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语文作文教学的破障之剑

    摘 要:当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严重的低功低效的情况,一方面是教师没有花费足够时间去指导学生写作,另一方面是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本文探究如何提高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问题,尝试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加深其对阅读的理解,告别过去单纯“以讲为主”的赏析式教学思维,让“读写共生”的教学思维走进课堂,开辟一条新的语文作文教学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420?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6-0034-02

    引 言

    读写结合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加深其对阅读理解的一种教学策略。针对目前语文教学存在的严重问题,本文通过教学实例,探究这种教学策略的可行性和具体操作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一、读写结合在语文教学中的缺席

    目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举步维艰、障碍重重,原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重读轻写,以讲代练

    这里的“重读轻写”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一是相对于写作指导而言,教师更愿意把课时分配给教材的解读和习题的训练。从目前学校常规的课时安排来看,两周一次、两课时的作文训练与其他语文知识的教学时间严重失衡,在短暂的写作课上,学生无法沉下心来捕捉写作灵感,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水平不佳的应付之作[1]。

    二是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重视对作文审题、立意的讲评和问题作文的点评,忽视了对学生的问题作文的二次修改。学生只有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才能弥补自身的写作缺陷,形成规避错误的写作意识。教师应当重视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读写分离,缺乏交互

    在当前的语文课程安排中,阅读课和写作课是分开的,导致不少教师和学生认为阅读和写作是分割的两个部分,是没有关联性的。很多人把学生的作文水平不高归结为阅读面窄、写作思维僵化,但笔者认为,问题的核心在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乏将读和写结合起来的学习意识,缺少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借鉴的写作习惯。例如,在教学《拿来主义》一课时,很多教师在讲授了议论文“驳论”的形式特点后,不懂得让学生仿照《拿来主义》的“驳论”技巧进行练习写作。长期“读写分离”的教学,必然会让学生学不致用,难以提高写作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文本阅读,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将研读文本后转化成创作的能力。只有具备读写结合的学习意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才能相互促进,有效提高。

    二、读写结合在作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读写并举,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读写共生”即“读”是为了“写”,而非为阅读而读。“写”既是教学的目的也是教学的手段。在学习写作时,任何人都要经历“阅读—思考—借鉴—创新”的过程。“读而不写”或“只写不读”,就如无源之水,让学生缺乏写作的根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读”中模仿、借鉴,在“写”中思考、创新,让学生学以致用,形成阅读后主动模仿写作的意识[2]。

    例如,在教学《陈情表》一课后,笔者指导学生结合文本第一段中“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和第三段中“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及最后一段中“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几句话用写散文的形式,描写了个李密奉养祖母的场景。学生的写作示例如下。

    昏暗的屋子里,常年患病的刘氏躺在床上,面色蜡黄,伴随着油灯的闪烁,嘴里不时地发出低微的呻吟声。门前的火炉上,浓郁呛人的药味正从药罐里一点一点散发出来。身形消瘦的李密,一面小心地照看着药炉中的汤药,一面不时地回头看看祖母。

    药熬好了,待药汤微凉之后,李密小心翼翼地扶起祖母,用汤匙一匙一匙地喂祖母慢慢喝下。“孩子啊,这些年苦了你了。”刘氏有气无力地低声说。“祖母,安心养病,切勿多想。”李密低声回道。

    长年累月的榻前侍候,让李密形容憔悴。友人劝他让奴婢伺候,但他总是摇摇头说:“儿时的我孤苦伶仃,无人依靠,是祖母不辞辛劳,抚育我成人,现在祖母老了、病了,我理当在床前尽孝。乌鸟尚有反哺之义,何况是人。奉养祖母终老,即使再苦再累我也愿意。”

    通过这次读写结合的训练,学生惊奇地发现,原来写作素材就在手边,活用教材内容,就能写出很好的文章片段。在学生学习情绪高涨的氛围中,笔者后序的一系列用散文语言改写、扩写教材文本片段的读写教学得以顺利推进。

    2.专题阅读,拓展学生写作的角度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很早就设置了“专题阅读”。以苏教版必修一为例,在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中,编者基于“思乡”主题,选取了《想北平》《我心归去》《乡土情结》《前方》等文本,希望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这几篇同一主题的文本,使学生了解、掌握“思乡”主题文章的写作变化。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師重视单个文本的赏析,缺乏整体把握的教学思维,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只是割裂式阅读,没有关联和创新的意识,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缺少新意。

