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造梦、护梦、圆梦的使者
编者按:
高淑萍老师现任教于郑州市惠济区东风路小学, 她先后荣获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骨干教师等称号。2013年,高老师被评为“惠济区最美教师”和“郑州市杰出教师”。她的美源自她的课堂,她的杰出来自她的教学。每一天,每一节课,她都与学生们一起享受着课堂的灵动和愉悦。15年的教学生涯,高老师最初的教育梦想从未改变:做一位造梦、护梦、圆梦的使者,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播撒梦的种子,使学生带着梦想越飞越高。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深知此话的分量。有梦想,心灵才会飞翔。生命与激情同在,岁月与青春同行。15年的教学生涯,最初的教育梦想从未改变:做一位造梦、护梦、圆梦的使者,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播撒梦的种子,使学生带着梦想越飞越高。“高淑萍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聚集了一批有这样教育理想的老师。“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因为路过你的路,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追逐着你的追逐。”这首歌不会被遗忘,它真实地反映了共同奋斗的朋友们的共同感受。忙碌,却充实,工作室的每位成员真实地享受着教育的幸福。
梦之源——海纳百川
谦逊好学,有容乃大。学生闪烁的智慧,同行钻研的激情,前辈敬业的严谨,都是通向梦想的力量。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谁走在前面,谁就是老师。教师要博学多才。国家特级教师贾志敏曾说过:教师应该是个杂家,即“半个书法家” “半个演说家” “半个作家” “半个编辑” “半个播音员” “半个演员” “半个幽默大师”……如果我们真能全部做到上述要求的话,那就应该是一个“教育专门家”了。一个想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必须从最基本的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在新课改的氛围中,终身学习的理念得到了提高,力求使自己由“桶水”变成“活水”或“涌泉”。陶行知说: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传染许多人好学。就影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先要有好学的先生。几年来,我每天都坚持阅读一小时左右,或读文学艺术,或读教育专著,或读医学保健等。业余时间,我还通过自学拿到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科和本科文凭,同时还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学习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实,读书使我更加有底气,更加自信,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使精神变得高贵,亦使生命变得深刻;读书,让我们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
改变,从阅读开始。每月的第一个周四下午,我会带领工作室全体成员沉浸在淡淡的书香之中。工作室中每人手捧一杯香茶,一起品读王崧舟的诗意语文,感悟薛法根的妙语连珠,走进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聆听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每次大家轮流主持,谈心得,说体会。时间总是于谈笑间悄然流过,大家却充实快乐无比。回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团队成员更是不遗余力地推广阅读。古诗文、童话、小说,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各有主张,自由演绎。孩子的心是一片沃土,种什么长什么。给孩子推荐优秀的读物,语文老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两年来, “师生共读整本书”实现了教学相长。读书,坚持不懈地读,从根本上给每位成员带来了改变,这是成长的第一步。
梦之翅——内省致远
内省言行、反思超越,是教师专业素养获得提升的内在保证。教师在言语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和批判中成长。
