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声音释放的多彩人生

陈之秀
吴俊全说,选择到文工团当兵,主要是为了吃饱饭,其次或多或少受二哥的影响。
主席讲活到老,学到老,但是真正要学,还是在年轻的时候。那时候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配音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要想真正获得成功,必须使自己的配音突出人物的性格,与演员的表演合二为一。
吴俊全说,要想成功,积累很重要。有些时候不能着急,要积蓄自己的力量,总会找到展示你的机会。
吴俊全笑谈,我都是近七十岁的人了,还一天到晚到处跑。我是属于散养的那类,我的好身板得益于母亲的影响。
用声音诠释的多彩人生
——专访配音奇才吴俊全
有一种声音是遵从内心的表达,还有一种声音是需要配音演员来完成的。40多年来,吴俊全先后在数百部电影、上千部(集)电视剧中用自己的声音塑造了无数熠熠生辉的形象。如为电影《斯蒂尔传奇》、《血战大西洋》,电视剧《唐明皇》、《走向共和》等的配音,以及电视剧《三国演义》、《年轮》的旁白等,都为这些影视作品增色不少。尤其是他在《大转折》、《大决战》、《大进军》等史诗大片中,用方言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配音,更是家喻户晓。他是位实力派配音演员,被影视界称为“奇才”。
退休后的吴俊全一点都不闲着,以致记者约他的见面时间一改再改。拿他的话说:“退休只是单位的工作告一段落!对于自己而言,都不知道什么叫退休!”
吴俊全个子不高,神采奕奕,说起话来抑扬顿挫,很有磁性。他幽默地说:“虽然作过导演,但没有导出一部电影来,还是做了一辈子配音、解说的工作。”
在记者面前,吴俊全娓娓道出他的人生故事……
当兵为了吃饱饭
“为了吃饱饭,选择去当兵,”吴俊全说。
1946年5月,吴俊全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一个工人家庭。那时候,家里人口多,父母的工资也不高,常常吃不饱饭,通常晚上不吃饭,或者晚上是就一点酱油加水喝。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月粮食定量19斤,根本就不够吃。小学毕业后,原本该上初中的吴俊全,父亲却让他上铁路技工学校,因为到了那里,每月粮食定量有45斤,每天烧煤,还可以学一门开车之类的技术。吴俊全一看是体力活,发展得最好就是以后当司机,这不是他所喜欢做的事,于是与父亲商量,要去文工团当兵。父亲认为,到文工团不过就是唱戏的,没什么好的,但吴俊全的爷爷这时站了出来,他非常支持吴俊全的想法。
吴俊全说,选择到文工团当兵,主要是为了吃饱饭,其次或多或少受二哥的影响。二哥特别喜欢文艺,那时在家经常唱《三套车》、《卡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等。这些动听美妙的歌声,使他喜欢上了文艺,希望自己以后当一名演员。
1961年,吴俊全正式入伍,到了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谈到自己的军旅生涯时,吴俊全说,其实我这辈子是比较幸运的。最初,在舞蹈队当学员,开始压腿、下腰,那时候小,实在是太累了,加上腰板太硬,不会下腰,人家说我腰就像郑板桥,就跟一座桥一样倒在地下,而且别的孩子们压板杆,脚可以搁在板杆上,我是搁在板凳上,那个腿搁不上去,根本不是跳舞的料。后来成都军区排了一个话剧,叫《红英歌》,里边需要一个小孩,当时我们这批孩子都是四川的孩子,他们说不了普通话,只有我会说国语。老同志听了说,哎呀这孩子国语还挺好。行,试试吧。因为我是东北人,所谓国语好就是一口东北话,那时候还没有普通话。这样我就到了文工团去演小孩,从此就走上了这条道路。
很幸运的是,1963年北京解放军艺术学院给了成都军区一个名额。大家说,这孩子演了好几个话剧,什么《红英歌》、《红岩》……别看个儿不高,声音挺好。我年纪最小,成了优势,结果到了北京解放军艺术学院深造。而这也成了吴俊全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
到了解放军艺术学院,吴俊全读的是表演系。在这期间,他常常泡在图书馆里,读了大量的中外作品。吴俊全说,那时才18、19岁,正是对知识非常渴求的时候。而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的老师魏世真也告诉他,文化基础要扎实,并从京剧的念白讲起,要求他字要咬住,同时把民间的语言用在话剧中。
毛主席讲活到老,学到老,但是真正要学,还是在年轻的时候。那时候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他经常和同学们交流,想弄明白某个作品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意图,演员为什么要这样演,如果我去演我会怎么演。通过多看,多听,多想,多写,把这些东西牢牢记在心里,形成创作的养料。
1967年,吴俊全毕业后,又返回成都军区,到陆军某团下放锻炼,一直到1970年重返文工团。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调到八一电影制片厂,担任解说员。
声音的诠释
“解说员就是念稿子。”吴俊全说,就是给我们厂拍的军校片、纪录片配解说。1979年,我遇到了第一部故事片,是我们厂的老导演严寄洲拍的电影,叫《猎字99号》,我给那里边的男主人公配音,因为当时这个演员的声音条件不太好,加上他的工作离不开,就对导演说,希望找一个能够比他的实际年龄再年轻一点的声音,最后就把我调上去试了试,就这样,我还不懂什么叫配音,就看着画面,他张嘴你张嘴,他乐你乐。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直走到今天。
