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及其当代启迪
李薇
【摘 要】在邓小平理论中,群众路线思想为其有机组成部分。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过程中,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勇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并对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作出了一系列的发展和创新,不仅在理论上不断深化了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还结合实际赋予了党的群众路线新的内涵。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也是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对当代共产党人继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启迪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5-0021-02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最基本、最首要观点。群众路线,是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根本工作路线。党的群众路线思想践行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也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延伸而得以深化和升华。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特别是在开启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不仅赋予了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以新时期的时代内涵,还对我党过去几十年里在贯彻群众路线方面的经验教训作出了深刻的梳理、总结和诠释,使其成为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1]邓小平关于群众路线思想的诸多论述,特别是其关于群众路线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当代共产党人继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启示。
一、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的时代内涵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无疑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始终坚持和践行的科学世界观。但由于过去一段时间里,由于意识形态领域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抬头,使得一部分人在新的历史阶段对这一观点产生了误解和动摇,表现为“精英政治”“精英治国”“英雄救国”等一系列新英雄史观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一度风行。在这种情况下,鄧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勇气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定地捍卫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阐释和强调了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必须坚持、发展和创新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并多次强调唯此才能开启并走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把改革开放这一“时代齿轮”全面启动,自此,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崭新历史阶段。基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需要,我党急需探索出一条适合当下国情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为此,人们从诸多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分析,其中一个令全党倍加关注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邓小平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和时代诉求下,紧密结合改革开放的探索与实践,对群众路线思想进行了一系列新思考和新阐述,并且进行了极大的丰富与发展。
邓小平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始终强调,共产党人做的一切,归根到底是为了保证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这就要求党在各项工作中做到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将人民利益视为民生之重,是我们党切实贯彻群众路线的根本体现。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用他的一生践行了这一切,也用一生的行动来证明着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应有的风范。
邓小平特别强调,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我们之所以能够度过众多艰难局面,就是源于我们坚持了群众路线,党员干部始终坚定地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同样,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也平稳度过了艰难阶段,也是源于我们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并坚持密切的干群关系。邓小平认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就是人民的事业,党的奋斗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人民;与此同时,也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切实取得胜利。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本,没有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将无所依靠,因此,唯有高度重视人民的切实利益才是重中之重
邓小平认为为人民谋福利不是空洞抽象的纸上谈兵,而是要身体力行,为人民做实事。邓小平对人民的利益进行深刻的分析,证实其内容不但有物质利益,还包含精神利益,进而将两者的关系进行了辩证的分析。邓小平认为物质利益是第一位的,是人民利益的基本利益,所以不能离开物质利益片面的强调精神利益,因为只有两者以稳固结构的模式共同进步才能更好的发挥其用。因此邓小平要求人民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要共同发展。改革开放初期,针对我国人民总体生活水平还比较贫困的实际,邓小平多次郑重地指出,只有首先解决了吃穿住行,才能有精力去从事其他活动,这个简单的事实证明了物质需要是第一位的。我们党应注重从唯物辩证的总体性这一内在属性来进行群众路线的建设,以唯物辩证法的意义阐明物质需要之于精神需求的深刻性、持久性和超越性。
二、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的当代启迪
首先,邓小平高度强调党要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并多次重申,要把人民是否拥护、是否赞成、是否高兴、是否答应作为衡量我们党各项工作的标准。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以及整个工作过程,不仅要端正党群关系,同时还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着力解决好党员干部“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因为党是人民的党,党的干部也是人民的干部,若想做到事事为民,首先就要根绝享乐主义及官僚主义。这说明,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也是我们深刻总结以往的历史经验而得出的必然结论。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必须用社会主义的新实践和新认识,代替以往的那些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旧观念。靠谁来创造这种新实践和新认识呢?邓小平郑重地指出:在党的成长历史上,大凡重大的任务,没有一项是不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就可以完成的。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很多场合都极力强调人民群众利益及群众的重要性。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所展现出的“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人民情怀,也被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所充分继承和发展。2013年4月开始,针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以及纯洁性这两个特性,经过一年的时间,我党自上而下地分批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它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密切,并且,对于引领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具有中流砥柱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都特别着重把“为民”宗旨放在活动的重要位置,多次强调,作为人民的干部,要坚决与官僚主义和享乐主义说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所以成效卓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的理论启迪。
