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数字公民课程的构建

    钱松岭

    

    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在其2007年版《学生教育技术标准》中提出的标准之一为“数字公民(Digital Citizenship)”[1],自此数字公民一词被广泛应用。十几年来,全球范围内高度重视数字公民培养,联合国亚太地区教育署从政策、研究、推动、教育等方面对亚太地区数字公民的现状与发展提出指导,欧盟跟踪青少年网络应用状况与数字公民培养项目从未间断,北美数字公民教育更加系统化,我国也在教育系统、社会系统不断加强信息社会责任教育。数字公民教育之路是导德齐礼至善之路,数字公民课程构建便是时代必经之路。

    ● 数字公民之辩

    公民,是指“具有或取得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2]虽然公民是外来语词汇,但从中国文化角度来看,公民表达的是公正无私的、国家的、能遵守共同承认规则的社会个体。英文中citizen表示公民,其拉丁词根为civi。从西方文化角度看,公民有居住在城市、文明的、参与公共事务的特征。

    数字公民表明公民的数字属性,其虚拟生存空间超越了国家界限,因此“具有或取得某国国籍”的限定显然不符合数字公民的特征。数字公民对应的英文翻译有两个词,一个是“digital citizen”,一个是“digital citizenship”。英文中citizen与citizenship是有意义区别的,citizen为公民之意,citizenship意为公民之礼貌、权利与责任。

    Mossberger K认为:“数字公民(Digital Citizen)是应用信息技术参与到社会、政治及政府活动中的个体。”[3]该定义体现了法律、社会参与的属性。Mike Ribble认为:“数字公民(Digital Citizenship)是恰当、负责任地使用技术的规范。”[4]此定义体现了礼仪、公认规则的属性。显然citizen強调作为公民个体的身份,citizenship强调作为公民个体的责任与义务。前者为概念性定义(用概念定义概念),后者为操作性定义(用可观察、可测量或可操作的特征进行定义)。因此,数字公民首先是使用技术参与数字社会生活的个体,其次是在使用技术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结合两层含义,我们认为,数字公民是能够负责任地使用技术并能积极参与到数字社会生活中的个体。

    ● 数字公民教育价值定位

    数字公民教育是21世纪个体发展之必要。美国21世纪技能联盟提出的“21世纪技能”主要包括学习与创新技能(4Cs,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交流与合作)、职业与生活技能(灵活性、计划性、社交技能、生产力与领导力)和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信息素养、媒介素养、技术素养)。[5]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学习框架2030”也强调未来一代在快速变革时代的创造新价值、协调矛盾与困境与承担责任的能力。[6]

    数字公民教育是中国学生发展之必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所明确的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学生通过数字化学习打下文化基础,同时安全、负责任地使用技术才能更好地自主发展,积极地担当起社会赋予的责任,通过实践创新推动个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数字公民教育要强调时代性,要充分反映21世纪时代主题,反映我国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要求;数字公民教育要体现民族性,要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强调文化自信;数字公民教育要遵循科学性,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为支撑,以数字化学习方式科学育人。

    ● 数字公民课程与“一心”哲学

    数字公民教育呼唤数字公民课程,特别是要体现民族性的课程,这当然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滋养。

    “一心”,最早的哲学思想文字记录,被称为人类第一哲学。“昔者黄宗质始好信,作自为象,方四面,傅一心,四达自中……是以能为天下宗。”(《黄帝四经》立命篇)其本意为“天下同心”,即儒家的“和而不同”。

    有佛言“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即灰心不起,用心不二之意。数字时代,信息无处不在,消散人之精力,专注力极为重要。一心,专心一处。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老子《道德经》第十章)营,生命之血液、养分,魄即精神,指人之精神与形体合一。“我守其一,以处其和。”(《庄子·外篇·在宥》)即守心一处,于身内阴阳二气和谐之中。一心,即身心合一,阴阳和谐之意。

    从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角度挖掘“一心”之内涵,“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道德经·道经》第十四章)。数字公民课程以“一心”哲学为基础,意在挖掘传统文化理解数字时代之问题。

    ● “一心”数字公民课程目标与内容选择组织框架

    数字时代出现新社会问题,形成新行为规范,以“一心”哲学为基础的数字公民课程目标就是使学生批判性地思考、安全地行动、负责任地使用技术参与到数字社会生活之中,成长为“数字君子”。

