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王婷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学生文化修养,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涵,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从汉字教学、阅读教学等角度,立足语文教材,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内容,并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教学活动,积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
一、精心导入素材,熏陶传统文化
在立足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筛选有价值的传统文化教育素材,如导入小学生感兴趣的古典故事、经典古诗、成语等,潜移默化地渗透传统文化,熏陶学生的思想与情感。
《敕勒歌》这首诗歌选自《乐府诗集》,描述了壮丽的北国风光。课堂上,我以传统文化知识为背景,利用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大草原的图片,同时播放背景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以此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重感官,激起情感共鸣,也产生探究学习的强烈欲望。带着饱满的情绪,我鼓励大家开动脑筋,拿起手中的画笔描绘自己心目中的草原景色,在此基础上尝试对诗歌进行改编再演绎,大家自由地创编诗歌,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课堂上,获得审美元素的熏陶,仿佛置身充满诗情画意的情境,获得了传统文化熏陶。
二、挖掘文本信息,传播传统文化
语文课堂上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一定程度与语文教师的思想观念及教学方法有直接关系。我们要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将传统文化教学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让语文课堂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例如学习《孔子拜师》时,我以设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挖掘课文中的传统文化要素,再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展开丰富的联想,如:“你知道古人是怎样拜师的?”“你怎样理解‘尊师重道”“如果你是一名老师,你会怎样教育学生?”通过热闹的讨论,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由此激活文化意识、树立文化自信,悄无声息地落实核心素养教育。
三、組织国学实践,体验传统文化
高品质的国学教育既能让学生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也能促进德育教育水平、提升个人修养。在语文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多组织国学实践,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生活礼仪、交往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综合素养,深受传统礼法的熏陶。
例如学习古诗《寒食》与《清明》时,我提前安排前置性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了解与“寒食”“清明”等节气有关的资料内容,课上又播放《中华好诗词》《经典咏流传》等优秀的国学经典节目,带领大家一起回忆以往参加的“踏青”“扫墓”等实践活动,增强学习体验,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深受传统文化熏陶,规范自身言行举止,提升个人综合素养。
四、丰富课外拓展,弘扬传统文化
虽然语文课堂上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是我国地大物博、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仅靠课堂有限时间的渗透远远不足,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延伸到课堂外更为必要。
【参考文献】
[1]朱迎弟.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语文课内外,2019(33):292.
[2]马婷.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J].语文课内外,2019(33):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