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大学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骆有庆+李勇+贺庆棠
摘 要:建设生态文明对我国绿色大学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应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需求,充分发挥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传承文化的功能,进一步探索绿色大学建设之路,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引领者和示范者。本文分析了在建设生态文明新的时代背景下推进我国绿色大学建设的重要性,总结了我国绿色大学建设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我国绿色大学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绿色大学内涵建设目标长效机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并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贯穿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校应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需求,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作用,进一步改革探索绿色大学建设之路,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引领者和示范者,为我国乃至全球早日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作出应有的贡献。[1]在我国,绿色大学的实践开展了十多年,虽然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认识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推进我国绿色大学建设的重要性,总结我国绿色大学的建设经验和存在问题,提出推进绿色大学建设的对策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推进我国绿色大学建设的重要意义
“绿色大学”是高等教育伴随着可持续发展要求而提出的新理念。早在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上就提出了绿色学校的理念,1990年《塔罗里宣言》的发布标志着世界绿色大学创建序幕的拉开。由于高校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绿色大学建设已经成为国际大学建设的一个潮流。
近年来,欧美的一些知名大学先后启动了许多不同层次的行动计划。目前,世界各大洲有超过400所大学签署了《塔罗里宣言》。 2007年,美国成立“气候变化应对协议校长联盟”,有318所院校加盟。2008 年5 月初,美国《福布斯》杂志发表布莱恩·文费尔德的文章《美国最绿色的大学》,提出了美国10 所最绿色的大学名单。哈佛大学、纽约大学、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佛蒙特大学、华盛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米德伯里学院、达特茅斯学院、大西洋学院、卡尔顿学院榜上有名。这些学校可以说是美国“绿色大学”的代表,做法也是各具特色,如哈佛大学设立了“绿色校园行动计划”(Green Campus Initiative)、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绿色大学”、加州大学的“校园环境规划”、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环境议程”、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和滑铁卢大学的“校园绿色行动”等,其目的都是充分发挥大学的作用,开展环境教育和校园示范,推动校园内外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在亚洲,越来越多的大学也认识到它们需要承担的责任,积极采取行动努力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如日本的京都大学、东京大学、名城大学、东海大学,韩国的延世大学、汉阳大学,印度的新德里大学等。
推进我国绿色大学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面对我国生态环境和资源约束等问题,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重大战略任务。十八大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的位置,又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显示了我国政府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指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同时也要求高校切实推进综合教育改革。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发展,迫切需要相关的人才和科技支撑,亟需推进我国绿色大学的建设与发展。
我国绿色大学建设的实践
1. 绿色大学建设的主要经验
第一,在观念上厘清了绿色大学建设的指导思想。从我国高校绿色大学建设的实践经验来看,率先启动创建绿色大学的高校在其指导思想的表述上存在差异性,如清华大学提出,创建绿色大学,必须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绿色教育”思想,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理念与原则落实到大学的各项活动中、融入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哈尔滨工业大学则把“绿色教育”作为大学生基础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以培养对环境友好的、有生态道德的未来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为指导思想。虽然表述不一,但以人为本、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培养绿色人才,构成了中国高校绿色大学建设指导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二,对绿色大学建设的任务和内容取得了较为一致的共识。虽然不同高校在创建绿色大学的实践探索中所采用的策略、方法和途径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清华大学以“理念驱动”的策略启动和实施绿色大学的实践探索,提倡“绿色教育、绿色科技、绿色校园”;哈尔滨工业大学则以“研究推进”的策略推动绿色大学建设,但都主要围绕绿色教育、绿色科研、绿色校园、绿色行动和培养绿色人才这几个方面展开。北京师范大学以绿色教育、绿色校园、绿色行动及绿色人格等作为建设绿色大学的主要内容。绿色教育(包括人才培养)、绿色科技、绿色校园等构成了绿色大学建设的基本任务和内容。
第三,学校重视是绿色大学建设不可或缺的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由于目前在国家层面还没有环境教育或生态文明教育的法律法规,因此,学校是否重视,直接关系到绿色大学的建设与发展。绿色大学建设毕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高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在组织层面上设置相关机构,在政策层面上确保人财物的投入等。目前,在绿色大学建设取得成效的高校,学校高度重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第四,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绿色”课程。实施“绿色教育”,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课程之中,是我国高校建设“绿色大学”的基本策略和有效途径。课程是“绿色教育”目标的基本载体,也是基本手段和途径,同时,又是动员教师积极参与创建“绿色大学”实践的有效机制和策略。
