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介背景下的设计变革与挑战

    王萍

    摘要:结合当下流行的新媒介技术应用案例和设计现象,分别从技术发展、社会创新和学科发展三个角度论述新媒介技术的迅速发展对设计行业和设计教育所产生的变革和挑战,从而分析并认知设计在新媒介背景下的发展趋势以及对设计人才的培养要求。

    关键词:新媒介 设计行业 设计教育 变革和挑战

    中图分类号:J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1-0086-02

    引言

    在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新的媒介不断涌现,使得信息表达更加多样化,互动方式更多元化。数字媒体的快速发展,客观上促成了社会结构和现实条件的改变,为人们表达自身需求提供了新的语境。至此,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有了新的定位,使原有的经济模式和传统消费观念都随之引发深刻变化,对设计行业和设计教育也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既是客观上的设计变革,也是对设计提出的挑战。

    一、从技术发展的视角看设计变革与挑战

    回溯历史,每—次技术革命都给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平面设计兴起于印刷业的兴盛,海报创作折射出印刷媒体的不断成熟也把平面设计推向顶峰。当声音传播技术、影视技术出现后,广播电视媒体极大地冲击了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重要地位的报纸书刊等传统媒体,当互联网技术出现后,网络媒体和移动终端媒体又开始迅速改变人们的学习、工作和娱乐方式。

    数字化是不可逆转的技术潮流,新媒介也将理所当然地成为设计的潮流与趋势,例如LED拼接屏技术,它由多个屏幕拼接而成,可以是平面的或者立体的,能制造恢弘的舞台视觉。经典案例是苹果公司2010年在发布会上的APP Wall。这种技术目前被频繁地用在博览会的展台展示,户外媒体和舞台效果上。还有全息投影技术也称虚拟成像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技术。它能在空中产生一种虚幻影像,运用直射成象原理可以让观众看到透明介质上的虚拟成象,从而带给观众们视觉上的空间幻象,把观众带到虚拟和现实的双重世界。根据反射成象原理,还可以搭建成金字塔形显示360°立体幻象,这对观察未生产的产品设计方案的全方位形象十分有用。再有3D投影技术,它是用多个投影仪从不同角度投出几个面到一个实物上来形成立体影像。捷豹汽车2013年的全国巡展就是比较成功的例子。上海世博会中的大型球幕投影360°全景动态影像也是这个技术,它可以让观众置身于三维全景画面中,从而形成3D立体环绕影院。

    以上几种新媒介技术能提升视觉冲击力让观众感知,这对吸引大众的注意力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但这些技术还无法满足用户在受到视觉刺激后逐渐膨胀的操控欲望,于是就有了交互。其实受众参与数字信息的交互由来已久,像键盘、手柄、遥控器等传统方式已经实现了将人类动作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让系统识别。现在有更自由的用户交互方式,比如触控和体感。触控互动桌面技术,实质就是个智能桌面,跟一般触摸屏不同之处是它能识别桌面上的物体,通过“光传感器”技术,使得每个显示器下面的像素都能获取桌面上物体的信息,哪怕只是靠近后产生的阴影就能获知。三星和微软合作的触碰桌面就能实现这种效果。这项技术可应用的范围很广_娱乐公司、银行客服、咨询服务、证券投资业,甚至医院。当然要想让人机交互良好,这里面少不了设计师的工作。另一种技术是体感识别,简单来说就是人的动作通过有3D侦测功能的摄像头及红外线捕捉到,再经计算机计算识别,可让人自如地与内容做互动。这种技术已经被大量地用于游戏、电影制作及仿真媒体艺术,当然也可以用于概念产品的营销体验。按照这种思路,人类的表情、动作,或是脑子里想的任何事情只要能被系统识别,就可以自如地与数字内容交互。