    那么数字公民课程包含哪些内容呢?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在《学生教育技术标准2016》中对“数字公民(Digital Citizenship)”有如下阐述:“在万物互联的数字世界中,学生能够意识到生活、学习与工作的权利、责任与机会,能够安全、合法、遵守道德规范地行动或示范。学生能够维护管理他们的数字身份与荣誉……”其中强调了四个主题:数字身份、数字道德规范、知识产权与隐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通过安全、有效、负责任地使用ICT培养数字公民教育”项目小组研究了13个数字公民教育内容框架,提炼了一个简化的数字公民教育内容框架,其基本的四个领域是数字素养、数字安全、数字参与、数字情商。[7]美国专业组织Commonsense Media开发的数字公民课程包含六个内容领域:媒体平衡与幸福、隐私与安全、数字脚印与身份、人际关系与交流、网络欺凌与憎恨言论、新闻与媒体素养。[8]我们看到,这些主题都是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相关问题,都强调学生批判性地思考,安全、负责任地使用技术。

    通过数字公民教育内容的国际比较研究,笔者最终确定“一心”数字公民课程包括九个内容主题:数字健康、数字安全、数字素养、网络礼仪、数字机智、父母角色、数字法律、数字社会参与和信息技术发展史。与ISTE、UNESCO的主题或框架对比,以上内容主题基本涵盖了数字时代主要议题,同时还把父母角色、信息技术发展史纳入其中,前者是考虑到父母角色在儿童数字公民养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后者则是让学生从历史纵向角度去思考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更加广阔宏大的全球视野。

    《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指出了君子养成过程,其实就是公民养成之轨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人从自我到社会个体由内至外的发展过程,可视为纵向组织,上述九個内容主题可视为横向组织,“一心”数字公民课程框架实为同心圆模式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如下页表所示。

    “修己以安人。”(《论语·宪问》)首先,健康是人生存的基础保障,在使用信息设备时,设备规格与放置、眼部紧张与姿势不当、网瘾都可能会给孩子带来生理、心理伤害;其次,安全是人的基本需求,如何识别网络危险并自我保护是儿童直接面临的问题;再次,具备基本的数字素养,才能充分理解网络并积极参与其中。

    “齐家以礼,万福之基。”(李西沤《老学究语》)研究表明,父母对孩子上网行为影响巨大,恰当的干预会极为有效地保护儿童远离网络伤害。智能手机的普及形成了一种“卧室文化”,许多孩子的上网行为更个人、更私密,受到监督也更少,因此,如何形成家庭数字活动的规则,父母角色非常重要。君子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儿童在线与人交往首当尊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亦是虚拟世界的黄金法则,其次要具备网络机智,能智慧地规避网络欺凌、个人隐私泄露等风险。

    “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包拯《上殿札子》)数字时代,网络欺诈、黑客非法入侵系统、盗版等法律问题层出不穷,需要孩子了解什么是合法的、非法的。此外,数字公民拥有权利的同时也承担义务,要乐于在线帮助他人并对不恰当的行为勇敢地说不,善于利用数字工具解决学校、社区乃至社会问题。

    “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我们要以全球视角看待技术发展趋势及其潜在影响,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数字时代的意义,意识到数字鸿沟问题,能尊重多元文化差异,学会国际尊重与理解,理解技术进步历史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综上所述,“一心”数字公民课程框架结合数字公民最新研究成果,体现民族传统文化,是在全球数字公民教育浪潮中寻求一种中国方案的积极尝试。

    参考文献:

    [1]ISTE Standards for Students[OE/BL].[2019-08-11].https://id.iste.org/standards/for-students.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451.

    [3]Mossberger K,Tolbert CJ and McNeal RS.Digital Citizenship[M].MA,Cambridge,The MIT Press,2008:10.

    [4]Ribble M and Bailey G.Digital Citizenship in Schools[M].Washington,DC,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ISTE),2011:15.

    [5]What are 21st century skills?[OE/BL].[2019-08-15].https://k12.thoughtfullearning.com/FAQ/what-are-21st-century-skills.

    [6]OECD Future of Education and Skills 2030[OE/BL].[2019-08-15].http://www.oecd.org/education/2030-project/teaching-and-learning/learning/learning-compass-2030/OECD_Learning_Compass_2030_concept_note.pdf.

    [7]Conference on Digital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Asia-Pacific Outcome Document[M].Bangkok,Thailand,UNESCO Asia and Pacific Regional Bureau for Education,2017:23.

    [8]Digital Citizenship Curriculum[OE/BL].[2019-09-11].https://www.commonsense.org/education/digital-citizenship/curriculum?grades=6%2C7%2C8.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