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余秋雨点评青歌赛谈高中记叙文的写作

    孟宇辉

    隆力奇杯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上,有个一分钟情景会话环节,歌手在一分钟内选出题目讲述故事,评委当场点评打分。现举一例:

    歌手:我选《我的第一个老师》。我的第一个老师是我的母亲。母亲喜欢唱歌。在深夜,母亲一边推磨,一边唱歌,我觉得很好听,就跟着学。母亲不知道她成了我的第一个老师。

    余秋雨点评:母亲在深夜一边推磨,一边唱歌,母亲完成了两种喂养。一种是磨成粮食,喂养孩子;另一种喂养,深夜干活,劳累时用唱歌释放劳累,无形中完成了精神上的喂养,用一种淳朴的形式使文化精神传递。

    余秋雨评委对歌手的一分钟内容给了满分,他精彩的点评也给了故事的主题一个精彩的升华。

    从作文写作的角度,我感触很深。可以说选手和余秋雨评委合作完成了一篇精彩的记叙文构思。针对平时学生写作记叙文的问题,现结合上例就高中记叙文写作中的两个重要方面谈一下看法。

    一、选择熟悉的典型材料

    原生态歌手会话的素材来源于自己的生活,来源于身边的人和事。歌手谈了自己的母亲,选择了有关母亲的典型事件。余秋雨说:“深夜、磨房对于农村出身的我感受很深,很亲切!”深夜、磨房、唱歌,歌手之所以能打动评委和观众,是他恰当地选择了来自生活的熟悉的典型材料。

    在平时写作训练中,这样的材料可以来自各方面,如话题“温暖”的习作,有的学生写自己感冒了,同桌问候和关爱给了自己温暖;有的写母亲在冬日里给自己织毛衣,母爱温暖了生命的冬季;有的写自己在叹息人心不古的时候,却得到了别人一次无私的帮助,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更动人。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材料,单是在成长中父母给与我们的点点滴滴就书写不尽。可不是吗,当我们厌烦母亲的几句唠叨时,母亲已无言地给你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当我们对父亲的一句责骂而耿耿于怀时,却发现父亲在大雪中等候你平安归家的身影。生活中有许多人、事、物总会拨动我们的心弦。素材来自熟悉的生活,写作需要生活。

    很多高中生不善于选用材料,事无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会围绕主题要求选择典型的材料,写不出具有表现力的记叙文。这是选材是否典型的问题。“大处着眼,小处落墨”,要选用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对表现中心思想起重要作用的材料要详写。要及时捕捉自己熟悉的生活,收集并思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发现并撷取生活的闪光点,用典型的材料写出亲情的关爱或人生的回味,写出真情,写出精彩。

    二、升华主题,挖掘思想

    准备好了材料,还有一个立意的问题。很多学生的记叙文,内容很丰富,但读后总让人感觉平淡,这是因为文章没有挖掘出深刻的意义。立意要着眼于“深”,要深入挖掘材料的意义、价值。“母亲在深夜一边推磨,一边唱歌,母亲完成了两种喂养。”余秋雨先生“两种喂养”的点评实际上是把一个感人的故事,上升到了生命的传承和文化精神传递的高度,立意一下子深刻了。

    我们知道提炼素材的过程就是挖掘主题、深化意蕴的过程,高中学生要学习点化平淡的生活,要善于从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它为什么触动你?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由点推及到面,让立意达到不凡的境界。比如对于人物可以着眼于精神世界的挖掘。作家莫言的《母亲》,在记叙了母亲艰难生活的几件事后,用议论的方式把给予“我”生的力量与勇气的母亲,推及到具有群体意义的“母亲”:“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使我感到了一种不可消灭的精神力量,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

    记叙文升华主题、挖掘思想通常通过一些抒情和议论来实现。2008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好奇心》,写奶奶隔着相距不过几米的屋子,隔几分钟就喊一下爷爷。奶奶的言行让孙女好奇。于是,孙女进行了一番“侦察”,结果“侦察”到了“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作者在叙事后有精彩的议论抒情: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就是我所爱的人,我惦念的人,必得在我看得见的地方,我手够得到的地方,我能够走到的地方,好好的存在着。精到感人的议论抒情,是这篇记叙文的亮点之一。

    综上所述,我们从余秋雨点评青歌赛中得到启示:典型材料和升华主题两方面有机结合,才能写出精彩的记叙文。

    (作者单位:淄博七中)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