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阅读的有效途径

    闻丹静 朱丹婷

    摘 要:“自悟自构”是在对数学阅读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数学阅读的尝试路径,涉及学生对文本的“自我领悟”。在“自悟自构”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导读提纲的编写使阅读内容结构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线交织结构阅读,是课后的延展阅读,有助于让学生的数学素养落地生根。

    关键词:数学阅读;自悟自构;双线交织

    中图分类号:G420?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6-0032-02

    引 言

    数学素养是指学生通过数学的角度、分析方法将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再利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习惯和品质[1]。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数学学习的思维方法。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思考,“阅读就是支架”。教师通过阅读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阅读素材。通过阅读,不同学生表达出不同的观点,质疑思辨,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应利用各种阅读资源进行教学,并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促进学生思考,提升其数学素养。

    一、阅读内容结构化:素养养成的着眼点

    由于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学生的阅读意识、方法和能力较弱。基于学生的阅读现状,如何引导学生高效进行数学阅读,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自悟自构”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应整合阅读素材,使之结构化、组织化,促使学生对阅读素材形成整体意识,从整本书的角度明晰知识体系,促使阅读学习有层次、有序列[2]。

    在指导学生进行“自悟自构”的数学阅读学习时,教师应根据整本书的阅读目标,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针对阅读素材设计导读提纲。学生根据导读提纲有序阅读,整体架构整本书的知识内容。导读提纲的设计要精准把握素材的知识脉络,致力于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螺旋提升[3]。在设计导读提纲的过程中,教师要聚焦于知识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遵循让学生“自悟自构”的原则。阅读提纲的目标指向课前导读、课中研读、课后延读三个阶段。

    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现状编制导读提纲,通过导读提纲引导学生展开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活动。导读提纲是学生展开阅读活动的“脚手架”。通过这个“脚手架”,低年级的学生能够快速地根据目标展开阅读,提升阅读的效度。导读提纲除了能帮助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活动,也可以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帮助教师转换身份:从阅读的教学者转变成学生阅读的同行者。所以,在导读提纲的设计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设计相关的阅读内容,还要设计阅读的方法引导和阅读流程,注重情境引导、思维点拨、方法辅助和因势利导。具有助读功效的导读提纲可以促进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自悟自构”,是学生展开阅读思考的起点,也是阅读走向深入的载体。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阅读内容设计以下导读环节。

    (1)阅读目标:根据目标,师生明确阅读的具体任务。阅读目标能驱动学生阅读,同时能检测阅读效能。

    (2)阅读封面:重在激趣、猜思。通过阅读封面,完成阅读内容的猜读、对作者的了解、书本背景的初步认识。该部分内容可以根据阅读的封面放在导读提纲中。

    (3)导读问题:问题促读,边读边思。根据阅读内容,设计系列的阅读问题,引导学生展开阅读思考,并及时对阅读内容质疑思辨,从而理解阅读内容。

    (4)阅读检测:学生阅读的效率和达成度,可以通过阅读检测得到反馈。阅读检测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阅读水平和方法上的不足,及时加以改进。

    (5)阅读提炼:旨在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等形式将阅读内容进行梳理。

    通过导读提纲,学生在阅读中将“碎片化”的数学知识整合汇总再创造出方法、线索和知识线索的“结构态”,通过绘本图画符号和文字符号的转换互译使阅读呈现灵動的“生命态”。借助导读提纲这个“脚手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研读。导读提纲的设计体现的是阅读知识观的去蔽还原,主要有两方面的教学目的:一是丰盈学生对数学阅读本真的认识;二是将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让学生自发地融入对数学阅读素材的思考中,将数学阅读的知识进行再创造,在阅读的过程中沿着书本的知识逻辑,基于自身的理解建立一种动态、多元的解读过程,成为阅读素材的解读者、阐释者、演绎者,形成自我的个性化的阅读理解、阅读思维和阅读创新能力,促进阅读素养的提升。

    二、学习方式双线交织:素养养成的落脚点

    受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启发,在数学阅读课堂中,教师可以尝试采用“自悟自构”双线结构交织的阅读方法。