    专题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同一主题的文章时,比较、发现其中的不同点,思考、学习在写作同类主题文章时的可借鉴之处[3]。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时,教师在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同为思乡,不同作者写作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主观情感—客观体验)?(2)作者借用了什么(人、事、物、景)去抒发思乡之情?(3)如果让你写“思乡”主题的作文,你会借鉴哪些文章,并打算进行哪些创新?(4)完成一篇以“思乡”为主题的作文。

    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可以在不经意间形成专题阅读、比较阅读的习惯,养成“阅读—思考—写作”的语文学习习惯。

    3.专题写作,解决学生的写作难题

    专题读写中的“写”,是指针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对学生进行专项化的写作训练。例如,基于材料使用的定向转述训练、基于语言表达的定向表述训练、基于文章架构的定向结构训练等。以“开篇架构”专题写作训练为例,笔者发现学生写文章的开头时,存在抄袭材料、语言琐碎、缺乏观点等情况。为了解决这个写作问题,笔者以《拿来主义》为切入点,结合《捧与挖》《从“抵制韩流”看消费型民族主义》《套路化岂能横行市场》等阅读训练素材,引导学生集中研读这些文章的开篇文字,进行议论文开篇文字的专题写作训练。

    以《从“抵制韩流”看消费型民族主义》一文为例,文章是典型的立论型开头。第一自然段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概述“抵制韩流”的社会现象;二是引出“消费型民族主义”这个话题。这与材料作文中的社會现象类材料内容很相似,教师应引导学生加以借鉴、模仿。师生共同研讨、总结出这类作文的开头段落可以由概括材料、引出话题、提炼观点三部分内容组成。最后,笔者要求学生结合“解剖活体青蛙”这则写作材料,写一段议论文的开篇文字,学生的习作如下。

    议论文开篇架构模型(其一):概括材料、引出话题、提炼观点。

    开篇示例:说到活体动物实验,人们并不陌生,但对此褒贬不一。2017年11月,一个初中女生在上了一节解剖青蛙的生物实践课后,在周记里连用六次“它很疼”来描述那只被解剖的青蛙。(陈述事实、概括材料)此事将活体动物实验推到了风口浪尖,有人认为让初中生做这样的实验太过残忍,也有人认为要进行科学研究,这样的实验无法避免。(引出话题)

    明确观点:其一,我认为,科学教育虽然很重要,但要关注施教的对象,切不可让科学教育成为孩子的噩梦(从个体差异的角度表述观点)。其二,我认为,科学教育虽然很重要,但要关注生命的伦理,切不可让活体解剖冷漠了学生那颗善良的心(从生命伦理的角度表述观点)。

    在本次专题写作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出现了不会概括、不会引入话题、观点不明或没有观点等情况,教师要耐心、细致地指导,实实在在地解决学生习作中的问题,实现专题写作训练的核心目标。

    三、读写结合实施过程中的两个关注点

    1.关注转化

    这里的“转化”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学生将专题阅读所积累的零碎、片段的素材转化为整体、系统的文字,进行整段写作训练。二是主题转化,根据具体的写作要求,学生按主题对阅读文本进行挑选、删改,将其转化为符合写作主题的文章。行之有效的转化训练是读写训练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通过转化训练,学生可以有效地掌握、运用素材,增强迁移情感和勾连主题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2.关注训练结合点

    读写结合的训练形式多样化,有基于摘抄的积累型读写训练、基于情感的主题型读写训练、基于格式的范例型读写训练、基于评价感悟的反应型读写训练。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形式的读写训练都不应是临时起意、随意开展的,要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合适的训练时机。

    结 语

    总之,当前的语文教学存在阅读和写作分割的严重问题,致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低下,无法形成结构化的语文思维。教师只有系统地、目标明确地、持之以恒地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才能破开阅读与作文教学中劳而无功的壁障,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贺克春.读写结合:高中作文序列训练的回归与出新[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3(01):13-17.

    程丹.高中作文教学中“读写结合”资源的利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12):18-19.

    林岩.“主题”与“读写”共徘徊—高中作文读写结合序列化课程建构[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34):67-69.

    作者简介:董伟(1981.12—),男,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语文读写教学研究。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