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高飞 李鹤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来临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各行各业的互联网改造与推广已经全面实行。社会与企业需求的不仅是具有专业背景与专业知识的人才,更需要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应用型综合人才。因此,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的方向定位、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建设上都要以需求为导向,重新进行设计与改革。以财经类高校为例,开展“互联网+”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关键词 互联网+;应用型人才;财经类高校;翻转课堂
中圖分类号:G642.0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7-0072-02
1 “互联网+”的时代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全面普及,互联网已经进入和改变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指出,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时至今日,“互联网+”行动计划已经在我国各个领域全面展开,特别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得到成功验证,各种具有创新性、便利性与发展性的商业项目层出不穷,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对于为商业领域培养人才的财经类高校而言,“互联网+”的时代背景至关重要。财经类高校要顺应时代背景,跟随市场需求,积极推进适应时代需求的教学研究与改革。
2 “互联网+”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当前绝大多数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还是从自身角度出发,针对自己的师资力量与办学方针设置课程与学生的培养方向,结果往往是接受完高等教育的“人才”却不符合市场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高校在制定培养目标时要紧随社会发展,根据市场与企业需求进行人才的培养定位,这样才会有的放矢,真正满足社会需求,同时实现高校培养人才的价值。
人才培养方向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社会与企业普遍需要具有互联网思维、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通用型人才。然而很多财经类院校的课程设置老化,课程更新速度较慢,在互联网时代已经全面到来的今天,还在使用工业化时代的教材与管理方法,培养的学生与市场需求出现严重不匹配的情况。这样会加重社会与企业的管理成本,也会降低社会发展的速度。因此,高校特别是财经类院校在确定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时候,要时刻关注时代的发展与需求的变化。
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很多高校仍然采用学术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往往掌握了书本的理论知识,却没有实际操作的场合和练习的机会,容易出现被动学习,导致课堂效率较低,实际应用上手高眼低,理论与实际脱节。如财经院校中的信息管理、市场营销、会计等实际操作性较强的专业,应当积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多样化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既具有专业性的理论,又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资配备不足 ?高校教师招聘渠道一般比较单一,大多数是各个高校中获得高学历的传统专业人才,普遍具有理论性较强而实践经验相对缺乏的特点。针对目前全国高校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的形势,高学历、重理论的高校教师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难以胜任。因此,高校应拓宽教师招聘渠道,引进多方面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从而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缺乏对学生成长性数据的掌握 ?一般来说,高校本科教育的时间是四年,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培养即在校期间内,然而事实上高校对于学生底层知识框架的打造、职业启蒙的教育和价值观的影响却是较为深远的。高校特别是专门培养经管类人才的财经类高校,由于缺乏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性数据,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等难以及时修订与调整。很多高校在进行此项工作时还是从自身的资源与条件出发,因此容易和市场需求不匹配。
3 财经类高校“互联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中应该正视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将以应用性较强的财经类高校为例,探讨“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促进财经类高校成功转型。
根据学生求职意向,建设翻转课堂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教师与学生是一对多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收。在一对多的教学环境中,这种教学方法一般来说效率较高。然而在“互联网+”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这种教学方法无法实现培养具有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的人才的教学目标。财经类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求职意向或者职业追求,建设符合其自身的教学模式,同时积极实施翻转课堂教学,鼓励学生与教师、学校共同探索、共同成长,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此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将更具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与领导团队的能力,更能适应“互联网+”与“双创”的环境。
根据市场需求,加强校企合作 ?财经类高校主要是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具有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然而大多数高校往往是根据自身的资源与特色进行人才培养规划。由于市场环境、技术环境、商业模式都是瞬息万变的,所以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然而高校囿于硬件与软件更新换代的高成本,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做出对应的决策。
财经类高校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积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根据企业的需求,重新调整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与培养方向。对于财经类高校来说,可联系与各个专业相关的企业,聘请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作为学校的实践教师,共同探讨相关专业的具体建设方案,从而实现紧随市场与企业需求,培养社会、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实现双面正向循环。
丰富教学形式,强化结果导向的实践教学 ?正如上文所述,在高校一对多的教学环境中,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很难实现多样化,从而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不善于主动思考,难以实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的目标。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教学形式不再局限于课堂授课的单一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多媒体、智能化终端等多种手段进行知识点的教学。同时,针对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和课程,多采用实践教学的形式,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实践,从而培养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目前大多数互联网企业都有专门维护用户的市场部门,该部门主要的KPI考核之一就是用户的拉新、留存和转化能力。针对企业的这一需求,财经类高校的相关专业如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在课程设置上就可以以结果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由企业的主管人员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校可以在实践结束后要求学生写出学习总结和心得,有利于今后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学校的横向沟通,找出自身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可以建立人才储备库。如此,就可以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的局面。
加强多元化教师团队建设 ?目前,各个高校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教师队伍结构过于单一,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存在较大的困难。财经类高校在教师团队建设上可以拓宽招聘的渠道,建设多元化教师团队。
首先,在专职教师的聘任方面,可以向全社会公开招聘,特别是向实践性较强的企业发送招聘信息,如实践性较强的会计、金融、市场营销、信息管理、大数据应用等专业,可以适当聘任具有多年企业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
其次,可以大量聘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一般应由具有行业或者企业一线经验的管理人员或从业人员担任。这样将会有效提高教学与课程的实践性,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養。
最后,加强对在校教师的培训与继续教育,引导在校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型。鼓励高学历、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教师积累行业实践经验,考取资格证书,到与专业相关的企业挂职培训等。这样不仅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且可以加强高校教师团队建设,有利于财经类高校的未来发展。
加强毕业生的成长性数据建设 ?学生毕业后能否具有长远的发展性,一方面取决于其自身的素养,另一方面受到学校在大学期间的培养与教育的影响。财经类高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应积极建设各个专业的毕业生人才库,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路径进行长期追踪,并对结果进行反馈与总结,从而成为新一轮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与师资培养的数据基础。长此以往,不仅有利于学校相关工作的更新设计,也能够加强毕业生与学校的联系,对毕业生的职业进阶和人生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有利于各个行业与企业和高校合作交流。
4 结语
在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应用型人才是各个高校的重要目标,也是社会与企业的急切需求。高校要从社会与企业的需求出发,找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顺应时代发展,从学生自身条件出发,重新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形式与师资力量的建设与改革,力争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与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立东,战荫泽,李居尚.互联网+时代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23):64-65.
[2]李新金.面向市场需求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智库时代,2018(40):2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