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黄南州藏传佛教寺院僧尼供养方式探析

    尕藏拉毛

    摘 要:藏传佛教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影响,是世界佛教三大流派之一,成为了很多国家的主要宗教之一,比如:中国、尼泊尔、不丹等,在近些年里,藏传佛教在各个国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藏传佛教是藏族地区信仰的主体,它塑造了藏族地区僧尼和信仰群众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他们独具特色的生活习惯和不成文的制度,僧尼的供养方式也是一样的。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世俗变迁和政治制度变化的影响,但是一些传统的供养方式依然存在着,并且影响着供养方式。

    关键词:藏传佛教寺院; 僧尼; 供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B948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2-190-002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二届人大西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藏民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黄南的藏族也不例外,寺院是藏传佛教最重要的场所,僧人和尼姑是藏传佛教的主体,因此,寺院是藏族群众的精神寄托和归宿,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寺院治理和寺院保障做的好不好,直接影响着藏族社会的神经系统,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

    黄南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在境内有藏族、土族、蒙古族、回族等,大部分都信仰藏传佛教。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创新,经济结构的转型带来的生产模式的变化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的变化,藏传佛教僧尼也不例外,僧尼的供养方式有所变化,僧尼的供养问题已成为藏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藏传佛教僧尼是特殊的社会群体,与其他的人相比,僧尼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他们终其一生都生活在寺院里,过着集体的生活,其供养方式和其他人有所不同。如何妥善解决僧尼供养问题,也是目前面临的一道难题。

    一、黄南藏传佛教寺院僧尼供养方式探析

    (一)经济方面

    僧人和尼姑在供养方式上大体是一样的,但是在经济收入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根据调研结果,可以把经济收入主分为四个来源:寺院收入的发放;僧人亲属援助;个人念经所得;国家援助。

    1.寺院分配所得。寺院的分配是僧人和尼姑的最基本的经济收入,也是最基本的保障。

    因寺院的规模大小,香火旺盛情况,是否设有旅游景点,都会影响到寺院的收入;大规模的寺院,比如隆务寺,不仅规模大,而且香火很旺盛,每年夏季是旅游旺季,随之而来的收入也就很多,根据隆务寺的情况,收入主要是信教群众的供奉,还有经营商铺,生产本地特色藏香等;有的寺院每年到了年末就会进行分配,根据每年的实际收入来进行分配,每位僧人都会得到相同的钱,最多时有10000多元,最少时5000多元。

    2.僧尼亲属援助。僧人和尼姑在生活和修行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自行解决的不需要家人的帮助,当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都会请求家里人的援助。

    主要是在修建僧舍,生病住院需要看护的时候,其中僧人和尼姑不同的是,僧人需要在寺院里举办一次法会,需要家里人的帮助和资金的支持;僧人和尼姑相比较,需要家里人援助最多的是尼姑,尼姑寺院相对比较少,在寺院里出家之后,也有的尼姑会住在家里修行,尼姑寺院相对比较少,在收入方面,相对于僧人较少,因此尼姑会更加需要亲属的援助。

    3.个人念经所得。在个人念经所得方面,僧人和尼姑有著很大的差别,在黄南地区,请僧人到家中念经是比较多的,但是尼姑很少请到家中念经,所以尼姑在个人念经收入方面是很少的,只有信教者到尼姑寺院里进行供奉祈愿时会给予相应的念经费用。比如阿琼南宗寺,这是一个很有名的尼姑寺院,香火很旺盛,尼姑们很少去外面念经,只有信教徒到寺院里来祈愿供奉时,会给予一定的念经费用。

    4.国家援助。新时代,新政策,每位僧人都享有国家的好政策。每位僧人都有医疗保险,根据僧人的个人情况,选出低保户,也有的老僧人享有养老保险。

    全州共有僧尼4897人,其中已享受养老保险补助金的247人;应参加新型养老保险僧尼数4411人,现已参加新型养老保险僧尼数2905人,占应参加人数的66%;未参加僧尼数1506人,占应参加人数的34%。享受特困供养的僧尼数仅仅占全部僧尼人口的2.2%。

    (二)饮食方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的不断流通,人们的价值观相应的发生了变化,也包括僧人和尼姑。在饮食方面,传统的饮食主要是糌粑和酥油,而现在的僧人和尼姑在饮食方面发生很大的变化,也开始进行营养的搭配,蔬菜和水果成为了他们饭桌上的主要饮食之一;在调研过程中,有位僧人谈到,“因胃病住过院,在医院里学到了很多营养搭配方面的知识,明白了瓜果蔬菜营养高,也跟其他的僧人分享了,让他们也开始注重瓜果蔬菜的重要性”。

    (三)养老方面

    通过调研发现,全州藏传佛教僧尼养老的方式总体上采取自己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方式。僧人和尼姑在养老方面有着很多的问题,按照传统的寺院养老方式是老僧人身边有很多刚出家的小僧人,老僧人给他们教书,让他们背书,最后便由他们来照料老僧人的养老,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新思想的萌发,导致这种养老的方式无法继续。

