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型高校GIS专业的思考王培法

王丽
[摘 要]GIS专业是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应用技术型高校GIS专业的建设和教学值得思考。可以从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思考定位应用技术型高校的GIS专业的建设和教学问题。在确定GIS专业定位,明确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基于“宽基础,重实践,有特色”的原则设置GIS专业课程,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在实践教学上要突出“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为“课堂教学服务”和“实用导向”的原则制定实践教学内容,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教学。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需要培养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GIS;专业建设;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4-0147-02
地理信息系统是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科学技术,是集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测绘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1]我国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自1998年设立以来便得到了蓬勃发展,2012年教育部将其改名为地理信息科学(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GIS)专业。GIS专业是一门应用领域广泛、实践性强的专业,在应用技术型高校导向下地方高校的GIS专业与普通本科院校GIS专业有着明显的差异,其在专业建设和教学上值得探讨。以下从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思考了定位应用技术型高校的GIS专业建设和教学问题。
一、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方案首先需确定GIS专业的定位,确定培养目标。与普通本科高校培养复合型GIS人才不同,应用技术型高校应该培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应用技术型GIS人才,因此其培养方案与普通本科高校有显著不同。
(二)GIS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GIS专家已经对普通本科高校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充分的探讨。[2] [3] [4] 课程设置基本遵从“宽基础,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原则,但对培养应用技术型GIS人才来说实践明显不足。在借鉴普通本科高校的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宽基础,重实践,有特色”的GIS专业课程设置原则。
“宽基础”是指GIS专业本科层次较为宽泛的理论教学,包括地理类、GIS专业类、测绘与遥感类、计算机类的基础课程。“重实践”是指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不但要增加课内实践课时,而且要增加独立实践课程。实践课程的增加应根据应用技术型GIS人才的就业方向和市场需求来确定。应用技术型GIS人才毕业后将主要在政府部门、公司企业从事数据生产及管理、GIS应用和维护、GIS设计与开发的工作。相对应的需要开设GIS软件、遥感软件、数据生产、GIS二次开发、WebGIS开发和移动GIS开发实践课程,开设的实践课程要有充足的课时。“有特色”是指GIS人才的培养不能千篇一律,高校要根据自身资源和特点确定自身的培养特色,使不同高校GIS专业错位发展。
(三)教学计划
课程确定后需根据课程间的关系制订教学计划运行表,保障课程和人才培养的顺利实施。专业导论课程应安排在第一学期,由知名教授主讲,主要引导学生认识GIS,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GIS开发新技术类课程应放在第七学期,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掌握本专业的开发新技术。公共基础类课程,学科基础类课程应该在前三学期安排,为后续GIS技能培养打下基础。第四至七学期是GIS技能培养的重点学期,按照专业知识递进的原则,每一学期应安排GIS技能培养的一门理论课程和独立实践课程,并在理论课开设的下一学期开设对应的提高GIS技能的独立实践课程。
二、实践教学
(一)实践内容的确定原则
1.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原则。课堂教学是基础知识讲解的主要平台,而学生由于只是课堂学习而没有实践,始终处于“眼高手低”的状态。结合讲课内容来设计实验内容,能够让学生更进一步地掌握教学内容。
2.实用导向的原则。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不能是简单的课本知识的验证性或软件操作内容,每次实验课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有实际应用的实验内容,能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完成任务后也会有自豪感和对下次实习的期待,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自学的动力。
独立实践课程内容的确定可遵循实用导向的原则。不论是软件学习实践课程,还是GIS开发类实践课程,实习内容应是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数据处理或某一功能的开发,最好是实际项目或子项目,也可把一个项目给分组后的学生实习。
(二)实践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其动手能力。实践教学不能采用课堂的教学模式,也不能采用教师先演示学生再模仿的方式,应该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教学模式进行,这样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践教学中,可根据实践内容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教学中教师花较少时间把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要求给学生讲解清楚,然后下面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让学生去自由思考,教师给予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应采用启发式的指导方法。这样学生能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学生解决问题后,一方面能增强其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也得到了增强。教学指导过程中对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教师应该给学生说明,并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
2.项目教学法。可以把实践内容和具体的项目结合,以真实项目为教学载体,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完成具体项目要求。通过项目的实现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教学内容是实际项目,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学生容易获知所学知识的用处,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3.问题讨论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有些问题可采用讨论教学法,让学生积极思考和辩论,教师给予点评。在实践教学中,学生也可通过相互交流解决编程问题。
(三)课外实践
应用技术型GIS人才的培养不能局限于课堂,应该让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相关赛事,如全国大学生GIS技能大赛、SuperMap杯全国高校GIS大赛、Esri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等;积极鼓励教师申请各类课题,承接社会服务项目和开办专业公司,让学生更早地参与到实际项目中;积极联系GIS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公司和毕业生就业单位,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外实习环境。
三、师资队伍建设
(一)现有师资
现有师资是教学工作的主力军,如何有效使用和发挥教师的作用对学生的培养十分重要。首先应该合理配置现有师资,在充分了解教师个体的学科背景、理论实践水平、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对应的课程教授。其次应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一般院校现有教师基本来自于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大部分教师偏重理论,科研水平较高,但在GIS技能的实践上有很大欠缺,需要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应鼓励教师走出学校,去公司、企事业单位锻炼,鼓励教师有与专业相关的第二职业或开办公司,这一方面能够提高教师自身的GIS应用技能,使教师一直保持良好的实践状态;另一方面也让教师了解企事业对GIS专业的技能需求,并将社会需求融入教学过程中。
(二)人才引进
在人才引进上,根据课程设置需要引进合适的人才。人才引进不能唯高学历,应引进GIS应用技术强、适合讲授相应课程的人员,尤其是要引进GIS应用或开发经验丰富的人才。要避免重复性的引进知识面、GIS技能相近的人才,在人才引进时应着重看其实践能力,弱化论文指标,面试环节可加入GIS技能考察,以便于评价其实践能力。
(三)兼职教师
除自有教师外,可外聘兼职教师来补充师资队伍,优化师资结构。兼职教师应该是能够独立承担一门专业课或独立实践课教学任务的校外专家,应该具有丰富的GIS技术实践经验,能够为教学输入新的血液。兼职教师可从企事业单位聘请,也可以邀请GIS专家来校开展专题讲座。
四、总结
应用技术型高校GIS专业的建设应着眼于社会的需求,培养面向市场的应用技术型GIS人才。根据“宽基础,重实践,有特色”的原则确定GIS专业课程,制定对应的教学计划,根据“实用导向”的原则确定实践内容,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教学,积极拓展课外实践,突出重实践的培养目标。在师资建设上,用好和培养现有人才,引进合适人才,采用多种形式聘请GIS专家来校授课。应用技术型高校GIS专业的建设和教学还有很多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这些值得广大GIS教研人员继续探讨。
[ 参 考 文 献 ]
[1] 黄杏元,马劲松.高校GIS专业人才培养若干问题的探讨[J].国土资源遥感,2002(3):5-8.
[2] 邬伦,刘瑜,毛善君.GIS专业本科教学探讨——北京大学教学实例[J].地理信息世界,2004(2):27-30.
[3] 李满春,戴崴巍,赵勇.GIS专业人才的素质特征、知识结构与培养方案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26-29.
[4] 杜培军,闫志刚.对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类课程设置的探讨[J].测绘通报,2005(1):63-66.
[责任编辑:陈 明]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