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对狄更斯作品在人物塑造方面的借鉴
崔晓琴
摘 要:老舍处女作《老张的哲学》在人物塑造方面对《匹克威克外传》和《尼古拉斯·尼克尔贝》存在模仿与突破,本文将探讨老舍对狄更斯作品在人物塑造方面的借鉴。
关键词:老舍;借鉴;创新
查尔斯·狄更斯被普遍认为是英国十九世纪成就最高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中国最早接触到狄更斯的作品是林纾先生1907年开始的译介,老舍出国前是否读过狄更斯的作品,现在未有确切的记述,所以准确来说老舍与狄更斯的“相识”是1924年老舍旅居英国后发生的,在英国为了学习英语,老舍广泛阅读英文原著,在读了《尼古拉斯·尼克尔贝》和《匹克威克外传》后,老舍产生了写作的欲望,并尝试以狄更斯作品作为“画稿子”进行模仿创作。关于狄更斯对自己写作的帮助,老舍一直是不吝表达的,在《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中,他明确提出《老张的哲学》取了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和《尼古拉斯·尼克尔贝》的形式;在《谈读书》中提及:“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极喜欢读英国大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爱不释手,我初习写作,也有些效仿他”;在《鲁迅先生逝世两周年纪念》中坦言自己“…是读了些英国的文艺之后,才决定也来试试自己的笔,狄更斯是我在那是时候最爱读的…”;除此之外,在舒乙的文章《老舍与书的故事》、《念外文》以及罗常培的文章《我与老舍》中也有回忆性的记述。可见老舍初习写作时将狄更斯视为自己的老师,经文本分析,老舍在人物塑造方面存在对狄更斯作品的借鉴。
1 效仿小说人物形象
老舍自十九岁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在教育行业谋生,狄更斯小说对学校场景的描述与老舍的人生经历贴合,在读狄更斯小说时,狄更斯小说中的“图画”激活了老舍记忆中关于过往的“图画”,使老舍“每每在读小说的时候忘了读的是什么,而呆呆地忆及自己的过去…”,狄更斯小说引发老舍的情感共鸣,本着要将“封建社会和帝国主义所给我的苦汁子吐出来不可”的目的,老舍笔下的人物不可避免带有极善或极恶的属性,这一出发点与狄更斯类型化人物塑造观念不谋而合。
狄更斯批判信奉“金钱哲学”的个人,在《尼古拉斯·尼克尔贝》中狄更斯塑造了嗜财如命的校长斯奎尔斯与利欲熏心的高利贷者拉尔夫,受狄更斯影响,老舍也以对金钱的态度为中心刻画主要人物老张,但与狄更斯不同,老舍将老张的“恶”上升到对整个封建文化的批判,并不是简单的个人。在具体的行为上,老张兼有斯奎尔斯和拉尔夫的部分行为,老张和斯奎尔思一样借学校之名行敛财之事,他们都向学生强卖劣质商品,强占学生财物,指挥学生无偿劳动;并且与拉尔夫相同,老张也依靠高利贷营生,拉尔夫借债权逼婚马德琳,老张借债权逼婚李静与龙凤,拉尔夫不需要亲情、爱情与友情,老张将妻子视为草芥。
作为与恶势力抗争的一方,“善”类人物形象是狄更斯人物塑造的重点,《尼古拉斯·尼克尔贝》全书以善恶势力的对抗为故事主线,狄更斯塑造了正直勇敢的青年人尼克尔贝对抗恶势力拉尔夫,老舍在《老张的哲学》中也采用了相同的故事主线设定,塑造了勇敢正义的青年人王德与李应对抗恶势力代表老张,在塑造王德和李应时,老舍存在对尼克尔贝的效仿。
尼克尔贝:领微薄薪水做斯奎尔斯的教工 ? 殴打(老板)斯奎尔斯,解救史麦克 ? 失去工作 ? 与史麦克相伴开始冒险经历
王德、李应:领学费折扣做老张的大学长 ? ?殴打老师老张,解救师母 ? 被迫辍学 ? 二人相伴进城找工作
由上表可见,两组人物的人生轨迹相同,他们未知的人生探险都是由解救他人这个行为触发的,并且行为带有强烈的反叛精神,他们都是不肯屈服于恶势力的勇敢青年。