    当人的操控欲望发展到彻底交互的地步就希望到达身临其境的境界,用我们设计的信息构成一个虚拟世界,跟真实世界时时融合在一起。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簡称AR)技术能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它是由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发展而来的,是一种实时的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在文化、创意、营销、展示、教育、医疗等多个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中,增强现实技术都能得到广泛应用。增强现实技术的实现需要其他辅助设备的配合,应用较多的有智能手机、IPAD、大屏幕,还包括AR智能眼镜,以及英特尔提出的多点触控黑板、学生活动监视器等。当然AR还能激发更多创意灵感,比如手机界面上的宜家产品手册APP,就是一种非常有新意的营销宣传手段,不仅能更清晰地介绍产品娱乐消费者,还能为塑造品牌形象加分。另外,AR还能为户外广告增色,增加商场互动,抑或改变电子商务的模式,比如日本流行的抓蝴蝶APP。

    科技总是在不断满足人类欲望的同时并不断发展,欲望是创造力的源头,为欲望而创新符合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这里的创造既是对设计的创新,也是对技术的创新,两者之间相生相成,相倚为强。纵观整个工业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依靠创新技术来提高设计过程和产品制造等环节比比皆是。“设计与技术的关系是开发和适用的关系,所有类型的设计都含有技术的成分,而所有的科学技术都是通过设计转化为商品的。”每一次创新技术的出现,都能影响到设计界,这种影响已经渗透设计的各个领域,包括产品、视觉、建筑等,也包括设计思维、设计方法等。

    二、从社会创新的视角看设计变革与挑战

    新媒介的不断涌现加速数字化对社会的影响,在经济、文化、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以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驱动为契机,工业生产和市场环境的改变引发了社会生活领域内人们生活形态的改变。人的欲望暴露在市场经济下就是效率和利益。以上提到过的结合新媒介的设计项目,不是为了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就是为了对品牌产生持续性的影响,总之营销是终极目的,但设计的价值远大于此,在新媒介背景下人们对设计的作用也有了重新定位,不仅仅是产品创新,还能在宏观上解决企业在组织结构和意识形态上的同步创新,甚至于行为引导和社会问题的解决。设计价值也由物质性向非物质性方面转变,设计的探索空间增大。

    全球供应链已进入网络时代,这意味着制造业的门槛被大大降低,正如马云所言:天变了!中国制造业要发生巨大的变化,今天你还在想“Made in China”,但是那个时代正在过去,以后叫“Made inInternet”。人们已经可以在家里制造精密复杂的产品原始模型,凭借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等数字生产工具和Arduino这样的实体计算平台就可以实现。云工厂概念的出现使得大规模生产成为在线服务,这种趋势必定对我国的制造业造成冲击。按照克里斯·安德森的观点在创客的推动下,全球将实现全民创造或将掀起新一轮工业革命。在这种背景下要想让传统制造业转型或升级,提升回报率,设计至关重要,然而这时,设计已经被理解为一种思维模式,是服务于不同系统变化的方法、策略和工具,设计的核心也逐渐从有形物体转向无形的市场供给。在新媒介背景下,设计能帮助解决社会的老龄化问题,改善医患关系,优化公共事务的管理等,还能助推智慧家庭、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策划方案的建设,与其他行业一起共同塑造理想化的现代生活。

    如果说纸媒时代的报纸、书刊、海报、宣传册能使大部分人拥有传播信息的权利,那么今天随着博客、播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形式的出现,传统的传者和受者的单向关系被打破,使所有人一瞬间都拥有了这种权力。在考虑价值约束和个性差异的同时,社会还对大众提出设计技能与设计认知的普及要求。同时,自媒体构成的虚拟社会很大程度上也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除了人人网、开心网、Facebook等传统互联网社交平台之外,还有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APP、微信、陌陌、米聊、遇见、啪啪、抬杠、发誓等新型社交软件,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人与人的交往一下子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而滋生出无限可能。设计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仅是装饰美化,更多的是总体策划、功能设想、沟通方式、信息架构、界面设计,我想其中自然也包括道德、品味和文化价值的维系。

    设计需要多种文化的滋养,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反映,文化在社会的变迁中生长,包括历史的和当代的,它们都是本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远古文化、传统文化,那是先人留下的文化固然需要传承发扬,对当代新生的和正在发展的文化亦不可漠视,那将成为后人的历史文化。信息化的今天我们特别希望看到中国文化特质与世界趋势结合后所创造的新的文化融合,追溯的是中西文化融合引起的美学潮流,消弭界限,但又各具特色。

