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学习时代高校教师的转型:信息素养能力提升
康彩霞 薛国刚
摘 要:泛在学习时代高校教师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信息素养能力的提升是高校教师转型的关键。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分析了高校教师信息素养面临的挑战,高校教师应该从转变自身角色、关注交叉学科、培养数据意识等方面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促进高校教师转型、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不仅是教师个人的责任,同时也是高校的义务,高校需要完善信息平台、创新信息素养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制定信息素养标准、建立激励评估制度等。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泛在学习;信息素养
2019年10月《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探索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课堂教学革命。随着社会化、智能化和实时化,互联网已经迎来了以智能终端为基础的时代,由此开启了泛在学习的新时代。只要拥有终端,随时都可以通过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子阅览器等,获取文本、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全方位、多种类的学习资源,泛在学习不受时间、空间和地点的限制,所有人都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知识,进行交流和讨论,甚至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自媒中心,发布观点。当课堂可以无限延伸、无处不在的时候,教师这一职业面临着严峻的转型挑战。马化腾认为:互联网是一种能力,能够赋予与它结合的各行各业以新的力量和再生的能力。这种新的、再生能力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信息素养能力。
1 泛在学习时代高校教师的转型与信息素养能力提升
泛在学习时代,信息传递更为迅捷便利,信息洪流裹挟者人们踉跄前行,似乎成了生活常态。永不间断的信息输入可能导致大脑没有时间甄别、思考、加工这些信息,如果不能静下心来沉淀,就很难有高质量的输出。信息素养俨然已是教师的必修课,同时也是高校教师转型的关键。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承担着学习知识、整理、扬弃、传递、创新等职能,传统学习模式时代,信息不像现在这么丰富,教师有足够的时间钻研书本、专注教学,日积月累会使知识酝酿升华,产生科研成果。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比较单一:教师课堂讲授、图书馆资料库、自己的经验和思考,知识获得不易,所以格外珍惜。泛在学习时代的到来,打破了这种教师与学生的惺惺相惜,通过各种终端,知识的整理、扬弃、传递、创新随处可见,大家可以轻易的获得想要的知识。在信息平等的泛在学习时代,教师的知识权威正在极速消融,只想做知识传声筒、倒冷饭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已经被淘汰。面对泛在学习时代的大学生,可能不再需要程门立雪去聆听教诲,不再需要三顾茅庐去问策,不再需要舟车劳顿去求知,高校教师何以让其孺慕?教师亟需敏锐地察觉到时代的变迁,从思想上来一个彻底转变,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从知识垄断和主导者,变为教育资源的综合思考者、教育资源的推送者、教学互促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辅助者。
泛在学习时代如何做一个合格的高校教师?需要深刻感悟当今时代,重新审视“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认识到知识面前人人平等,先入门者可为师,术业精者可为师,站在平等的角度对待学生,由主导变为辅助,亦师亦友。还要意识到,信息的平等是把双刃剑,给人以平等的知识权,也附赠信息的真伪难辨、良莠不齐,如果漫无目的的游弋在浩瀚的网络信息中,不仅浪费时间,更消磨人的意志。高校教师必须不断提高信息素养,紧跟时代步伐,通过不同途径去掌握信息、筛选鉴别信息、梳理知识系统、学习相关学科开拓资源宽度,才能促进自己并指导学生从海量的信息泥淖中挣脱出来,让信息资源为我所用,而不是被信息饲养,进而在未来的教学中游刃有余并有所创新。
2 泛在学习时代高校教师信息素养面临的挑战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指,教师在基于信息化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根据社会信息环境的发展要求,对信息进行检索、获取、分析、处理以及利用信息解决教育、教学及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个方面。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促进高校教师信息素养进步的高效推手,也使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1 信息意识不足
泛在学习时代,信息量巨大且更新快,要求高校教师掌握课程、学科最新研究动态、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面对着不分昼夜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需要认真的收集与整理、综合与加工,这让高校教师身心疲惫,职业倦怠与日俱增。科研与教学、家庭与工作的多重压力使高校教师学习新知识的动力不足,信息敏感度降低,洞察力减弱,导致越来越被动,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服务。
2.2 信息知识缺乏系统性
信息知识是高校教师授课中所需要的电脑硬件设备和相关软件使用的基础知识,并会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编辑教学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设置动画效果等知识。教师能熟练运用常用的计算机操作和Office软件基本知识,如PowerPoint的使用率为100%,但是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不高,网页网站制作相关知识缺乏。
2.3 信息能力欠缺
信息能力是一种知识能力,是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核心。指教师将信息技术有效服务于教学及课程的能力。高校对教师的信息能力培训多为短期的碎片化培训,缺乏系统性,导致高校教师信息能力的培养主要靠教师自己摸索,因此教师的信息能力参差不齐。而有些教师把信息教育技术、信息能力作为一种自我提升和彰显的技能,并不愿意分享给更多的同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同辈互学这一高效的学习方式,造成信息技术流通的障碍和割裂,教师信息能力的提升更为困难。
2.4 信息道德有所疏漏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信息道德是指人们在搜索、查阅、加工利用、传播信息时要有是非判断观,主要体现在:第一,抵制网络各种不良信息的自制能力,高效教师对网络信息的阅读尤其是传播不能违背国家政策,不能传播错误理念;第二,信息版权侵犯即剽窃问题,对于传统课堂的剽窃问题,美国版权法赋予面对面教学豁免权,但是却严格规定教师在网络教學中对他人内容的使用必须得到授权或许可,虽然我国著作权法也有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条,但是泛在学习时代的网络信息剽窃问题依然比较严重。
