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路径选择
[摘 要]红船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的精神之源,其蕴含的首创、奋斗和奉献的精神实质,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之中。红船精神的内涵和实质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内容非常契合,对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在纲要课程教学中融入红船精神教育,既要注重从理论上把红船精神的内涵和实质融入纲要课程教学中去,又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验式实践教学,融红船精神于课堂、校园和社会三方面实践教学之中,使红船精神内化于学生之心。
[关键词]红船精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融合;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9)09-0120-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9.09.022
青年是国家的前途与民族的未来,着力培育好青年一代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1]。红船精神作为五四运动后优秀青年分子在创建中国共产党过程中形成的首创、奋斗和奉献精神,对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三观”,培养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和社会奉献意识等方面,均具独特教育意义。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实践,把红船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以蕴含红色文化精神和典型红色案例,对青年学生进行以核心价值观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品格教育、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对提升高校纲要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引导和推动作用。
一、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课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优秀精神的形成和流传必定经历了时代淘洗和历史积淀。红船精神作为党的革命精神之源,是在近现代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优秀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早期共产党人勇敢创新、拼搏奋斗、服务人民的群体精神特征。2005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高度概括了红船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2]。积极把红船精神融入以中国近现代纲要为主的思政课程教学,对推进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大学教育是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健全人格的主渠道。红船精神具有天然的红色教育功能,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精神和奉献意识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引领价值和意义。红船精神蕴含的首创、奋斗和奉献精神是当代大学生所应具备的优秀因子,也是高校人才培养重要目标,与大学生的育人培育形成了三大对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接;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与树立大学生坚定理想、艰苦奋斗精神的对接;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与培养大学生奉献、进取、服务社会意识的对接[3]。通过融入纲要课等思政课程教学,把红船精神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去,使其成为指引他们奋然前行的思想明灯。
高等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关键阶段,只有培养大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敢为人先的勇气和担当,才能真正破除陈规,实现突破。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不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虽然学习能力较强,但在实践能力、胆略等方面表现较弱,直接影响到高校育人目标的完美实现。高校要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的首创精神,引导青年学生敢于投身社会实践,奋勇开拓,努力创新,推动其创新素质不断养成,敢于直面挑战,勇担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重任,争做时代创新人才。
新时代的中国正经历着快速发展和深刻变化,各种文化思潮碰撞,价值的多元化,经济市场化的发展,新媒体、自媒体的广泛渗透,严重冲击着大学生的理想价值观念,影响到大学生正确核心价值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况且,现在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物质条件较好,没经历过大挫折,很多人缺乏为理想而拼搏奋斗的精神。弘扬红船精神,推进学生学习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培养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与良好的意志和乐观积极的心态。
大学生正处于思想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成型时期,但整个社会环境在客观上已影响到大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目前,拜金主义盛行,家庭教育缺失,还有校园里流行的不健康的“泛文化”等,这些不良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学生。比如学生自我利益至上思想的加重、社会责任感意识不强、缺乏团体协作精神等。红船精神蕴含的奉献精神具有强大的道德感化力量。通过学习红船精神,引导和培养大学生关心国情、党情、民情,强化社会责任意识,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职业观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深入挖掘红船精神的教育价值,将其融入纲要思政课程之中,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有助于大学生深化爱党爱国情感、坚定理想信念,形成顽强拼搏的坚韧品格和良好的职业奉献意识,增强大学生的信心和勇气。
二、红船精神的内涵与纲要课程教学内容的高度契合 以首创、奋斗和奉献精神为内核的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红色基因,是中国革命的伟大精神之源,承载着我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社会主义红色文化的初步凝练和体现。将红船精神为起源的红色文化精神与纲要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让大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四个选择”的必然性、合理性,增强大学生的“三观”意识,无疑会大大增强历史的可信度、真实感,提高纲要课程的教学实效。
红船精神的内涵紧密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历史中,是在共产党建立过程中形成的,二者高度契合。红船精神是在近现代中国各阶层人士进行艰苦卓绝奋斗屡屡失败的情况下,共产党人创造出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文化运动思想的推动下,被俄国革命实践检验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入中国,在五四爱国运动中,早期共产党人已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进行斗争。尤其在共产党初创的艰难岁月里,许多共产党员面对军阀黑暗统治,不惧危险,勇于奋斗,最终在南湖红船勇敢建党,展现出不同常人的意志和精神状态。从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到广东马克思主义小组的筹建;从上海一大召开到南湖游船建党,到处都留下了早期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光辉足迹。这期间经历了种种困难,经受了多种考验,甚至与反动军阀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但就在此种恶劣的环境下,凭借果敢、勇气和胆识,早期共产党员在许多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如在上海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上海共产党,制定颁布了第一部黨纲、党章,第一次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等等,无不体现出伟大的首创精神[4];他们以牺牲自我的精神,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忠于共产主义信仰,涌现出了李大钊、夏明翰等无数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勇于献身的伟大斗士,体现了为理想而坚贞不屈、不懈奋斗的精神风范。在创办共产党的活动中,他们深入工农群众,关怀人民的切身利益,涌现出王尽美等许多为革命甘愿奉献生命的先烈典型,体现出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可见,正是在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红船精神,其内涵及其实质由建党初期发轫而贯穿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伟大实践中。