第五,重视校内外的“绿色行动”。各高校都普遍重视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绿色行动”,如哈尔滨工业大学组织学生野外实地考察,广州大学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绿色服务”等。这些绿色行动,对于有效实施“绿色教育”、培养“绿色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2.绿色大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对绿色大学建设的必要性认识不够。主要表现在:参与学校数量偏少;资金投入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环境人文学科课程设置少。[2] 生态环境教育在教学中多数以零碎的选修课、讲座形式出现,尚未成为课程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课程在多数高校尚未开设。
第二,对绿色大学建设的内涵认识不尽一致。虽然在实践层面上,高校从绿色教育、绿色科研、绿色校园、绿色服务等内容来展开,但目前关于“绿色大学”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尽一致。部分高校对于绿色大学的理解仅仅局限于绿化,绿色大学之含义远超过校园绿化。绿色大学建设应该是对办学理念的一次更新,涉及大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如规划设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园建设、管理运行等各个方面。建设绿色大学是将与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到大学这个组织建设的全方面,是以全新的视野审视大学的所有行为,并在建设的过程中实现对社会的示范和引领。[3]
第三,缺乏绿色大学建设的长效机制与激励机制。主要体现在:缺乏环境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缺乏专门负责环境教育或生态文明教育的国家级工作小组或委员会和学术团体;绿色大学建设的评估机制还有待完善;绿色大学建设较少被纳入高校长期发展规划之中,虽然有些学校设置了相关的组织领导机构,但大多都是临时性的,并不是常设性的。
推进我国绿色大学建设的思考
1.充分认识推进绿色大学建设的重要性
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治国战略,关系人民、民族乃至世界的未来。高校应切实承担起自身的使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引领者和示范者。高校特别是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绿色大学建设对于国家发展战略的责任和意义,以及对于大学自身发展的机遇和需要。只有如此,才能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及生态文明理念和科学方法渗透和贯彻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绿色大学建设是新时期高校的一项重要建设工程,需要包括教育部、环保部、科技部和国家林业局等政府部门的支持,为绿色大学建设争取政策,提供更多的公共资源保障,同时也需要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2.明确绿色大学建设的内涵与建设目标
国内外绿色大学建设的经验证明,绿色大学的核心内涵应该是把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理念贯穿到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传承文化、校园建设和学校管理等整个过程。绿色大学的建设应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培养绿色人才。培育高素质绿色人才是建设绿色大学的根本目标。高校应对所有专业的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坚持把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开设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等课程,在课外通过开展社会实践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心,使他们建立起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并为学生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另外,要专门培养懂环保、爱环境、重生态的绿色人才,特别是培养从事绿色科技的创新型人才。
第二,开发绿色科技。科技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为了适应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大学就必须在绿色科技开发方面强化创新力度,实现创新突破,为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国家、企业和社会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学校绿色科技开发的投入。
第三,提供绿色服务。大学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传承文化都是为了服务社会、服务国家。高校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实现政产学研结合,努力把绿色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全社会绿色发展。
第四,推广绿色文化。绿色大学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历史进程中,既要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也要当好绿色文化推广的先锋大学,在向社会传播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文化的过程中,围绕“培养什么样的绿色人才,怎么样培养绿色人才”这个主题,应注重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统一起来,重视对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培养,积极塑造与倡导绿色文化所蕴含的公平、责任、可持续发展等核心价值观。
第五,建设绿色校园。绿色校园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以“绿色教育”和“绿色管理”并重、“绿色景观”与“绿色科技”并存、“生态适宜”与“生态文化”并行的建设理念与建设舒适优美校园为目标。学校建设项目都要积极运用生态环保理念,在建筑设计与建设、水、电、气等系统,以及校园环境绿化及景观布置等方面都要尽量节能、节电、节水、节约材料,减少垃圾和废物,做好再生与回收利用,尽量让绿色大学与周边社区共同发展。
第六,实施绿色管理。绿色管理是生态文明建设视阈下对高校管理的必然要求。绿色管理要求各项管理能满足师生员工的要求,做到及时、负责、满意。绿色管理首先是各项制度的绿色管理,是学校高效有序、正常稳定、方方面面和谐的基础。同时要大力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理人、财、物,推行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节约资源(包括人才资源和物质资源),保证校园环境的舒适、优雅、美丽。
3.完善绿色大学建设的长效机制和激励机制
从国家层面,应制定、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为绿色大学的发展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良好的后备支持,将绿色大学的发展纳入有序、稳定、持续的轨道。推动环境教育或生态文明教育的立法,强制和规范绿色大学建设。成立跨部门、跨学科、专门负责环境教育或生态文明教育的国家级委员会,统筹、规划和指导绿色大学的建设工作。完善绿色大学评估机制,保障和促进绿色大学的健康发展。[4]国家应加大对高校的投入,甚至成立专门的基金会,开展绿色大学研究与建设工作。从社会层面,应成立环境教育或生态文明教育的学术团体,推动生态文明教育的学术交流与发展。定期组织召开全国绿色大学论坛,交流和宣传绿色大学的建设经验,共同研讨推进绿色大学的战略举措。从学校层面,应把绿色大学建设纳入学校长期发展规划,同时应建设和加强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和相应的人员配备。
参考文献:
[1] 樊颖颖、梁立军.中国“绿色大学”研究进展及其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
[2] 崔志宽等.建设绿色大学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分析[J].绿色科技,2013,(7).
[3] 王国聘.绿色大学建设中的全球视野和本地行动[J]. 中国高等教育,2011,(3/4).
[4] 俞白桦.提升绿色大学创建水平的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2).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骆有庆系该校副校长,贺庆棠系该校原校长)
[责任编辑:蔡桂兰]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