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相信,便会有奇迹

蓝玫
【案例回放】
奇的入学测试成绩非常糟糕。曾和奇在一个幼儿园上学的孩子说,奇以前几乎每天都被罚在教室门口站着,很少进教室。
第一节晨诵课,我带孩子们学了一首儿歌《小蜜蜂》。当孩子们逐渐适应环境,相互熟稔起来的时候,奇却一直面无表情。一般来说,孩子可能乖巧,也可能淘气,甚至可能顽劣,但如奇这般漠然,却让人最为不安。
午读写绘,我看到奇画了满满一页五角星。
我问他:“你听我给大家讲的故事了吗?”奇看了我一眼,没吭声。
我又问他:“老师刚才讲了个什么故事?”他依旧没吭声,干脆看也不看我了。我看着那满满一页大大小小的五角星,不再说什么,只是轻轻摸了摸他的头。他依然是那么冷漠。
开始学拼音了。奇写字母“a”,竟然会把半圆画成一个方块儿,然后一条竖线下来;让他站起来读,他只会瞪着眼睛看着你,满脸的冷漠。无论怎样引导,他就是一言不发。我暗暗告诫自己:“不急,不急!”但也对奇多了一些关注。
没几天,数学老师拎着一张口算卡来找我:“王老师,你还说不让戴着有色眼镜看孩子,看吧,就这个奇,10分钟只做了3道口算题。”我没敢告诉她,生字验收,奇只认出了13个。
我决定从家庭背景入手,进一步了解奇,这个几乎是“零起点”的孩子。
第一眼看到奇的父亲,我就对奇的情况猜出了七八分。因为这位爸爸,曾经在孩子报名的时候就表示:“不就上个破学啊,什么报名不报名、时间不时间的啊,你们给我看着孩子就行了。我也没想让他怎么着。”所以我对这位父亲印象非常深刻。我于是放弃了所有准备好的话,只是对他说:“孩子挺好的,我就是想请您帮孩子买一本书,孩子需要大量阅读。”当然,他转脸就把我嘱咐的话抛到九霄云外了,书自然是没有买来。
没多久,我召开了新生入学的第一次家校交流会,还特意选择了《爱心树》这个绘本故事和父母们分享。我对大家说:“我相信每一个孩子的父母都是爱自己孩子的。但是爱需要智慧,比如为孩子营造一个阅读的空间,让孩子爱上阅读,就是最智慧的爱!”开完会后的第二周,我要求买来共读的儿歌书,全班都人手一本了,包括奇。
可我知道,对奇来说,买来也不一定读。我就每天利用父母们接送孩子的时间留住奇妈妈。我最常对奇妈妈说的话就是:“奇今天表现很好。”然后会告诉她奇今天写字怎样了,和小朋友玩发生了什么事,甚至会给奇妈妈讲,奇在做操的时候,哪些动作让人觉得很可爱之类的。然后,我试探着告诉奇妈妈该怎样督促孩子读书,建议她给孩子讲睡前故事。
我了解奇父母的忙碌,所以没有立刻强求,只是把手里几本自己觉得适合奇读的书借给了他们。不知道是不是我这样的举动赢得了奇父母的信任,后来几次奇爸爸见到我,居然没有了戒备的表情。这让我颇有几分窃喜。
我一直不承认奇有暴力倾向,开学初就有家长因为不愿意让自己孩子和奇在一个班级而提出调班,我没有答应。可是,奇的情况真的不容乐观:课间的时候,他会跟大家跑着玩,但极少说话,他的表达方式最常用的就是“动手动脚”。要么过去踢别人一脚,要么抢走人家的东西。
那天,我特意选择了《爱挠痒痒的章鱼》的绘本故事,想借机提醒奇注意自己和同学相处的方式,可是写绘的时候,奇还是用满纸的星星昭告了我的失败。但是我没有放弃。
我还是坚持带孩子们沉浸在童谣、儿歌、绘本故事里,但似乎这些对奇来说都没有明显的效果。有一些好心的同事开始劝我:“别死心眼儿了,对奇这样的孩子,就得从读拼音、写生字、抄词语开始,你要还不加码,最后成绩肯定受影响。”
其实我担心的倒不是成绩的问题,我担心的是自己哪里做得还不够到位,使课程的效果受到影响,从而限制了孩子的发展。但我还是不肯“低头”,只是给奇找了个“小伙伴”陪着他每天读一个绘本故事。
奇的变化,是从一个《女巫扫帚排排坐》的故事开始的。至今想起那一天的情景,我都会觉得非常激动,因为那是奇第一次为一个绘本故事画了3幅画。最让我惊讶的是他画里的细节:因为扫帚是飞起来的,所以还有一个倾斜度。
于是我们有了第一次相对完整的对话。我指着那扫帚上的一串圆圈问他:“这是什么?”他告诉我说:“毛毛虫。”
我指着那一个圆圈上的一个三角问他:“这个呢?”“我。”
我再问他:“你和毛毛虫在做什么啊?”他看了看我,又不说话了。
我没有追问,只是夸了他一句:“画得真棒,继续啊,让老师看看你这只毛毛虫一会儿会飞到哪里去。”
我知道,他终于还是开始苏醒了!