    “自悟自构”学习双螺旋结构主要包含两条互相交织的线。一条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主线,包括阅读—领悟—联想。这条主线中,学生根据导读提纲展开自主阅读,对阅读内容进行梳理,尝试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阅读内容串联成体系,最后梳理出未解的疑惑,并对阅读内容展开联想和创造。另一条是以教师引导为重点的阅读线,包括导读—智辩—串联[4]。这条阅读线中,教师利用导读提纲,在课上组织学生多元交流对阅读的认识、体会、疑问等内容,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升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双线交织的阅读教学环节主要如下。

    环节一:情境创设,兴趣激发。数学阅读素材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大小。在阅读的初始阶段,教师切忌选择难度大、学生陌生的阅读素材,素材的选择应关注趣味性和启发性,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关注学生的认知冲突。

    环节二:阅读提纲,个体自读。数学阅读活动的开始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导读提纲有序地开展自主阅读活动,运用阅读的方法,以标注、圈画、思维导图等形式做好阅读的记录,养成手脑并用、读写结合的阅读习惯。

    环节三:合作交流,解惑提炼。在个体自主阅读后,学生还存在着阅读未消化的内容,这时,教师应通过课堂的阅读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解决自主阅读中未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組合作、同伴互助的方式开展深入阅读,再读文本。此环节中,对文本的语言符号的解读、阅读中相关概念的同化和顺应、数学语言和文字语言间的合理转换都是需要师生共同去解决的问题。此环节决定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环节四:阅读检测,延展提升。根据每节课的教学要求,教师应安排适当的阅读检测,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根据检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未理解的内容进行再读,或读同类型的书,读含有相同知识点的书。

    “自悟自构”双线结构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阅读环节唤醒了学生的阅读意识,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动机。从学生角度出发,数学素养包含数学观察、数学发现、合作交流的意识,在“自悟自构”的阅读过程中,学生能找到兴趣点和兴奋点,产生阅读兴趣。二是在“自悟自构”的数学阅读中,学生知识的习得是在教师的导读提纲的引导下自发生成的。这种在自主阅读中培养的“习得”“获得”“用得”的能力将伴随学生一生。三是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在阅读中思考、整理出知识结构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进阶的过程。四是提升了学生质疑和批判能力。学生在“自悟自构”的阅读交流能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能对不同的观点提出质疑和批判[5]。

    三、拓宽思维延展课堂:素养养成的生长点

    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发展,主动增加阅读弹性时间和空间的设计,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内涵,拓宽学生的阅读思路,使学生在阅读中生成具有主体思想的数学认知。通过阅读实现数学知识的生成,是数学阅读学习观的价值诉求。

    在未解决问题的驱使下,学生会带着阅读疑问开始一段新的阅读旅程,可以在互联网上展开阅读,也可以根据教师推荐的相关绘本、数学史、数学故事等书籍进一步展开阅读。学生的阅读过程实质上是对个人阅读空间的有效扩展延伸[6]。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单一的阅读走向了一个更多元化的阅读世界。阅读中产生的困惑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内驱力。这个时候的阅读已经不是教师的要求,而是一种阅读的升华,学生对阅读的要求已经从理解和接受走向了质疑和创新。根据阅读情境产生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过程。

    不管是在数学历史长河的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数学阅读都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长点”“立足点”和“延伸点”。在阅读完成后,阅读的素材变成了学生联想、放飞思维的起点,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创造力,同时联系了数学的未来世界,展现了“数学知识与思想—超时空数学问题情境—数学应用与创作”过程。走进历史上未解的数学谜题,阅读一本本丰厚的数学典籍,学生从同一问题探寻到了一个多元的数学世界。

    结 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引导学生走进阅读,让学生学会读图、读符号,理解数学语言、运用数学语言去探究未知,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能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任子朝,陈昂,赵轩.加强数学阅读能力考查 展现逻辑思维功底[J].数学通报,2018(07):8-13.

    钱辉球.重视阅读 学好数学—浅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研究,2018(07):49-50.

    周迎春,吴维煊.数学阅读: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03):92-97.

    黄金平.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效率[J].新课程(上),2018(04):225.

    陈明发.渗透阅读意识 提升数学核心素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8(01):65.

    蒋改红.数学阅读让学生爱上数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8(01):58-59.

    作者简介:闻丹静(1985.9—),女,江苏太仓人,中小学一级教师,苏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太仓市学科带头人,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朱丹婷(1991.8—),女,江苏太仓人,太仓市学科新秀,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