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游戏融入课程 催化幼教课堂发展
摘 要:生活与课程的关系,如同鱼和水形影不离。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应调动幼儿的生活体验来开展教学。其中游戏就是教学的“催化剂”。生活游戏与课程的整合是目前幼儿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构建高效的生活游戏化课堂,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是新课程标准赋予幼儿教师的使命。教师应围绕生活游戏,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进行一次次课程突破,让幼儿更好地感悟生活的美、生活的趣、生活的乐。
关键词:幼儿教育;课堂融合;生活游戏
中图分类号:G42? ? ? ? ? ? ? ? ? ? ? ? 文獻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6-0063-02
引 言
现代化幼儿教育教学除了有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的引领,还有多样化的现代教育教学设备做辅助,如电化教室、智慧教室、多媒体设备等,为各学科的融合打下了坚实基础。游戏与幼儿课程的融合更是实现了一种以科技促进学科发展的新格局,使整个幼儿教育教学走上了新的发展轨道。
一、幼教“生活游戏融入课程”的课堂融合问题及原因
1.融入依据单调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将生活游戏融入课堂只注重形式,应用生活游戏的方法缺乏科学的理论支撑[1]。因此,教师需要深入理解幼儿生活游戏教学,掌握正确的融入方法。
2.融入调控不够
将生活游戏融入幼儿的各项学习过程时,一些教师没有很好地对生活游戏教学进行深化,整个教学过程缺乏调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幼儿感悟生活游戏教学中的快乐。
3.融入缺少评价
在幼儿的学习和体验中,教师要注意进行科学的评价,通过多元评价,更好地帮助幼儿加深在不同的生活游戏中的参与体验。同时,幼儿在分享不同的生活游戏体验的过程中,能够尝试自己选择生活游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科学地理解生活游戏,为进一步的学习和体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幼教“生活游戏融合课程”课堂融合的策略
现代幼儿发展观强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进行更科学的评价,强调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2]。同时,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引领下,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课程融合协同课程整合,势必能够引导一线教育工作者对幼儿的生长发育展开更多思考。
1.语言生活游戏中的“生活游戏贴合”
在语言活动中,一定的生活游戏可以使幼儿获得情感化的生活游戏体验,从而使幼儿更好地形成语言能力。笔者带领大班幼儿开展散文诗欣赏活动,如让幼儿听摇篮曲《梦姐姐的花篮》,让幼儿走进梦乡。笔者设计了优美的导语:“小朋友,梦是一个美丽的小岛,其中有金色的海、银色的沙,还有动人的歌声。你都梦到过什么呢?”笔者指导幼儿展开想象:“一二三,编花篮,我的花篮最可爱。梦姐姐的花篮,更是带着很多的小礼物。可不,她飞了出来,像天使安琪儿一样。到了夜晚,梦姐姐就会提着花篮,从林中轻轻地飞出来,她会去做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在多样化的活动体验中,笔者用“我做梦姑娘”来引导幼儿感悟诗意的语言情境。
2.数学生活游戏中的“智力助力”
在数学生活游戏中,教师应合理地为幼儿创设一定的空间进行生活游戏,让幼儿体验物体间的空间造型,使幼儿渐渐形成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在生活游戏中形成对数学切入点的把握能力[3]。在幼儿空间生活游戏的开发中,除了用传统的积木游戏作为起点,让幼儿学会搭建不同造型的建筑,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外,教师还要注意让幼儿通过和家长的互动,实现对数学生活游戏的乐趣体验。在积木生活游戏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尝试搭建“幼儿园的图书室”,再让幼儿搭建“家里的小书房”。教师还可以让家长和幼儿开展亲子比赛,实现互动关系的自然生成。在积木的造型体验中,幼儿逐渐认识了三角形、长方形、圆形,并能通过图形组合来感知数学,不仅学会了数数,而且能够注意观察图形的空间组合,进而更好地对周围空间图形进行感知。
3.体育生活游戏中的“克难奋进”
体育生活游戏可以在多样的竞争中,帮助幼儿意识到提升竞争能力的重要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抢凳子”虽然是一个民间体育游戏,但可以实现对幼儿身心的开发。幼儿会注意到抢的步伐变化,实现对凳子驾驭的变化和抢凳子的队形弧线变化。教师可将幼儿分成不同的团队,让幼儿在团队中意识到需要通过集体跑实现队形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蛇形跑”实现了抢凳子中的节奏变化。伴随音乐的变化,幼儿能够强化自身对音乐节奏的捕捉和对抢凳子的敏捷度考验。抢凳子需要力气,更需要智慧。幼儿尝试了许多方式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白了如何通过蛇形跑来调整队形,实现队伍的跟进。这样幼儿能够跟着音乐节奏抢到自己的小凳子,实现眼力和脑力的共同参与,形成克服困难的精神。
