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产品设计专业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张宗登 张红颖

    

    摘要:问题意识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就产品设计专业学生而言,追求概念创新、造型风格、流行时尚的设计是一种显性的特色,导入设计创新的动因是“问题”,在设计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文中从发现问题的意识、分析问题的意识、解决问题的意识等三个方面,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了产品设计专业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问题意识 产品设计 课程教学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1-0078-02

    一、问题意识培养概述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问题是指需要思考讨论,并进行解决的疑难或者矛盾。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主动地产生疑问、焦虑、困惑,并开展积极探究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状态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所有的创新工作都源于问题,问题意识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基础,没有问题,创新也就无从谈起;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的提高具有决定性作用。著名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分析旧的问题,却是创造新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设计学科是一个创造性学科,其本质就是要解决生活中的设计问题,因此,设计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即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明确如何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进而具备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设计学科的进步与发展。正如德国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1862~1943)所提出的,只要一门科学是否充满生命力,主要在于该学科的分支能否提出大量的科学问题;而问题的缺乏则标志着学科独立发展的衰亡或中止。由此可以看出,设计学科的发展,设计教育的进步,必须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来实现。

    设计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判断一个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我们一般以学生是否具备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为标准。下面从设计问题求解的三个阶段,即发现问题的意识、分析问题的意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来探讨产品专业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二、设计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的三个阶段

    (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

    问题意识是人的本能,很多学生在大学以前的十余年应试教育中,提问本能已经被长期的传统教育方式所磨灭,教师很少创设问题情境,几乎没有给学生任何提问的机会,使得很多学生逐渐缺乏问题意识。笔者在多年的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发现,每次给学生布置一个不限主题的Workshop,学生所选择的设计课题一般会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选择大的产品(如汽车、家电等),二是选择新的产品(如智能手机、智能电脑等),三是选择司空见惯的产品(如鼠标、U盘、中性笔等)。这样的选择并非不好,只是选择这类产品进行相关的设计,同学们很少能发现新的问题,亦或是找到一些本来已经解决了的设计问题;有的同学缺乏问题意识,只是为了设计而设计,所提出的设计方案没有新意,没有创意。这样的结果是导致学生在乏味的课题中,讨论本身就是很乏味的问题,结果显而易见,设计方案要么司空见惯,要么哭笑不得。

    发现问题的意识是设计类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设计源于生活,我们所从事的设计工作基本上是对生活中问题的一个求解的过程,因此,在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研究性和启发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注重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提倡学生多提问、多讨论,鼓励学生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具体课程教学的要求,围绕某些能激起学生兴趣的设计课题,鼓励学生发现问题,以小见大、小处着手(着眼),提出设想(开展头脑风暴),查找资料,收集证据,分析归纳(思维导图训练),讨论交流,进而得出结论。如在—次产品专题设计课程中,笔者提出一个设计课题,“为身边的弱势群体设计一款产品,使其工作更加方便、轻松”,这个课题提出后,同学们都表现出很高积极性,首先对身边弱势群体的范围进行了踊跃的发言,如清洁工、残疾人、老年人、农民工、搬运工等,然后同学们又对这些人群的日常行为、工作性质、工作方式、常用工具等进行了讨论、争辩,最后每位同学都找到了较好的切入点,进行下一步的设计工作。

    在设计课程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智慧、知识、灵感和兴趣爱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通过师生双方的交流和沟通,使设计课堂成为激情与智慧碰撞的场所,这样学生和老师都可以在课堂上找到乐趣和兴趣。学生只有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独特之处或不合理之处,才能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形成独立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设计观,进而实现“态度、情感、价值观”与“知识、素质、能力”以及“过程、方法、目标”的整合。

