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院校学科群构建问题初探
黄文玲+刘慧敏+周浩
[摘 要]在装备技术领域,将若干个同类或相关的学科点交叉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并相互促进的学科群体,对于提高相关装备的教学科研工作水平、提升该类装备管理及使用人才的培养质量至关重要,这也是军队院校培养复合型、创新型新军事人才的新基点和新思路。结合军队院校武器装备类学科的特点,深刻理解学科群的内涵,建立以优势学科为牵引,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群,不仅有利于优化学科结构,同时对增强军队院校的核心竞争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学科群;军队院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4-0135-02
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及其在武器装备上的应用,依靠单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已无法满足军事领域内技术研发、装备保障和装备管理的需求。同时,孤立开展单一学科的研究与教学,亦很难适应现今条件下军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适应新技术运用推动下人才培养的多维要求,是军事院校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学科群的建设为该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思路。
一、学科群的内涵
关于“学科”,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站在学术的角度,它既可以理解为某个科学领域,也可以理解为某门科学分支。而站在教学的角度,则可以理解为某个科目,或者理解为某类教学内容的集合。
显然,学科群不是简单的学科组合。它是在学术研究及其成果运用的过程中,通过各类知识的交叉融合,以及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各种跨学科案例的建设而形成的一个集群。该集群不仅有着自己明晰的理论体系,而且对工程实践能够起到具体的指导作用。最早的学科群概念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筑波大学。[1] [2]
对于学科群的内涵,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学术领域,有着各自多样化的观点。[3] [4]军队院校对于科研的选题和人才的培养,有其特殊要求,培养的军事人才要求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不论是身处科研教学岗位、装备保障岗位,还是装备管理岗位,都要求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稳健的实践能力、跨专业跨岗位的胜任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钻研能力。以某类装备技术领域为例,其学科群的内涵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装备本身所涉及的科学技术
任何装备的性能分析与综合设计,均离不开其工作原理所依据的科学技术的理论支持。其学科群必须包含该类装备所涉及的机、电、通信等所有方面最基础的专业技术课程。构建的目标是使学生在系统地学习了这些科目之后,能对装备的分析与设计的方法和过程有一个完整、清晰、有效的理解和掌握。
(二)装备发展可能涉及的科学技术
学科群的构建要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趋势,应把将要或者可能要应用到该装备中的新技术、新理论的相关课程纳入其中。构建的目标是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并对装备的技术升级、新型装备的研制开发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装备使用及技术保障所涉及的科学技术
军队院校学生不仅是装备的使用者,也是装备的维护者或者监造者。他们不仅要掌握装备本身的工作原理及其相关技术理论,而且要掌握装备的作战使用及其技术保障。因此,在构建学科群时,还应该包含装备的作战使用课程、装备的技术准备和可靠性、可维修性等方面的相关课程。构建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装备使用、管理及监造方面的能力。
(四)上述相关学科所涉及的理论基础
为了让学生系统且有效地掌握学科知识,在学科群构建时,还应该包含上述三方面内涵描述中所涉及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只有这样,才能围绕装备,构建一个相对完善地集知识与运用于一体的学科群。
二、军队院校构建学科群的现实意义
(一)促进军队院校学科发展
与普通高校类似,军队院校的学科之间也存在着各种联系,不同的学科,它们的地位不同但又相互依赖。这些区分,与学科的发展历程有关,更与现代的军队建设需要和未来战争态势有关。军队院校进行学科群建设,就是要改变现有学科中的不合理设置,形成科学、完善的学科体系,该体系包括主干的、支撑的、基础的和新兴的等多种类学科。各门类的学科相对独立,又可灵活组合。面对军事变革和未来发展所产生的新需求,其既有自身的学科位置,又能克服学科老化、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站在学校的角度考虑学科群的构建时,重点关注的应是稳定性和健康发展的持续性;站在学科的角度考虑学科群的构建时,重点关注的应是学科发展方向和水平、教师队伍的结构、人才培养的层次和任职目标等。[5]
(二)提高军事人才培养质量
军队院校肩负着为国防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军事人才的重任。多数军校的学科设置一直仿照的是原苏联的模式,专业划分较细,大部分军校学员的知识面较窄,学员毕业后不能满足多任职岗位的要求,影响军事装备的保障需求。通过学科群的结构建设,可以使课程设置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学科的内在规律,拆除课程间的屏障,从而使得军校对学员的培养从单一学科扩大为多学科。