想成为名师,必须学会独立思考,学、问、思、辨、行五者相结合。在刚走上教学岗位时,年轻的我很想把课上好,可又不知如何上。于是就经常看一些教学杂志,发现好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就赶紧记下来,模仿着去上。慢慢地,我也能设计教学了,领导听过几次课,评价还不错。我仿佛领悟了教学的“真谛”:要上好语文课,一是要有扎实的功底,二是要有精彩的设计,三是要有真挚的情感。可是随着研究的深入,随着新课改的到来,我越来越觉得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些走形式,实效性差。经过一阵痛苦思索,我发现,原来我追求的是教师自己所谓的教学艺术,却忽略了对学生学习主体的研究。我不去问学生心中究竟有什么疑问,却把力气用在如何设计高明的问题上;我不去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却去琢磨如何形成“先声夺人”的效果;我不去考虑学生学习方法,却去琢磨所谓的巧妙教法……看来,我的确是走入了只研究教师、只研究教材,而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误区。
经过不断反思和探索,2003年,我从一年级实验班带起,一直把学生带到六年级。伴随新课改一起走过了6年,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觉得自己是在公开课的磨砺中成长起来的。公开课能让人迅速成长。凡是上过公开课的老师会有同感,上一次公开课,自己先要查阅很多资料,这在无形中就是一种积累。另外,有专家的悉心传授,有同行的诚恳建议,会让你逐渐从“偶像派演员”变成“实力派演员”,比起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点滴积累进步要快得多。我非常赞赏特级教师窦桂梅对公开课的形象比喻:上公开课,就像家中来客必定要打扫庭院、准备盛宴一样,其中有准备的紧张,更有展示的兴奋。这就像过日子,如果没有客人,可能会终年粗茶淡饭、散淡随意,正是那经常光顾的客人,使得我的“家政技艺”一日千里。因此,我经常对身边的青年教师说:“一定要争取多上公开课!”你会在广泛的阅读中丰富自己;你会在许多“师傅”的搀扶中学着站立;你会在精心的设计中避开许多弯路。因此,工作室活动以打磨公开课为切入点,“同课异构、辩课争鸣”是工作室主要的教研方式。工作室成员谢伟伟与乔峰玲老师执教的《我是什么》教学案例,让我们争辩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的融会贯通;毛秋风与赵利霞老师的文言文教学,让我们领略古文化的精深。通过“同课异构、辩课争鸣”活动,学员们时时碰撞的智慧火花,确实让我们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了各自的教育教学水平。这两年工作室中有5节优质课获得市级一等奖,两节获省级奖励。
梦之巅——形成风格
做一名教师,是我今生的幸福;做一名名副其实的名教师,是我一生的追求。
每一位名师,都有其独特的教学风格。王崧舟老师的儒雅诗意,于永正老师的机智幽默,窦桂梅老师的深邃激情,薛法根老师的质朴灵气,闫学老师的母性温润……名师们自成一格的教学艺术,令孩子们陶醉,令听课老师们倾倒。他们个个都是我心目中的偶像,我何时也能成为独具一格的教师呢?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它和所有的艺术一样,需要用心用情去雕琢每一个细节,展现一种独特的生命智慧。但是教学艺术和歌舞绘画文学创作等艺术又有一个本质的区别,这些艺术形式讲究的是个性的极度张扬,而教学艺术追求的是一种“配角”的艺术。真正的教学艺术不在于教师燃烧了多少才情,而在于他点燃了多少生命的火把。教学艺术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教师在教学中自己的光芒盖过了学生,课堂成了教师表演的天堂,学生在教师的超强表演力的吸引下跟着动起来;第二种境界,和学生一起动,把自己的生命激情与学生生命世界融为一体;第三种境界,让学生动起来,却看不见教师过多的痕迹,课堂的行云流水都是学生的云与水,而不是教师自身的表演。教学无痕是教育的至高境界,我一直在向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地迈进。
走过公开课的喧闹,现在的我对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作为语文教师,不应该是在教语文,而是以自己的思想去点燃学生的思想,以自己的语言提升学生的语言层次,教学过程是互动的、对话的、流动的。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习文章首先吸引学生的是文字中的精神滋养,而不是那些语言表达形式,语文教学应从内容着手,带动对形式的领悟。引领学生在情感和文字里走个来回,而最终落脚在情感的深化和思想的磨砺上。在实践中,我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其基本框架是:话题切入—探究文本—挖掘创新—链接生活—升华自我。我上课追求的不再是“生动”,而是努力让学生“心动”,唤起那种内在的、心灵深处的涌动,甚至是心灵的震撼。让他们心中充满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充满对语文无尽的热爱。
教师的生涯中没有香车宝马,没有歌舞闲暇,可是我愿做教育这片净土上的一朵小花。当面对那一双双清澈的眼睛时,我就会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激情;当面对那一张张真诚的笑脸时,我就会觉得自己更加年轻与丰盈。用智慧去启迪心智,成就孩子的梦想,做护梦、造梦、圆梦的使者,是我人生的一大乐事,我将乐此不疲,永不停歇。
