开始对我国实行经济、文化侵略,以及后来的以学习西方文明为目的的历次运动,使很多人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歧视,并慢慢地开始疏远。仔细研究我们眼前的学生,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更让人瞠目结舌。诸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六法论”这些中国画传统经典理论,初中生甚至闻所未闻,这一现象也阻碍了他们对中国画的欣赏。
针对目前我们农村初中生有几个能拿起毛笔,写字作画,甚至可以用“十分罕见”来形容。在现在大部分的学生眼中、脑中,他们看得最多的或许更多的是一些现代动漫,最想画的或许更多的还是现代卡通形象。
第四,美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美术教学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厚西画而薄中国画的现象。我们现在的初中美术教材,造型表现领域着重讲述着西画的技巧方法,这就造成了学生对传统的中国画失去了兴趣。
二、学生对中国画的无知,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美术课程,让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以及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价值观。
虽然不少人已经了解中国画的价值所在,全世界都已经开始对热门中国画追捧,大众对传统的中国画也有了一定的热情。可是,令人失望的场景还是难免出现,很多人觉得哪幅作品前面站的人多,那就是十分好的、十分值钱的作品!甚至我们可以武断地作出一个判断,他们中有不少人去看画展就是去“赶热闹”。但是造成这种现状能完全怪观众吗?不能。试想,像我们农村的孩子,从小就没有耳濡目染的机会,更没有直接动手操作的机会,所以对于这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他们的认识接近于空白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三、尝试提高农村初中生欣赏国画水平的几点做法
1.提高孩子们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有了兴趣,他们才有可能去探究了解。然后,我精心准备了一张“价格表”,就从粗俗的角度切入这个高雅的话题,先用“天价”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我选择了中国嘉德拍卖会上部分中国当代名家精品的价位表给他们看:
请学生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们很惊讶,感叹作品价格之高,也有个别略懂艺术品市场的同学说,比起凡高的作品,加起来还不如他们一幅画的零头。继而就有同学说:还是画点更值钱的吧,我真是又好气又好笑。然后我们继续探讨。在二十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在绝望的战斗,中国成就了吴昌硕、齐白石、傅抱石、潘天寿等传统中国画大师,我们在他们的画中看到了淳朴、简单的生活,体会到了空灵高深的境界,享受到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美。难道我们要扔掉这些吗?
2.创设情境,介绍经典的作品
《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铸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固然美术肯定不只是一种纯粹的技法训练,而恰恰是需要去感受其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任何艺术的实践,只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感知、理解、扩大和深化,才是对艺术经验的有效积累。于是在利用好多媒体技术创设好情境,再去介绍、欣赏大量的作品,尤其是经典的作品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早期动画《山水情》是一部很棒的水墨山水动画片,当我把《山水情》借助多媒体呈现出来的时候,美妙的画面、悦耳的古琴、笛子声有效的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有效的唤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思维。
3.介绍一些画家
画家的成长充满着艰辛,画家有着许多令人着迷的轶事,画家对艺术的执着与追求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又是一本丰厚的德育教科书。于是我为学生们准备了靠得比较近的“金陵八家”、“扬州八怪”,以及“吴门四家”“明末四僧”等。通过他们的故事,让学生感悟,原来画家不是天生的,他们除了富于天赋,更需要后天艰辛的磨砺,由此,学生一方面对中国画感了兴趣,另一方面受到了激励。美术教育也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4.看到画“背后”的东西
传统的中国画是在传统的中国文化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当我在引领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时,不妨先说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或者谈谈“六法论”,当大家能够用通俗的语言把这高深的理论解释出来的时候,再去看山水、花鸟,就更容易发现画面背后的东西,他们会发现中国画是形神兼备,超凡脱俗。
5.亲自体验,动手尝试
纵然用一千句美妙的话去描述一朵美丽的花,还不如把花搬来让人直接看。跟学生说再多的中国画的美妙,大师创作需要付出再多的艰辛,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动手一试。初中大部分的中国画都被安排在欣赏、评述领域,我觉得,纯粹欣赏是不恰当的,是不科学的,这就好比说茶文化,光看、闻,不亲口品是不行的,我们千万把欣赏和绘画分开。在美术课上,我是这样安排的:我让学生选择一幅自己认为最简单或者最喜欢的用铅笔去临摹,哪怕只临出一个局部,把学生的作品跟原作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自己说感受,再由我自己带来笔、墨、纸、毡,让学生代表用中国画工具尝试,一个个跃跃欲试,虽然画的墨色、笔法相差甚远,但是欣赏课的教学目标不用我说,他们都能明白不少,最终还是惊叹了中国画传统文化涵养、对书法功底要求之高。