1.变阻隔为交融。学科群将打破学科间的阻隔,不同的学术思想相互交融、不同的研究方法相互借鉴,并在新技术、新成果的军事运用过程中迸发出新的活力。这将为培养知识结构合理的军校学员提供良好的环境,也将为在学科交叉点上产生新观点提供良好的创新场所。
2.破单一蕴多元。军队院校按照传统的专业设置方式展开教学,学生容易受到单一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约束,不利于产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方法,学科群的建设和运行可以改变这一现状。由学科群的内涵可以看到学科群自身的多元化,它蕴含着多样的思想、多维的视角、多元的思维,能够激发学员的潜能,凸显他们的创造性,使军校学员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中能够从多学科的视角、采用多种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克狭窄强能力。目前,军校毕业学员中普遍存在专业口径过窄、适应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随着军事装备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各岗位间的流动性增强,多专业岗位任职和强适应能力的当代军事职业素养几乎不可回避。学科群的构建可以开辟新途径,有效拓宽专业口径,为培养富有创新能力的军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提升军队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军队院校培养的人才战斗力如何,将直接反映该校学科群建设的好坏,从而影响到该校在同类高校中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通过构建学科群,可以完善课程配置,促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多元化的学科发展能培育出新的优势学科,可以促进科研能力的提升。通过学科群的建设,形成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和促进,这是军队院校逐步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三、军队院校构建学科群的路径
构建军队院校学科群,要以特色学科为龙头,在它的牵引下,使内部各学科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创造有利于跨学科培养军事人才、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环境。教师团队构成也要合理,从学术能力、年龄层次上形成梯队,从而对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指导,让军队院校输出更多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军事人才。
(一)提供更为科学的课程体系
学科群的建设必须遵循学科的发展规律,培养有军队特色的主体学科。主体学科可以是原有特色学科的扩展,也可以是根据科技发展和军事技术需求、吸收和整理已有相关学科内容而形成的新学科。学科群内的主体学科作为带头学科,是学科发展的凝聚力和互动力的源头,要能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学科群内的支撑学科是应能明确而充分地支撑带头学科。学科群内的相关学科要与带头学科、支撑学科之间有较强的内在联系。带头学科、支撑学科和相关学科最终应形成互为辅助、相互促进的学科群。
(二)组织多学科、跨学科的集体研究
加强跨学科教学研究,鼓励来自不同学科的教员联合申报各类科研课题,联合实施培养。在军队院校学科群建设中,构建以优势学科为依托的学科群,以促进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开展跨学科的研究,以营造跨学科的知识转换氛围。事实上,当前军事技术运用领域各个学科的交叉渗透是一个必然趋势。应该说,进行多学科、跨学科的集体研究,有助于不同学科的科学观点、方法和研究成果的扩散和借鉴,有利于军队院校学科的交叉渗透,有助于军队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三)建设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
在任何建设项目中,“人”始终是实践的主体。学科群是学科的知识群,更是研究、传导学科知识的“人”群。这群人之间应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包括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成员,组成多学科学术团队。军队院校可以通过承办军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对外交流访问和聘请知名教授讲学等形式,扩大本校团队的对外开放度以及与其他学术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可以通过完善制度和沟通交流等手段增强团队的合作精神,形成和谐、宽容、开放的学术氛围,提高学科群团队内部的开放度。
总之,军队院校学科群的构建应以“打胜仗”为目标来把握学科群的本质,在建设好各个学科的基础上,加强学科之间科研、教学、实验、岗位实践等各个环节的交叉与融合,形成学科的群体优势。这样,军队院校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具有强适应能力的当代优秀军校学员。
[ 参 考 文 献 ]
[1] 凌永明,王焰新.创建高水平的学科群是高等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J].科技进步与人才,2000(4).
[2] 陈中永,米俊魁,赵荣辉.高等院校学科群建设刍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7).
[3] 徐东.论学科向学科群演化的必然规律[J].现代大学教育,2004(6).
[4] 陆爱华,骆光林.对工科院校学科群构建问题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6).
[5] 向兴华,杜娟,朱永东.学科综合化背景下学科群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高教探索,2011(2).
