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8年教育管理领域研究热点与趋势

    曾汶婷

    

    

    

    [摘 要]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核心合集,采用CiteSpace V软件等工具对2000—2018年刊登在《教育管理季刊》(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教育管理学报》(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教育管理行政与领导》(Educational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 Leadership)3种期刊上的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教育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内容集中在教育领导力、教育公平与正义、教育改革与政策上,“元分析法”成为总结纷繁不一的研究结论的关键方法,这也是近年来的研究趋势。以上分析对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启示有:一是要警惕领导力与学校效能相关研究偏向失衡的问题;二是要重视后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兴起;三是要重视校长领导力在变革中的作用。另外,学校内部公平问题也有待学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教育管理;研究热点;权威学术期刊;计量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9)08-0031-08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9.08.006

    对管理科学的研究肇始于西方。西方教育管理理论经历了百年发展,先后有经验、科学、民主、科层和系统管理等几个阶段[1],相对于我国来说较为成熟。我国教育管理学科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近10年来,研究数量不断增加,研究主题不断扩展,研究范式实现了初步转型,且研究队伍逐渐成熟[2],但仍存在与国际教育管理研究脱轨的情况。教育作为一个多层次、多类别的社会子系统,其运作伴随着一系列管理问题。近年来,教育生态化建设、供给侧改革、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就与管理要素有关,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依靠本土化研究,也需要融合国际经验。

    目前,CiteSpace V 软件的知识图谱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国内情报学、科学学和管理学等领域的学科前沿研究[3]。该分析方法的共被引功能可以呈现研究热点,而突现分析功能可以描绘研究前沿及最新趋势。相较于以往的经验分析来说,这种分析方法减少了主观性统计偏差,可以增加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基于此,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以下简称“WO刊S”)为文献搜索平台, 借助CiteSpace V软件对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中文献的关注热点及前沿问题进行计量学分析, 梳理目前国际教育管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以期为解决我国教育管理实践目前面临的问题提供最新的理论视角,并推动我国教育管理领域的研究与国际接轨。

    一、数据来源和收集方法

    教育管理领域中的3个顶级期刊分别是《教育管理季刊》(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教育管理学报》(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和《教育管理行政与领导》(Educational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 Leadership),其权威性和学科交叉性被广泛认可,且是教育管理研究领域多年来研究重点变迁的见证者[4][5]。因此,为确保文献的权威性,本研究所选文献均来源于这3种期刊。对这3种期刊中的文献数量进行统计发现,发表文献最多的期刊是《教育管理行政与领导》该刊期为双月刊,每期刊发文章大约4~9篇;其次是《教育管理季刊》和《教育管理学报》。

    WOS数据库是普遍使用的外文文献搜索平台[6][7][8],本研究基于WOS核心合集,以“SO=(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OR SO=(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OR SO=(Educational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 Leadership)”为搜索式进行高级搜索,时间跨度设置为2000—2018年,共搜索出1265篇文献。

    二、文献分布情况

    (一)研究关注度分布

    文献发表数量是反映某一特定领域研究受关注程度的基本指标,本研究从时间(图1)和空间两个维度对搜索到的文献数量分布情况进行统计。

    在时间维度上,教育管理领域的文献在2008年以后实现了指数式增长。2008年,有关教育领导的研究层出不穷,这一阶段是教育管理研究的巅峰时期,而后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文献数量略有下降,但在2013年又实现了第二次突破性增长,并在2015年达到了巅峰。总体来说,文献数量在近20年实现了稳步增长。

    在空间维度上,排名靠前的学术机构依次是加州大学、香港教育大学、范德堡大学和伦敦大学,其发文量依次为40篇、34篇、32篇和28篇(2000—2018年间)。由此可见,目前教育领域研究较为深入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美国、英国和中国香港,而中国内陆教育研究机构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数量几乎为零。

    (二)研究权威分布

    高被引量代表在该研究领域的权威性。本研究从作者(表1)和文献两个层面梳理目前教育管理领域的权威来源,并聚焦其关注的问题。

    在CiteSpace V软件中选取“作者(author)”为分析节点,根据中心度大小(centrality)和被引数量(citation counts)进行综合排名,可以得知国际教育管理领域的权威学者有哪几位(结果见表1)。托尼·布什(Tony Bush)是诺丁汉大学研究教育领导的教授,他研究的領域包括领导理论、领导发展、学习领导和学校领导的国际比较等;菲利普·海林格(Philip Hallinger)被认为是国际上研究领导发展的先进者,他在亚洲生活了25年,主要研究教育领导及其变化、教育变革、领导力发展和学校改进;艾伦·沃克(Allan Walker)也主要关注教育领导,并且提出了国际教育领导比较研究的跨文化概念框架[9]。其他影响力较大的研究者还包括兰德尔(Lindle J.Clark)和韦恩(Wayne K.Hoy)。