高淑萍老师现任教于郑州市惠济区东风路小学, 她先后荣获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骨干教师等称号。2013年,高老师被评为“惠济区最美教师”和“郑州市杰出教师”。她的美源自她的课堂,她的杰出来自她的教学。每一天,每一节课,她都与学生们一起享受着课堂的灵动和愉悦。15年的教学生涯,高老师最初的教育梦想从未改变:做一位造梦、护梦、圆梦的使者,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播撒梦的种子,使学生带着梦想越飞越高。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深知此话的分量。有梦想,心灵才会飞翔。生命与激情同在,岁月与青春同行。15年的教学生涯,最初的教育梦想从未改变:做一位造梦、护梦、圆梦的使者,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播撒梦的种子,使学生带着梦想越飞越高。“高淑萍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聚集了一批有这样教育理想的老师。“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因为路过你的路,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追逐着你的追逐。”这首歌不会被遗忘,它真实地反映了共同奋斗的朋友们的共同感受。忙碌,却充实,工作室的每位成员真实地享受着教育的幸福。
梦之源——海纳百川
谦逊好学,有容乃大。学生闪烁的智慧,同行钻研的激情,前辈敬业的严谨,都是通向梦想的力量。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谁走在前面,谁就是老师。教师要博学多才。国家特级教师贾志敏曾说过:教师应该是个杂家,即“半个书法家” “半个演说家” “半个作家” “半个编辑” “半个播音员” “半个演员” “半个幽默大师”……如果我们真能全部做到上述要求的话,那就应该是一个“教育专门家”了。一个想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必须从最基本的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在新课改的氛围中,终身学习的理念得到了提高,力求使自己由“桶水”变成“活水”或“涌泉”。陶行知说: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传染许多人好学。就影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先要有好学的先生。几年来,我每天都坚持阅读一小时左右,或读文学艺术,或读教育专著,或读医学保健等。业余时间,我还通过自学拿到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科和本科文凭,同时还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学习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实,读书使我更加有底气,更加自信,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使精神变得高贵,亦使生命变得深刻;读书,让我们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
改变,从阅读开始。每月的第一个周四下午,我会带领工作室全体成员沉浸在淡淡的书香之中。工作室中每人手捧一杯香茶,一起品读王崧舟的诗意语文,感悟薛法根的妙语连珠,走进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聆听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每次大家轮流主持,谈心得,说体会。时间总是于谈笑间悄然流过,大家却充实快乐无比。回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团队成员更是不遗余力地推广阅读。古诗文、童话、小说,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各有主张,自由演绎。孩子的心是一片沃土,种什么长什么。给孩子推荐优秀的读物,语文老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两年来, “师生共读整本书”实现了教学相长。读书,坚持不懈地读,从根本上给每位成员带来了改变,这是成长的第一步。
梦之翅——内省致远
内省言行、反思超越,是教师专业素养获得提升的内在保证。教师在言语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和批判中成长。
