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沂蒙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领导体制

王春梅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领导体制的保障。构建沂蒙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领导体制要从提高自觉意识、确立不同层级、不同行业和部门的领导负责制、设立专业的推动沂蒙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决策机构、建立具有统筹和协调多部门联合的执行机构等方面着力。
【关键词】沂蒙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领导体制
【中图分类号】D6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04-0049-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在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会在社会成员的思想中自发生成,需要一个党主导的培育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是由我们党倡导和推动的系统工,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各项活动有针对性地向全体社会成员施加影响,从而促使其形成正确的、符合社会发展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理念。沂蒙精神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文化系统,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具有内容丰富、直观生动、培育面广等鲜明特征。沂蒙精神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内涵,体现为沂蒙人民对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坚定信念、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拥护和支持。无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还是沂蒙精神的传承弘扬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体制的保障。所谓领导体制是指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组织系统进行决策、指挥、监督等领导活动的具体制度或体系。把沂蒙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全过程,深入挖掘和发挥沂蒙精神资源的当代价值,对于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有着重要意义。建立完善的领导体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拟就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效对接,构建沂蒙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领导体制略述管见。
一、构建沂蒙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领导体制可以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三个倡导”,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二字就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要在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中起引领作用,它不是自发形成的。尤其在当下社会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要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就必须注重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既然是有党国家来主导的,就必须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尤其是要有一个完善的领导体制。没有良好的制度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就不能落到实处,没有一个完善的领导体制,就不能保证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价值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运用包括法律在内的各种手段,把提倡与反对、引导与约束、鼓励与惩罚结合起来,严格监督和检查,严格考核和奖惩,为构建先进的价值观体系,帮助人们逐步形成和确立先进的、正确的价值观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持、政策保证和制度保障。”[1](P.453)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真正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就必须构建完善的领导体制,通过政府相关部门一系列正确地决策、指挥、监督等领导活动来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的实效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不仅关系到社会成员个人价值观的塑造,而且关乎全体人民能否同心同德、团结奋进。从长远来看,甚至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关乎能否实现人民幸福安康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2](P.16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解决的是方向问题、原则问题。这种根本性、方向性和原则性的东西,不会在人民群众中自发产生,而且要在社会发展中凸显它的作用和意义,需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指引下通过构筑一个有决策、宣传、执行等多部门的协同合作来完成和推动的立体工程去实现。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施,应是自上而下的,有党和政府起主导和引领作用的过程。在这个主导和引领过程中,党和政府不仅要在思想和理论上给公众一个清晰的导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地在公众头脑中生根发芽,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还要求党和各级政府充分运用法律、科学的管理以及社会舆论和宣传等手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多元价值观中占据主导地位,真正成为引领社会思潮发展方向的核心价值理念。同时在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背道而驰的行为和现象。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不利于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良好氛围。因此必须通过引导舆论导向、颁布制度、运用法律手段等国家行政行为来进行调节和规范。而制度的确立、法律和法规的制定,激励和惩戒具体政策的实施都要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部署才能实现和完成。建立完善、有效、有力的领导体制是更好的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保障。
二、构建沂蒙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领导体制可以更好地发挥沂蒙精神的价值功能
“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3]。发源于战争年代的沂蒙精神是我们党领导山东人民进行伟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实践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精神“经过革命战争的洗礼,和平建设岁月的陶冶,改革开放时期的升华,集中展现了山东人民的思想精神风貌,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力量,今天,弘扬和践行沂蒙精神,对于中国梦的实现,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P.115)我们党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在内涵上有一致性。有意识地把沂蒙精神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中,实现二者的有效对接,既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提供生动的素材和拓展教育路径和平台,又能更好地传承弘扬沂蒙精神,发挥优秀精神财富的社会效益和引领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沂蒙大地上领导人民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形成了生死与共水乳交融的沂蒙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倾其所有支援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沂蒙人民响应党的号召整山治水发展农业,改革开放以来沂蒙人民遵循党的正确方针政策开拓奋进,开创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这些生动的事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和实践支撑。
把沂蒙精神的传承弘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效对接,一方面,有利于把党中央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号召落到实处,更有利于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容支撑和路径探索。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沂蒙精神相结合,借助沂蒙精神已经被人民群众广泛认知和认同的理论内涵和时代意义,借助沂蒙精神宣传、实施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进程提供方法论参考和经验借鉴。另一方面,自觉把沂蒙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中去,可以进一步推进对沂蒙精神的研究以及传承与弘扬。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目标,不仅要求培育者有把沂蒙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自觉意识,还要有相关的制度、法律规范、决策部署等层面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来临沂考察时强调指出,要把沂蒙精神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遵循总书记的指示,把沂蒙精神的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近年来,从山东省委到临沂市委都非常重视沂蒙精神的研究及其弘扬,在制定传达的文件中更是突出强调了要把沂蒙精神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全过程。有号召就会有响应,有决策部署就会有行动。这个过程本身就是领导体制发挥作用的重要体现。
