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而出
毛秋风
去年九月份开学,我新接了一个班——五(2)班,号称全校最差的班。值日懈怠,纪律散漫,学习就更别提了,上期期末平均成绩才刚及格!学过一课后,生字听写全班53人没有全对的,讲课文不会概括主要内容,不知道什么是解词,老师问个问题不是不会回答,就是在下面窃窃私语。天啊,这是一个怎样的班级啊!
在我彷徨无助时,正好迎来新学期的第一次工作室活动。我把遇到的困惑对“室友”说了,大家纷纷出谋划策。高淑萍老师说,新接一个班,不要急,了解学生之后再制订班级的学习计划。对于这个班级,要先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读起来再说。
与“室友”交谈沟通后,我根据班级目前的状况,确定思路,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爱上读书。我让学生准备课外书、字典和词典,并协助他们办理了区图书馆的借阅证。
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在这看似不变的生活中,我感觉到孩子们在发生着变化:来学校带课外书的多了,课间讨论读书的多了,遇到不会的字词能主动去查字典词典了,读书的热情高涨了,上交作业的学生数量也多了。各方面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着实让我很高兴,虽然学生整体的成绩依然不尽如人意。
第一单元的主题“我爱读书”让我更便于工作的开展。这一单元的话题始终紧扣读书,主要是引导学生开展广泛的阅读。我想要的阅读,是凭着学生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他们年龄段的童书或是小说,列成书单,贴在墙上。至于爱不爱读,那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没有考试,只是阅读;没有检查,只是阅读,当然还有围绕阅读而来的讨论。“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是阅读能改变人的心性气质,而且外显出一份别样的美丽。的确,阅读让人改变。对一帮连一秒钟都闲不住的“顽童”来说,书籍的确是能让他们安静的好东西。过去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班上乱糟糟时,老师一声“狮子吼”,在数秒钟内,学生能够在威慑下闭上嘴巴,但要不了多久,情形又恢复如前。而且,以后老师的吼声会越来越大,频率越来越快,而效果却越来越差,持续时间越来越短,直至失效。而唯有阅读,能让浮躁的心平静下来。从我班上的情况来看,有几个女孩子能够安静地读自己喜欢的书,她们几个的成绩也充分证明了阅读的作用。当然,想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并不仅为此。孩子最先阅读到的东西,会对他们的未来产生影响。一个经常阅读、经常与经典对话的孩子和一个不阅读的孩子会有多大的不同啊。
开学后不久,为了迎接市里的下校调研,我讲了一节《我的“长生果” 》。课堂上,学生听讲还行,但对课文的理解还有很多问题。在工作室活动中,我就把学生不会读课文这个问题提了出来。“室友”又是见仁见智,最后讨论出高年级段学生读书三步骤:一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查生字词,了解词义,默写生字;二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划分层次;三读,解决课后习题。
随后,我又和高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沟通,确定课堂先不讲课文,领着学生学习如何预习课文,让学生明白预习不仅仅是把书读一下就行了,对学生也提出了三读的要求。
半学期后,我和我的学生不但自己读书,而且也开始换书读,共同分享好书。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不是自发形成的,开始时,对那些不喜欢甚至就是从不读书的家伙要来点“威逼”,当然还要有些“利诱”。我经常告诫自己。教育学生,其实就是教师自我的修炼。虽然他们现在的成绩仍然让人头疼,两极分化依旧严重,但我不急,我知道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时间久了,坚持下来,效果就慢慢出来了。我需要的是,示范、引导、激励,再加些强制,然后就是等待了。
我对自己说,将阅读进行到底,他们会有破茧而出的那一天!
(本栏责编 肖 飞)
去年九月份开学,我新接了一个班——五(2)班,号称全校最差的班。值日懈怠,纪律散漫,学习就更别提了,上期期末平均成绩才刚及格!学过一课后,生字听写全班53人没有全对的,讲课文不会概括主要内容,不知道什么是解词,老师问个问题不是不会回答,就是在下面窃窃私语。天啊,这是一个怎样的班级啊!
在我彷徨无助时,正好迎来新学期的第一次工作室活动。我把遇到的困惑对“室友”说了,大家纷纷出谋划策。高淑萍老师说,新接一个班,不要急,了解学生之后再制订班级的学习计划。对于这个班级,要先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读起来再说。
与“室友”交谈沟通后,我根据班级目前的状况,确定思路,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爱上读书。我让学生准备课外书、字典和词典,并协助他们办理了区图书馆的借阅证。
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在这看似不变的生活中,我感觉到孩子们在发生着变化:来学校带课外书的多了,课间讨论读书的多了,遇到不会的字词能主动去查字典词典了,读书的热情高涨了,上交作业的学生数量也多了。各方面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着实让我很高兴,虽然学生整体的成绩依然不尽如人意。
第一单元的主题“我爱读书”让我更便于工作的开展。这一单元的话题始终紧扣读书,主要是引导学生开展广泛的阅读。我想要的阅读,是凭着学生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他们年龄段的童书或是小说,列成书单,贴在墙上。至于爱不爱读,那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没有考试,只是阅读;没有检查,只是阅读,当然还有围绕阅读而来的讨论。“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是阅读能改变人的心性气质,而且外显出一份别样的美丽。的确,阅读让人改变。对一帮连一秒钟都闲不住的“顽童”来说,书籍的确是能让他们安静的好东西。过去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班上乱糟糟时,老师一声“狮子吼”,在数秒钟内,学生能够在威慑下闭上嘴巴,但要不了多久,情形又恢复如前。而且,以后老师的吼声会越来越大,频率越来越快,而效果却越来越差,持续时间越来越短,直至失效。而唯有阅读,能让浮躁的心平静下来。从我班上的情况来看,有几个女孩子能够安静地读自己喜欢的书,她们几个的成绩也充分证明了阅读的作用。当然,想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并不仅为此。孩子最先阅读到的东西,会对他们的未来产生影响。一个经常阅读、经常与经典对话的孩子和一个不阅读的孩子会有多大的不同啊。
开学后不久,为了迎接市里的下校调研,我讲了一节《我的“长生果” 》。课堂上,学生听讲还行,但对课文的理解还有很多问题。在工作室活动中,我就把学生不会读课文这个问题提了出来。“室友”又是见仁见智,最后讨论出高年级段学生读书三步骤:一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查生字词,了解词义,默写生字;二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划分层次;三读,解决课后习题。
随后,我又和高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沟通,确定课堂先不讲课文,领着学生学习如何预习课文,让学生明白预习不仅仅是把书读一下就行了,对学生也提出了三读的要求。
半学期后,我和我的学生不但自己读书,而且也开始换书读,共同分享好书。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不是自发形成的,开始时,对那些不喜欢甚至就是从不读书的家伙要来点“威逼”,当然还要有些“利诱”。我经常告诫自己。教育学生,其实就是教师自我的修炼。虽然他们现在的成绩仍然让人头疼,两极分化依旧严重,但我不急,我知道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时间久了,坚持下来,效果就慢慢出来了。我需要的是,示范、引导、激励,再加些强制,然后就是等待了。
我对自己说,将阅读进行到底,他们会有破茧而出的那一天!
(本栏责编 肖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