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学校图书更新困局满足师生阅读好书需求

    曾乾炳 余京文

    摘 ?要 成都市锦江区实施图书装备新机制,破解了学校图书更新的常见难题,确保了经费的稳定落实和图书的常态更新,利于采购到师生真正喜欢的好书,也规避了集中采购图书易出现的廉政风险,形成有益的图书装备实践经验。

    关键词 图书装备;中小学图书馆;电教馆;书香校园

    中图分类号:G258.69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7-0016-03

    1 引言

    普希金說:“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营造更多阅读场所和更好的阅读氛围已经成为广泛共识,“倡导全民阅读”更是自2014年以来连续五次写入国务院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2015年5月下发的《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在新时期要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校内涵与品质,形成书香校园,带动全民阅读,助推学习型社会和书香社会建设”。通读《意见》全文,笔者认为其重心明显落在对图书和场所的应用(即阅读)上。2018年5月底,教育部印发新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这是目前关于中小学图书馆工作最新的最高级别的指导性文件。

    如果说《规程》主要强调的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那么《意见》更多强调的则是解决“用没用”“如何用”和“用得好不好”的问题。实践证明,学校图书馆(室)要用得好,最重要的前提是它要对师生有吸引力——不但要有足够的藏书,还要有足量的新书,更要有批量的师生喜欢读的好书。成都市锦江区自2012年以来,着手中小学图书装备机制改革,在破解学校图书更新困局和满足师生阅读好书的需求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初步形成一些实践经验。

    2 图书装备新机制的缘起

    时势迫使“改” ?前些年,有不少负责图书装备的采购人“倒”在了图书集中装备采购项目上。众所周知,图书市场大多价格虚高,折扣空间大。过高的折扣空间为批量集中采购图书过程中出现权力寻租提供了可能,采购当事人“底线”一旦失守,就容易“摔倒”,即便不“倒下”,也会让局外人产生无限的遐想空间。教育装备事业需要健康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高压态势,迫使要痛定思痛——改革图书装备机制,扎紧制度的笼子。

    学校希望“变” ?传统的由技装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图书装备标准统一预算,每年一次性投入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财政资金为各校集中配备大量图书,虽然满足了学校图书馆(室)的馆藏数量和生均图书册数要求,但是为达标采取的集中式、突击性采购,装备到校的图书不一定是师生喜欢、学校需要的,有的书甚至是书商仓库里的“陈年窖藏”,非常不受学校欢迎。其主要存在两大弊端:能满足量的规定,却没有质的保障;同质化倾向明显,个性化配备不足。因此,学校希望在图书装备机制上有变化,尽量满足师生“读好书”的愿望。

    3 图书装备新机制的内容及制定依据

    对于图书装备新机制内容,成都市锦江区教育局以正式文件形式下发各学校予以明确并贯彻执行。《成都市锦江区教育局关于改革学校图书配备方式的通知》(锦教发〔2012〕86号)中明文规定:“自2012年起,区教育局不再把图书装备经费纳入财政统一预算和集中采购,各中小学校按不低于区教育局拨付的生均公用经费的2.5%(幼儿园0.5%)用于本校图书的常态更新,并不断优化藏书结构。”

    锦江区教育局制定图书装备新机制的主要依据是上级行政部门的两个文件。

    1)《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意见》(川教〔2008〕286号),其中明确要求:“在各中小学校的公用经费中,各地要根据实际,明确教育技术装备经费占中小学公用经费的比例,保证教育技术装备的配备和补充完善。”

    2)成都市财政局和教育局联合下发的《成都市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使用暂行办法》(成办发〔2012〕41号),其第19条规定:“实验实习、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购置及维护费按照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支出预算总额的25%安排。”

    上级行政部门的文件为确定学校公用经费部分用于购买图书的新机制找到了依据。究竟规定多少公用经费用于购置图书合适?根据学校办学规模和中小学校藏书要求不一样的实际,反复考量后引入生均公用经费这个概念。当时,以2011年锦江区小学700元、初中900元、高中1100元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进行测算,认为2.5%是一个合理的比例——按此比例真正执行下来,小学每年生均更新图书册数能达到一本、初中能达到1.5本、高中接近两本。于是,在征求部分校长的意见后,确定了“各中小学校按不低于区教育局拨付的生均公用经费的2.5%(幼儿园0.5%)用于本校图书的常态更新”的标准。

    4 图书装备新机制的保障

    新机制出台后,如果不加强过程管理和结果考核,就可能在执行中变形、走样,长此以往,规矩将被视为儿戏。为此,锦江区教育局在《关于改革学校图书配备方式的通知》中设计了两项比较刚性的制度:

    1)规定“将图书装备经费落实情况纳入区教育局对学校的年度目标考核,每年末由电教馆统计上报,未完成规定比例经费用于图书更新的学校将被适度扣目标分”;