    综上所述,僧人和尼姑在供养方式上有很大的相同点,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僧人和尼姑最大差异点是在个人念经收入方面,僧人会外出念经,尼姑却很少;在亲属援助方面,尼姑更加需要亲属的援助;在寺院供养方式里,最主要的问题是养老问题。

    二、黄南藏传佛教寺院僧尼供养方式存在的问题

    在此次调研中,了解到黄南藏区僧尼供养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养老方面。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藏传佛教寺庙僧尼人口也进入老龄化,寺庙僧尼养老问题成为藏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僧尼是特殊的社会群体,与其他老年人相比,老年僧尼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他们终其一生都生活在寺庙,过着集体生活,其养老问题也和一般老人不尽一致。

    (一)传统徒弟养老、亲戚养老方式认可度高,但难以为继

    徒弟养师傅是藏传佛教寺庙的传统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在我州,乃至全藏区都十分流行,在藏传佛教寺庙僧尼养老模式中占较高的比例。但近年来农区、接近城镇地区部分寺庙年轻僧尼人数减少明显,这种养老方式面临挑战。同时,高龄僧尼的直系亲属多半已经去世,旁系亲属情感生疏,供养积极性不高。

    (二)养老保障政策好,但覆盖面不广

    根据调研数据分析全州共有僧尼4897人,其中已享受养老保险补助金的247人;应参加新型养老保险僧尼数4411人,现已参加新型养老保险僧尼数2905人,占应参加人数的66%;未参加僧尼数1506人,占应参加人数的34%。享受特困供养的僧尼数仅仅占全部僧尼人口的2.2%。

    (三)政府养老力度大,但僧尼参与率低

    在国家大力推行社会养老服务的政策指引下,黄南州兴办了4家政府养老机构,为高龄老人的养老提供了人性化的贴心服务。在政府安排下,一部分僧尼离寺到政府机关管理的敬老院统一养老,但参与的僧尼数量极少。截止目前,全州仅有5名,其中黄南州敬老院3名,泽库县敬老院2名。據了解,这些僧尼均为游散僧尼,无固定寺籍。

    三、黄南藏传佛教寺院僧尼供养方式问题原因分析

    通过此次调研,发现黄南藏传佛教寺院僧尼供养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养老问题方面,这个方面存在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经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行僧尼户籍管理、保险资格认定等方面政策落地落实面临诸多障碍

    一是户籍地入保的政策使“流动僧尼”面临保障真空。由于宗教教职人员职业的特殊性,人员流动性较大,多数僧尼没有将户籍迁移到所属寺庙集中管理,有的本地籍僧尼在外州外省入寺多年,但户籍至今仍未迁出,人户分离现象比较突出。

    二是“农村低保”政策享受难。自精准扶贫“两线合一”政策实施后,因大部分僧尼属于单人单户不能享受“农村低保”政策,以前列入低保户的很多僧尼被取消享受低保的资格,导致生活困难。

    (二)僧尼综合素质、思想观念等方面相对落后

    突出表现在对社会保险等相关政策不了解、不关注。一方面,多数老年僧尼受教育程度低,大部分藏传佛教寺庙地处偏远山区或牧区,个别寺院尚未通电,部分地区手机信号未能覆盖,信息相对闭塞,对相关政策无法及时了解和掌握不及时;另一方面,部分僧尼对于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的思想意识还停留在传统的养老观念上。有些年轻僧尼认为自己还年轻,不用着急参加养老保险。

    (三)现行政府机构养老模式与寺庙僧尼养老需求不相适应

    尽管当前政府在大力兴办养老机构、在为老人提供共性养老服务方面有很大进展但对僧尼这一特殊群体的“个性化、宗教化”养老需求满足不够。政府养老机构缺乏专门的宗教活动场所,缺少相应的宗教氛围,难以保障老年僧尼多年形成的早课、转经等宗教习俗也容易造成心理隔离。政府养老机构僧尼与普通群众混住的方式,违反了老年僧尼坚守多年的佛教教义教规,对老年僧尼容易造成心理冲击。同时,政府机构养老在处理死亡后事上也使习惯于由寺庙集体处理后事的老年僧尼产生思想顾虑。

    青海黄南藏传佛教寺院在供养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供养方面也是有所变化的,在寺养老逐渐的变少,在经济、饮食、养老等,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妥善解决僧尼的养老问题,核心在于尊重僧尼既是国家公民又是宗教人士的双重身份,坚持落实政策与区别对待相结合,坚持兜底保障与个性需求相结合,坚持经济供养与情感供养相结合。按照寺庙社会化管理的工作要求,既把僧尼作为城乡居民对待,努力将广大僧尼群体纳入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使其享受与其他公民同等的待遇,也兼顾僧尼群体的特殊性,尊重他们的情感需求、宗教习俗和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张双喜.社会治理视角下青海藏传佛教寺院管理模式的价值分析[J]群文天地,2015年第6期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