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背诵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陈孝峰
【内容摘要】“背诵”是中国人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是中国语言教学中的成功经验之一。当然,也是英语教学应该借鉴的。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背诵”在很多时候被忽视了。本文尝试从“学生的学习现状”和“教学环境”两个方面阐述“背诵”在外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并对“背诵”方法的指导谈了一些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做法。
【关键词】环境 现状 输入 表达 背诵
语言学习离不开“背诵”,这也是教学中易引起争议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日益更新发展,理念、方法,让人目不暇接。当今,人们一提背诵就被认为“死记硬背”不合时宜跟不上时代步伐。而我个人认为传统的东西有他存的合理的内核,我们应采取继承发展,为我所用的态度。
一、背诵是我国学生学习现实需求
我国学生英语学习的普遍现象 ——哑巴英语。无论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不能大胆放声读说导致了开不了口,听不懂,写不出像样的文章,这是现状。为什么会这样?原因之一是“肚中无货”。在当今应试教育模式下,标准化考试的“指引”下,老师为了使学生适应考试,在平时英语教学中把英语句子和课文分成无数块来分析,只注重语法结构分析而忽略文章结构分析、思想情感表达以及背景文化学习,这样传授的语言,支离破碎,学生不易记住。当要表达时,已经习惯了在脑中把这种语言拼接起来。这当然是很困难的。不是每个人都轻易完成的。但是,如果我们学生在学习中背诵大量的日常交际功能的习惯表达句子,以及不同体裁的、不同题材的优秀思想内容文章,就能真正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二、“背诵”是我国教学环境的需要
众所周知,语言学习最好就是从交际中学,离不开语言环境。但是,由于条件,环境的限制,我们的英语教学难以提供自然的英语交往实践环境,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所学的英语极少从日常的交流中来,而是从老师的课堂传授和课文中来。这种缺乏实际交际过程的语言学习,必须依于日积月累的“背”。心理学告诉我们,对已认识的东西,要是没有得到反复的强化和运用,在头脑中保留的痕迹便会消失。要想达到令输入的东西储存下来,到要用时提得出来的目的,就必须根据遗忘的规律,反复多次的重复强化。久而久之,所学的东西就背下来了。可是由于缺乏自然的语言交际环境,中国学生课堂上所学的东西,在实际的生活中很难得到立即的运用,缺乏一个及早反馈、强化的过程。所以遗忘率相当高。要解决这一实际问题,“背”是非常需要的。通过“背”,课堂上输入的东西才能真正地在大脑中储存下来,达到供以后提取使用的目的。实际上强调背诵是中国语言教学中成功的经验之一,有其坚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背诵属于“运动记忆”范畴,运动记忆是战胜遗忘的最有效手段。这种记忆甚至可以持续终生。我们孩提时背记的诗歌和学会的儿歌,当时未必全懂,但至今依然能脱口而出,便是例证。生活中常有这种现象,当一个人遇到某种情景的时候,诸感官会直接刺激发声器官,马上对情景做出语言反应。如:看见宏伟的瀑布会情不自禁地吟诵“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看到茫茫的草原会脱口而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当然,这种情形只会发生在脑海里“背”有东西的人身上。如果我们的学生也“背”有大量的英语句子、文章,在需要“输出”的时候,也能脱口而出,不正是我们苦苦追求的境地吗?实际上,“背诵”也是一种输入,是记忆的过程。背书时输入的“语言形象”和文字符号中的形义及已有的各种知识融会,会共同作用于大脑,并产生一系列的反应活动,如:感觉、知觉和思维等。因此,利用中学生记忆力和模仿力强的特点,练习背诵,不仅对现在的学习任务,而且对今后的学习都很有益处。
三、教师应切实做好“背诵”前学习的指导
英语学习中背诵至关重要,教师切莫忽视这一环节。态度加方法,其中方法直接关系到背诵的效果,我平时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把好背诵的材料关
