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参与,实现自主阅读

    王素静

    同学们,在上阅读课的时候,老师常常会给我们留下阅读空间,真正参与阅读教学,让大家有时间读、有心境读。实践证明,同学们只有实现自主阅读,才能读出感觉来,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找到各自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阅读就会成为同学们精神生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小博士)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同学们的阅读实践。”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同学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同学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让同学们真正参与阅读教学,实现自主阅读呢?

    一、积极参与是同学们自主学习的前提

    积极参与旨在培养同学们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人际关系。同学们愿不愿意参与教学,可以说是衡量自主学习的标准。从情感上来讲,愿意学习就是积极学习,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学习效果最佳。积极参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饱满

    同学们的参与应该是积极的、活跃的、主动的,而不是被迫参与。同学们在课堂教学中的这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主要表现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昂的学习热情。如:教学《李时珍》一文,老师开篇导入时让同学们评价李时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同学们立刻回答:李时珍是一个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这个问题只要读过课文,同学们就能回答出来,老师为什么还要问呢?其实,老师的目的是让同学们觉得学习并不是一件难事,让同学们愉快地投入新的学习。紧接着,老师又问:“从哪里可以看出李时珍是一个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同学们都跃跃欲试,积极寻找答案。在同学们说到李时珍不怕危险,亲尝草药时,老师再问:“明知这样做有危险,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再次激起了同学们的热情,大家纷纷回答,从而挖掘出文章深刻的人文内涵。

    2、交往互动

    要想让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要为同学们提供更广阔的交往空间,这种交往应该是多向式、交互式的,既有师生的交往,又有同学们的交往。这种师生间的多向交往既能满足同学们的求知欲,又能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提高同学们的智力活动水平。在阅读课堂上,同学们采用合作学习,在小组内每一个同学都要发言,参与讨论。最后由组内代表汇报。通过合作学习,全班同学都有机会交流,这有利于同学们语文能力的提高。

    二、有效参与是同学们自主学习的保证

    有效参与旨在开发同学们的智力,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会学习的人,培养创新型人才。在信息时代,知识是无穷的、学不完的。必须学会怎样去学,也就是自主学习。而有效参与恰恰是思维的参与,思维活动是认知的核心,思维的真正参与,就能开发智力,创新能力也能培养出来。那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呢?

    1、让同学们拥有更多的独立学习时间

    独立学习的时间就是同学们自由支配的时间,它是同学们主体参与的必要条件,也是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让每一个同学有更多的时间,把自由支配的时间还给同学们,一般来说,一堂课中,同学们的学习时间应达到这节课时间的四分之一。

    2、让同学们的思维活跃起来

    这是真正参与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学习中同学们能够动脑思考,积极探求,深入钻研,思维才能得到启迪,智力才能得到开发,能力才能得到培养。教学《李时珍》一文,老师只给了同学们两个需要思考的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李时珍是一个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明知有危险,为什么还要这样做?老师没给同学们标准答案,两个问题使同学们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绝大部分同学都在积极思考,他们的答案不一,分析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有的是从李时珍治病救人的角度来说的,有的是从编写药物著作的角度来说的……大家从不同的角度畅谈自己的看法,思维相当活跃。

    3、让同学们获得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的获得是有效参与的主要方面,同学们掌握了学习策略就学会了怎样学习。如:老师教给同学们读懂文章的方法,然后让同学们自己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交给了同学们学习策略,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大家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自学。

    4、让同学们的创新素质得到培养

    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有效参与要求在每节课中同学们的创新素质都要得到训练,教学《李时珍》一文,当同学们读懂了课文后,老师要大家利用课文中“因为李时珍……所以……”这个句式说话,能说几句就说几句,强调同学们尽可能多写这样的句子。在同学们回答的过程中,老师又强调:“还有不同的写法吗?”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了同学们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从而训练了同学们的创新素质。

    三、真正参与是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的和谐统一

    积极参与侧重情感态度,是解决同学们愿不愿意学习这个问题;而有效参与侧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是解决同学们能不能、会不会学习这个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正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教学《李时珍》一文,从开篇导入,排除了同学们参与教学的顾虑,激发学习的兴趣,这是积极参与;而进一步研究从哪里可以看出李时珍是一个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以及运用不同句式来概括文章等都体现了同学们的有效参与。在同学们独立学习和小组讨论中,解决了认知冲突,在自己头脑中建构起来的知识,是积极参与的结果,同学们的创新素质得到了培养。由此可见,积极参与是有效参与的基础,二者必须和谐统一。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