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低迷境况下,航海高职院校发展探索
周烨 胡一民
摘要:阐述了海运行业低迷对人才需求的影响,引用行业波浪式发展规律探寻了现阶段相关专业发展契机,认为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先行是指导航海类专业发展的有效方法,并枚举了交通行指委航海专委会近年实践事例,提出了航海院校苦练内功,校企合作共克时艰的理念。介绍了部分航海院校应对不景气行业环境多种卓有成效的做法。
关键词:行业需求 航海职业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0 引 言
近年来,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水运运能与需求失衡,我国海运行业发展也受到不小的冲击。众多航运公司纷纷采取减员降薪等措施“御寒过冬”,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普遍缺乏内在动力,殃及航海职业院校招生与就业。据国家海事局统计,2011年我国各类航海院校船舶驾驶和轮机两个专业招生数就达到了4.4万人,其中高职院校约占总人数三分之二左右。至2015年,驾驶和轮机两专业招生数双双跌至四年前的三分之一略强,仅为14 960人,高职院校新生下降比例几近相同。虽然航海院校顺应市场需求调整了招生规模,但是航海高職毕业生面临的对口就业率下降、专业闲置教育资源无所适从等问题,需要在“凋零”的业态中得到破解,全国50余所举办高职航海类专业的院校亟待探明发展新途径。
1 航运业波浪式前行规律中寻找高职教育发展契机
纵观航运业长期态势,在波浪式发展进程中,每当市场走弱时,船员人力资源溢出效应会迅速反应出来,之后会随着政策与市场的调节逐渐趋于平衡。而一旦市场翻转走强时,立马出现新的失衡,表现为船员人才断档。人才缺口的严重程度主要与行业疲软延续时间有关。本轮航运行业市场走弱时间跨度超长,预后情况复杂。为了生存,不少航运企业以减少现职船员人数来维持经营。企业减员及“零”招募措施迅速异化为院校持续降低的招生人数,闲置的专业教育资源只能另辟他途。然而,一旦当航运形势好转,由于大批船员早被分流,航海院校累计人才培养数量又大幅被削减,则构成了新的供需失衡。要避免航海教育资源在萧条的氛围中选择退出而可能造成的永久性损伤,为闲置资源找到新的应用市场是合理的战术性选择,而为航运市场整体走强时能保留完备的专业教育资源则是高超的战略抉择。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者,在严峻的行业背景下,长三角一带数所航海高职院校主动寻找发展契机,化闲置专业教育资源等不利因素为改造升级船员培训新项目的良机,这些资源包括师资、设备、科研等。围绕我国推进水上运输安全绿色工程和深化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工作等水运创新重点,提出了“靠前服务,主动对接”的思路。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通过项目联姻,先后开发了“LNG清洁能源水上运输”“靠港船舶岸电推广应用”“ 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航海主干专业人才培养”“长江江苏段海船引航”等面向航运企业的培训项目。在项目中插入“海员职业道德与安全意识”“船舶防止海洋污染策略与实践”等内容。还专门为全球规模之最的船员管理公司——中国远洋海运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船员开设“船舶防碰撞”“防机损”“防海盗”“防污染”“防工伤”等实用性强的课程。既盘活了资源,又创造了社会效益,实现了校企双赢。
珠三角和环渤海几所院校也积极行动起来,把航海学历教育的减量化为服务航运企业的增量。广东交院和青岛远洋船员职院等校发挥传统优势,开发了“三江两区航法模拟训练”“远洋船员英语等级考试”等贴近企业需求的船员培训项目。与航运市场的清冷形成鲜明对比,船员素质培训项目在多地航海职业院校搞得风风火火,船公司成批的富裕船员避免了流失。院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融合一体,专业实训设备全负荷运转,实实在在的工匠活儿一项又一项在学历班课堂上显露身手,校企深度合作的成果保存了航海职业教育的实力,为航运市场向好时学历教育重现生机创造了条件。
2 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先行 航海专业发展有方向
航海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与水路运输生产规模关系紧密,相关专业招生规模应当基于行业需求进行规划。据2016年统计的前两年数据显示,我国船队总规模与上年末相比连续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3%和3.5%。自2008年以来的航运不景气业态没有明显好转。另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提供的数据,2016年全国经获准的高职航海技术专业点共48个,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点53个,船舶电子电气员专业点23个,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点63个。供需之间亟待求得平衡。
航海主干专业毕业生初始任职航海技术对应“三副”岗位;轮机工程技术对应“三管轮”岗位。是年底,我国持有适合3 000总吨以上船舶国际航行三副证书为30 203人,持有适合3 000千瓦以上船舶国际航行三管轮证书为24 486人。而每艘船舶分别只设1个三副和三管轮岗位,使得持证人数远超2 689远洋运输船舶艘数。另外,收集到部分高职院校(27所)上述两专业在校生分别达到11 179人和8 510人,而经获准的这两个专业点实际在校生数至少是27校的1.5倍以上,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明显。航海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与院校人才培养输出“量”需进一步调整。