三、多举措构建沂蒙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领导体制
(一)提高各级领导把沂蒙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自觉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树立了自觉的意识,才会有自觉行动。各级政府部门只有树立了把沂蒙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自觉意识,才能有把沂蒙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去的自觉行动。
要树立这种自觉意识,首要的是要求各相关部门领导和决策者充分认识和理解把沂蒙精神的传承弘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相结合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这需要一个领导者或决策者自身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考察的过程。如果对基本的理论问题和价值观建设的现状没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或者说领导者自己都没有把沂蒙精神内化为主导价值观,没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意识和表率行为,又何谈对推进沂蒙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引领和决策。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传承弘扬沂蒙精神的价值和意义。在领导者或决策者自身加强对沂蒙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决策部署。其次,作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引领者,各级领导部门要充分认识沂蒙精神的弘扬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系。一方面要认识到对沂蒙精神传承和弘扬本身就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沂蒙精神的深入推广,它所体现的价值观不仅广为人民群众理解和认同,而且在不断地潜移默化中已不同程度地内化为人们的自觉意识和行为规范,体现了价值观培育重要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要充分意识到沂蒙精神的成功推广和教育功能的实现以及对人民群众价值观和道德水平的提升起到的巨大作用,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方法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二)要建立由党委领导,政府行政部门全面负责,各部门具体组织实施与管理的系统工作体制
有了把沂蒙精神融入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自觉意识,仅仅是第一步,要把它转化为切实有效地行动,还必须有具体的制度保障。如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这个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就是要有一个领导核心,在推动沂蒙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这个领导核心就是要建立由党委领导,政府行政部门全面负责,各部门具体组织实施与管理的系统工作体制。首先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针对推进沂蒙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具体要求,制定具有导向性、全局性的工作方针和指导原则。比如,可以依照省委以及临沂市委市政府的传承与弘扬沂蒙精神的决策部署,制定相应的决策部署,确立沂蒙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的设想和要求。2017年9月,山东省委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大力弘扬沂蒙精神的意见》,这份文件既有高屋建瓴的大局规划,更有具体的落实措施。可以为推动沂蒙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设想和要求以及实现路径提供参考和借鉴。其次,导向性、全局性的工作方针和指导原则确立以后,相关的具体各部门就要依据要求和原则负责策划具体的活动方案和实施细则。尤其是一些负责沂蒙精神研究的专业机构,以沂蒙精神为主题的爱国教育基地,承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管部门和各级学校都要有意识的开展促进二者有机结合的深入研究和实践路径探索,把沂蒙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的设想和要求落到实处。
(三)设立专业的推动沂蒙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决策和研究机构
价值观的构建不同于一般的行政工作,有其自身的运行特点,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这不是仅靠领导重视和热情就能完成的。沂蒙精神要更好的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至少有理论研究和现实实践两个层面的工作要做好。一是在理论上要厘清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要对沂蒙精神从哪些方面,从何种程度上实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对接等问题有清晰地认识。这就需要成立专业的研究团队或组织。这些研究团队或组织可以开展研讨会、座谈会、论坛等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为依托,组织召开不同规模、层次较高的沂蒙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专题研讨会,通过利用各种研讨交流平台,不断推出最新研究成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培育和践行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理论上的建构还只是“纸上谈兵”,还需要现实实践的检验,这需要直接从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一线人员的实际感受和经验总结。所以要真正把沂蒙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需要两支专业化团队,并在此基础上组成推动沂蒙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研究决策机构,为沂蒙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施提供专业建议,保证各项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管理体制上可以由党委领导,宣传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机构成员的组成,要尽可能多的吸收直接从事沂蒙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究和一线从事思想政治培育、具体负责价值观培育工作的专家、学者、高校教师等。
(四)建立具有统筹和协调多部门联合的执行机构
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即是引领者又是决策者。有了把沂蒙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自觉意识,确立了具体的领导负责制,有了专业的决策团队,还只是完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理论层面上的设计,要把这些意识和构想落到实处,完成由理论层面向实践层面的转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转化为实际的行动,还需要一个立体的,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各部门统筹协调、联合行动的执行机构。价值观培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面对不同的社会成员和群体,需要作出不同的培育规划和多样性的培育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只有领导负责制是不够的,需要把这个任务分担给各行各业的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并完成。比如,充分发挥文化发展主管部门,主流媒体等价值观培育的主阵地的作用;充分发挥自媒体的优势,打造弘扬沂蒙精神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交流平台;发挥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等。对于这些阵地和部门功能的发挥,各级政府要在财政支持,政策制定,权益保障等方面提供有倾向性的扶持,使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获得充足的动力和经济支持。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培育—哲学片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 2002.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
[3]新华社.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认真贯彻党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 正能量[N].人民日报,013-11-29.
[4]徐东升等.基于沂蒙精神育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教育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褚永慧]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