其次,求真务实在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不是喊出来的,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改革开放为人民所带来的利益,靠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务实与真抓实干。进入改革开放的新阶段。邓小平强调,要把三个“是否有利于”践行于实践之中,并将此作为一切工作的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2]基于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邓小平处之泰然地处理了党与国家所面对的一系列问题,指导党和人民披荆斩棘地開创了党和国家的新局面。在开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多次强调事业都是“干”出来的,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形成了具有独特内涵的群众路线思想,其根本点之一,就是充分展现和维护了人民的主体地位。
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的求真务实特质被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地继承和发展。习近平对于务实作风进行了深刻地论述,比如对于务实作风,习近平有过很多生动的论述,比如“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发扬钉钉子精神”等。作为党员干部,在事业和工作中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实际,要有科学精神,不能好高骛远,要坚持政贵有恒,不图回报的思想。在很多讲话和论著中,习近平都多次论及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内干部要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这不仅是执政党建设的本质体现,更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必然要求;每一位党员干部不仅要加强党性修养,还要锤炼优良作风,在党内工作中更要拥有一颗廉洁从政、执政为民的心,这是每一个共产党人尤其党员干部不能不学好的必修课。
通过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我们会发现,习近平很多次地论证和强调,党的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保证实事求是的作风,工作中要做到真抓实干,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以及官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充分展现出了他的群众观:第一,致力于人民幸福,把人民幸福作为党的根本执政目标,这深刻体现着他对人民幸福的殷切期盼。第二,对当前政治生态进行净化改善,以此回应人民期待。第三,行动上要做到真抓实干,在关于人民群众的工作中要拒绝空谈,切实解决民生问题。第四,关注青年的发展。第五,党内要重视顶层设计,为群众利益进行长远谋划。第六,让人民评判执政成效。习近平的这些富有时代内涵、具有创新性的群众思想,也是对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的丰富和升华。
综上,习近平与邓小平的群众观点具有众多相像之处,两者可谓同根同源、一脉相承。首先,两者的根本宗旨是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其次,两者虽然形成于不同时期,但都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再次,都强调在工作之中要实事求是,行动上要真抓实干。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不断深化和与时俱进,给我们提供的一条弥足珍贵的实践启示在于,每位党员干部都要打起精神,真抓实干,唯有理论自信了,实践才能更扎实;唯有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的最高位,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改革才能更好地发展,群众路线才能切实地得以践行。
参考文献:
[1]吴阳松.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贡献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9.
[2]吴少进.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在中国的运用与发 展[D].安徽:安徽大学,2012.
[责任编辑:秦 超]
【摘 要】在邓小平理论中,群众路线思想为其有机组成部分。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过程中,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勇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并对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作出了一系列的发展和创新,不仅在理论上不断深化了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还结合实际赋予了党的群众路线新的内涵。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也是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对当代共产党人继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启迪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5-0021-02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最基本、最首要观点。群众路线,是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根本工作路线。党的群众路线思想践行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也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延伸而得以深化和升华。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特别是在开启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不仅赋予了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以新时期的时代内涵,还对我党过去几十年里在贯彻群众路线方面的经验教训作出了深刻的梳理、总结和诠释,使其成为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1]邓小平关于群众路线思想的诸多论述,特别是其关于群众路线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当代共产党人继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启示。
一、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的时代内涵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无疑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始终坚持和践行的科学世界观。但由于过去一段时间里,由于意识形态领域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抬头,使得一部分人在新的历史阶段对这一观点产生了误解和动摇,表现为“精英政治”“精英治国”“英雄救国”等一系列新英雄史观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一度风行。在这种情况下,鄧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勇气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定地捍卫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阐释和强调了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必须坚持、发展和创新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并多次强调唯此才能开启并走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把改革开放这一“时代齿轮”全面启动,自此,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崭新历史阶段。基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需要,我党急需探索出一条适合当下国情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为此,人们从诸多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分析,其中一个令全党倍加关注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邓小平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和时代诉求下,紧密结合改革开放的探索与实践,对群众路线思想进行了一系列新思考和新阐述,并且进行了极大的丰富与发展。