    通过CiteSpace V 对所有文献进行共被引文献分析,选择节点类型为被引文献(reference),得出文献的共被引频次。表2中的4篇文献是2000—2018年间的权威文献,均关注了学校中的领导力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而又有所侧重。

    Witziers, B等人将领导力作为整体进行研究,发现领导力对学生成就积极、直接的影响是微弱的。而Viviane M.J.Robinson等人的研究不再把领导力作为整体,而是对比不同领导力在影响学生成就时的不同作用,以发现能促进学生成就的领导力。该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具有说服力,且总结了2008年以前有关教学领导和变革领导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在方法层面上具有开创性;在内容方面上具有概括性。Marks和Printy的研究专注于变革领导,认为变革领导是教学领导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当变革领导和共享教学领导结合时,他们对学校成就(教学质量和学生成就)的影响才最大。除了教学领导和变革领导备受关注之外,George Theoharis研究探讨的是另外一种教育领导力——社会公正领导力。

    从被引次数最多的4篇文章来看,目前关于教育管理领域的研究非常重视领导力,尤其是教学领导和变革领导,主要探讨的是领导力对学校成就,尤其是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以往有关教育领导和学生成就的研究观点分为两类:质性研究一般认为教育领导对学生成就影响很大;而量化研究结果却认为这种正向影响的结果不尽人意。虽然研究结果有所不同,但是不同学者利用实证研究、元分析研究等多种方法,共性的结论是领导力对学生的学业成就有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间接的。

    三、研究热点分析

    使用CiteSpace V 软件进行分析,主题来源(Term Source)为题目、摘要、作者关键词及关键词扩展,节点类型设置为“关键词(keywords)”,阈值赋值中的c、cc、ccv值依次为2、2、20,表示共现知识图谱中的关键词次数大于2,关键词共现次数大于2,关键词之间相似系数大于0.20。由于2008年前后文献数量相差较大,因此本研究把2008年作为关键的分割年份,在软件中设置时间跨度为9,时间范围为2000—2017年。在关键词频次阈值(TOP N per slice)中输入50,表示选择的分析对象为每年出现频次较高的前50个关键词。同时,选择寻径算法(Pathfinder)与分时段共现网络(show Networks by Time Slices)。借助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可以了解2000年以来国际教育管理研究的热点领域。

    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图中的十字符号代表每一个关键词节点,十字符号越大,代表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通过对比2000—2008年和2009—2017年关键词的共现情况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关键词数量减少,关键词的分布趋于集中。通过综合考量关键词频次和中心度大小(中心度大于0.1),整理出核心关键词。从表3和表4中可以看出,研究热点集中在领导力(leadership)、政策(policy)与改革(reform)、公平(equity)与正义(justice)方面。

    (一)领导力

    领导力,主要是指领导者在工作中所展现出来的才能、方法和作风。彼得·雷宾斯(Peter Ribbins)在为张俊华的《教育领导学》一书所作的序中说道:“领导力的质量是决定学校效能和学生学业水平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已是国际教育界的共识。”[10]西方学术界关于领导力的研究开展得较早,且得到了快速发展,教育领导学已经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独立学科。伯恩斯(Burns)于1978年出版的《领导学》(Leadership)是教育领导研究早期的经典之作,他率先提出了领导力的概念。通过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可知,2008年以后,教育领导力的研究分为多个子领域,其中变革领导、教学领导和分布式领导被认为与学校效能具有高度相关关系。

    1978年,伯恩斯在其《领导学》(Leadership)一书中最早提出变革领导(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的概念。他认为,变革领导是激发员工能量和对组织做出更多贡献,并达到组织道德目标的能力[11]。此后,不断有学者对其内涵与构念进行补充。2000年以后,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有关变革型领导的研究主要关注这种领导力对学生、教师和学校氛围的影响。虽然变革型领导对学生成就的影响是微弱而间接的[12][13],但对教师的影响比较显著。变革领导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师的工作认知,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满意度[14],激发教师的专业学习动力,最终提高学校的组织情况[15]。除此之外,变革领导和学校的创新氛围呈正相关。校长越是寻求专业和个人的意见,他们和教师之间的联系越紧密,使得教师越愿意改变并创造新的知识和实践[16]。

