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课堂背景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研究
侯天生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改提出后开始进一步进行革新,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进步。但是在发展和实施中仍存在问题,本文将对初中语文教学低效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建立高效课堂的策略。
关键字: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
引言:高效语文课堂的建立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深入思考,以培养学生文学素养,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创设教学环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能否实现高效化,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具备学习自主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师要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必须营造一种轻松、平等、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教学气氛。将学习当作精神的享受和洗礼过程,能够使学生更加易于接受教师的教学指导,并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使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之中。在这种平等的氛围中,学生的思想将会得到激发,并与教师进行交流。这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思想,能够建立教学环境。创设教学环境方法较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越来越显现其独特的优势,相比于其他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再现当时的情境,使学生产生直观的感受,有效地弥补他们经验上的不足。例如:在《变色龙》的教学中,变色龙为了保护自己,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颜色,如果学生对于变色龙这一特点认识不清,就不可能理解主人公在性格上的怯懦,对主人公的认识往往也停留在表面层次上。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变色龙的录像,使学生较快进入情境,可以更直观的让学生理解为何把主人公称之为变色龙的原因。在比如,在《雨说》的教学中,可以播放几段有关春雨滋润万物的片段,让学生体会“雨”对生活在那个时代孩子们的爱:同时在播放几段“文化大革命”发生后,孩子受尽苦难的影片,让学生便于理解作者作此诗的时代背景。这样的情境,使语文知识更形象、生动,更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备课
实现教学高效化不能仅仅依靠一名教师的努力,整个学科教研组都应投入到备课工作之中,在教研组的集体备课中,各教师应发挥各自的能力。学科教研组组长要承担整个教研组的管理责任,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交流的过程中要无私的讲授自己的教学经验,使备课工作能够满足学生心理和精神需求,年轻教师虽然经验少,但是有较先进的教学思想和观念,应该与其他教师共同分享。在集体备课中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和学习,呈现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高效教案。
三、以学生为主,课堂上师生加强互动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课前预习新课时,老师要留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让其自由利用,学生可以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玩游戏、查生字、梳理文章结构:也可以针对语文课本,合理的制定量化目标。课堂上,老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加强师生互动,学生有能力完成的要独自完成:完成不了或有难度的,由老师点拔予以完成。在这样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中,有利于学生突破重、难点,达成阅读教学的目标。
四、优化教学课型,加强课堂教学创新
创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可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上,可以增添不同课型,比如:活动课型、朗读课型、单元组合课型、积累课型等。当然,课型的设计要取决于课堂教学所涉及到的重、难点问题。比如:像《热爱生命》内涵、形式较深刻的文章,可以采用整体感悟课型、文学欣赏课型;像《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这类论证严密的文章时,可以采用探究课型、活动课型。
五、培养学生注重积累的阅读习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写作来源于积累。老师不但要对课文中要求学生必会的词语进行教导,还要不断的指导学生收集课外知识,培养学生注重积累的阅读习惯。学生阅读积累的途径有两种,一是摘抄。摘抄能够提升学生阅读效率、扩展知识面,因此对学生阅读积累非常有效;二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在培养语感,丰富知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阅读书籍时,学生不能只阅读《红楼梦》、《三国演义》这一类书籍,还要阅读反映社会现实、时代背景的新书。
六、阅读教学要充分挖掘学生创造性思维
作者在其作品中都会留“空白”,而这些“空白”需要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去“填充”。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填补这些“空白”,这里所说的“空白”是指课本上的重、难点。因此,教师必须使用各种方法,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在《孔乙己》的教学中,读到“他又黑又瘦,穿着一个夹袄,盘着双腿坐在那里”这段文字时,老师问道:“他的长衫去哪里了?”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抢着填补文章中并没有出现的“空白点”。
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正确的阅读教学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学好语文,提高综合素质,因此,语文教师要综合阅读教学的多种途径,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结论:初中语文教师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建立高效课堂,采用轻松民主,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初中语文的效果。初中语文教师进行教学工作要明确教学目标,正视自身承担的责任,培养学生的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