全国交通职教航海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航海行业权威资料进行分析,并借助教育部门历年有关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数据采集平台的功能,以及社会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报告等源头资料,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编制了《航海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建设指导报告》。报告在统计分析行业发展基本情况和相关专业招生就业状况的基础上,重点对行业需求与院校培养存在的数量和质量差异进行分析,明晰了症结所在,从而提出了在行业长期低迷景遇中,航海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和政策建议。
连续两年的分析研究表明:①国际和国内贸易的增量不足还将持续,航海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因先前高校扩招后的惯性作用,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严峻。②海上运输人才培养必须重视船舶大型化、清洁能源、机舱集控化、航管数字化等方向。③航运新生态逐渐形成,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以及新能源运输等人才已经成为航海人才新的增长点。航海职业教育工作者应以积极的姿态迎接行业的全面复苏。
3 航海院校苦练内功 校企合作共克时艰
我國举办航海类专业的高职院校众多,但是在履行国际公约和贴近企业需求培养人才方面,几所示范性和央企举办的院校往往占有先机,其动态也成为行业人才培养的风向标。
3.1刮骨动筋闯出路
面对航海行业人才培养供大于求的严峻局面,作为某一特定学校一般采取提高毕业生质量来增强竞争力。但就全局而言,在需求总量未增的前提下,甲校市场份额的提高,势必造成乙校或丙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受到挤压。因此,控制好招生源头,才是行业低迷时人才需求数量匹配的有效方法。隶属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的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先行先试,用大手笔刮骨动筋闯新路。
该校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技术两专业招收新生最高的年份达9个班级四百余人,专业在校人数逾千名,毕业生有百分之六十以上被原中国海运集团所属船公司录用。自2014年起,集团停止了每年约千名大学应届毕业生的招募。毕业生出路在哪里?学院首先想到的是控制源头,果断采取措施当年即停招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新生,航海技术专业减至1个班约30余人。时逢集团实施大船员管理,提出了“大船员、大培训、大提高”方略,在充分了解集团战略决策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教师们深入研究逾万船员的培训需求,制定出合身适体的培训项目,启动了航海人才培养战略大调整。
为了满足集团船员履约换证的需求,该校航海技术专业先后开设了电子海图、驾驶台资源管理(BRM)、新法规、新技术、岸基工作甲板部高级船员换证补差等培训项目。履约接近了尾声,航海技术专业进一步深入企业,举办了各级船员岗前培训以及能效管理、船舶安全操作等培训项目。2015和2016年度,两专业均暂时停止了学历班招生,为宏观招生数量调空作出了重大牺牲。同时,年均船员培训人数增至万名以上,在为航运企业培训大批航海技术人员的同时,消化吸收了大量航海新技术,充实了“十二五”期间航海类专业指导委员会承编的教育部规划教材,航海实验实训设施在运行中更新升级,教学实训中心成为业内品牌,为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技术两专业待行业好转后复招新生夯实了基础。
3.2扬长避短探新路
南通航院、浙江交院、江苏海事职院等多所国家和省部示范性院校扬长避短探新路,他们认识到当务之“短”在于航海主干专业人才饱和,而国际邮轮旅游方兴未艾,乘务专业发展正是航海类专业布局进行调整的“长”处所在。以《2015年中国邮轮发展报告》中邮轮旅客数量171万人次为基准,预计到2020年邮轮旅客数量达450万人次,2030年增至3 000万人次为发展目标,国际邮轮乘务专业将成为未来数个五年计划航海类人才培养数量增长最大的亮点。
抓住邮轮旅游业发展契机,航海职业院校搭建了邮轮乘务教学协作中心,统一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培训专业师资、编写规划教材、共享实训资源和船东招聘信息。传统擅长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院校走在前列,大幅压缩水运技术类专业规模,腾出教学设施用于新专业教学,使国际邮轮乘务专业在校生数逐年上升。