    最早提出教学领导概念的研究者是若纳·埃德蒙(Ronald Edmonds),随后,一些研究者对他所提出的定义进行了扩充。他们认为,教学领导不仅是校长一人的事,更是分布在所有领导者中,包括教師领导者和教学指导者[17][18]。鉴于此,Christine M.Neumerski从传统教学领导、教师教学领导和指导者教学领导3个方面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剖析。通过对教学领导的研究回顾得知,在统计学上,校长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力是微乎其微的,但高效学校与低效学校之间,教育领导力是有区别的。在高效学校中,领导关注教学,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且更多地参与到学校管理中。

    分布式领导的概念提出得很早,但是近10年才在西方受到重视,并被认为是有关领导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分布式领导概念的提出,使领导角色的研究从个体转变为群体。虽然分布式领导强调多主体的参与,但是它意味着协商和避免潜在的分歧和冲突,所以仍然需要整体上承担责任并指导方向的主体,而这一主体就是最高领导者(a top leader)。在实证研究领域,Spillane等人构建的分布式领导模型被广泛使用,而后,Scribner等人利用案例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分布式领导是如何在学校教师团队中发挥作用的。他们发现,教师专业发展团队中的集体互动由3个要素组成:目标、自主权和对话模式,组织目标和自主权的本质影响了分布式领导作用的发挥[19]。

    五、总结与讨论

    本研究基于WOS核心合集,采用CiteSpace V文献量化分析方法,对2000—2018年国际教育管理研究的热点话题和近期研究趋势进行了回顾,发现研究热点为领导力、政策与改革、公平与正义,研究主题趋向丰富化和多元化,学者既关注宏观层面的教育管理,也关注微观层面的学校管理问题。同时,倾向于使用“元分析法”对成果进行总结。以上分析对我国教育管理研究产生了诸多启示:

    (一)关注领导力对学校效能的影响机制

    在关键词共现分析阶段,通过对比2000—2008年和2009—2017年的关键词共现情况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關键词的分布趋于集中,且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领导力上。领导力研究的兴起是全球管理领域的趋势,随着管理要素的增多,管理情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强,仅仅依靠法理权威和规章制度开展管理工作已不能满足组织效能的需求。领导力既来源于管理者的法定权力,又基于管理者的个人魅力,更能从人性角度出发,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组织效能的目的。领导力的本质是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深刻的,具有渗透性和长效性。虽然领导力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大多数学者和管理实践者的认可,但值得反思的是,已有研究是否赋予了领导力过多的重视。实证研究表明,领导在促进学校效能、提高学生成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是间接而微弱的,这是否说明有其余因素会对学校效能产生影响,或者领导力需要在一定情境下与这些因素协同作用,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鉴于此,在关注领导力对学校组织效能和学生成就的影响时,后续研究还需要关注领导力发挥作用的情境、影响因素和先决条件等,以提高领导力研究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二)重视后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20世纪80年代,后现代理论思潮首先在美国教育管理学界兴起,后来成为当代西方教育管理学界盛行的一种管理思潮。受其影响,后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开始受到研究者的青睐,质性研究、多视角观照、现象学思考、批判反思方法、现场实地研究等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中[33]。后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主张以民主对话、合理授权、文本解构、意义重建、非线性变革等途径解决教育管理问题[34],而不再追求唯一的真理和客观性。因此,突破了以往僵化的解决管理问题的思维,更加注重主体间性和对现实情况的观照。社会科学领域经历了从以定性研究方法为主走向以定量研究为主、再由定量研究为主转向质性研究的过程。而21世纪以来,案例研究、混合研究等开始走进多数研究者的视野,这有利于进一步丰富教育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并提高结论的实用性和实践指向性[35]。管理所关注的始终是人,因此对于人性的认识既是开展管理研究的首要前提,也是研究过程中需要始终坚守的原则。在追求客观真理的同时,需要注重研究对象和研究者自身对客观事实的意义建构以及管理问题的主体间性。基于此,后续教育管理研究的方法论值得反思——在重视量化研究的同时,需要结合质性研究对研究现象的深入、整体性思考,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从而对数据所呈现的管理现状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三)重视校长领导力在变革中的作用

