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如何解除家长的诸多担忧

周大平
2014年暑期,发生了太多的让家长们心怀忐忑的意外情况。新学年开学,他们对孩子学习及成长环境的焦虑有增无减。留意他们的担忧与困惑,积极加以疏导和化解,或许是摆在政府相关部门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反思开学之际的悲剧
开学前一天,江西横峰县港边乡,一名14岁的孩子跳入水库寻短见,其母随后也跳入水库,结果双双遇难。知情者称,孩子因在横峰县交不起借读费求学受阻,愤而轻生。开学当天,湖北郧西县东方小学,一成年男子持刀闯入校园刺向师生,造成4死5伤。当地警方初步调查显示,起因是一名女生没完成暑期作业,老师不让其报到,其父怀恨在心,遂实施报复。
与上述悲剧相关的学校,如果人为设置入学障碍,违规收费,要被追究责任;如果老师仅因学生没有完成假期作业,就不让学生报到,同样涉嫌违法,因为《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都明确规定学校不得剥夺学生的受教育权利。然而即便如此,家长和学生也不该以伤害自己、伤害无辜的方式走极端,这样只会加剧矛盾,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前一个案例,说明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忽视了对学生成长极为重要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会告诉成长中的学生,生命只有一次,要学会珍惜;人生路上不可能事事顺遂,一旦遭遇挫折、失败,要学会坚强面对。在后一个案例中,老师的处理方法显然是错误的,家长本来可以据理力争,求得解决,可他却选择了暴力毁灭。
学校教育存在的偏差、缺失,必然会增加家长、学生的焦虑感,而严重的焦虑又会使家长、学生失去平常心,出现行为扭曲。教育改革的追求,是让每个学生的教育生活幸福美好。开学之际的悲剧,值得每个与教育相关的成人反思。
校园安全治理要有长效机制
许多家长对于4年前发生在福建南平市的8名小学生被杀的恶性杀人案记忆犹新。那一年,在不到40天时间里就连续发生了5起校园血案。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被上升到国家高度,公安部、教育部和中央综治办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幼儿园及周边地区安全防范工作的意见》,要求建成适应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需要的组织网络、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比如要落实好24小时值守制度、安全信息第一时间报告制度,以及专人全天候观看校园监控视频等。
然而此后4年间,又至少发生了十几起校园血案,造成了众多师生死伤,这说明校园安全治理存在着明显的漏洞。比如不少地方在紧急配备安保力量之后,过一段时间却由于政府财政原因又辞退了校园保安。一些地方至今还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中小学幼儿园配齐配足安保力量和安保器材。在人们看来,这更像是“重视校园安全”的一种作秀。
说到底,校园安全治理的关键在防患于未然,当务之急是政府必须确保校园安保的预算。预算不到位,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就会围绕校园踢皮球。同时,需要国家立法机构加快制定《校园安全法》,理顺校园安全体系,明确公安部门、教育部门、社区、学校各自在校园安全治理中的责任。否则,总是依据行政规章或“紧急通知”精神进行的校园安全治理,终会变为一阵风。
“教材瘦身”能否减负
上海中小学开学前几天,提前拿到新版课本的家长发现,一年级语文课本又瘦身了:不仅比旧版少了1个单元5篇课文,没有了旧版中的8首古诗,而且识字量和写字量也有不同程度减少。一些家长为此呼吁应该给一线老师、家长、学生更充分的话语权和选择权。
教材变薄,本是教改方向。但若认为学生负担因此可以大为减轻,则过于乐观。至于教材编写者事先不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就删除了诗歌,则更显武断。过去多年,中小学生的教材已经越来越薄,但对应的却是教辅读物越来越厚。诚然,有些地方的语文课已改为阅读与理解、艺术与审美等课程,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变为一些动手操作的题目,比如小课题研究报告、社会调查分析、与父母的主题聊天等。可家长却困惑于这些积极的变化往往不久又回到原点,到头来校内减负只成了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福音”。
其实这正是制度导向所致。我国的升学考试制度,一直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录取标准,而教育部门、学校却要求学生不关注考试成绩,这显然是一种分裂的状态。多年来的减负令,往往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减少作业、压缩教材,学生的负担就会轻下来。殊不知学生获得的自由发展空间,需要评价体系支撑才能长久。