发挥航海类院校举办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的优势,培养的乘务专业学生海员特质明显,同舟共济、爱岗敬业的风范给皇家加勒比国际邮轮公司等一批全球著名船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毕业生供不应求。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和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在国际邮轮乘务人才市场需求强劲的鼓舞下,招生增幅分别达38.5%和85.0%,领跑各校。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技术两专业在校生规模曾一度达到5 000人以上的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审时度势调整专业规模,目前上述两专业规模只及顶峰时期的五分之二。众多航海职业院校扬长避短取得了成效。
3.3强内涵 提素质 增强国际竞争力
在激烈的航海人才市场竞争中,各校航海技术与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普遍强化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技能和管理瞄准国际前沿,拓展了专业视野。应用已建成的国家级船舶轮机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把一批好课、网课送到学生手中,增强了毕业生在国际海员劳务市场的竞争力。
航海技术专业用ISO标准规范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从教学计划、招生管理、场地设施设备、教学训练实施,直到检查与评估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操作,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等校还获得了DNV(挪威船级社认证)资质,毕业生被向来以严厉著称的欧洲船东所认可;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则以动手能力作为合格人才的金标准,其显著特性就是不唯纸上谈兵、重在手中活儿,人人会动手、人人成工匠,在历年全国海员技术大比武中多次取得令人瞩目的好成绩;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则审时度势培养两栖人才,按照海员培训、发证与值班国际公约,即培养能胜任现代化船舶工作的船员,同时使毕业生也能适合陆岸船舶电气修造及船用仪器维修岗位工作,缓解了船舶岗位任职的压力,使航海传统专业在航运业低迷处境下闯出了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新闻办公室.2015年中国船员发展报告[M]北京.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
[2]胡一民,杨千菊:上海海运学校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J]吉林.职业技术教育.2013(27).
摘要:阐述了海运行业低迷对人才需求的影响,引用行业波浪式发展规律探寻了现阶段相关专业发展契机,认为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先行是指导航海类专业发展的有效方法,并枚举了交通行指委航海专委会近年实践事例,提出了航海院校苦练内功,校企合作共克时艰的理念。介绍了部分航海院校应对不景气行业环境多种卓有成效的做法。
关键词:行业需求 航海职业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0 引 言
近年来,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水运运能与需求失衡,我国海运行业发展也受到不小的冲击。众多航运公司纷纷采取减员降薪等措施“御寒过冬”,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普遍缺乏内在动力,殃及航海职业院校招生与就业。据国家海事局统计,2011年我国各类航海院校船舶驾驶和轮机两个专业招生数就达到了4.4万人,其中高职院校约占总人数三分之二左右。至2015年,驾驶和轮机两专业招生数双双跌至四年前的三分之一略强,仅为14 960人,高职院校新生下降比例几近相同。虽然航海院校顺应市场需求调整了招生规模,但是航海高職毕业生面临的对口就业率下降、专业闲置教育资源无所适从等问题,需要在“凋零”的业态中得到破解,全国50余所举办高职航海类专业的院校亟待探明发展新途径。
1 航运业波浪式前行规律中寻找高职教育发展契机
纵观航运业长期态势,在波浪式发展进程中,每当市场走弱时,船员人力资源溢出效应会迅速反应出来,之后会随着政策与市场的调节逐渐趋于平衡。而一旦市场翻转走强时,立马出现新的失衡,表现为船员人才断档。人才缺口的严重程度主要与行业疲软延续时间有关。本轮航运行业市场走弱时间跨度超长,预后情况复杂。为了生存,不少航运企业以减少现职船员人数来维持经营。企业减员及“零”招募措施迅速异化为院校持续降低的招生人数,闲置的专业教育资源只能另辟他途。然而,一旦当航运形势好转,由于大批船员早被分流,航海院校累计人才培养数量又大幅被削减,则构成了新的供需失衡。要避免航海教育资源在萧条的氛围中选择退出而可能造成的永久性损伤,为闲置资源找到新的应用市场是合理的战术性选择,而为航运市场整体走强时能保留完备的专业教育资源则是高超的战略抉择。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者,在严峻的行业背景下,长三角一带数所航海高职院校主动寻找发展契机,化闲置专业教育资源等不利因素为改造升级船员培训新项目的良机,这些资源包括师资、设备、科研等。围绕我国推进水上运输安全绿色工程和深化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工作等水运创新重点,提出了“靠前服务,主动对接”的思路。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通过项目联姻,先后开发了“LNG清洁能源水上运输”“靠港船舶岸电推广应用”“ 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航海主干专业人才培养”“长江江苏段海船引航”等面向航运企业的培训项目。在项目中插入“海员职业道德与安全意识”“船舶防止海洋污染策略与实践”等内容。还专门为全球规模之最的船员管理公司——中国远洋海运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船员开设“船舶防碰撞”“防机损”“防海盗”“防污染”“防工伤”等实用性强的课程。既盘活了资源,又创造了社会效益,实现了校企双赢。