3 泛在学习时代高校教师的转型与信息素养提升路径
3.1 教师自身层面的路径分析
3.1.1 转变自身角色,重塑师生关系
高效教师需重新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认识到泛在学习时代在信息面前人人平等,学生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会成为今后教学模式的核心和精髓。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个性化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做个性化学习计划,促进学生的思维转变,让学生意识到,学习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自己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大规模的数据资料为中心,这就需要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再由教师训练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强,迫使教师不断提升自我,这是一个良好的螺旋上升的闭环。
3.1.2 注重理论学习,关注交叉学科
目前仅靠教材和教参用书,很难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相比无处不在的各种碎片化资讯,高校教师用的武之地是能够用自己深厚的理论知识、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交叉学科的多角度思考,在浩瀚的网络信息中,做学生的定海神针,指明方向,教会学生如何掌握网络资源为我所用,而不是漫无目标的在网络信息中猎奇,甚至被网络信息饲养,做好教育资源的综合思考者和推送者。
3.1.3 培养数据意识,提高信息能力
早在2014年美国已将数据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证的必考技能之一。泛在学习时代,就纷繁复杂的教育信息、课程资源而言,其价值高低不一,质量参差不齐,真假难辨甚至相互矛盾。高校教师需要对教学中的各种相关数据时刻关注,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精确的判断力;应学会选择最适合的信息技术工具,依托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能够抽丝剥茧,吸收百家之长,把相关信息从不同媒体中甄选并打包组合;有能力对庞大的数据利用各种软件进行分析与整理,从而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同时会运用相关网络技术建立学生学习库,促进学生学习,丰富教师教学资源,也为后来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3.1.4 重视剽窃问题,智堵信息道德漏洞
网络化时代,教师的言论很容易广为传播,必须要遵守道德规范。使用互联网、图书等一切资料,一定要标明出处。备课中做好笔记,包括文档的标题、文档的作者或主持机构、期刊名、互联网网址和你所查询该网址的日期等等,这是给与版权所有者最起码的尊重,是对知识创造者的尊敬。自己多思考、多原创,也为学生做个榜样,培养学生的原创能力。
3.2 学校层面的路径分析
促进高校教师转型、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不仅是教师个人的责任,同时也是高校的义务,这对于推动国家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3.2.1 优化信息环境,完善信息平台
一是,高校要积极宣传国家教师教育信息化战略,帮助教师深刻理解国家相关的信息法规和政策,促进高校教师在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中提升信息道德修养。二是,增强学校数字化建设,配备功能齐全、性能优秀的软硬件设施,优化学校信息技术服务部门,能够及时为教师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三是,高校要格外注重图书馆平台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巨大的直接的影响。高校教师、学生信息意识的强化、信息知识的了解、信息资料的获取、信息技巧的积累等,都是在与图书管理员密切接触的信息实践活动中日积月累的,图书管理员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着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3.2.2 创新信息素养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
一是,培训的基本原则是不能搞一刀切,要分类分层培训,兼顾不同学科和不同年龄。二是,培训形式多样化,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相结合。具体培训方法有:开设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相关的课程;传统的理论知识学习讲座;开展信息化教学经验交流分享研讨会;开展优秀教师标杆观摩课;展开信息化教学竞赛,以赛促进步,以赛提优;鼓励和资助教师积极参加各种信息技术相关的教学科研研讨会,等等。三是,注重知识培训迁移,创造环境使受培训教师能够学以致用,巩固培训成果。
3.2.3 制定信息素养标准,建立激励评估制度
一是,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高校自己的教师信息素养标准,国外不少高校已意识到这一问题,美国高等教育研究协会在2000年制定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加利福尼亚大学、佛罗里达大学等也先后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素养标准。二是,完善教师信息素养的评估和激励制度,探索制定教师培训后信息技术应用效果评估指标,比如培训签到、颁发证书、规定年学习总时长、对于教师教学方面信息素养研究的相关论文和课题给与重视和奖励,等等。
泛在学习时代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都在悄然发生着改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是这种世纪转变的关键。自觉提高信息素养是高校教师应尽的义务,也是其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11_402759.html,2019-10-8.
[2] 李悦,泛在学习环境下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及其影响[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7(5):119-122.
[3]周辉,郑健.“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及提升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 2016,(14):128-131.
[4] 曹志梅,廉清.高校教师、学生、馆员信息素养的相关性调查分析——基于徐州师范大学的调查分析,图书馆建设[J].2008,(5):77-80.
[5] 范運祥,舒根,马卫平.教师教育信息化与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J].2013,(1):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