同时,我还强调“活动学习、合作学习”。其实每个学生都会有所喜欢、也有自己擅长的方面,于是我让他们合作起来。看,有的打水挤颜料,有的挥毫泼墨,有的查找符合画面的诗歌,有的用橡皮制作了粗拙的印章,你一言我一语,忙得不亦乐乎,虽然画出来的东西缺乏精巧的形,但是却体现出天真的神,天然去雕饰,倒是很纯真。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还真的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通过两到三堂课的教学研究,我感觉,其实对于学生来说,中国画其实是可以靠近的,它不是权贵的特享,而且只要教学方法得当,那么它信手便可拈来。
尽管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国画所占比例不多,但我们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阅读更多,尽可能多让学生动手,也可根据学生们的兴趣把国画教学时间延长,让学生能够亲自体会画中国画的不容易,以及中国画那耐人寻味的高雅。
从原始形态的中国画的形状不改变,到生动逼真、以形写神再到似与不似之间,中国画的演变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表现手法,它在不断地升华,我们的欣赏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在欣赏达到一定水平后,将来或许真有一些人会走上创作这一条路,然而艺术创作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的赞美,或许有时会无人问津,他们也不会停止自己的创作。只要心中有信念、有梦想、有追求,就不怕无人欣赏。我相信哪怕学生们的稚嫩的作品无人问津,可创作过程的生动有趣也会让他们自己感动。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在经济的影响之下产生了多元。在尊重和理解不同风格、不同类别、不同种族与民族艺术的前提条件下,打开国画世界的窗户,引领学生对本民族的、传统的、民间的美术进行赏析,更有助于让学生感受祖国悠久的灿烂文化,同时还能树立热爱祖国、崇尚文明,珍视文化遗产的情感和态度。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高明学校)
新的学期,新的教材,满怀信心,迈着轻快的脚步走进八年级教室。互相认识之后,我直接切入主题,开始了苏少版美术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的教学,通读完课本,抛出几个问题,让同学们说说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原本美术课上气氛应该是很活跃的,今日学生竟然冷场了,这让我大跌眼镜。学生们的表现让我感觉他们对历史最为悠久的中国山水画感到非常陌生。这一现象引起我的思考:
一、学生为什么会对中国山水画如此陌生
第一,和孩子们接触的工具材料有关系。从孩子们手中的绘画工具来看,不难发现,无论是开始涂鸦时使用的油画棒、水彩笔、彩色铅笔,还是以后使用的水彩、水粉颜料。几乎都是西洋画的工具材料。
第二,和学生在学校接受的美术教育有关系。小学美术教学过程当中,中国画教学只有几个课时,篇幅不是很大,在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苏少版2013年新使用的教材,开始把中国传统中国画放在第一课,然而这些课被安排在欣赏评述领域。
第三,和学生接触的社会、现实有关。历史上,列强开始对我国实行经济、文化侵略,以及后来的以学习西方文明为目的的历次运动,使很多人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歧视,并慢慢地开始疏远。仔细研究我们眼前的学生,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更让人瞠目结舌。诸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六法论”这些中国画传统经典理论,初中生甚至闻所未闻,这一现象也阻碍了他们对中国画的欣赏。
针对目前我们农村初中生有几个能拿起毛笔,写字作画,甚至可以用“十分罕见”来形容。在现在大部分的学生眼中、脑中,他们看得最多的或许更多的是一些现代动漫,最想画的或许更多的还是现代卡通形象。
第四,美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美术教学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厚西画而薄中国画的现象。我们现在的初中美术教材,造型表现领域着重讲述着西画的技巧方法,这就造成了学生对传统的中国画失去了兴趣。
二、学生对中国画的无知,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美术课程,让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以及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价值观。
虽然不少人已经了解中国画的价值所在,全世界都已经开始对热门中国画追捧,大众对传统的中国画也有了一定的热情。可是,令人失望的场景还是难免出现,很多人觉得哪幅作品前面站的人多,那就是十分好的、十分值钱的作品!甚至我们可以武断地作出一个判断,他们中有不少人去看画展就是去“赶热闹”。但是造成这种现状能完全怪观众吗?不能。试想,像我们农村的孩子,从小就没有耳濡目染的机会,更没有直接动手操作的机会,所以对于这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他们的认识接近于空白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三、尝试提高农村初中生欣赏国画水平的几点做法
1.提高孩子们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有了兴趣,他们才有可能去探究了解。然后,我精心准备了一张“价格表”,就从粗俗的角度切入这个高雅的话题,先用“天价”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我选择了中国嘉德拍卖会上部分中国当代名家精品的价位表给他们看:
请学生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们很惊讶,感叹作品价格之高,也有个别略懂艺术品市场的同学说,比起凡高的作品,加起来还不如他们一幅画的零头。继而就有同学说:还是画点更值钱的吧,我真是又好气又好笑。然后我们继续探讨。在二十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在绝望的战斗,中国成就了吴昌硕、齐白石、傅抱石、潘天寿等传统中国画大师,我们在他们的画中看到了淳朴、简单的生活,体会到了空灵高深的境界,享受到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美。难道我们要扔掉这些吗?