珠三角和环渤海几所院校也积极行动起来,把航海学历教育的减量化为服务航运企业的增量。广东交院和青岛远洋船员职院等校发挥传统优势,开发了“三江两区航法模拟训练”“远洋船员英语等级考试”等贴近企业需求的船员培训项目。与航运市场的清冷形成鲜明对比,船员素质培训项目在多地航海职业院校搞得风风火火,船公司成批的富裕船员避免了流失。院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融合一体,专业实训设备全负荷运转,实实在在的工匠活儿一项又一项在学历班课堂上显露身手,校企深度合作的成果保存了航海职业教育的实力,为航运市场向好时学历教育重现生机创造了条件。
2 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先行 航海专业发展有方向
航海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与水路运输生产规模关系紧密,相关专业招生规模应当基于行业需求进行规划。据2016年统计的前两年数据显示,我国船队总规模与上年末相比连续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3%和3.5%。自2008年以来的航运不景气业态没有明显好转。另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提供的数据,2016年全国经获准的高职航海技术专业点共48个,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点53个,船舶电子电气员专业点23个,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点63个。供需之间亟待求得平衡。
航海主干专业毕业生初始任职航海技术对应“三副”岗位;轮机工程技术对应“三管轮”岗位。是年底,我国持有适合3 000总吨以上船舶国际航行三副证书为30 203人,持有适合3 000千瓦以上船舶国际航行三管轮证书为24 486人。而每艘船舶分别只设1个三副和三管轮岗位,使得持证人数远超2 689远洋运输船舶艘数。另外,收集到部分高职院校(27所)上述两专业在校生分别达到11 179人和8 510人,而经获准的这两个专业点实际在校生数至少是27校的1.5倍以上,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明显。航海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与院校人才培养输出“量”需进一步调整。
全国交通职教航海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航海行业权威资料进行分析,并借助教育部门历年有关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数据采集平台的功能,以及社会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报告等源头资料,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编制了《航海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建设指导报告》。报告在统计分析行业发展基本情况和相关专业招生就业状况的基础上,重点对行业需求与院校培养存在的数量和质量差异进行分析,明晰了症结所在,从而提出了在行业长期低迷景遇中,航海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和政策建议。
连续两年的分析研究表明:①国际和国内贸易的增量不足还将持续,航海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因先前高校扩招后的惯性作用,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严峻。②海上运输人才培养必须重视船舶大型化、清洁能源、机舱集控化、航管数字化等方向。③航运新生态逐渐形成,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以及新能源运输等人才已经成为航海人才新的增长点。航海职业教育工作者应以积极的姿态迎接行业的全面复苏。
3 航海院校苦练内功 校企合作共克时艰
我國举办航海类专业的高职院校众多,但是在履行国际公约和贴近企业需求培养人才方面,几所示范性和央企举办的院校往往占有先机,其动态也成为行业人才培养的风向标。
3.1刮骨动筋闯出路
面对航海行业人才培养供大于求的严峻局面,作为某一特定学校一般采取提高毕业生质量来增强竞争力。但就全局而言,在需求总量未增的前提下,甲校市场份额的提高,势必造成乙校或丙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受到挤压。因此,控制好招生源头,才是行业低迷时人才需求数量匹配的有效方法。隶属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的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先行先试,用大手笔刮骨动筋闯新路。
