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中幼儿问题解决策略研究
蒋海燕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幼儿园课程体系建设被越来越多的^所关注,项目教学作为—种独特的教学模式被引入幼儿园。项目教学是幼儿与教师之间就某一主题进行的—次有趣的、有意义的、分阶段的研究活动。项目教学—般分为三个阶段展开,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任务:第一阶段是启动阶段,主要任务是确定主题、制订网络图、提出问题;第二阶段是探究阶段,主要任务是外出参访、探究活动、解决问题;第三阶段是结束阶段,主要任务是总结经验、评估目标、分享成果。项目的根本特色是探索,是幼儿就自己的问题、师幼共同提出的问题、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求答案的—次长期研究。这种高度整合式的研究活动符合了我国学前教育对高质量的要求,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核心教育理念高度—致。
但是,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没有问题,教师不知道如何引导幼儿提问,不知道如何优化幼儿提出的问题,不知道如何呈现幼儿的问题,等等。既然问题来源于实践,我们就应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予以解决。
一、项目启动阶段:提出问题
在项目启动阶段,教师与幼儿就各种主题进行讨论,教师往往会想方设法地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此时,幼儿可能会提出各种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往往会不知所措。确定了项目主题后,幼儿会针对主题提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真问题,有的是假问题,还有的可能永远没有答案…--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提炼,找到真正有利于幼儿探究和发展的问题。
例如,在中班项目“企鹅酒店”启动阶段,教师与幼儿在一起讨论做什么主题。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奥特曼”“恐龙”“爱莎公主”“酒店”……这么多的主题.应该选哪个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教师将问题抛给幼儿:“大家的意见都不一样,我们该如何选择呢?”有的幼儿提议:“我们投票吧.哪个多就选哪个。”通过投票,大家最终选择了酒店做主题。主题确定以后,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孩子们没有问题,不知道要做什么。教师引导幼儿:“你们去过酒店吗?在酒店里做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于是.孩子们的问题纷至沓来:酒店有没有垃圾桶?酒店的开关在哪儿?酒店的厨房在哪里?……这些问题比较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因为幼儿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进行学习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让家长带领幼儿去酒店看看,或回顾他们曾经去过的酒店,结合已有经验进行探究。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在项目启动阶段,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个策略来引导幼儿进行提问。
(一)结合幼儿已有经验提出问题
项目教学是基于幼儿问题的研究,没有问题就没有项目。在项目启动阶段,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提出一些与其经验相关的问题,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向幼儿提出一些开放式问题
在幼儿园教育阶段,我们应该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幼儿,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学习了解外面的世界,而不是直接教授幼儿知识或技能。在项目启动阶段,教师可以多向幼儿提出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如“为什么会这样”“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做的”,启发幼儿思考,引导他们自己想问题、找原因,激发学习动力。
(三)利用外在资源解决问题
幼儿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应相互合作,协调一致。在项目启动阶段,教师在确定主题时应从自身特长、幼儿兴趣、课程平衡、社区文化等角度进行思考。同时,项目启动阶段也是教师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重要时期,幼儿问题的解决必须结合他们的已有经验,引导他们在各类资源中寻找答案。
(四)引导幼儿自主解决问题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面对某一问题时,教师应尽量让幼儿自己去想办法解决,促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处理问题的能力。例如,上述案例中幼儿自主提出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来确定项目主题。此时,教师应注意每名幼儿只有一次投票机会,可以给每个幼儿一个可见的实物作为投票工具,投过一次就不能再投了。这种直观的投票容易被幼儿所理解,教师在唱票时还可以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
