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及规划对策

    魏 利 王玉光

    摘要:从1951年在美国西海岸加州斯坦福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科技工业园——斯坦福科学工业园开始,世界上已有各种名称和类型的产业园区1000多个。这些产业园区已经成为发展现代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对这些国家和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发展了重要推动作用。

    我国的产业园区建设在完成了第一次创业的要素聚集和数量扩张任务之后,已经进入了“第二次创业”的质量全面提高阶段,因此很有必要结合当今国际国内经济格局变动与我国产业园区建设状况进行总结,对于我国产业园区未来建设发展的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产业集群;产业园区;发展趋势;规划对策

    1 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地域中,集中了大量的具有产业关联的企业,以及相关服务、管理和科研等支撑机构,在此特定空间范围内共享包括专业人才、市场、技术和信息等诸多产业要素,从而使产业和企业间产生共生效应,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力,因此获得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双重效益的现象。

    在产业集群中,除了企业外,还存在大量的组织机构,如协会、商会、各类中心、大学和研究机构等,一个特定的产业园区往往就是一个产业集群区域。

    产业园区是运用政府的力量造成产业的地理集中,创造一个全新的产业集群,从而获得更高的生产率和竞争优势,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的一种实践体现,而产业集群是产业园区的一种本质特征。区域竞争力的提高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内产业集聚的速度和强度、数量和质量,而产业园区常常能成为产业集聚的“蓄水池”,并由于它自身强大的制度有时形成渗透力较强的渗出效应,一次来建立完整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实现区域竞争优势的产生和持续提高。

    2 我国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现状

    总体来说,我国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大致有三种:a. 政府推动的外生型发展模式,b. 以市场为主导的内生型发展模式,c. 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互动的即内生与外生相结合的混合式发展模式。从国内运作较成功的产业园区看,其发生发展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因而各种模式也无所谓优劣之分。哪个产业园区选择哪种模式最终都是根据所在地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与园区本身的内外部系统环境和发展阶段所决定的。

    2.1 政府推动的外生型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在园区建立与发展之初,其功效与作用较为明显,如政府给园区发展提供大量资金、土地,主管其日常运营,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社施建设,还提供园区赖以生存的基础研究和培训所需的设施,制订一系列产业政策和人才政策等优惠措施,为园区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物质环境和智力环境,使园区能快速成长。

    但是,随着园区的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这种由于政策干预过多,机构膨胀,效率低下的弊端就会不断显现,不能完全促成园区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结合。

    2.2 以市场为主导的内生型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以市场为主导,即产业园区在其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或力量是以从事经济活动为主题行为的企业或民间组织的科研机构等。其最主要的优点在于消除了来自政府的一些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实行园区各类企业、研究机构等主体的资助管理与自主创新发展,企业主体发展的自由度较大,园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2.3 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互动的即内生与外生向结合的混合式发展模式

    混合型发展模式就是将内生型和外生型这两种发展模式结合起来,汲取各自的优点,弥补各自的缺点,平衡市场与政府功能,是一种能适应中国当前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并能促进园区企业与园区的进一步可持续的互动发展模式。

    3 现代产业园区存在的问题

    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对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国际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其自身的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3.1 发展机会的不平等

    各类产业园区行政级别不同,造成审批权限和所能享受的政策条件差异巨大,发展机会不平等。在不恰当的政绩观和地方利益驱动下,造成了园区间的恶性竞争,形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同时,全国各类产业园区发展评价指标片面重视招商引资数量、产值、出口额等数量指标,轻视内在竞争力、发展可持续性、创新能力等质量指标,进一步助长了产业园区粗放型的发展模式。

    3.2 过渡依赖土地经营

    这是我国产业园区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近几年各种国家级工业园已达上百个,同时还有数不清的省级以下产业园区,由于全国各类产业园区快速推进,农村耕地被占现象非常严重,城市外延无序扩大导致农村经济的被挤压和被破坏,甚至威胁着今后的粮食供应能力。

    3.3 不顾及环境成本

    产业园区是各级地方政府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片面的市场机制稽核这片面的政绩意识,在片面追求GDP的增长下,驱动着各类产业园区在建设中不及资源环境成本,而追求短期利益的污染转移是招商引资行为,更是极大的冲击着经济与资源环境的统一协调。

    3.4 园区企业没有形成共生体系

    我国大多数产业园尽管也有较高水准且共同的用水、电、热极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但同在一个园区内的企业间的冠以如同现代高楼公寓里的邻居,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在传统的经济环境中创新,企业呈孤立状态,缺乏专业化分工与合作,企业间缺乏诚信,交易成本高,无法形成有效的创新环境。因此,很难建立起园区系统内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网络,因而难以形成促进肥料再生利用的现实途径。

    4 我国产业园区的规划对策

    中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工业生产中资源浪费严重切综合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对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三赢,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探讨的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依靠污染的末端控制来处理工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寻求新的模式。目前已出现一些积极的模式,如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

    总体而言,现代产业园在规划方面首先是强调资源利用集约化原则,即根据工业生态学原理和循环经济理念,基于工业生态链组织的模式,通过对工业园区内物流和能源的正确设计,模拟自然系统建立产业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实现物质闭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

    因此,可将园区工业用地进一步细分,对位于物质能量循环链的结构,分为生产型用地、消费型用地、分解型用地以及补链消费型企业用地。在用地的空间布局上突破原有规划模式,企业间为实现运输费用最小化,将同一生产链上的企业集中布置。对园区内其他不同种类、不同品质、不同大小的物流、能流、信息流进行集成、分析,形成物质充分循环利用,能量交换梯级使用和环境源头治理的生态产业链和生产网。

    除此之外,在现代产业园规划中还应注重复合开发模式的积极运用。世界科技工业园正在步入“复合发展时代”,创建现代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园,不仅要体现生产经济的要求,还要符合城市社会功能要求,创造良好的生产与生活环境,因此,规划应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需要,注重园区与城市其他区域之间的发展联系,将园区周边的有利因素延伸至园区内部。

    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以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为主题的现代产业园的运作将最终遵循园区功能、能源保证、环境承载力“三统一”原则。因此,现代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应在集约化和复合化基础上,着重于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和制度,全力发展上下游服务业及相关产业,全面优化园区生态环境的结构体系和运作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推进现代化产业园区的工作近土产业结构和鞋、技术和谐、市场和谐、环境和谐的更高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5.

    [2]顾朝林,等.中国高技术产业和园区[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

    [3]陆立军,裘小玲.中国工业园区发展.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4]陈桃.工业园发展的必由之路[J].产业经济,2006.10.

    [5]耿虹,祝文明.现代产业园区——历程、趋势与对策[M].理想空间,2007.11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浅谈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

    聂森摘要: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之中也逐渐引用了先进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很

  • 卫星天线过顶盲区时机分析

    晁宁+罗晓英+杨新龙<br />
    摘 要: 分析直角坐标框架结构平台和极坐标框架平台结构星载天线在各自盲区状态区域附近的发散问题。通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