女性角色在狄更斯小说中往往作为主人公展开惩恶扬善行为的工具而存在,狄更斯将马德琳置于凄惨的境遇当中,等待着主人公尼克尔贝的救赎。与狄更斯相似,老舍在小说中也塑造了一些命运凄惨的女性形象,老舍将马德琳的遭遇移植在李静身上,马德琳靠卖画独自照顾多病的赌徒父亲,李静无父无母,与瘫痪的叔父相依为命,她们都因为债务被人逼婚,命运一度陷入绝境,最终都因别人的搭救逃脱险境,但与狄更斯的人物塑造目的不同,老舍将女性置于凄惨境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暴露旧文化对女性的戕害,狄更斯笔下的马德琳会因为获救而开始美满的婚姻生活,而李静却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悲剧命运——抑郁而亡,生活在旧中国的李静要面临的不仅仅是以老张为代表的恶势力,更是整个社会的压力,所以即便“获救”,李静也无法真正摆脱封建文化的控制。
2 借鉴人物塑造方法
狄更斯小说的人物塑造带有“基调化”倾向,狄更斯“以艺术形象中的某个方面、部分或特征作为中心贯穿整个艺术形象,并使该艺术形象的各个方面都吻合这个中心”。从狄更斯第一部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开始,狄更斯小说已经展露“基调化”趋向,人物的行为、语言、举止已经开始作为“陪衬品”出現,从《尼古拉斯·尼克尔贝》开始,狄更斯将这种“基调化”发展到极致,加入了更细致的外在细节去凸显人物特质,受狄更斯影响,老舍认为“塑造人物必须要做到景物、事实、动作都与人打成一片”,这种人物塑造观念就体现在处女作《老张的哲学》中。
狄更斯认为外貌是内心的外化,内心扭曲的坏人外貌一定是丑陋粗鄙的,而美丽俊朗的人一定有着与之匹配的高尚心灵,外貌成为凸显人物特质的其中一面,在描写人物外貌时,狄更斯擅长用“漫画式”夸大的方法,利用粗疏的线条、简练的语言勾勒人物最突出的特点。狄更斯形容胖绅士的“…身体和双腿看上去就像半截硕大无比的法兰绒卷,竖在两个胀大的枕头套上”。与狄更斯相似,老舍赞成用寥寥数语道出人物的显著特点,例如形容“某人的下巴如同脚踵,或某人的脖子如鸡腿”。
除此之外语言刻画也成为凸显人物特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虚伪自大的骗子金格尔的语言是逻辑混乱的,这与金格尔故弄玄虚的人物特质相吻合,参见下面的一段话:“荣耀—摇摇欲坠的拱门—漆黑的角落—崩坏的楼梯—还有古老的教堂—被宾们的脚磨损的台阶—撒克逊风格小门—戏院售票房像…”,老舍在狄更斯那里获得了语言描写的灵感,在《老张的哲学》为了刻画胸无点墨而又逞能的南飞生,老舍参考了骗子金格儿的说话方式,让南飞生以两个字一句的蹩脚句子发言,例如:“鄙人,今天,那么,无才,无德,何堪,当此,重任。”
匹克威克过分单纯天真,所以狄更斯用大量荒唐可笑的行为强化匹克威克的这一特点,在完成记录旅行的任务时,对偶然乘坐车辆的马匹年纪、拉车时间、身体状况等细节都做记录;因为过分的单纯使匹克威克待人毫无戒备心,所以他不停地陷入金格儿的陷阱。老张严守钱本位原则,为此他不吃不喝,妻子不小心丢失小鸡,他就拳脚相向,如果遇到孙八爷请客,老张吃饭时必定照沙漠中的骆驼贮水一般,打算吃下一个礼拜的。
由于人物塑造的“基调化”倾向,狄更斯笔下的人物往往带有突出的人物特性,但也失去了复杂性成为了“扁平”人物,“他们最简单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意念或者特性被创造出来”,意念是他是他笔下人物的灵魂,善良乐观幻化成了匹克威克,他三番五次落入金格尔的陷阱,但遇到落魄的金格尔,他仍旧不计前嫌予以帮助,他遭到巴德尔太太敲诈,锒铛入狱后依旧乐观积极,对同样被骗的巴德尔太太既往不咎施以援手,他的善行常常被误会,但他从不吝惜自己的善意,他似乎生来就是为了行善,任凭世事变幻,他不改分毫,受狄更斯影响,老舍塑造了“扁形”的老张,老张是一个严守“三位一体而钱本位”原则、作恶多端的守财奴形象,为了敛财,他强占学生财物,占孙八便宜,暗示家长送礼;本十分富裕的他却吝啬至极,为了省钱取消了三餐,靠喝水挨过饥饿,花学生的钱招待学务大人;为了更有钱,他设法娶妾进入政界,不惜拆散年轻人的恋爱,强行逼婚造成悲剧,任世事变幻,老张也不改分毫。
3 老舍小说人物塑造的独创性