    三、从学科发展的视角看设计变革与挑战

    设计学原本就是一个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性学科,其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急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尤其是数字化因子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凶猛姿态冲击着设计界。与传统的印刷媒介相比,多感官刺激的数字化新媒体自然更加生动有趣,这种伴随着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发展而来的设计技术也更具交互性和参与性。单就视觉传达设计而言,在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演变后,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其外延在不断扩展,最终形成多栖的设计生态。设计师关注的设计元素也从原来的图形、文字、色彩三要素扩展到现在的加声音、动态、交互之后的多元素,很多设计师开始尝试交互装置、动态图形、活动策划等多媒体、多领域、多技术的交叉设计,或者说寻求宽口径和多样化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手段。

    新媒介的涌现与发展不仅动荡了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对设计学科的其他领域也掀起不小的波澜,设计正从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动画设计等所谓设计圈内的合作,转向一种跨学科、跨领域、全方位的跨界融合和协同创新。意味着设计学科将面临新的定位和任务,设计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也将随之调整和完善。纽约大学教授Ken Perlin在2011年的亚洲计算机图形和互动技术会议上向大家介绍了他们研发的虚拟多媒体工具,利用精密计算机及键盘的交互操作,能产生具有虚拟性和实时性的交互接口。新西兰university of canterbury的博士后Adrian clark介绍了研发的人体接口实验技术“An Interactive Augmented Reality Coloring Book”:他用不同颜色填充预先画好的小鸟,然后用微型扫描仪扫描,小鸟的虚拟立体影像立刻从屏幕前走了出来。这里用到的是AR增强现实技术以及三维扫描技术,结合新技术的创意设计十分具有启发性,近几年在儿童教育和文物虚拟展示领域均有突出表现,比如山西博物院出品的衍生品触控魔卡,通过下载博物院APP扫描明信片上的文物能看到立体影像,并能对其虚拟互动,这一创意实现了大众近距离地把玩文物的愿望,受到广大年轻人的喜爱。还有韩国的ETR1研究所展示了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互动装置,用户可以与虚拟水塘中游动的鱼类互动,做捕捉或喂食等动作。这是我们目前熟知的虚拟投影互动系统,采用的是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投影显示技术,只是这里的投影分为两层,一层是静态影像,另一层是运用红外线感应技术使影像随画面中观众的移动而变化,目前该系统被频繁应用在商场活动和博物馆展示中。以上这些案例可以看出创意的实现是基于测绘、计算机、工程学等其他学科的发展,依托于新媒介。科技的创新让设计更有创意,设计的创新也让科技更通俗亲民,更利于普及和应用。如果没有其他学科支持,设计师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开拓完全陌生的疆土,事实上这些领域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技能范畴或者说研究能力,比如APP的研发设计,博物馆的沉浸式展示与体验,没有工程技术人员的合作,再好的创意都无法实现。所以我们寻求合作,要求跨学科的团队合作和学科之间的融合。于是,新媒介背景下的学科发展对设计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要有融会贯通的设计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有开阔的视野和坚强的信念,能擅长设计执行也能精通设计策略,既要有teamwork的合作意识又要有自我表达的欲望和能力,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还要求有跨界融合的意识。跨界融合,这里的“界”即指领域又指地域,所以我们寻求跨地域和跨文化的融合与创新,最终人的创造力才能得以释放。在新媒介背景下我们看到对设计问题的界定也将不再局限于微观价值,而是设计视角下的社会问题审视与意识形态的创新与变革,而时代赋予设计师的挑战也将同步升级。时代呼唤新的设計教育,科技和设计的融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移情的结果。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浅谈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

    聂森摘要: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之中也逐渐引用了先进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很

  • 卫星天线过顶盲区时机分析

    晁宁+罗晓英+杨新龙<br />
    摘 要: 分析直角坐标框架结构平台和极坐标框架平台结构星载天线在各自盲区状态区域附近的发散问题。通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