背诵材料优劣,这对学生英语学习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我是这样选择材料的:
(1)具有实用性的材料。英语是一门工具。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所以,给学生选择的材料应具有时代气息和实用性。如从课本或其它途径选择出“购物”“问候”“买车票”“搭出租车”“在银行”“在医院”等等这样的情景会话材料,让学生两人一组练习背熟。再如,选择各种体裁的、内容上有代表性的材料(如描写人物,叙述事件,说明物体,论述观点等等文章)让学生背诵记熟。事实证明,背有一定量的这些材料,对学生的口语和写作都非常有帮助。因为一个人说与写的能力除了与一个人的个性有关外,与一个人的文化层次,内涵,经历等也有很大关系。“背”得多,输入量大就能“引经据典,口若悬河”。只有储备得多,才能在交际场合中得体的选择正当的语句,才能做到“思如泉涌,语如泉涌”。
(2)具有正规性的材料。教师选择给学生背诵的材料,应是语法和句法都符合规则的、优秀的、经典的、登得大雅之堂的语边篇和对话;对学生今后学习能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的材料。当然也可以较为生活化,口语化。但是,切勿为了跟潮流扮酷而去追求一些所谓的“俚语”或者不是那么文雅的东西。不是说这些东西不可以学,而是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还是以“主流文化”为主好。
(3)选择难度适合学生的材料。难度过大、晦涩难懂、冗长乏味的材料让学生背,会严重的损伤学生的学习信心。对语言学习产生厌恶感。这是英语教学的大忌。
(二)在指导方法上下功夫
背诵的能力,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但是,方法正确与否也是很关键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不但注意布置背诵任务,更注意进行背诵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1)培养大声朗读的习惯来促进背诵。大声朗读,由于口舌的活动,会产生机械的记忆,帮助记住所读的句型和词汇。有利于英语语感的形成。语感是学习者对语言信息的敏感的反应,是语言训练的熟悉程度。语感产生的原理是语调节奏,语流的反复刺激,使学习者在神经元上留下“声音映像”。这种内在映像遇到外界语言刺激,使“听觉与概念相通”,熟悉的语言流自然而然地从记忆中溢出“意义概念”,语言片段就会像屏幕一样在眼前展现。李阳的疯狂英语正是利用这一特点的成功范例。所以,我利用早读和晚读的时间,让学生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对要背的材料按意群、意思带感情地朗读,大大地提高了背诵的能力。
(2)在情景中背——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语言中只有“词汇”和“句型”这两个元素,它们密切地合二为一,组成一个语言。它们是不可分离的。台湾语言学家扶忠汉说:“当你学习到一个字时,马上就把这个字用于自己熟悉的句型中,就是逐渐的把这个字变成自己的语言。当一个字变成了你自己的语言,你绝对很难忘掉。”背诵记忆的材料,最好的途径当然是运用。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创设情景叫学生用pair work的形式来背对话;用要记忆的词组造成活用的句子。并且把句子连成短文让学生背诵。在句子中记词,在文中记句。这种在情景中活学活用地练习语言的方法,可以加快和加深背诵的速度和程度。
(3)遵循记忆规律,细水长流,循序渐进。孔子曰“学习时习之”背诵之后要不断地作巩固性的背诵,反复再三,不会遗忘。有道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练手生”。我要求学生按照记忆规律来背诵材料,以达到长期记忆而不遗忘的效果。同时,要求学生要有激情要达到像李阳所言疯狂地步,注意控制背诵材料的量。要有顽强的不懈坚持的毅力,细水长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切忌一曝十寒。
(4)采用多种形式鼓励背诵。采用激励机制,对背得多的、快的学生表扬,采用课本剧的娱乐形式,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评比给予奖励,这刺激学生主动乐意背诵,激发了他们学习热情,这也是一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训练。
【参考文献】
[1]《英语教学法基础》.
[2]《英语教学法》.
[3]《广东教育》.
[4]《中小学外语教学》.
