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世界洋流》为例谈高中生归纳和演绎推理能力的培养
刘健
【内容摘要】地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有着空间性、动态性、区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归纳能力、演绎能力、推理能力的培养。推理能力在地理学习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根据已学的地理概念推理出新的结论,对学生不断深入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归纳与演绎是推理的两个方面,归纳是从多个地理案例中推导出一般的规律,演绎则是根据一般的地理规律推理出个别事例的过程。在地理教学中,对这两方面的培养都很重要,笔者主要以《世界洋流》为例,介绍了归纳和演绎推理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世界洋流 推理能力 案例教学
引言
世界洋流是自然界中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的重点内容,洋流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首先,对洋流四大规律的归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世界洋流模拟图、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以及对不同纬度和不同海区洋流系统的分析来进行规律归纳。其次,根据世界洋流的特点来说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教师可以在把握知识重点的基础上,运用实例教学来培养学生归纳和演绎推理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我们生活中实际的案例在不断的变化,这就需要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地理概念,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这个过程就是学生不断熟练旧知识并且发现新知识的过程。
一、洋流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在世界洋流的教学中,很多老师首先从洋流流向与盛行风之间的关系进行讲解。然后再通过气压带与风带来总结陆地轮廓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进而向学生介绍洋流分布模式图。这种方法不符合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规律,老师在讲解的过程是从抽象到具体,从整体到部分。学生无法对内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而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根据世界地图,归纳出洋流的分布规律。这个过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世界地图,运用“归纳”的方法来学习洋流的分布规律,通过许多的实例对本质进行总结,使学生通过从现象到实质,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并且结合实际的案例分析,使学生学习的更加深入。
二、通过实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用一个例子或者一个故事来引导出所要讲的知识并提出与所讲内容相关的问题,使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学生经过分析讨论之后会出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讲解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老师在实例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理论分析实例案例,也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对概念进行分析与总结。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可以对所学概念进行不断的分析、推理、总结与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对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与解释,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归纳与演绎推理能力的培养。
1.洋流的案例分析
在讲解洋流形成原因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故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军戒备森严的控制着直布罗陀海峡,而德军的潜艇总是能轻而易举的来回于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对盟军的海上力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通过这个案例,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询问,德军能够自由的来回于直布罗陀海峡的原因,学生能够很容易的想到是洋流。那么老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洋流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对洋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所学知识对洋流产生的原因进行很好的推理与分析,并且把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通过以上的案例并结合教材,很多学生可以推理出洋流产生的原因是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各地海水的温度与盐度不同,引起了海水密度的差异,水面的高度也有所不同,导致海水的流动。学生在总结出密度流之后,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归纳与推理的方法分析总结洋流形成的其它原因,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郑和下西洋的案例分析
(1)郑和带领着庞大的船队航行,船只仅靠风动力前行,那么在航行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效的利用风力和洋流,合理的安排航海路线和时间。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对郑和对季风和洋流的运用进行分析。
(2)郑和船队的出发均选在冬季风力最强的时候,返航的时间都是夏季。老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郑和这样选择的原因,在此期间老师可以不断的讲解原理,并鼓励学生进行总结分析,使学生得出最后的答案。选择冬季出航是因为亚欧大陆面积广阔,亚洲的高压势力强,在冬季就出现强劲的偏北风,有利于航行。返航选择夏季的原因是当时西南季风漂流的势力很强,船队向东行驶和向北行驶,这样一来就能很快的回到中国。而且在航线的设定上,充分的利用了洋流的知识,冬季航行的时候偏北风不断的吹送南下的洋流,使船队顺风顺水,很快就到达中南半岛。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在清楚讲解原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分析,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3.生产生活的案例分析
(1)洋流的规模很大,决定着不同海区的水量、热量和盐量交换,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老师可以询问问题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2)首先老师可以询问学生为什么在日本和秘鲁的海域内渔业资源特别的丰富呢,这时学生就会进行思考和讨论,学生根据之前知识回答说日本寒流和暖流交汇的北海道渔场,秘鲁则分布由上升流形成的秘鲁渔场。老师对问题进行最后的归纳和总结。首先,海流对渔场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老师可以将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与总结,即在寒、暖流交汇处和有大规模上升流的地方会形成大的渔场,也就是日本北海道渔场和秘鲁渔场形成的原因。其次,鱼类所需的饵料则是根据海水表层营养盐类的多少而决定。表层盐类多,浮游植物就多,以此为生的浮游动物就多,这样鱼类所需的饵料就会特别的丰富。寒、暖流交汇和上升流都会把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从而形成大型的渔场。对渔场的形成条件进行细致的分析之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世界上都有哪些著名的渔场,并让学生分析。学生很容易的就能理解并掌握世界著名渔场形成的原因是寒、暖流的交汇或者是受上升流的影响。
(3)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法,来进行其他方面的教学,比如洋流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对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的影响等等。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自己思考,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对其答案进行总结和整合。这种方法是通过分析现象来得出本质,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小结
案例教学法是各个学科都在使用的一种方法,地理的教学也不例外。地理不是只有空泛的理论,而是所有的理论都有实际的基础,基础即是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所以实例教学对于地理尤为重要,我们可以把知识与生活过程中实例进行有效的结合,使抽象的理论更加具体。在地理的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原理和概念的掌握更加深刻。另外,在具备了一定的归纳和演绎推理能力之后,学生可以把地理中的概念与实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概括与归纳。学生在推理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不断增强,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惠清. 以导学案为载体,构建创感地理课堂以——“世界海洋表层的洋流”为例[J]. 考试周刊,2012(90): 131-132.