    我国有关中小学校长的研究中,对于领导力的研究开展得较晚,其中既有内在原因,也有外在原因。内在原因:我国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人事制度。第一,我国中小学校长主要由行政部门任命,他们在学校开展工作的基础即其被赋予的法理权威;第二,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聘任权不在校长手中,而在行政部门,因此校长不能自主决定学校教师的聘任和解聘。基于这种传统体制背景,校长在学校管理中主要靠行政权力来开展工作,而较少关注员工激励、组织凝聚力和个人影响力等问题。外在原因: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校发展目标的调整。早期学校发展主要以数量为先,学校发展只注重量,而较少关注质。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多、教育规模的扩大及民办教育力量的兴起,各学校开始关注教育质量,教育行政部门也开始着重关注示范学校和重点学校的建设。进入新世纪,学校不仅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也关注学校的建设特色和内涵发展。基于此,学校的校长不仅需要当好管理者,做好学校行政常规工作,更需要发挥领导作用,带领学校走内涵发展道路,建设学校文化。不论国内还是国外,教育系统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为促进学校向更有利于学生和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校长作为学校变革的参与主体,其领导力应得到国内研究者更多的重视;并且中国大陆地区学校的校长在教育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于西方学校校长,尤其是行政权力和责任划分不同。领导力作为一种影响力,不仅取决于校长个人品质,也依赖于其权力和地位。因此,在国内教育管理领域,有必要针对中国大陆地区学校校长的领导力发展开展本土化研究,以提高领导力在促进学校效能和带领学校内涵发展方面所发挥的有效性。

    (四)关注学校内部公平问题

    我国有关教育公平的研究开展得较晚,主要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探讨教育公平性问题。教育公平可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起点公平是指每个人都有相同的受教育权利和机会;教育过程公平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所获得资源和所处环境的公平问题;教育结果公平是指个体在接受教育之后,能获得与自身能力相适应的能力水平以及公平的发展平台。一般来说,教育起点公平是各国教育系统所关注的重点,而我国在倡导教育公平的过程中,主要关注儿童入学问题。如,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就是为了让所有适龄儿童都能获得基础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但教育公平不仅涉及入学机会的公平,也涉及教育过程的公平。我国有关教育公平的研究主要关注起点公平,而较少关注教育过程中的公平性问题。过去的几十年,研究者都试图找出校际差异的原因所在,研究发现:师生关系、家长参与度、学校纪律氛围和教师态度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见,学生在校所受教育质量并不一致,教师和学校整体氛围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不同学生所接触的教育质量不同,就会导致教育的公平性大打折扣。目前,我国有关教育公平的研究停留在宏观层面的居多,而较少有研究关注学校内部的公平问题。因此师生话语权的分布、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学生在学校所能接触到的教育资源以及学校为不同性别、阶级和民族的学生所提供的学习环境、创建的学习共同体氛围等,在后续研究中都需要得到进一步重视,学校内部存在的隐性教育差异亦需要被给予更多的关注。

    參考文献:

    [1]许家明.现代教育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探析[J].教育学术月刊,2008(03):59-61.[2]张伟坤,黄崴.近十年我国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进展与反思[J].中国高教研究,2013(02):26-31.

    [3][20]陈悦,陈超美,刘则渊,胡志刚,王贤文.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02):242-253.

    [4]Yinying Wang.The Panorama of the Last Decades Theoretical Groundings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 Research: A Concept Co-Occurrence Network Analysis[J].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2018,54(3):327-365.

    [5]叶愿愿.教育管理研究的当前态势[D].上海师范大学,2015.

    [6]董泽华.21世纪国际科学教育的论证研究新进展——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8(05):98-105.

    [7]胡咏梅,李佳哲.21世纪以来国内及国际教育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基于《教育与经济》与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的知识图谱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8(02):77-88.

    [8]王梅,亢铭.国际工程教育研究演进路径与热点前沿的可视化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1):29-33.

    [9]Dimmock C, Walker A .Developing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A Cross-cultural Model[J].School Leadership & Management, 2000, 20(2):143-160.

    [10]张俊华.教育领导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3.

    [11]Burns, J.M.Leadership[M].New York: Harper & Row,1978.