可见,要想实现真正的减负,需要政府部门改革升学考试制度。只有推进考试招生分离,推进学校自主招生,才能打破教招考一体化的现行教育考试格局,中小学校才能获得自主办学的空间,教材编写机制才会打破垄断的格局,学校自主根据老师、家长的意见,选择适合本校的教材。如此,既有利于促进教材编写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每所学校真正办出个性。
警惕明星吸毒新闻的负面作用
这个暑期接连曝出多名明星涉嫌吸毒的丑闻,着实令人痛惜。这些明星都有大量未成年“粉丝”,人气偶像柯震东的“粉丝”数就高达3000多万。正如柯震东经纪公司发表的声明所言,“做出错误的行为,是最坏的示范”。
当下的娱乐圈,流行着“吸毒是一种时尚”的观念。明星的行为,已然辜负了“粉丝”的厚爱。而有的自称“脑残”的“粉丝”,竟把做和偶像一样的事,视作自己对偶像的崇拜和支持。这种盲目、扭曲的爱,可能带来更严重的负面影响,家长对此岂能掉以轻心?
这首先取决于涉毒明星及时认错,不能出了事,就以“年少轻狂”“是人都会犯错” “只要改了就好”来掩饰,而应该告诉所有人,要以自己为戒。其次,教师和家长要让孩子通过那些触目惊心的案例,深刻认识吸毒的危害,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的生活教育,尤其需要家长花费更多的精力,与孩子平等沟通、交流,陪伴孩子成长。
当前我国16岁以下的吸毒人员数以万计。为践行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提出的“远离毒品,珍惜生命”,新学年开学,学校教育应直面明星吸毒话题,通过主题活动的方式,引导青少年对“远离毒品”产生深刻的认识。
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
今年暑期的一个傍晚,四川富顺县安溪镇一名3岁女童外出玩耍时失踪。两天后警方确认,邻家的13岁女孩小敏当晚开门时不小心将女童撞倒,以为撞死了,因担心家里赔不起钱,便将女童扔进粪坑。这起悲剧,与当年的药家鑫案何其类似,同样是惹了祸担心“麻烦”,便采取另一个更错误的方式来“弥补”,结果铸成犯罪。
警方走访时发现,小敏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相比同龄人,她还算听话、懂事。我国学校、家庭都希望孩子“听话”, 可却不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现实中,“听话”的孩子如果犯错,往往会想办法掩盖事实真相,逃避谴责和惩罚。
留守儿童的问题更为复杂。他们平时很少获得父母的关爱,代为监护他们的人,很少关注他们内心的想法,使他们大多生活在孤独、恐惧之中。我国几千万留守儿童中,有不少生活在没有安全感的恐惧里,时刻担心自己被打工在外的父母抛弃。
让孩子们有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是留守儿童教育的前提。学校教育之外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本缺失,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给孩子快乐的童年,与学校一起培养有独立人格的合格公民,是留守儿童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当下,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是让孩子们能在父母打工地上学、生活。
要告诉孩子世界的“另一面”
在被称为“黑色”的8月,接连发生了多起女生意外被害事件,自然引起家长们的担忧。尽管事发的地方不同,但被害女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先在遇到陌生人后轻信了陌生人,又在陷入困境后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学校当然要教育孩子相信世界的美好及人性的善良,因为这是世界的底色和主流。而随着孩子心智的慢慢成熟,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还应告诉孩子世界的“另一面”——那是灰色甚至是黑色的,有谎言、欺骗与凶险,虽然让我们不忍直视,但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只有让孩子认识到世界的“另一面”,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会完整。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才能在独自面在陌生环境时,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不受到这个“另一面”的伤害。学校教育应该教会他们辨识“另一面”的真面目,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增强他们的自我防范能力。这不是教孩子世俗与圆滑,而是一个人步入社会的必修课。
(责 编 子 君)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