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是不变的追求
王溱
有些历史可以忘记,有些特别是催人奋进的经历不但不能忘却,反而会经常回味,因为进步从来都是人们不变的追求。
5月10日是中国共青团成立一百周年纪念日,各个地区、单位都举行了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活动当日,当电视里出现了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的纪念场面,许多“老共青团员”激动的心情一点不亚于年轻人,因为他们都是戴着团徽,在团旗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共青团是青年人向往和追求的先进青年组织,能够成为一名共青团员是许多年轻人的愿望。特别是中学生,更是“望眼欲穿”“朝思暮想”。记得当年,有本小说让无数年轻人看得热血沸腾。这本出版于1956年的小说主角是位即将14岁的少女,在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中,她目睹了日新月异的祖国一天天走向繁荣富强,更加激发了对党的热爱,对进步的追求。14岁是入团的最低年龄线,为了早日加入先进青年组织,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各个方面都表现的特别优秀、特别出彩,终于在刚满14岁那年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小说人物虽然是杜撰的,但现实中这样的人很多。上世纪70年代初,一度暂停发展团员的共青团组织,重新开始接纳新团员。那时我正在上初中,消息传来,同学们群情激昂。在当时,加入党组织是许多成年人梦寐以求的向往和追求;而对于青年人,特别是中学生来说,入团更现实。因为团章规定,只要承认团的章程,按时缴纳团费,都可以提出申请。
然而,要真正成为一名团员,并非易事。正如小说女主角,要付出相当的努力才会被认可、被接受。毕竟这是青年人的先进组织,是青年人的表率,要好中选优。
不少同学写了申请书,特别是一些学习好又担任班干部的同学,更是踊跃入团。有一个班不到50个同学,写申请的竟占了三分之一,校团委书记专门在大会上提出表扬。这些举动今天说起来可能有人不理解,但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都会懂得,要求进步是那个时代青年人崇高的追求。假如有一天戴上了团徽,成了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那兴奋和自豪劲绝不输于当下拿到了硕士、博士学位。
进步需要引领,学生时代重要的引导者是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引导学生积极进步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在一些老师心目中,自己班的学生能够尽早、更多地加入团组织,也是自己的光荣、全班的荣誉。许多人都记得当年老师鼓励大家最多的,除了学习,就是追求进步。许多人正是在老师的激励和鼓舞下,积极向团组织靠拢,也正是在老师言传身教之下,许多同学在以后各个岗位上成为了“佼佼者”和有用之才。
一个人能不能不断的进步,会影响未来的发展和前途。而能竭尽全力,积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本身就彰显着责任、良知和进步。许多老师被尊重、被称赞,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释放了大量“正能量”。
历史已经过去半个世纪,当初的学生已经老矣。然而当看到成千上万年轻人举起拳头在团旗下宣誓时,又想起了当年入团时的情景,想起了风华正茂积极进步的岁月,也想起了那些可敬的老师。有些历史可以忘记,有些特别是催人奋进的经历不但不能忘却,反而会经常回味,因为进步从来都是人们不变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