邓小平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始终强调,共产党人做的一切,归根到底是为了保证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这就要求党在各项工作中做到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将人民利益视为民生之重,是我们党切实贯彻群众路线的根本体现。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用他的一生践行了这一切,也用一生的行动来证明着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应有的风范。
邓小平特别强调,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我们之所以能够度过众多艰难局面,就是源于我们坚持了群众路线,党员干部始终坚定地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同样,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也平稳度过了艰难阶段,也是源于我们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并坚持密切的干群关系。邓小平认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就是人民的事业,党的奋斗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人民;与此同时,也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切实取得胜利。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本,没有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将无所依靠,因此,唯有高度重视人民的切实利益才是重中之重
邓小平认为为人民谋福利不是空洞抽象的纸上谈兵,而是要身体力行,为人民做实事。邓小平对人民的利益进行深刻的分析,证实其内容不但有物质利益,还包含精神利益,进而将两者的关系进行了辩证的分析。邓小平认为物质利益是第一位的,是人民利益的基本利益,所以不能离开物质利益片面的强调精神利益,因为只有两者以稳固结构的模式共同进步才能更好的发挥其用。因此邓小平要求人民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要共同发展。改革开放初期,针对我国人民总体生活水平还比较贫困的实际,邓小平多次郑重地指出,只有首先解决了吃穿住行,才能有精力去从事其他活动,这个简单的事实证明了物质需要是第一位的。我们党应注重从唯物辩证的总体性这一内在属性来进行群众路线的建设,以唯物辩证法的意义阐明物质需要之于精神需求的深刻性、持久性和超越性。
二、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的当代启迪
首先,邓小平高度强调党要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并多次重申,要把人民是否拥护、是否赞成、是否高兴、是否答应作为衡量我们党各项工作的标准。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以及整个工作过程,不仅要端正党群关系,同时还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着力解决好党员干部“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因为党是人民的党,党的干部也是人民的干部,若想做到事事为民,首先就要根绝享乐主义及官僚主义。这说明,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也是我们深刻总结以往的历史经验而得出的必然结论。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必须用社会主义的新实践和新认识,代替以往的那些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旧观念。靠谁来创造这种新实践和新认识呢?邓小平郑重地指出:在党的成长历史上,大凡重大的任务,没有一项是不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就可以完成的。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很多场合都极力强调人民群众利益及群众的重要性。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所展现出的“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人民情怀,也被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所充分继承和发展。2013年4月开始,针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以及纯洁性这两个特性,经过一年的时间,我党自上而下地分批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它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密切,并且,对于引领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具有中流砥柱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都特别着重把“为民”宗旨放在活动的重要位置,多次强调,作为人民的干部,要坚决与官僚主义和享乐主义说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所以成效卓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的理论启迪。
其次,求真务实在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不是喊出来的,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改革开放为人民所带来的利益,靠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务实与真抓实干。进入改革开放的新阶段。邓小平强调,要把三个“是否有利于”践行于实践之中,并将此作为一切工作的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2]基于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邓小平处之泰然地处理了党与国家所面对的一系列问题,指导党和人民披荆斩棘地開创了党和国家的新局面。在开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多次强调事业都是“干”出来的,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形成了具有独特内涵的群众路线思想,其根本点之一,就是充分展现和维护了人民的主体地位。
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的求真务实特质被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地继承和发展。习近平对于务实作风进行了深刻地论述,比如对于务实作风,习近平有过很多生动的论述,比如“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发扬钉钉子精神”等。作为党员干部,在事业和工作中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实际,要有科学精神,不能好高骛远,要坚持政贵有恒,不图回报的思想。在很多讲话和论著中,习近平都多次论及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内干部要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这不仅是执政党建设的本质体现,更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必然要求;每一位党员干部不仅要加强党性修养,还要锤炼优良作风,在党内工作中更要拥有一颗廉洁从政、执政为民的心,这是每一个共产党人尤其党员干部不能不学好的必修课。
通过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我们会发现,习近平很多次地论证和强调,党的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保证实事求是的作风,工作中要做到真抓实干,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以及官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充分展现出了他的群众观:第一,致力于人民幸福,把人民幸福作为党的根本执政目标,这深刻体现着他对人民幸福的殷切期盼。第二,对当前政治生态进行净化改善,以此回应人民期待。第三,行动上要做到真抓实干,在关于人民群众的工作中要拒绝空谈,切实解决民生问题。第四,关注青年的发展。第五,党内要重视顶层设计,为群众利益进行长远谋划。第六,让人民评判执政成效。习近平的这些富有时代内涵、具有创新性的群众思想,也是对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的丰富和升华。
综上,习近平与邓小平的群众观点具有众多相像之处,两者可谓同根同源、一脉相承。首先,两者的根本宗旨是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其次,两者虽然形成于不同时期,但都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再次,都强调在工作之中要实事求是,行动上要真抓实干。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不断深化和与时俱进,给我们提供的一条弥足珍贵的实践启示在于,每位党员干部都要打起精神,真抓实干,唯有理论自信了,实践才能更扎实;唯有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的最高位,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改革才能更好地发展,群众路线才能切实地得以践行。
参考文献:
[1]吴阳松.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贡献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9.
[2]吴少进.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在中国的运用与发 展[D].安徽:安徽大学,2012.
[责任编辑:秦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