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少教多学”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鲁怀洁
【摘 要】 在英语学习中,阅读的作用举足轻重。《高中英语新课标高考大纲》要求考生在阅读方面能读懂书、报刊、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以及公告、说明、公告等,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考生应能:①理解文章主旨和要义;②理解文中具体信息;③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④做出判断和理解;⑤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⑥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培养这些能力和一定的阅读速度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必须运用高效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技巧,才能最终达到以上要求。
【关键词】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4-0-01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要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多学……”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之主导作用,重在善于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他们都秉持“少教多学”的理念,强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所谓 “少教”即教法有启发性、针对性、创造性和发展性;“多学”,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积极学习、独立学习。
在英语阅读方面,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掌握快速又准确的做题技巧呢?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针对阅读理解的各种题型培养解题技巧
1.细节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细节与具体事实的把握能力,内容涉及简单计算、事件顺序、原因、结果、目的等。细节题属于浅层理解题,教师只要指导学生先抓住关键词,再扫读材料,迅速查找并分析相关信息,理清逻辑关系,就能找到正确答案。
2.主旨大意题。重在考察学生是否具备通过上下文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掌握短文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的意图、态度以及文章寓意的能力。教师在指导这种题型时,应使学生明白以下两点:
第一、主旨大意题的常见命题方式:
① The main topic/subject/idea of the passage is _____.
② What is mainly discussed in the text/ paragraph?
③ The purpose of this passage is _____.
④ 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tle/headline of the text?
第二、寻找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众所周知,文章由段落组成,每个段落都围绕某个中心思想展开。找准文章主题大意的关键是通过分析篇章结构,找出每一小段的主题句,然后通过归纳共同点,确定正确答案。而在选择文章标题时,要明白标题具有简洁、突出、新颖、醒目的特点,同时要避免概括不够或概括过度。
3.推理判断题。其提问方式多为:
①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learn that ___.
② It can be inferred that___.
③ The text implies that ___.
④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___.
对于推断题,学生不仅要弄懂文章的字面意思,更要知道文章的潜在涵义。所以,不选文章中直接陈述的内容,要选根据文章推测的选项,而且一定要在文中找到所选答案的依据或理由。
4.词义猜测题。通常,若文中使用了生僻词汇,就由or, that is, in other words, including, rather than等词来做进一步的解释。所以建议学生查读:利用上下文语境、构词法、举例及逻辑关系判断它的词义。
二、针对阅读文章的不同体裁培养解题技巧
阅读文章的体裁主要有四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体裁不同,其结构特点也不同。通过专项训练有效指导学生判断和了解文章的体裁,就会大大缩短阅读时间,提高理解效率。在某一节课,只让学生略读同一体裁的文章,然后总结几篇文章的共同特点。必要时,对学生的总结给予补充,使他们准确掌握每种体裁的基本结构及命题特点。
三、指导学生巧妙忽略表示人名、地名、机构名等专有名词。只要能辨认出它是专有名词,就能理解文章而不必知道它的意思。
四、长句分析能力
文中使用长句是为了逻辑严密地准确叙事,只要先找出句子的主干(主、谓、宾或主、系、表)了解基本句意,再弄清其他辅助成分的限定对象,问题便迎刃而解。
五、要处理好理解与速度的关系
答题时为了不影响速度,遇到生词或看不懂的地方先做个记号,继续往下读,因为一些疑难点往往会在下文中得到解决。只有保证了閱读的速度才有可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理想的阅读速度应为每分钟60到70个单词。
参考文章:
1.《高中英语新课标高考大纲》,2014年3月。
2.《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少教多学的理论与策略研究,刘冬岩,2013,03,01。
3.高中英语阅读技巧,新浪博客Mhyzlin,2008,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