连续几周,我都在给奇父母的信里讲奇写绘的故事。每天的短信联系,我也总是会单独给他父母发。我真想告诉所有人,奇正慢慢从那个只有五角星的世界,走向一个更丰富的、更美好的世界,我们真的要相信奇迹。
我不厌其烦给奇的父母发短信,找机会交流。因为我知道,只有父母开始关注重视孩子了,孩子的自信才能被真正唤醒;孩子有自信了,才真正有了希望!
种子,总是不负岁月,不负花期!奇开始发生惊人的转变,不仅识字量猛增,还越来越喜欢跟别人交流了。
一次语文课读课文的时候,他把手举得高高的,我叫了他,他第一次非常流利地把一段课文读了下来。我和大家一起真诚地为他喝彩!他自己也非常兴奋。
下课了,我走到他跟前,摸着他的头说:“你这个棒小孩儿,真让老师惊喜,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他说:“妈妈让我读了好几遍。”回到办公室,我立刻给奇妈妈发短信表示祝贺。
可是好景不长,有段时间,我忽然发现奇的神情又开始变得恍惚了。几次见到奇妈妈,她也是来去匆匆的样子。我猜测,一定是出了什么问题,就特意给奇妈妈打了个电话,让她来找我。
奇妈妈来了,眼圈是青的,脸上还有一处很明显的伤痕。说到奇最近的反常,奇妈妈眼圈红了。原来奇爸爸和奇妈妈因为一件琐事生气吵架,还动了手。那一次,我和奇妈妈聊了大约两节课的时间,直到最后奇妈妈微笑着跟我告别并表示,再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了。
五一假期结束之后回到教室,奇忽然跑到我跟前告诉我:“老师,我把儿歌的书读完了。”其实我们班大部分同学上个学期就完成了这个任务,但我还是非常高兴地对他说:“你这么棒啊!能不能选一首你最喜欢的背给我听啊?”他居然咿咿呀呀地连续给我背了两首。
后来因为我着急开会,他主动说:“老师,那让双检查我吧。”双是奇的同桌,以前经常受到奇的欺负。还没等我说话,双竟然愉快地答应了:“好吧,我来检查。”“谢谢!”奇回答。看着两个孩子蹦蹦跳跳跑去背儿歌的身影,真让人开心。
后来,奇开始能够做到独立阅读了。一年级期末考试,他语文数学都是九十多分。他得到了额外的奖励,也给了所有人一份惊喜!
【对父母说】
1.成长中的家庭问题在我们身上的烙印,常常会投射在我们与这个世界以及与周围人的关系上。而成为父母之后,自己因为童年遭遇而形成的特有性格,会左右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所以我们需要首先认识自己,然后反思自己,纠正自己。
2.奇的问题,不是孩子本身的问题,而是父母的问题。父母对孩子的态度,让孩子生活在一个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中。这种不安,让奇表现得冷漠、焦虑,这种冷漠和焦虑其实是用以保护自己的外壳。只有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暖和呵护,才能融化孩子的这层“外壳”。
3.现代社会的快节奏,让父母对孩子的耐心越来越少,陪伴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奇的妈妈在老师引领下逐渐体会到了陪伴孩子的幸福,而孩子也在妈妈的关注中慢慢发生着喜人的改变。
【对老师说】
1.急功近利,不符合教育的规律,更不是教育应有的状态。对成长中遭遇到问题的孩子来说,更需要一种潜移默化的渐进方式帮助他们。而尤为重要的是,我们为孩子的成长选择了什么。简单的重复,只能让孩子的问题更严重。
2.遇到奇这样的孩子,老师应该追根溯源了解背后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父母的不配合,教师要采取的方式不是对峙,而是引导和帮助。让父母认识到孩子成长对一个家庭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关注孩子,陪伴和帮助孩子,这其实也是父母的成长。
3.孩子如果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就会获得来自父母的安全感。比如奇在假期返校之后,可以自己背儿歌、读故事了。这需要老师在假期开始的时候,就给孩子布置明确的作业内容,甚至安排好进度,便于父母参与完成。
(责 编 子 君)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