2.创设情境,介绍经典的作品
《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铸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固然美术肯定不只是一种纯粹的技法训练,而恰恰是需要去感受其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任何艺术的实践,只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感知、理解、扩大和深化,才是对艺术经验的有效积累。于是在利用好多媒体技术创设好情境,再去介绍、欣赏大量的作品,尤其是经典的作品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早期动画《山水情》是一部很棒的水墨山水动画片,当我把《山水情》借助多媒体呈现出来的时候,美妙的画面、悦耳的古琴、笛子声有效的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有效的唤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思维。
3.介绍一些画家
画家的成长充满着艰辛,画家有着许多令人着迷的轶事,画家对艺术的执着与追求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又是一本丰厚的德育教科书。于是我为学生们准备了靠得比较近的“金陵八家”、“扬州八怪”,以及“吴门四家”“明末四僧”等。通过他们的故事,让学生感悟,原来画家不是天生的,他们除了富于天赋,更需要后天艰辛的磨砺,由此,学生一方面对中国画感了兴趣,另一方面受到了激励。美术教育也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4.看到画“背后”的东西
传统的中国画是在传统的中国文化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当我在引领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时,不妨先说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或者谈谈“六法论”,当大家能够用通俗的语言把这高深的理论解释出来的时候,再去看山水、花鸟,就更容易发现画面背后的东西,他们会发现中国画是形神兼备,超凡脱俗。
5.亲自体验,动手尝试
纵然用一千句美妙的话去描述一朵美丽的花,还不如把花搬来让人直接看。跟学生说再多的中国画的美妙,大师创作需要付出再多的艰辛,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动手一试。初中大部分的中国画都被安排在欣赏、评述领域,我觉得,纯粹欣赏是不恰当的,是不科学的,这就好比说茶文化,光看、闻,不亲口品是不行的,我们千万把欣赏和绘画分开。在美术课上,我是这样安排的:我让学生选择一幅自己认为最简单或者最喜欢的用铅笔去临摹,哪怕只临出一个局部,把学生的作品跟原作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自己说感受,再由我自己带来笔、墨、纸、毡,让学生代表用中国画工具尝试,一个个跃跃欲试,虽然画的墨色、笔法相差甚远,但是欣赏课的教学目标不用我说,他们都能明白不少,最终还是惊叹了中国画传统文化涵养、对书法功底要求之高。
同时,我还强调“活动学习、合作学习”。其实每个学生都会有所喜欢、也有自己擅长的方面,于是我让他们合作起来。看,有的打水挤颜料,有的挥毫泼墨,有的查找符合画面的诗歌,有的用橡皮制作了粗拙的印章,你一言我一语,忙得不亦乐乎,虽然画出来的东西缺乏精巧的形,但是却体现出天真的神,天然去雕饰,倒是很纯真。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还真的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通过两到三堂课的教学研究,我感觉,其实对于学生来说,中国画其实是可以靠近的,它不是权贵的特享,而且只要教学方法得当,那么它信手便可拈来。
尽管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国画所占比例不多,但我们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阅读更多,尽可能多让学生动手,也可根据学生们的兴趣把国画教学时间延长,让学生能够亲自体会画中国画的不容易,以及中国画那耐人寻味的高雅。
从原始形态的中国画的形状不改变,到生动逼真、以形写神再到似与不似之间,中国画的演变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表现手法,它在不断地升华,我们的欣赏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在欣赏达到一定水平后,将来或许真有一些人会走上创作这一条路,然而艺术创作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的赞美,或许有时会无人问津,他们也不会停止自己的创作。只要心中有信念、有梦想、有追求,就不怕无人欣赏。我相信哪怕学生们的稚嫩的作品无人问津,可创作过程的生动有趣也会让他们自己感动。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在经济的影响之下产生了多元。在尊重和理解不同风格、不同类别、不同种族与民族艺术的前提条件下,打开国画世界的窗户,引领学生对本民族的、传统的、民间的美术进行赏析,更有助于让学生感受祖国悠久的灿烂文化,同时还能树立热爱祖国、崇尚文明,珍视文化遗产的情感和态度。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高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