[责任编辑:陈 明]
[摘 要]在装备技术领域,将若干个同类或相关的学科点交叉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并相互促进的学科群体,对于提高相关装备的教学科研工作水平、提升该类装备管理及使用人才的培养质量至关重要,这也是军队院校培养复合型、创新型新军事人才的新基点和新思路。结合军队院校武器装备类学科的特点,深刻理解学科群的内涵,建立以优势学科为牵引,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群,不仅有利于优化学科结构,同时对增强军队院校的核心竞争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学科群;军队院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4-0135-02
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及其在武器装备上的应用,依靠单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已无法满足军事领域内技术研发、装备保障和装备管理的需求。同时,孤立开展单一学科的研究与教学,亦很难适应现今条件下军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适应新技术运用推动下人才培养的多维要求,是军事院校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学科群的建设为该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思路。
一、学科群的内涵
关于“学科”,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站在学术的角度,它既可以理解为某个科学领域,也可以理解为某门科学分支。而站在教学的角度,则可以理解为某个科目,或者理解为某类教学内容的集合。
显然,学科群不是简单的学科组合。它是在学术研究及其成果运用的过程中,通过各类知识的交叉融合,以及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各种跨学科案例的建设而形成的一个集群。该集群不仅有着自己明晰的理论体系,而且对工程实践能够起到具体的指导作用。最早的学科群概念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筑波大学。[1] [2]
对于学科群的内涵,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学术领域,有着各自多样化的观点。[3] [4]军队院校对于科研的选题和人才的培养,有其特殊要求,培养的军事人才要求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不论是身处科研教学岗位、装备保障岗位,还是装备管理岗位,都要求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稳健的实践能力、跨专业跨岗位的胜任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钻研能力。以某类装备技术领域为例,其学科群的内涵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装备本身所涉及的科学技术
任何装备的性能分析与综合设计,均离不开其工作原理所依据的科学技术的理论支持。其学科群必须包含该类装备所涉及的机、电、通信等所有方面最基础的专业技术课程。构建的目标是使学生在系统地学习了这些科目之后,能对装备的分析与设计的方法和过程有一个完整、清晰、有效的理解和掌握。
(二)装备发展可能涉及的科学技术
学科群的构建要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趋势,应把将要或者可能要应用到该装备中的新技术、新理论的相关课程纳入其中。构建的目标是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并对装备的技术升级、新型装备的研制开发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装备使用及技术保障所涉及的科学技术
军队院校学生不仅是装备的使用者,也是装备的维护者或者监造者。他们不仅要掌握装备本身的工作原理及其相关技术理论,而且要掌握装备的作战使用及其技术保障。因此,在构建学科群时,还应该包含装备的作战使用课程、装备的技术准备和可靠性、可维修性等方面的相关课程。构建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装备使用、管理及监造方面的能力。
(四)上述相关学科所涉及的理论基础
为了让学生系统且有效地掌握学科知识,在学科群构建时,还应该包含上述三方面内涵描述中所涉及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只有这样,才能围绕装备,构建一个相对完善地集知识与运用于一体的学科群。
二、军队院校构建学科群的现实意义
(一)促进军队院校学科发展
与普通高校类似,军队院校的学科之间也存在着各种联系,不同的学科,它们的地位不同但又相互依赖。这些区分,与学科的发展历程有关,更与现代的军队建设需要和未来战争态势有关。军队院校进行学科群建设,就是要改变现有学科中的不合理设置,形成科学、完善的学科体系,该体系包括主干的、支撑的、基础的和新兴的等多种类学科。各门类的学科相对独立,又可灵活组合。面对军事变革和未来发展所产生的新需求,其既有自身的学科位置,又能克服学科老化、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站在学校的角度考虑学科群的构建时,重点关注的应是稳定性和健康发展的持续性;站在学科的角度考虑学科群的构建时,重点关注的应是学科发展方向和水平、教师队伍的结构、人才培养的层次和任职目标等。[5]
(二)提高军事人才培养质量
军队院校肩负着为国防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军事人才的重任。多数军校的学科设置一直仿照的是原苏联的模式,专业划分较细,大部分军校学员的知识面较窄,学员毕业后不能满足多任职岗位的要求,影响军事装备的保障需求。通过学科群的结构建设,可以使课程设置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学科的内在规律,拆除课程间的屏障,从而使得军校对学员的培养从单一学科扩大为多学科。
1.变阻隔为交融。学科群将打破学科间的阻隔,不同的学术思想相互交融、不同的研究方法相互借鉴,并在新技术、新成果的军事运用过程中迸发出新的活力。这将为培养知识结构合理的军校学员提供良好的环境,也将为在学科交叉点上产生新观点提供良好的创新场所。