想成为名师,必须学会独立思考,学、问、思、辨、行五者相结合。在刚走上教学岗位时,年轻的我很想把课上好,可又不知如何上。于是就经常看一些教学杂志,发现好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就赶紧记下来,模仿着去上。慢慢地,我也能设计教学了,领导听过几次课,评价还不错。我仿佛领悟了教学的“真谛”:要上好语文课,一是要有扎实的功底,二是要有精彩的设计,三是要有真挚的情感。可是随着研究的深入,随着新课改的到来,我越来越觉得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些走形式,实效性差。经过一阵痛苦思索,我发现,原来我追求的是教师自己所谓的教学艺术,却忽略了对学生学习主体的研究。我不去问学生心中究竟有什么疑问,却把力气用在如何设计高明的问题上;我不去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却去琢磨如何形成“先声夺人”的效果;我不去考虑学生学习方法,却去琢磨所谓的巧妙教法……看来,我的确是走入了只研究教师、只研究教材,而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误区。
经过不断反思和探索,2003年,我从一年级实验班带起,一直把学生带到六年级。伴随新课改一起走过了6年,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觉得自己是在公开课的磨砺中成长起来的。公开课能让人迅速成长。凡是上过公开课的老师会有同感,上一次公开课,自己先要查阅很多资料,这在无形中就是一种积累。另外,有专家的悉心传授,有同行的诚恳建议,会让你逐渐从“偶像派演员”变成“实力派演员”,比起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点滴积累进步要快得多。我非常赞赏特级教师窦桂梅对公开课的形象比喻:上公开课,就像家中来客必定要打扫庭院、准备盛宴一样,其中有准备的紧张,更有展示的兴奋。这就像过日子,如果没有客人,可能会终年粗茶淡饭、散淡随意,正是那经常光顾的客人,使得我的“家政技艺”一日千里。因此,我经常对身边的青年教师说:“一定要争取多上公开课!”你会在广泛的阅读中丰富自己;你会在许多“师傅”的搀扶中学着站立;你会在精心的设计中避开许多弯路。因此,工作室活动以打磨公开课为切入点,“同课异构、辩课争鸣”是工作室主要的教研方式。工作室成员谢伟伟与乔峰玲老师执教的《我是什么》教学案例,让我们争辩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的融会贯通;毛秋风与赵利霞老师的文言文教学,让我们领略古文化的精深。通过“同课异构、辩课争鸣”活动,学员们时时碰撞的智慧火花,确实让我们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了各自的教育教学水平。这两年工作室中有5节优质课获得市级一等奖,两节获省级奖励。
梦之巅——形成风格
做一名教师,是我今生的幸福;做一名名副其实的名教师,是我一生的追求。
每一位名师,都有其独特的教学风格。王崧舟老师的儒雅诗意,于永正老师的机智幽默,窦桂梅老师的深邃激情,薛法根老师的质朴灵气,闫学老师的母性温润……名师们自成一格的教学艺术,令孩子们陶醉,令听课老师们倾倒。他们个个都是我心目中的偶像,我何时也能成为独具一格的教师呢?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它和所有的艺术一样,需要用心用情去雕琢每一个细节,展现一种独特的生命智慧。但是教学艺术和歌舞绘画文学创作等艺术又有一个本质的区别,这些艺术形式讲究的是个性的极度张扬,而教学艺术追求的是一种“配角”的艺术。真正的教学艺术不在于教师燃烧了多少才情,而在于他点燃了多少生命的火把。教学艺术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教师在教学中自己的光芒盖过了学生,课堂成了教师表演的天堂,学生在教师的超强表演力的吸引下跟着动起来;第二种境界,和学生一起动,把自己的生命激情与学生生命世界融为一体;第三种境界,让学生动起来,却看不见教师过多的痕迹,课堂的行云流水都是学生的云与水,而不是教师自身的表演。教学无痕是教育的至高境界,我一直在向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地迈进。
走过公开课的喧闹,现在的我对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作为语文教师,不应该是在教语文,而是以自己的思想去点燃学生的思想,以自己的语言提升学生的语言层次,教学过程是互动的、对话的、流动的。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习文章首先吸引学生的是文字中的精神滋养,而不是那些语言表达形式,语文教学应从内容着手,带动对形式的领悟。引领学生在情感和文字里走个来回,而最终落脚在情感的深化和思想的磨砺上。在实践中,我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其基本框架是:话题切入—探究文本—挖掘创新—链接生活—升华自我。我上课追求的不再是“生动”,而是努力让学生“心动”,唤起那种内在的、心灵深处的涌动,甚至是心灵的震撼。让他们心中充满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充满对语文无尽的热爱。
教师的生涯中没有香车宝马,没有歌舞闲暇,可是我愿做教育这片净土上的一朵小花。当面对那一双双清澈的眼睛时,我就会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激情;当面对那一张张真诚的笑脸时,我就会觉得自己更加年轻与丰盈。用智慧去启迪心智,成就孩子的梦想,做护梦、造梦、圆梦的使者,是我人生的一大乐事,我将乐此不疲,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