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法指导 培养学习能力

    摘 要:“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会生存》中的这句话精辟地阐释了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学习能力包括自学能力、收集有效信息的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学习能力是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必备条件,贯穿于人的一生。通过科学的学法指导,教师可以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学习能力;教学指导;综合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4?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6-0042-02

    引 言

    学法指导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渗透、指导、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能动地运用于学习实践中,进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行为[1]。简单地说,就是教师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体系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学生将来离开学校、课堂后,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决定着其一生的发展高度。科学的学法指导可以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2]。

    一、鼓励学生独立自学课本内容,培养收集有效信息能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变得丰富繁杂、真假难辨。丰富的网络信息虽然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网络信息的真假难辨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因此,从漫天的网络信息中快速地筛选、收集到有效信息,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收集有效信息的能力,是学生必备的学习能力之一。鼓励学生自学课本,是培养学生收集有效信息能力的重要手段。当然,教师仅仅让学生随意地自学课本内容,是无法提高学生收集信息能力的。在学生独立自学课本内容的前期和后期,教师应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用问题来检验学生的自学效果[3]。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学教材例1的內容,在学生自学前出示自学提纲。

    (1)通过自学,知道什么叫三角形。

    (2)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三角形的概念。

    完成自学后,学生回答:“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第2个问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定义中的两个关键词“首尾相接”“围成”,深刻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有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可能会说:“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教师可以顺势问:“三条线段如果随意连接,一定是三角形吗?书上为什么强调首尾相接呢?为什么要用围成这个词呢?”教师的追问让学生抓住三角形定义中的两个关键词“首尾相接”“围成”,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定义的理解,既取得了良好的自学效果,也培养并增强了学生收集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通过负迁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

    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运用负迁移原理,可以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培养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4]。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与学生共同复习“个位上是0、2、4、6、8的数能被2整除;个位上是0或5的数能被5整除”,然后,故意“刁难”学生:“请大家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请举例说明。”有些没深入思考的学生会立刻回答:“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如3、6、9、33、36、39…”教师不要急于否定这个回答,要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的时间。学生会很快发现问题并进行驳斥。如果没有学生反驳这个回答,教师可以提问:“个位上是3、6、9的数,是不是都能被3整除呢?”(预设答案:不是,如13、16、19、23、26、29…都不能被3整除。)随着讨论的深入,可能仍然会有学生发出新的猜想:“个位上是1、4、7的数,能被3整除,如21、24、27…”“个位上是2、5、8的数,能被3整除,如12、15、18…”“个位上是0的数,能被3整除,如30、60、90…”通过讨论交流,学生不难发现这些猜想都存在漏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个位是0、1、2、3、4、5、6、7、8、9的数,都可能被3整除。但个位是0、1、2、3、4、5、6、7、8、9的数又有很多不能被3整除的数。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猜想—否定—再猜想—再否定的思考过程,学生可以得出结论:能否被3整除,与这个数的个位没有关系。通过知识的负迁移,教师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操作实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科学家伽利略曾言:“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学生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还不够,还必须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堂上的实验操作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观察自己或别人的实验操作,学生可以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当学生发现“能否被3整除,与这个数的个位没有关系”这一结论时,教师可以提问:“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可以通过‘摆小棒实验来寻求答案。”随即,教师说明实验操作的要求:“给你若干根小棒和一张数位表,摆出几个两位数,看一看,哪些数可以被3整除?这些数你用了几根小棒?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发现,摆出的能被3整除的两位数的小棒根数分别是:“12、15、18…”教师可以追问:“是不是12、15、18…根小棒随意摆成的所有两位数都能被3整除呢?”然后再次让学生进行验证实验。通过实验验证,学生可以得出:分别用12、15、18…根小棒随意摆成的所有两位数,都能被3整除。教师可以继续追问:“用这些小棒摆出一个三位数,是不是也能被3整除呢?四位数呢?”学生进行第三次验证实验,得出结论:只要分别用6、9、12、15、18根小棒,不管摆成几位数,都能被3整除。教师提问:“你发现小棒的根数有什么特点?”(预设答案:都是3的倍数。)然后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小棒的根数其实就是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由此推出结论:如果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进行实验操作,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学习数学的方法。

    四、拓展提升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能力

    加里宁曾言:“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实践。在学生充分理解新知识后,教师应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拓展题,引起学生的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

    以“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的练习题为例。

    练习题1:下列各组数都能被3整除,☆可以是哪些数字?

    ☆17 285☆ ☆528 5☆168

    练习题2:根据“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等相关知识,你能否推导出分别能被6或者9整除的数的特征呢?

    练习题1中,值得学生注意的是,“285☆”中的☆可以是“0、3、6、9”,第三个数“☆528”中的☆由于是在最高位,只能是“3、6、9”,而不能为“0”。借此,教师可以从细微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练习题2中,学生要探究“能被6整除的数的特征”,不仅要用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知识,还要用到“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的相关知识。“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是“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拓展。通过实验操作,举一反三,学生可以得出答案: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练习题1与练习题2的题型设计,既兼顾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探索拓展新的知识,获得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培养和锻炼了全体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了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 语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法指导,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进行学法指导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全方位地、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刘超.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小议[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3(11):87.

    曾红平.浅谈数学学法指导[J].教师,2010(12):79.

    杨凯明.指导小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刍议[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2(02):46-47.

    敖鹃.谈谈初中数学的学习指导方法[J].科教文汇,2008(08):86.

    王甜.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名师在线,2018(10):27-28.

    作者简介:王重玖(1970.1—),男,江苏灌云人,本科学历,高级教师,苏州市教科研学科带头人,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与教科研管理工作。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