[5]《中学教育》.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烧脉学校)
【内容摘要】“背诵”是中国人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是中国语言教学中的成功经验之一。当然,也是英语教学应该借鉴的。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背诵”在很多时候被忽视了。本文尝试从“学生的学习现状”和“教学环境”两个方面阐述“背诵”在外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并对“背诵”方法的指导谈了一些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做法。
【关键词】环境 现状 输入 表达 背诵
语言学习离不开“背诵”,这也是教学中易引起争议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日益更新发展,理念、方法,让人目不暇接。当今,人们一提背诵就被认为“死记硬背”不合时宜跟不上时代步伐。而我个人认为传统的东西有他存的合理的内核,我们应采取继承发展,为我所用的态度。
一、背诵是我国学生学习现实需求
我国学生英语学习的普遍现象 ——哑巴英语。无论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不能大胆放声读说导致了开不了口,听不懂,写不出像样的文章,这是现状。为什么会这样?原因之一是“肚中无货”。在当今应试教育模式下,标准化考试的“指引”下,老师为了使学生适应考试,在平时英语教学中把英语句子和课文分成无数块来分析,只注重语法结构分析而忽略文章结构分析、思想情感表达以及背景文化学习,这样传授的语言,支离破碎,学生不易记住。当要表达时,已经习惯了在脑中把这种语言拼接起来。这当然是很困难的。不是每个人都轻易完成的。但是,如果我们学生在学习中背诵大量的日常交际功能的习惯表达句子,以及不同体裁的、不同题材的优秀思想内容文章,就能真正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二、“背诵”是我国教学环境的需要
众所周知,语言学习最好就是从交际中学,离不开语言环境。但是,由于条件,环境的限制,我们的英语教学难以提供自然的英语交往实践环境,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所学的英语极少从日常的交流中来,而是从老师的课堂传授和课文中来。这种缺乏实际交际过程的语言学习,必须依于日积月累的“背”。心理学告诉我们,对已认识的东西,要是没有得到反复的强化和运用,在头脑中保留的痕迹便会消失。要想达到令输入的东西储存下来,到要用时提得出来的目的,就必须根据遗忘的规律,反复多次的重复强化。久而久之,所学的东西就背下来了。可是由于缺乏自然的语言交际环境,中国学生课堂上所学的东西,在实际的生活中很难得到立即的运用,缺乏一个及早反馈、强化的过程。所以遗忘率相当高。要解决这一实际问题,“背”是非常需要的。通过“背”,课堂上输入的东西才能真正地在大脑中储存下来,达到供以后提取使用的目的。实际上强调背诵是中国语言教学中成功的经验之一,有其坚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背诵属于“运动记忆”范畴,运动记忆是战胜遗忘的最有效手段。这种记忆甚至可以持续终生。我们孩提时背记的诗歌和学会的儿歌,当时未必全懂,但至今依然能脱口而出,便是例证。生活中常有这种现象,当一个人遇到某种情景的时候,诸感官会直接刺激发声器官,马上对情景做出语言反应。如:看见宏伟的瀑布会情不自禁地吟诵“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看到茫茫的草原会脱口而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当然,这种情形只会发生在脑海里“背”有东西的人身上。如果我们的学生也“背”有大量的英语句子、文章,在需要“输出”的时候,也能脱口而出,不正是我们苦苦追求的境地吗?实际上,“背诵”也是一种输入,是记忆的过程。背书时输入的“语言形象”和文字符号中的形义及已有的各种知识融会,会共同作用于大脑,并产生一系列的反应活动,如:感觉、知觉和思维等。因此,利用中学生记忆力和模仿力强的特点,练习背诵,不仅对现在的学习任务,而且对今后的学习都很有益处。
三、教师应切实做好“背诵”前学习的指导
英语学习中背诵至关重要,教师切莫忽视这一环节。态度加方法,其中方法直接关系到背诵的效果,我平时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把好背诵的材料关
背诵材料优劣,这对学生英语学习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我是这样选择材料的:
(1)具有实用性的材料。英语是一门工具。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所以,给学生选择的材料应具有时代气息和实用性。如从课本或其它途径选择出“购物”“问候”“买车票”“搭出租车”“在银行”“在医院”等等这样的情景会话材料,让学生两人一组练习背熟。再如,选择各种体裁的、内容上有代表性的材料(如描写人物,叙述事件,说明物体,论述观点等等文章)让学生背诵记熟。事实证明,背有一定量的这些材料,对学生的口语和写作都非常有帮助。因为一个人说与写的能力除了与一个人的个性有关外,与一个人的文化层次,内涵,经历等也有很大关系。“背”得多,输入量大就能“引经据典,口若悬河”。只有储备得多,才能在交际场合中得体的选择正当的语句,才能做到“思如泉涌,语如泉涌”。
(2)具有正规性的材料。教师选择给学生背诵的材料,应是语法和句法都符合规则的、优秀的、经典的、登得大雅之堂的语边篇和对话;对学生今后学习能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的材料。当然也可以较为生活化,口语化。但是,切勿为了跟潮流扮酷而去追求一些所谓的“俚语”或者不是那么文雅的东西。不是说这些东西不可以学,而是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还是以“主流文化”为主好。
(3)选择难度适合学生的材料。难度过大、晦涩难懂、冗长乏味的材料让学生背,会严重的损伤学生的学习信心。对语言学习产生厌恶感。这是英语教学的大忌。
(二)在指导方法上下功夫
背诵的能力,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但是,方法正确与否也是很关键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不但注意布置背诵任务,更注意进行背诵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1)培养大声朗读的习惯来促进背诵。大声朗读,由于口舌的活动,会产生机械的记忆,帮助记住所读的句型和词汇。有利于英语语感的形成。语感是学习者对语言信息的敏感的反应,是语言训练的熟悉程度。语感产生的原理是语调节奏,语流的反复刺激,使学习者在神经元上留下“声音映像”。这种内在映像遇到外界语言刺激,使“听觉与概念相通”,熟悉的语言流自然而然地从记忆中溢出“意义概念”,语言片段就会像屏幕一样在眼前展现。李阳的疯狂英语正是利用这一特点的成功范例。所以,我利用早读和晚读的时间,让学生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对要背的材料按意群、意思带感情地朗读,大大地提高了背诵的能力。
(2)在情景中背——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语言中只有“词汇”和“句型”这两个元素,它们密切地合二为一,组成一个语言。它们是不可分离的。台湾语言学家扶忠汉说:“当你学习到一个字时,马上就把这个字用于自己熟悉的句型中,就是逐渐的把这个字变成自己的语言。当一个字变成了你自己的语言,你绝对很难忘掉。”背诵记忆的材料,最好的途径当然是运用。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创设情景叫学生用pair work的形式来背对话;用要记忆的词组造成活用的句子。并且把句子连成短文让学生背诵。在句子中记词,在文中记句。这种在情景中活学活用地练习语言的方法,可以加快和加深背诵的速度和程度。
(3)遵循记忆规律,细水长流,循序渐进。孔子曰“学习时习之”背诵之后要不断地作巩固性的背诵,反复再三,不会遗忘。有道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练手生”。我要求学生按照记忆规律来背诵材料,以达到长期记忆而不遗忘的效果。同时,要求学生要有激情要达到像李阳所言疯狂地步,注意控制背诵材料的量。要有顽强的不懈坚持的毅力,细水长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切忌一曝十寒。
(4)采用多种形式鼓励背诵。采用激励机制,对背得多的、快的学生表扬,采用课本剧的娱乐形式,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评比给予奖励,这刺激学生主动乐意背诵,激发了他们学习热情,这也是一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训练。
【参考文献】
[1]《英语教学法基础》.
[2]《英语教学法》.
[3]《广东教育》.
[4]《中小学外语教学》.
[5]《中学教育》.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烧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