4.生活游戏中的“情境真意”
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体验社会生活是生活游戏教学的主题之一。幼儿可以从中感知、学习,并获得快乐的体验。教师应深刻地认识到,从“课堂中学习”到“社会情境中学习”绝不是简单的否定或替代,而是进一步进行资源整合。在“我是植树造林小标兵”的生活游戏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戴上美丽的小袖套,让幼儿亲身经历植树过程。这样,幼儿在与同伴和家长的合作中完成植树,从而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5.媒体生活游戏中的“视觉教育”
在多样的社会活动中,幼儿能够学会分享、交流和沟通,从而更好地播撒爱心。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幼儿能够通过交流,表达自己的爱。
例如,在“我给主席献花”的社会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青少年和儿童为主席献花的视频片段,让幼儿通过视频感受“献花”这一过程中蕴含的审美价值,从而使幼儿领悟崇高的审美意境。这样,幼儿能够理解“献花”代表了一种纯真的礼赞之情。教师可以在教室中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幼儿创设真实的生活游戏情境,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体验和思考。
6.音乐生活游戏中的“审美寄情”
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集体教学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有不一样想法的幼儿或跟不上节奏、存在一定困难的幼儿。音乐活动需要师生互动,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这就要求教师关注每一名幼儿。教师应为存在困难的幼儿进行引导,给予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幼儿鼓励和认可。教师的提问和示范是一种有意识的暗示,幼儿会不由自主地追随教师的脚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如果忽视了幼儿不一样的步调,将导致幼儿的创造力培养受到阻碍,影响幼儿的积极性。
所以,笔者设计了音乐生活游戏“叮咚小门铃”,为幼儿提供了很多小乐器,让幼儿在操作体验中感受音色的统一。有两位幼儿拿起了木鱼,用力地敲打,笔者连忙上去问他们小木鱼发出的声音和门铃声像吗?他们一边点头,一边用力敲打,显得异常兴奋。笔者适时提醒并制止了幼儿的行为,让他们重新选择适合做门铃的小乐器。他们放下木鱼,重新寻找小乐器,拿了串铃在手上摇晃起来,摇了一会儿便失去兴趣。通过观察笔者发现,幼儿对木鱼的音色非常感兴趣,那么门铃声为什么不可以是木鱼声呢?于是笔者调整了生活游戏方案,把声音清脆的乐器放在一组(小铃、串铃、摇铃),把声音浑厚的乐器放在一组(木鱼、响板、双响筒),让幼儿感受两组乐器音色的不同。
7.手工生活游戏中的“指尖艺术”
手工生活游戲中,教师如果只是自己演示,将导致游戏十分单调。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的生活游戏演示,让幼儿体验手工生活游戏的快乐。纸编活动是在用纸条模仿自然的毛线编织的基础上开展的手工纸张编织。在这一活动中,幼儿能够完成丰富的艺术品。纸编活动中,纸条的颜色和纸条的粗细皆可以变化,从而在艺术化的环绕中展现各种形象。
教师可以在纸编活动中融入一些民俗文化,让幼儿更好地感悟自然环境和当地民俗文化。例如,端午节时,教师可以在活动区摆放相应的粽子、鸭蛋、鸭蛋络子等,更好地帮助幼儿感受端午节的快乐和丰富。教师积极运用这些自然资源,能够更好地帮助幼儿感悟生活的美好。此时,教师可以开展“找鸭蛋”游戏,使幼儿理解生活游戏。同时,幼儿可以自己制作“粽子”的纸编作品,先挑选彩带再编出几个小棱面,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拼贴成一个小粽子。看着自己的作品,幼儿在端午节到来之际,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节日氛围。
结 语
在生活游戏和课程融合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把握不同的课程类型和特征,从更科学的层面走进幼儿的心理世界,最终帮助幼儿感悟成长、理解生活,使幼儿获得新的思考和启迪。
[参考文献]
杨苏北.浅谈幼儿游戏回归自然与生活[J].学周刊,2019(24):182.
韩佳齐,王莉莉.生活,也是幼儿的游戏场[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07):94.
黄琴.课程游戏化? 让幼儿“玩”出精彩[J].名师在线,2018(28):85-86.
作者简介:江凯瑜(1991.11—),女,江苏苏州人,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