纲要课程作为高校一门重要的思政课程,在传授历史知识基础上,主要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等诸多功能,而红船精神恰恰是这些教育精神内核的集中体现。纲要课程内容贯穿了在中国近现代历史基本国情的基础上,中国人民是如何选择马列主义、选择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就中国近现代史的主流和实质来说,是近现代中国一批批志士仁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在近代中国历史大变局下,为挽救民族危亡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奋斗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28年艰苦卓绝的革命,走向成功、建立新中国并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推进一穷二白的落后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这个过程艰难而曲折,同时也彰显各种光芒,充满了丰富的创新、奋斗和奉献素材,涉及到许多具体的红色案例,对引领青年学生形成坚定理想、艰苦奋斗、奉献社会的思想和社会意识具有积极作用。红船精神是在黑暗的军阀统治下实现光明的一大突破,反映出共产党人独立探索,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开端,而这一伟大梦想贯穿于整个近现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之中,与纲要课程的教学内容高度契合。将红船精神融入纲要课程教学,将进一步推动大学生深度了解“四个选择”,坚定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红船精神的内涵和实质贯穿了纲要课程内容的始终。作为一门思政类历史课程,纲要课程不仅应承担起传授历史知识的功能,更应当积极主动地担负起传承与弘扬红船精神的价值功能。因此,我们应当在对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到独立中国、富强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科学认识红船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对后来红色精神文化的重要奠基性作用,深刻揭示红船精神在推进中国历史命运转变中的重要历史作用。通过对纲要课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与红船精神深刻内涵的细致讲解,从而使红船精神在新时代得到弘扬与传承[5]。纲要课程的性质就是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尤其是共产党的发展史来推进对大学生的理想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教育,而诞生于共产党发展初期中的红船精神,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来源。红船精神内涵丰富,案例鲜活,在纲要内容的教育中融入红船精神教育,对于引导高校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纲要课程教学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6]。
三、红船精神融入纲要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路径选择 (一)把红船精神的内涵和实质融入纲要课程理论教学内容
中国近现代历史是一部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懈奋斗,走向民族独立、民族复兴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曾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三句诗,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命运[7]。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实践中,始终贯穿着宝贵的首创、奋斗和奉献精神,而这恰是推进中国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结合纲要课程的具体内容,重点讲述纲要课程是如何与红船精神相融合的,既要讲清红船精神的形成背景、内涵和价值意义,又要挖掘背后的红色故事,理论与故事结合,让学生从故事中得到感染,深刻把握红船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并最终化为指导自己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
首先,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核心,是推进事业兴旺发达的动力之源。首创精神就是创新精神,包含着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在党领导下的创新史。实践创新方面,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红船建党,缔造了中国第一个马列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城市中心论”思想主导中国的情况下,独立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并取得革命胜利;在社会主义革命中,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独特改造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第二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取得了两类矛盾学说等重大理论成果;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模式。在理论创新方面,丰富发展了马列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强大思想武器。创新是推进中国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处处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所以,在讲述纲要历史的时候,要运用多种材料、多个角度去阐述创新精神在近现代历史中的重要体现。同时,联系现实,以“中国芯”和华为5G事件说明创新对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次,奋斗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支柱,是推动事业前进的胜利之本。奋斗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支撑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8]。所以,共产党之所以能发展壮大,主要原因在于能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并为之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曾用一句话形容共产党的发展:“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发展壮大,正是共产党人坚持坚定的理想信仰、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结合大革命失败的历史关头涌现出的为理想而牺牲的事迹、土地革命时期坚持斗争的白区地下党员的革命事迹、长征途中红军为理想奋斗而不怕牺牲的英雄群体形象、新中国成立后为建设社会主义而放弃外国优厚待遇归国建设的一批批杰出科技工作者等等红色案例和素材,深刻阐明理想、奋斗在中国共产党推动国家、民族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最后,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本质,是推进事业前进的德政根基。奉献精神的关键在于党的一切决策和措施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9]。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都體现出人民至上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从建立就胸怀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初心与使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人民至上的思想作为自身奋斗方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建立了密切联系群众的路线,为国家的独立、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复兴,努力拼搏,无私奉献,一步步取得胜利。在给学生讲述近现代史时,要突出在领导革命和建设中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本质属性,更要结合具体红色案例进行深度挖掘,彰显个体和群体奉献精神形象,从而向学生传递奉献国家、服务社会的精神和意识。
