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全自动录播系统进行校本优质教学课例开发建设的实践研究》研究方案
闫俊才
摘 要 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媒体新技术促进中小学教学变革的研究》子课题《利用全自动录播系统进行校本优质教学课例开发建设的研究》的研究方案。
关键词 全自动录播系统 优质教学课例 子课题 研究方案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1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1核心概念
本课题的主要概念是全自动录播系统和校本优质教学课例的开发建设。
1.2界定
全自动录播系统:全自动录播系统是针对学校及有培训需求的职能机关、单位推出的一款新一代可视化信息记录与传播设备。基于Web 架构,适用于校园网、城域网、互联网应用,集音视频课件制作、录制、编辑、电子白板、课堂直播和课件点播于一体,并能与现有互动教学有机结合。开放的体系结构、高度集成、可定制、便于升级、维护简单、扩展性好、投入成本低等突出优势。
校本優质教学课例开发建设:校本优质教学课例开发建设特指有针对性地开发建设学校各科各学段的校内自主设计开发建设的校本优质教学课堂的实录和后期编辑整理及网络共享等工作。
2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2.1国外研究现状
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资源开发研究基本上是以学校为本位进行的,比较关注校本课程资源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对于校本资源的建设和创新也突出在课程建设方面,所以对于校本优质教学课例资源的开发相对要领先于国内。
2.2国内研究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出现良好势态,研究对象、内容以及应用范围日益清晰,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主要是突出校本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的研究。高中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虽然新课程已经开始推行,但是,对于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研究还是为主体,而对校本优质教学课例资源的开发刚刚开始,大量的网络教学课例都不能谈的上是优质,多数网络教学课例都是一些部门和公司开发,很多不符合当前的教学实际。
2.3课题的研究价值
本课题着重突出校本优质教学课例资源的开发建设研究,力求实现如下一些研究价值:
(1)对于学校在校本资源的开发建设中起到引领作用,通过校本优质教学课例资源的开发,积累校本资源库开发建设的经验,推动校本资源优质化。
(2)提高教学管理部门的顶层设计能力和教师的优质教学意识。
(3)辅助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推动管理平台、教育平台、教学平台和教研平台建设。
3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3.1研究目标
(1)实现全校教师熟练使用全自动录播系统进行教学的目标。
(2)实现各科各学段都有代表学校较高教学水准的优质教学课例。
3.2研究内容
(1)全自动录播系统硬件建设与软件功能研究。
(2)全自动录播系统与各科优质教学课例开发有效融合的研究。
(3)全自动录播系统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目标实现的研究。
(4)校本优质教学课例资源的管理研究。
4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校本资源可以分为管理资源、教研资源、教育资源和教学资源等,校本资源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开发建设及应用阶段,通过校本优质教学课例的开发建设来带动校本资源库的建设是一条校本优质资源建设的决定性步骤。
(2)可能的创新之处:
①打破传统校本教学课例的录制和开发方式,使用全自动录播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开发效率和开发质量。
②打破传统校本资源开发建设的方向,直接开发有效教学课例,避免资源浪费。
5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5.1研究的思路
利用现有的全自动录播系统的新媒体新技术的先进功能,组织教学管理部门和信息中心进行优质教学课例开发的顶层设计,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各科各学段优质教学课例,最终实现“人人有优质,科科有优质,班班有优质”的校本优质教学课例的目标。
5.2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16年8月之前,子课题申请立项、制定研究计划、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分工、开题培训、制定方案等。
(2)全面实施阶段:2016年9月至2018年7月, 2017年6、7月为中期评估检查阶段。
(3)结题验收阶段:2018年8月至12月,各类研究数据、资料汇总并形成结题报告书。
5.3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统计分析法。
6课题的保障条件
我校自2005年以来,一直注重校本资源库的建设,在这方面全校教师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资源教学经验,可以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充实的建议和方案。
(1)技术条件:我校2016年已经建成全自动录播教室,数字化校园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经济条件:学校一直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在经费上保障课题顺利进行。
(3)研究实践保障:此次课题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重点在优质教学课例开发方面,强调质量而不强调数量,所以,教师具有较长时间的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志刚.高清全自动录播系统的建设[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4):75-78.
[2] 胡小勇,郑晓丹,冯智慧.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优课课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04):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