    2)规定“未安排落实图书更新经费的学校,不但学校被扣目标分,校长还将被分管局长约请谈话”。

    两项制度为新机制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5 图书装备新机制的效果

    图书装备新机制实施几年来,效果十分明显,实现了四个“确保”。

    确保更新经费稳定落实 ?在2012年以前,锦江区中小学图书装备经费往往呈现不稳定、不确定的特点,财政状况好的年份可能会多一点儿,财政状况差的年份甚至不能保证。新机制执行的这几年,统计显示,全区42个公办学校(幼儿园)每年的图书更新总经费稳定在90万~100万元。根据四川省数字校园云平台大数据统计显示,锦江区中小学图书馆(室)近年来馆藏量和资源结构发生可喜的变化,如表1所示。

    确保图书的常态更新 ?图书装备新机制施行之前,学校在图书配备上是被动的,而区财政每年有限的图书装备经费也往往不能顾及辖区每一所学校,学校更不可能主动去添置图书,致使有的学校图书多年得不到更新。新机制的实施使学校每年在图书更新上有了责任心和主动权——用“学校自己的钱”,买“学校自己的书”,如表2所示。

    确保买到师生喜欢的好书 ?图书装备新机制是要求学校掏“自己的钱”买书,最先还担心校长会有抵触情緒,而从执行几年的结果来看,低估了校长的教育情怀和职业操守。全区中小学校长不但没人反对,反而是普遍欢迎,在图书更新的工作中甚至还有创新,有的号召教师、家长推荐书目,有的还在学生中评选、组织“阅读之星”,让其与教师一起去学校比选确定的书城“淘宝”。教师、家长、学生的广泛参与,使师生真正喜欢的好书进入校园,学校的藏书结构和质量也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确保规避易出现的廉政风险 ?图书装备新机制施行以来,书商到处找关系、“走后门”,向装备部门施压或直接到技装部门“踢门槛”的现象绝迹了,原因是书商再找装备部门就像“走错了庙门”“拜错了菩萨”。对书商而言,再为搞定某所学校一两万元的、形同“鸡肋”的购书业务而不惜代价去找关系,已经没有多大必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学校的廉政风险。

    6 建立图书装备新机制遇到的问题

    是否涉嫌规避集中招标采购 ?这是在制定图书装备新机制时一个比较担心的问题。机制与法律、法规一旦冲突,自认为再好的机制也是违法的,更谈不上操作性。通过解读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也咨询了法律顾问,最终吃了“定心丸”,这是因为:首先,中小学图书采购未进入省、市、区的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不存在规避政府集中采购的问题;其次,虽然全区中小学每年图书更新经费总量有90万~100万元,但是购书经费非电教馆把政府的财政资金按学生人头分配到学校去让学校分散购买,而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各学校按上级行政部门的要求在公用经费中安排适当比例的购书款项,不存在“超过规定限额”的问题。

    新建学校图书装备的配备 ?新建校馆藏图书为零,而且学生人数少,在图书装备上早有考虑。在关于改革学校图书配备方式的《通知》中作了明确说明:“新建学校由电教馆依据《成都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提出图书配备需求,报经区教育局党组会研究同意后,在每年的教育技术装备采购结余经费中统筹安排购买。”新建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也不主张一蹴而就,而是分年、分步落实。

    图书价格和质量如何监控 ?在新机制施行前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在《通知》中,锦江区教育局要求:“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图书采购小组,通过询价比选或竞争性谈判等方式确保享受相应折扣及服务。所购图书按《成都市锦江区教育系统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进行管理。”除了具体规定之外,还有年末考核和平时的工作督查,通过“五看”(看图书采购发票、看采购比选资料、看购书清单、看图书管理平台和看图书外观质量)让上级要求的必配书目如数到位,并保证学校在正规书商处购买和买到正版图书,杜绝价格虚高书籍、不健康书籍和非法出版物进入校园。

    2.5%是否一成不变 ?从2018年《成都市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报告》反映数据来看,锦江区生均图书册数,小学达到20册,初中达到25册,完中达到34册;年生均新增图书,小学两册、初中一册、完中近1.5册,平均下来年生均新增图书1.7册,达到成都市图书装备标准,也达到了教育部2018年最新颁发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关于每年生均新增(更新)纸质图书册数不少于一册的标准。近年来,全区执行生均公用经费2.5%购书制度情况良好,绝大部分学校做到了不打折扣地认真执行,有效促进了图书的常态更新,提高了馆藏图书质量。

    2.5%这个比例是一个动态数据,从目前情况看,它是合理的。但随着生均公用经费的不断增长和电子图书的海量涌入,2.5%这个比例肯定会有微调,而新机制的原则会始终坚持。

    7 结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师生喜爱的好书要如愿进得了校园且让师生感觉常读常新,需要教育装备人在图书装备机制、图书管理与应用机制上不断创新。今后,锦江区将在“互联网+”环境下,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着力建设“慧阅读”环境,不只满足师生“读好书”的需求,还要通过技术和数据在学生阅读的广度、深度与效度上做文章,让书香伴学生成长的过程数据化和可视化。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