    [12]Kenneth Leithwood, Doris Jantzi.A Review of Transformational School Leadership Research 1996-2005[J].Leadership & Policy in Schools, 2005, 4(3):177-199.2

    [13]Leithwood K, Sun J .The Nature and Effects of Transformational School Leadership: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Unpublished Research[J].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the Journal of Leadership for Effective & Equitable Organizations, 2012, 48(3):387-423.

    [14]Bogler, R.The Influence of Leadership Style on Teacher Job Satisfaction[J].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001, 37(5):662-683.

    [15]Thoonen E E J, Sleegers P J C, Oort F J, et al.How to Improve Teaching Practices: The Role of Teacher Motivation, Organizational Factors and Leadership Practices[J].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011, 47(3):496-536.

    [16]Moolenaar N M, Daly A J, Sleegers P J C.Occupying the Principal Position: Examin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Social Network Position and Schools Innovative Climate[J].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010, 46(5):623-670.

    [17]Spillane J P, Diamond J B.Taking a Distributed Perspective[J].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2008, 46(2):189-213.

    [18]Spillane J P, Diamond J B, Jita L .Leading Instruc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Leadership for Instruction[J].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2003, 35(5):533-543.

    [19]Scribner J P, Sawyer R K, Watson S T, et al.Teacher Teams and Distributed Leadership: A Study of Group Creativity & Collaboration[J].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004, 43(1):67-100.

    [21]Giles C, Hargreaves A.The Sustainability of Innovative Schools as Learning Organizations and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During Standardized Reform[J].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006, 42(1):124-156.

    [22]Silins H C, Mulford W R, Zarins S.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School Change[J].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the Journal of Leadership for Effective & Equitable Organizations, 2002, 38(5):613-642.

    [23]Datnow, A.The Sustainability of Comprehensive School Reform Models in Changing District and State Contexts[J].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005, 41(1):121-153.

    [24]Weiner E J.Secretary Paulo Freire and the Democratization of Power: Toward a Theory of Transformative Leadership[J].Educational Philosophy & Theory, 2003, 35(1):89-106.

    [25]Theoharis G.Social Justice Educational Leaders and Resistance[J].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007, 43(43):221-258.

    [26]Catherine Marshall.Social Justice Challenges to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troduction to a Special Issue[J].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2004,40(1):3-13.

    [27]Chaomei Chen.Searching for Intellectual Turning Points: Progressive Knowledge Domain Visualization[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04,101(4):5303-5310.

    [28]Chen C, Hu Z, Milbank J, et al.A Visual Analytic Study of Retracted Article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2013, 64(2):234-253.

    [29]Hallinger P, Dongyu L, Wang W C .Gender Differences in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Studies Using the Principal Instructional Management Rating Scale[J].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016,52(4):567-601.

    [30]Hallinger, Phillip, Chen, et al.Assessing the Measurement Properties of the Principal Instructional; Management Rating Scale: A Meta-Analysis of Reliability Studies[J].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013, 49(2):272-309.

    [31]Leithwood K, Sun J.The Nature and Effects of Transformational School Leadership: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Unpublished Research[J].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the Journal of Leadership for Effective & Equitable Organizations, 2012, 48(3):387-423.

    [32]Lipsey M W & Wilson D B.Practical Meta-analysis[M].Thousand Oaks,CA:Sage,2001.

    [33]程晋宽, 董辉.西方教育管理理论的后现代观念与主张[J].现代教育管理, 2012(4):4.

    [34]黄崴.西方后现代理论与后现代教育管理思想[J].比较教育研究(增刊),2000:36.

    [35]馮大鸣.美、英、澳教育管理研究趋向[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44(4):165.

    Key Issues and Hotspot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from 2000 to 2018

    ——Based on the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Authoritative Academic Journals

    ZENG Wenting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China

    )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re collection of Web of Science database, CiteSpace V software and other tools were used to summarily analyze the papers published o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 Leadership during 2000-2018. Through bibliometric analysi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Since 2000, researchers have focused o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education equity and justice, education reform and policy; Meta-analysis has become the key method to summarize diverse research conclusions, and is the research trend in recent years. The enlightenment for domestic researches are as following: Firstly, we should focus on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leadership on school effectiveness; Secondly,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post-positivism research methods; Thirdly,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principal leadership in school reform; Finally, the issue of internal equity in schools needs further study.

    Key word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hotspot; authoritative academic journals; bibliometric analysis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