2.破单一蕴多元。军队院校按照传统的专业设置方式展开教学,学生容易受到单一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约束,不利于产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方法,学科群的建设和运行可以改变这一现状。由学科群的内涵可以看到学科群自身的多元化,它蕴含着多样的思想、多维的视角、多元的思维,能够激发学员的潜能,凸显他们的创造性,使军校学员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中能够从多学科的视角、采用多种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克狭窄强能力。目前,军校毕业学员中普遍存在专业口径过窄、适应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随着军事装备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各岗位间的流动性增强,多专业岗位任职和强适应能力的当代军事职业素养几乎不可回避。学科群的构建可以开辟新途径,有效拓宽专业口径,为培养富有创新能力的军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提升军队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军队院校培养的人才战斗力如何,将直接反映该校学科群建设的好坏,从而影响到该校在同类高校中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通过构建学科群,可以完善课程配置,促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多元化的学科发展能培育出新的优势学科,可以促进科研能力的提升。通过学科群的建设,形成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和促进,这是军队院校逐步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三、军队院校构建学科群的路径
构建军队院校学科群,要以特色学科为龙头,在它的牵引下,使内部各学科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创造有利于跨学科培养军事人才、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环境。教师团队构成也要合理,从学术能力、年龄层次上形成梯队,从而对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指导,让军队院校输出更多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军事人才。
(一)提供更为科学的课程体系
学科群的建设必须遵循学科的发展规律,培养有军队特色的主体学科。主体学科可以是原有特色学科的扩展,也可以是根据科技发展和军事技术需求、吸收和整理已有相关学科内容而形成的新学科。学科群内的主体学科作为带头学科,是学科发展的凝聚力和互动力的源头,要能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学科群内的支撑学科是应能明确而充分地支撑带头学科。学科群内的相关学科要与带头学科、支撑学科之间有较强的内在联系。带头学科、支撑学科和相关学科最终应形成互为辅助、相互促进的学科群。
(二)组织多学科、跨学科的集体研究
加强跨学科教学研究,鼓励来自不同学科的教员联合申报各类科研课题,联合实施培养。在军队院校学科群建设中,构建以优势学科为依托的学科群,以促进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开展跨学科的研究,以营造跨学科的知识转换氛围。事实上,当前军事技术运用领域各个学科的交叉渗透是一个必然趋势。应该说,进行多学科、跨学科的集体研究,有助于不同学科的科学观点、方法和研究成果的扩散和借鉴,有利于军队院校学科的交叉渗透,有助于军队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三)建设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
在任何建设项目中,“人”始终是实践的主体。学科群是学科的知识群,更是研究、传导学科知识的“人”群。这群人之间应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包括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成员,组成多学科学术团队。军队院校可以通过承办军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对外交流访问和聘请知名教授讲学等形式,扩大本校团队的对外开放度以及与其他学术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可以通过完善制度和沟通交流等手段增强团队的合作精神,形成和谐、宽容、开放的学术氛围,提高学科群团队内部的开放度。
总之,军队院校学科群的构建应以“打胜仗”为目标来把握学科群的本质,在建设好各个学科的基础上,加强学科之间科研、教学、实验、岗位实践等各个环节的交叉与融合,形成学科的群体优势。这样,军队院校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具有强适应能力的当代优秀军校学员。
[ 参 考 文 献 ]
[1] 凌永明,王焰新.创建高水平的学科群是高等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J].科技进步与人才,2000(4).
[2] 陈中永,米俊魁,赵荣辉.高等院校学科群建设刍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7).
[3] 徐东.论学科向学科群演化的必然规律[J].现代大学教育,2004(6).
[4] 陆爱华,骆光林.对工科院校学科群构建问题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6).
[5] 向兴华,杜娟,朱永东.学科综合化背景下学科群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高教探索,2011(2).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