二、项目探究阶段:解决问题
在项目探究阶段,幼儿的问题已经明确,他们需要去解决问题。有的幼儿可能会想出许多办法,但由于年龄较小,有些办法无法实施,加上成人往往出于安全考虑不让他们单独行动。同时,幼儿需要外出实地参访,通过直接经验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但是,由于幼儿的专注力不够,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被其他事物所吸引,不能专注地解决问题。
例如.在大班项目“我们去旅行”探究阶段.幼儿想要了解旅行社有什么人、这些人都负责做什么事,旅行社有多大……他们一开始想要通过上网查找资料.但由于年龄太小,不会打字,于是作罢。最终,教师联系到一家旅行社,同意幼儿前去参访,幼儿将自己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做成一个参访计划表。到达现场后,大部分幼儿都能按计划表寻找答案,还有一部分幼儿未能完成.他们对旅行社的打印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项目“我们去旅行”中延伸了一个小项目“打印机”。幼儿正是在这种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然后再次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問题。螺旋式上升。
我们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到,教师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许多鹰架策略,帮助他们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一)借助实地参访解决问题
幼儿的问题往往来源于现实生活。在项目研究阶段,实地参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可以结合幼儿的问题,组织他们进行实地参访,让他们通过访问专家、直接体验、团队学习等解决自身问题。
(二)带着问题去解决
幼儿在项目研究阶段已经明确了问题,并在解决问题时明晰了目标,教师应该让幼儿通过计划、工作、回顾思维方式,学习有计划地解决问题。例如,每次外出前,做一个计划表,明确有哪些问题;参访过程中,根据计划表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回到幼儿园,回顾自己找到的问题的答案,与同伴分享。
(三)多措并举解决问题
在项目研究阶段,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通过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如阅读书籍、访问专家、团队互助、实地参观、上网搜索等。
(四)在不断发现问题中解决问题
在项目研究阶段,幼儿会不停地想办法解决问题。但是,一个问题总是与另一个问题有联结,彼此联系。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思维特点,在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他们解决已知问题,支持他们延伸新的问题。教师应明确新问题在项目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解决问题是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
三、项目结束阶段:呈现问题
在项目结束阶段,幼儿已经解决了许多问题,并产生了一定的结果,如何呈现这些结果呢?对此,教师应系统梳理幼儿的问题,思考这些问题的关联性以及能不能给下一个项目带来帮助,体现出问题的价值。
例如,在中班项目“粤式早茶”结束阶段,教师全面梳理了幼儿的问题,从早茶主题的确定到初步问题的提出,再到参访酒楼的问题、访问专家的问题、品茶的问题.最后开办一个“粤式茶楼”、解决人员分工的问题。整个过程中.教师一直与幼儿讨论商量、分工合作,既有幼儿个人问题的解决,又有团队小组问题的分享。在最后的结题环节,孩子们分别向家长展示了整个项目中的问题,同时邀请家长参与到“茶楼”经营中,让他们体验整个项目开展情况。
在上述案例的项目结束阶段,教师和幼儿—起反思了整个项目的开展情况,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
(一)关注每个幼儿问题的呈现
在项目探究过程中,虽然是同一个主题,但每个幼儿的问题都不一样,其学习历程也各不相同。在项目结束阶段,教师可尝试举办一场展览会,给每个幼儿提供一个展位,让他们讲述自己在整个项目中的问题,呈现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二)体现每个小组的问题
在项目教学中,幼儿大多是在学习小组中进行探究的,有共同问题或兴趣的幼儿聚集到一起,共同做计划,实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分享问题。在项目结束阶段,教师可以让幼儿以小组的形式呈现本组问题,既体现了小组学习,又提升了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三)注意呈现问题方式的多样性
在项目结束阶段,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商量:如何呈现他们的问题?要呈现一些什么问题?呈现方式是怎样的?……教师应鼓励幼儿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如学习过程展板呈现、亲子游戏呈现、戲剧表演呈现、知识问答呈现、幼儿作品呈现、歌曲表演呈现等。
总之,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问题,同一个项目的不同阶段也有其独特的问题。教师与幼儿围绕问题开展项目活动,本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一个有趣、有意义的过程。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本着问题意识,多一些反思与审辩,让幼儿在问题探究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