(二)注重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验式实践教学
思政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把红船精神全面融入纲要课程教学,就要结合纲要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求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创新,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通过不同形式的体验式实践教学,提高红船精神融入纲要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融红船精神于课堂实践教学之中。课堂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政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通过更新教学方法,创新体验式实践教学手段,推进红船精神与纲要内容的有机融合,尽可能避免脱离学生思想实际和现实的空洞说教。在深刻把握红船精神内涵和实质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课程情况和课堂条件,以课堂为平台,教师作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创新适当的体验式实践教学方法方式[10]。采用的主要方法和方式有讨论、专题教学、主题辩论、主题演讲、模拟教学、典型案例分析、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等。通过这些形式,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能力,在师生互动中学生的思想得到交流、碰撞;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开放的伟大实践,可以加深对红船精神内涵和实质的理解,并将其融入学生思想行动之中。比如,在讲到红船精神的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时,我们可以选择李大钊同志被北洋军阀匪徒杀害时法庭辩论的情况进行情境教学、角色扮演。事先应由老师组织学生了解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杰出贡献,讲述他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强信念和共产党的无比忠诚的情形。在组织活动中,可以借助简单道具设置法庭、警棍、皮鞭、绞刑架等还原当时刑场场景,挑出学生扮演法官、匪徒和李大钊,展开辩论。通过人物神态对比、语言对比、行为对比,突出李大钊对理想的坚持、对党的事业的忠诚。辩论中,可以播放国际歌,烘托李大钊为共产主义理想而不怕牺牲的精神。通过这些方法和形式,再现李大钊为真理而不屈斗争的高大伟岸形象,让学生深切感受英雄人物对理想的无比追求、对党的无限忠诚精神风貌,进一步领略红船精神的强大吸引力和感召力。
2.融红船精神于校园实践教学之中。要在课堂之外强化对红船精神的理解,就要推动红船精神在校园活动中的渗透传播。结合纲要课程的有关内容,联系当今校园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开展校园实践教学,融红船精神于各类活动之中。这要求老师拟定合适计划,结合纲要课程内容、要点热点、历史关节点、学生关注点,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结合红船精神蕴含的创新、奋斗和奉献的精神实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实践活动。其主要形式可以有专题讲座、历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红色影视作品欣赏、微视频比赛等等。把创新、奋斗和奉献精神融入精彩纷呈的实践活动之中,通过多样化的校园实践教学,凸显活动的红色底蕴,增强红船精神的价值引领作用。我们可以结合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开展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重大科技创新作品图片展览,配合校园学生创新科技作品展,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精神的宣传和教育,推动大学生关注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之际,开展新中国成立之前红色影视作品展播,通过《建党大业》《南昌起义》《井冈山》《长征》《百团大战》《建国大业》等不同时期的影视作品,展现中国工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不懈奋斗的艰难历程和辉煌岁月。同时在欣赏红色影视作品之后,要组织学生对坚持理想和奋斗精神的讨论,要求学生撰写影评,借此机会开展红色影视作品欣赏征文比赛,在活动之中让学生体会坚持理想与奋斗精神的重要意义。利用迎接建党98周年的机会,开展我党诞生以来优秀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典型人物的评选,在老师设定基本人物范围的情况下,让学生查找资料,深入了解优秀共产党员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具体细节,从典型人物身上感受宝贵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党和人民的奉献精神和服务社会的意识。
3.融红船精神于社会实践教学之中。社会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实践的积极性,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注重学生实践体验,把创新、奋斗和奉献精神融入社会实践之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增长对社会、对国家的关注。江苏地区经济发达,各种资源丰富,红色遗址众多,可以利用本土资源进行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教学,如参观考察(历史遗址、红色旅游地、特色社区、优秀企业等)、基地实践、社会调查等,把红船精神的实质与相关实践活动有效结合,突出体现社会实践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本地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如新四军纪念馆、韦岗伏击战战场、渡江战役纪念馆、烈士陵园等,这些红色遗迹和纪念馆蕴含着党为人民奋斗、奉献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老师还可以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切身体悟革命先辈为理想而不懈奋斗、勇敢献身的精神,同时组织学生开展红色印记寻访、动手祭扫陵园,在实际行动中践行红船精神。组织社会调查也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教学方式。在调查中,侧重对红色遗址、优秀党员、创新社区、特色微企等方面素材的调研。通过对具体细节的了解,理解国情、世情、党情变化下,红船精神是如何在这些目标上得以体现的。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加深对党、国家、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的了解,坚定其理想信念,增强奋斗意识,强化其历史使命感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最终使红船精神内化于学生心中。
红船精神集中体现了革命传统、人格典范和人文精神相融的红色文化意蕴,是共产党人战胜困难、取得革命胜利的精神源泉[11],对于培育新时代高校有理想、敢创新、能力强、乐奉献的青年學子有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和现实意义[12]。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推进红船精神与纲要课程的融合,加强红色文化精神对思政课程的价值引领,最大程度上实现其思政传导功能,着力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9-05/01/nw.D110000renmrb_20190501_1-02.htm.
[2][4][12]郑建锋.试论红船精神对高校育人工作的价值引领[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14):83.
[3]邹建良.“红船精神”融入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2).
[5][6]高凡夫.红船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价值与路径[J].嘉兴学院学报,2018(4):3.
[7]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36.
[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4.
[9]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
[10]韦建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功能、困境与路径[J].高教学刊,2017(18):39.
[11]杨燕群.“红船精神”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实践[J].纺织服装教育,2013(4):260.
(责任编辑:刘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