[2] 王晨光. 谈洋流教学的误区与改进[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3):44-45.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永安第一中学)
【内容摘要】地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有着空间性、动态性、区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归纳能力、演绎能力、推理能力的培养。推理能力在地理学习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根据已学的地理概念推理出新的结论,对学生不断深入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归纳与演绎是推理的两个方面,归纳是从多个地理案例中推导出一般的规律,演绎则是根据一般的地理规律推理出个别事例的过程。在地理教学中,对这两方面的培养都很重要,笔者主要以《世界洋流》为例,介绍了归纳和演绎推理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世界洋流 推理能力 案例教学
引言
世界洋流是自然界中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的重点内容,洋流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首先,对洋流四大规律的归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世界洋流模拟图、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以及对不同纬度和不同海区洋流系统的分析来进行规律归纳。其次,根据世界洋流的特点来说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教师可以在把握知识重点的基础上,运用实例教学来培养学生归纳和演绎推理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我们生活中实际的案例在不断的变化,这就需要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地理概念,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这个过程就是学生不断熟练旧知识并且发现新知识的过程。
一、洋流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在世界洋流的教学中,很多老师首先从洋流流向与盛行风之间的关系进行讲解。然后再通过气压带与风带来总结陆地轮廓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进而向学生介绍洋流分布模式图。这种方法不符合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规律,老师在讲解的过程是从抽象到具体,从整体到部分。学生无法对内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而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根据世界地图,归纳出洋流的分布规律。这个过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世界地图,运用“归纳”的方法来学习洋流的分布规律,通过许多的实例对本质进行总结,使学生通过从现象到实质,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并且结合实际的案例分析,使学生学习的更加深入。
二、通过实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用一个例子或者一个故事来引导出所要讲的知识并提出与所讲内容相关的问题,使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学生经过分析讨论之后会出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讲解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老师在实例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理论分析实例案例,也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对概念进行分析与总结。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可以对所学概念进行不断的分析、推理、总结与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对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与解释,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归纳与演绎推理能力的培养。
1.洋流的案例分析
在讲解洋流形成原因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故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军戒备森严的控制着直布罗陀海峡,而德军的潜艇总是能轻而易举的来回于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对盟军的海上力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通过这个案例,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询问,德军能够自由的来回于直布罗陀海峡的原因,学生能够很容易的想到是洋流。那么老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洋流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对洋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所学知识对洋流产生的原因进行很好的推理与分析,并且把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通过以上的案例并结合教材,很多学生可以推理出洋流产生的原因是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各地海水的温度与盐度不同,引起了海水密度的差异,水面的高度也有所不同,导致海水的流动。学生在总结出密度流之后,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归纳与推理的方法分析总结洋流形成的其它原因,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郑和下西洋的案例分析
(1)郑和带领着庞大的船队航行,船只仅靠风动力前行,那么在航行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效的利用风力和洋流,合理的安排航海路线和时间。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对郑和对季风和洋流的运用进行分析。
(2)郑和船队的出发均选在冬季风力最强的时候,返航的时间都是夏季。老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郑和这样选择的原因,在此期间老师可以不断的讲解原理,并鼓励学生进行总结分析,使学生得出最后的答案。选择冬季出航是因为亚欧大陆面积广阔,亚洲的高压势力强,在冬季就出现强劲的偏北风,有利于航行。返航选择夏季的原因是当时西南季风漂流的势力很强,船队向东行驶和向北行驶,这样一来就能很快的回到中国。而且在航线的设定上,充分的利用了洋流的知识,冬季航行的时候偏北风不断的吹送南下的洋流,使船队顺风顺水,很快就到达中南半岛。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在清楚讲解原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分析,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3.生产生活的案例分析
(1)洋流的规模很大,决定着不同海区的水量、热量和盐量交换,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老师可以询问问题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2)首先老师可以询问学生为什么在日本和秘鲁的海域内渔业资源特别的丰富呢,这时学生就会进行思考和讨论,学生根据之前知识回答说日本寒流和暖流交汇的北海道渔场,秘鲁则分布由上升流形成的秘鲁渔场。老师对问题进行最后的归纳和总结。首先,海流对渔场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老师可以将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与总结,即在寒、暖流交汇处和有大规模上升流的地方会形成大的渔场,也就是日本北海道渔场和秘鲁渔场形成的原因。其次,鱼类所需的饵料则是根据海水表层营养盐类的多少而决定。表层盐类多,浮游植物就多,以此为生的浮游动物就多,这样鱼类所需的饵料就会特别的丰富。寒、暖流交汇和上升流都会把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从而形成大型的渔场。对渔场的形成条件进行细致的分析之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世界上都有哪些著名的渔场,并让学生分析。学生很容易的就能理解并掌握世界著名渔场形成的原因是寒、暖流的交汇或者是受上升流的影响。
(3)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法,来进行其他方面的教学,比如洋流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对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的影响等等。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自己思考,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对其答案进行总结和整合。这种方法是通过分析现象来得出本质,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小结
案例教学法是各个学科都在使用的一种方法,地理的教学也不例外。地理不是只有空泛的理论,而是所有的理论都有实际的基础,基础即是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所以实例教学对于地理尤为重要,我们可以把知识与生活过程中实例进行有效的结合,使抽象的理论更加具体。在地理的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原理和概念的掌握更加深刻。另外,在具备了一定的归纳和演绎推理能力之后,学生可以把地理中的概念与实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概括与归纳。学生在推理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不断增强,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惠清. 以导学案为载体,构建创感地理课堂以——“世界海洋表层的洋流”为例[J]. 考试周刊,2012(90): 131-132.
[2] 王晨光. 谈洋流教学的误区与改进[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3):44-45.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永安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