该校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技术两专业招收新生最高的年份达9个班级四百余人,专业在校人数逾千名,毕业生有百分之六十以上被原中国海运集团所属船公司录用。自2014年起,集团停止了每年约千名大学应届毕业生的招募。毕业生出路在哪里?学院首先想到的是控制源头,果断采取措施当年即停招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新生,航海技术专业减至1个班约30余人。时逢集团实施大船员管理,提出了“大船员、大培训、大提高”方略,在充分了解集团战略决策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教师们深入研究逾万船员的培训需求,制定出合身适体的培训项目,启动了航海人才培养战略大调整。
为了满足集团船员履约换证的需求,该校航海技术专业先后开设了电子海图、驾驶台资源管理(BRM)、新法规、新技术、岸基工作甲板部高级船员换证补差等培训项目。履约接近了尾声,航海技术专业进一步深入企业,举办了各级船员岗前培训以及能效管理、船舶安全操作等培训项目。2015和2016年度,两专业均暂时停止了学历班招生,为宏观招生数量调空作出了重大牺牲。同时,年均船员培训人数增至万名以上,在为航运企业培训大批航海技术人员的同时,消化吸收了大量航海新技术,充实了“十二五”期间航海类专业指导委员会承编的教育部规划教材,航海实验实训设施在运行中更新升级,教学实训中心成为业内品牌,为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技术两专业待行业好转后复招新生夯实了基础。
3.2扬长避短探新路
南通航院、浙江交院、江苏海事职院等多所国家和省部示范性院校扬长避短探新路,他们认识到当务之“短”在于航海主干专业人才饱和,而国际邮轮旅游方兴未艾,乘务专业发展正是航海类专业布局进行调整的“长”处所在。以《2015年中国邮轮发展报告》中邮轮旅客数量171万人次为基准,预计到2020年邮轮旅客数量达450万人次,2030年增至3 000万人次为发展目标,国际邮轮乘务专业将成为未来数个五年计划航海类人才培养数量增长最大的亮点。
抓住邮轮旅游业发展契机,航海职业院校搭建了邮轮乘务教学协作中心,统一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培训专业师资、编写规划教材、共享实训资源和船东招聘信息。传统擅长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院校走在前列,大幅压缩水运技术类专业规模,腾出教学设施用于新专业教学,使国际邮轮乘务专业在校生数逐年上升。
发挥航海类院校举办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的优势,培养的乘务专业学生海员特质明显,同舟共济、爱岗敬业的风范给皇家加勒比国际邮轮公司等一批全球著名船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毕业生供不应求。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和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在国际邮轮乘务人才市场需求强劲的鼓舞下,招生增幅分别达38.5%和85.0%,领跑各校。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技术两专业在校生规模曾一度达到5 000人以上的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审时度势调整专业规模,目前上述两专业规模只及顶峰时期的五分之二。众多航海职业院校扬长避短取得了成效。
3.3强内涵 提素质 增强国际竞争力
在激烈的航海人才市场竞争中,各校航海技术与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普遍强化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技能和管理瞄准国际前沿,拓展了专业视野。应用已建成的国家级船舶轮机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把一批好课、网课送到学生手中,增强了毕业生在国际海员劳务市场的竞争力。
航海技术专业用ISO标准规范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从教学计划、招生管理、场地设施设备、教学训练实施,直到检查与评估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操作,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等校还获得了DNV(挪威船级社认证)资质,毕业生被向来以严厉著称的欧洲船东所认可;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则以动手能力作为合格人才的金标准,其显著特性就是不唯纸上谈兵、重在手中活儿,人人会动手、人人成工匠,在历年全国海员技术大比武中多次取得令人瞩目的好成绩;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则审时度势培养两栖人才,按照海员培训、发证与值班国际公约,即培养能胜任现代化船舶工作的船员,同时使毕业生也能适合陆岸船舶电气修造及船用仪器维修岗位工作,缓解了船舶岗位任职的压力,使航海传统专业在航运业低迷处境下闯出了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新闻办公室.2015年中国船员发展报告[M]北京.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
[2]胡一民,杨千菊:上海海运学校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J]吉林.职业技术教育.20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