老舍高度赞赏狄更斯在人物塑造时运用标志性的语言或动作强化人物形象达到幽默效果的做法,但是也发觉这样的人物塑造会流于肤浅,会使人物变成疯子,也违背了老舍对笔下人物真实性的追求。“在狄更斯的小说中,我们很难看到那种活生生的意识的流动,也很难看到直接对由内心独白、回忆、感受、体验等心理活动构成的复杂心理状态的描写”。虽然漫画式的描写使他笔下的人物鲜活突出,但是不免陷入片面性。老舍认为在塑造人物时,语言是最难的部分,语言必须要符合人物的心境,“必须依着他内心的变动去写他的话语”,所以老舍在人物表达前都加入了心理描写,将笔下人物的盘算、纠结、困惑等心理活动展现出来,虽然表现手法略显稚嫩,但是在《老张的哲学》中能很明显的看到,老舍对心理描写的重视。
除此之外,老舍与狄更斯对小说的结局设定持有截然相反的看法。狄更斯怀着对资本主义的美好幻想,总以大团圆结局告慰读者的心,老舍成长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的中国,对中国传统小说“大团圆”结局的批判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之一,胡适将其视为“中国人思想薄弱的铁证”,鲁迅称其为“欺与瞒的文学”,老舍虽然没有亲身参与“五四”,但在激扬的文化氛围里,他并不置身事外,他说“那时候所出的书,我可都买来看”,受“五四”影响,老舍在潜意识里对大团圆结局的启蒙性持怀疑态度;其次老舍在初创作时采用“照像”的方式,笔法更倾向“真实”,之后在《文学概念讲义》中他也谈到“写实主义的好处是抛开幻想,而直接看社会...在内容上它比浪漫主义更亲近,更接近生命”,可见老舍更倾向用真实的笔触书写。参考老舍的经历,老舍在五四落潮的情势下登上文坛,他经历了五四的蓬勃与落潮,见识了五四运动革新封建文化的进步力量,也见到了“市民阶层”在新旧文化间痛苦挣扎的悲剧命运,老舍亲眼所见的是好人落魄、小人得势的残酷社会,所以老舍必定不会在作品结局中给读者虚妄的光明与希望,总体来说,狄更斯想要展现的是“个人奋斗——成功——幸福”的理想社会,而老舍想要呈现的是“个人主义的失败”,是动荡社会如何让一个勇敢、积极的人沦为“个人主义的末路鬼”的残酷现实。
综合来看,狄更斯对老舍的文学创作的影响是巨大的,但由于生活背景的差异、人生体悟的不同,老舍对狄更斯并不是机械的模仿,在对社会现状、人民生存现状思索的基础上,他突破了狄更斯影响的窠臼自成一派,塑造了几百个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这也使老舍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参考文獻
[1]老舍.《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老舍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2).
[2]老舍.《我怎样写<赵子曰>》,《老舍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2).
[3]老舍.《人物的描写》,《老舍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2).
[4]杨义.《茅盾、巴金、老舍的文化类型比较》,载《文艺研究》,1987,(4).
[5]顾国柱.《老舍与狄更斯》,《新文学作家与外国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6).
[6]赵炎秋.《论狄更斯小说人物形象的基调化倾向》,载《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4).
[7]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9).
[8](苏)伊娃舍瓦.《狄更斯评传》,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1).
[9]谢昭新.《理念、创作与批评:20世纪中国文学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