    (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意识

    分析问题的意识是设计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能力,问题分析过程的完善与否,直接决定着问题能否合理解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意识,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程教学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课程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同学一见到设计课题就开始思考解决的方案或者思路,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分析问题,或者是没有对设计问题进行系统分析,这样学生所提出的设计方案往往差强人意。事实上,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课程都有分析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甚至同一门课程,不同的老师讲授,其分析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也不尽相同。在日常教学中,发现问题的途径与问题相关的知识来源比较多,不同学科门类,实践者的经验和感受,各种知识背景,以及学习者自身的知识、体验和感悟等,都可能带来的新相关问题。为了保证设计问题具有针对性,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需要给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资料或课外资料,培养学生如何利用学习资源为自己的课题服务,尤其要帮助学生理解并分析好相关的问题。在设计课程教学中,针对设计问题开展设计分析时,笔者一般让学生采用“5WH法”分析设计问题,其基本思路包括以下五个部分:一是WHY,即为什么设计或设计的意义是什么?在开始某一个设计课题前,要求学生明确开展这个设计的目的和意图,并把这些目的与意图全部以书面的形式罗列出来,这样便于我们队特定的目标进行设计分析;二是wHO,即为什么人设计?设计研究的是人,創造的是物,设计的目的是满足人的需求,人和需求是紧密相连的,不同的人需求也不一样。因此在这一步,学生必须明确设计的对象是谁,这个设计对象的年龄、职业、爱好、审美、消费能力、文化修养等特征有什么独特之处,进而可以分析设计对象的基本需求。三是WHAT,即设计什么产品?在前面明确了设计人群,接下来必须明确设计的载体(产品),也就是要明确我们要为这个群体开发什么样的产品。在明确这个产品的大致属性智慧,要求学生搜集市场上跟这个产品相同或相近产品,分析这些产品材料、结构、工艺、色彩、形态、功能等方面的优缺点,进而对产品进行设计要素上的定位。四是WHEN和WHERE,即明确产品在什么时间与地点使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做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所使用的产品也是不一样的,如“喝水”用的引水工具。在这一阶段,确定了产品的使用时间与地点,就基本上对产品设计进行了较为精确的定位。这些定位的内容包括设计目的定位、使用人群特征及需求定位、产品诸设计要素定位以及使用时间与地点的定位。五是HOW,即如何进行设计构思?这一阶段要求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设计定位,开展设计草图构思或者头脑风暴,把所有的想法都记录下来,当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在对这些设计构思进行分析,选择符合我们课题需要的方案。

    (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的意识是设计类学生需要具备的创新能力。就设计类专业而言,要解决好设计问题就预示着拿出新创意、提出新的方案、开发出新的产品。但要解决好问题,就需要同学们明白什么样的设计方案是好创意、好产品。就整个设计流程来看,解决问题阶段属于设计流程的后期,笔者在这一阶段一般要求学生把前面构思阶段的所有方案展现出来,通过答辩的形式,让所有班上其余同学对其提出的方案提出质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提问需要进行一定的引导,首先,提问的内容必须围绕着一般性的设计要素或原则进行,如设计的产品是否实用,产品是否美观,能不能节约成本,对环境有没有危害,操作是否方便,适合人体的哪个部位操作,在不同的时间或者环境中实用会带来哪些问题,是否符合前面确定人群的需求等;其次学生提出的质疑的问题点是确实存在的,基础性的问题在前面已经做过解释;通过几轮这样的安排,学生的设计作品会逐渐完善,跟前期我们设定的目标也变得一致,最终达到设计教学要求。

    结语

    设计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缺乏问题意识,学生就很难得到新的观点和见解,更谈不上设计出优秀的产品。信息时代,民众的生活方式日新月异,很难用统一的风格或主题来界定,生活方式的差异,必然带来生活行为的变化和日常生活用品的更新。产品设计就要从这些变化中的细节与问题着手,进行创新和再设计,创造出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的产品。在产品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不再以“真理”的讲解者或传授者出现,而是为学生提供课前的设计和课后的反馈、反思;围绕相应的设计主题,引导学生指向关键的概念,帮助学生全面思考问题,激励学生以多种观点来看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浅谈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

    聂森摘要: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之中也逐渐引用了先进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很

  • 卫星天线过顶盲区时机分析

    晁宁+罗晓英+杨新龙<br />
    摘 要: 分析直角坐标框架结构平台和极坐标框架平台结构星载天线在各自盲区状态区域附近的发散问题。通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