配音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要想真正获得成功,必须使自己的配音突出人物的性格,与演员的表演合二为一。而有生活、有体验是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点。对生活要充满激情,人最主要的是要有情,要有爱,对动物及周围的人要有爱心。一个连情和爱都没有的人,也不可能有健康的体魄和灵魂。
成功需要积累
吴俊全说,要想成功,积累很重要。有些时候不能着急,要积蓄自己的力量,总会找到展示你的机会。如果没有积累,到时候再想做就晚了。一定要做在前头,哪怕你看一本书、看一篇文章,哪怕有一丝一毫收获,都把它牢牢记在心里,这样总有一天能用上。
1982年,八一厂拍《四渡赤水》,因找不到周总理的配音演员,他主动请缨,这是吴俊全的第一部给领袖配音的作品。回忆起那段拍摄经历,吴俊全至今仍然记忆犹新。他说自己在解放军艺术学院上学时和文革期间总共见过周总理大约20次,但也只是表面上的了解。接到要为总理配音的任务后,吴俊全从同事那里找来一盘周总理讲话的录音带,就把自己关在录音室里,揣摩周总理说话的节奏和特点以及在生活中是怎样讲话的,并反复练习。在第一次“交卷”时声音还不太像,又练了三天,最后渐渐地融入到总理的生活中,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吴俊全告诉记者,不单单是演员要让灵魂附体,配音演员也要用灵魂附体一样的声音来处理影视作品中的领袖人物。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在吴俊全家的客厅有一堵墙那么大的书柜,有一部分是他历年来完成配音的录像带和光碟,这些都是他多年的工作真实记录。他之所以被誉为“军中配音奇才”,可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的功夫,他在幕后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
找寻过去记忆
“我今年69岁了,身体的好底子都是在部队打造的。”吴俊全说,我生下来时,妈妈没有什么奶,大哥和二哥就到住宅区轮流替我打牛奶,专门找俄国人养的奶牛。有一次去打牛奶,还差点被牛顶死。1960年,困难时期,每月半斤白糖,一斤黄豆。父亲得了肝炎,都舍不得吃,省下来给我吃。
部队十分关心军人的身体健康,每次演出前,都必须吃饱。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每顿有粗粮,表演系和音乐系的学生没有肉吃,只有舞蹈系的每天都有肉。但是,舞蹈系的女孩子担心吃肉长胖,就把肉给我们吃。于是,我们每天到了吃饭的时候,就到她们门口等着。
吴俊全入伍以后,接受的是苏军式的管理,大运动量以及规范的作息时间。1965年,搞“四清”,他深入到北京延庆县千家店呆了一年,吃百姓的粮,一个人管一个生产队,需要了解各家庭情况,如有没有地主,同时也参加农业劳动。
“文革”是1966年闹起来的,部队不能参加地方的革命,就返回了自己的单位。在两年的时间里,吴俊全参加了大串联,走到哪里,吃到哪里。走长征路,受再教育。1968年学院解散,全部学生都分配了工作,由于他是选送来的,不参与分配,回到了成都军区,然后分到54军某团,到云南腾冲野营拉练、养猪、帮厨,每天夜里两点钟,带个冲锋枪,拿个锹,在稻田边巡视,怕老百姓偷水。三四个月都不会做饭,拿粮票换老百姓的布票、换油,那时留了很长的胡子,大家都喊我“小胡子”。 又过了两年,回到文工团,学样板戏,走到哪里,吃到哪里。部队不涨工资,穷得像孙子,快乐得像爷。
爸爸有五个弟弟需要养,对我们散养了一辈子。好在自己继承了部队和母亲的教育,有自己的追求,外出拍摄,可以挣到工资的一半,或者一个月的工资,比起哥哥他们,自己算是有钱人了。
吴俊全说,大哥今年81岁,二哥75岁,我也69岁了,我们仨平均年龄70多岁。去年,我们一起走过了幼年曾经呆过的地方。
童年的经历对自己的影响
“儿时的成长经历给了我一生的影响”。吴俊全说,他4岁的时候,跟着做铁路工人的父亲随东北解放大军南下,以铁路为家。沿途经过山东、湖北、河南、陕西、四川等地。每到一个地方,他就跟当地的孩子一起玩,学会了很多种方言。后来回忆起来,吴俊全说无论是给领袖配音或者为中外电影配音,儿时的这段经历都对他以后的配音事业帮助很大。因为后来他配的那些领导人,如毛主席、邓小平、陈毅等,大部分都是四川、湖南人。再加上多年的军旅生涯,看了他们那么多的书,对老一代的感情非常非常深,甚至于和他们的很多子女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吴俊全笑谈,我都是近七十岁的人了,还一天到晚到处跑。我是属于散养的那类,我的好身板得益于母亲的影响。母亲是家庭妇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认,但她性情开朗乐观,常哈哈大笑。在困难时期,家里的饭不够吃时,就把自己的饭省下来给三个孩子,自己就用一碗水蘸着酱油吃,也没见母亲愁过。母亲曾用四句诗教导我:“心中有定数,平常心一颗,诱惑顶得住,寂寞能耐得。”短短几句话,却切中要害。
记者手记:面对面地听吴俊全讲述他的人生故事,感觉人生太短,故事很长,而他的人生更是一部有喜有忧、有苦有乐的厚重小说。有些人可能没见过吴俊全,却可能听到过他的声音,他的声音无处不在:在电视中、在电台里、在网络上,甚至在银幕上。他用声音诠释多彩的人生,而他的人生也因为声音而别样精彩!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浅谈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

    聂森摘要: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之中也逐渐引用了先进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很

  • 卫星天线过顶盲区时机分析

    晁宁+罗晓英+杨新龙<br />
    摘 要: 分析直角坐标框架结构平台和极坐标框架平台结构星载天线在各自盲区状态区域附近的发散问题。通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